更新日期: 2025-05-18

闽南传统建筑 (2)

格式:pdf

大小:3.8MB

页数:11P

人气 :69

闽南传统建筑 (2) 4.5

闽南建筑—屋顶 这次将闽南传统建筑的屋顶作为研究对象, 从文化和设计方法的视角, 对闽 南传统建筑屋顶进行研究。就是对其形态、构造、做法和设计思想进行研究,分 别对各个部分的形态、 构造、施工做法和设计思想进行了分析。 首先对闽南地区 的人文和地理环境因素做介绍。 一、源远流长的闽南建筑文化 东汉时期,闽南地区还是一片荒凉之地, 文化状态也处于最原始的状态。 大 量的民族人口迁移带来了新的中原汉文化。 具有多元性的中原汉文化逐渐成为了 闽南文化的主导。 历史记载中汉民的多次迁移, 还有闽南地区依山傍海的独特的 地理特征,以及儒学、释、道家这三大文化的交流汇集,受这种种客观因素的影 响,最终形成了闽南文化。 南北朝时期的泉州已有不错的发展程度, 而到了宋朝,泉州港成为了世界著 名的贸易大港, 名扬内外。这时的泉州凭借着海洋经济的繁荣发展, 早期的闽南 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达到了顶峰。 外来的

闽南传统建筑

闽南传统建筑

格式:pdf

大小:25KB

页数:6P

闽南建筑—屋顶 这次将闽南传统建筑的屋顶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和设计方法的视角,对闽南传统 建筑屋顶进行研究。就是对其形态、构造、做法和设计思想进行研究,分别对各个部分 的形态、构造、施工做法和设计思想进行了分析。首先对闽南地区的人文和地理环境因 素做介绍。 一、源远流长的闽南建筑文化 东汉时期,闽南地区还是一片荒凉之地,文化状态也处于最原始的状态。大量的民 族人口迁移带来了新的中原汉文化。具有多元性的中原汉文化逐渐成为了闽南文化的主 导。历史记载中汉民的多次迁移,还有闽南地区依山傍海的独特的地理特征,以及儒学、 释、道家这三大文化的交流汇集,受这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最终形成了闽南文化。 南北朝时期的泉州已有不错的发展程度,而到了宋朝,泉州港成为了世界着名的贸 易大港,名扬内外。这时的泉州凭借着海洋经济的繁荣发展,早期的闽南文化与外来文 化的交融达到了顶峰。外来的西方宗教文化和建筑文化等都开

闽南传统建筑“出砖入石”的神韵与传承 闽南传统建筑“出砖入石”的神韵与传承 闽南传统建筑“出砖入石”的神韵与传承

闽南传统建筑“出砖入石”的神韵与传承

格式:pdf

大小:1.2MB

页数:2P

闽南建筑在中国建筑学中被誉为"红砖文化区",大量的砖石结构的民居是大陆绝无仅有的。"出砖入石"是闽南建筑一种独特的砌墙方式,利用形状各异的石材、红砖和瓦砾的交错堆叠,构筑墙体,交垒叠砌。砖石虽然质地各不相同,以大块的灰白花岗石与片状的朱红色条砖穿插组合,用它筑墙、起厝、铺埕,呈现出方正、古朴、拙实之美。多样不规

编辑推荐下载

浅谈闽南传统建筑的几种特色工艺

浅谈闽南传统建筑的几种特色工艺

格式:pdf

大小:2.0MB

页数:4P

浅谈闽南传统建筑的几种特色工艺 4.7

浅谈闽南传统建筑的几种特色工艺

立即下载
浅谈闽南传统建筑的几种特色工艺

浅谈闽南传统建筑的几种特色工艺

格式:pdf

大小:1.3MB

页数:4P

浅谈闽南传统建筑的几种特色工艺 4.6

福建闽南地处东南沿海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海上丝绸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经济繁荣、人文荟萃、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所以闽南传统建筑也为此发挥了独特的功能性作用。在闽南传统的古建筑中,用料讲究,工艺精湛,装饰华美,布局规整,轴线对称,富有多元创造性和趣味性,千年以来与百姓休憩相关。走

立即下载

闽南传统建筑热门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567417 立即查看>>
闽南与台湾传统建筑匠艺探析

闽南与台湾传统建筑匠艺探析

格式:pdf

大小:1.1MB

页数:9P

闽南与台湾传统建筑匠艺探析 4.7

福建(闽南地区)传统建筑沿袭着中国传统建筑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形式,又在移民入台定居后相继传入台湾。现存建筑遗构中既有宋《营造法式》、清《营造则例》的"官式"做法,又有匠师们世代相传、师徒相承的传统设计与施工的民间做法,形成独特的地域工匠技术。无论是城市、住宅与庭园、文教建筑、宗教建筑、会馆建筑等类型,还是传统建筑本身的形制、设计与营建方法等,台湾传统建筑的平面类型在福建祖籍地都能找到相同或相近的例子,几乎是原乡形式的移植。同时,台湾传统建筑在吸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移植闽南传统建筑特色中,也在寻求表现台湾地域建筑文化的特性,尤其在建筑细部的处理上,两地有所不同,体现了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纷呈多彩的地域建筑文化特色。

立即下载
闽南传统建筑(20201012170438)

闽南传统建筑(20201012170438)

格式:pdf

大小:25KB

页数:6P

闽南传统建筑(20201012170438) 4.7

闽南建筑—屋顶 这次将闽南传统建筑的屋顶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和设计方法的视角,对闽南传统 建筑屋顶进行研究。就是对其形态、构造、做法和设计思想进行研究,分别对各个部分 的形态、构造、施工做法和设计思想进行了分析。首先对闽南地区的人文和地理环境因 素做介绍。 一、源远流长的闽南建筑文化 东汉时期,闽南地区还是一片荒凉之地,文化状态也处于最原始的状态。大量的民 族人口迁移带来了新的中原汉文化。具有多元性的中原汉文化逐渐成为了闽南文化的主 导。历史记载中汉民的多次迁移,还有闽南地区依山傍海的独特的地理特征,以及儒学、 释、道家这三大文化的交流汇集,受这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最终形成了闽南文化。 南北朝时期的泉州已有不错的发展程度,而到了宋朝,泉州港成为了世界着名的贸 易大港,名扬内外。这时的泉州凭借着海洋经济的繁荣发展,早期的闽南文化与外来文 化的交融达到了顶峰。外来的西方宗教文化和建筑文化等都开

立即下载
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诠释——记厦门市海沧文化中心设计

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诠释——记厦门市海沧文化中心设计

格式:pdf

大小:1023KB

页数:3P

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诠释——记厦门市海沧文化中心设计 4.7

闽南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体系、外部造型以及细部装饰等方面,既保持中轴线对称、院落组合、砖木承重体系和坡屋顶等我国汉族传统建筑的共同特征,又因为历史背景的不同与自然条件的变化,逐渐形成鲜明的地方风格而独树一帜。在海沧文化中心的设计中,建筑师力图通过现代建筑语言将地域文化精神寓于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审美取向之中,诠释闽南传统建筑文化之神韵。

立即下载
传统建筑“门”制式简介

传统建筑“门”制式简介

格式:pdf

大小:2.3MB

页数:4P

传统建筑“门”制式简介 4.6

传统建筑“门”制式简介 一、门的结构 介绍门本身的结构和形态 1.门扇 常见宫廷王府大门通常为“板门”结构,宽度大多超过1m,由于过宽需要若干门板拼接, 常见做法是后面加上横条木方,再用门钉将门板和横条连接,为了美观,门钉头做的大而光 滑,数量有9排9列(皇家),9排7列(亲王),9排5列(郡王)。宽度较大的门扇还在门 上下两头包铁皮加强,俗称“看叶”。 门扇开合需要把手,来人需要叩门,于是在门上安装了叩环和门锁镣,俗称“铺首”或 “门钹”,后期铺首演变成兽头,原形是螺蛳; 门的颜色依据明史记载:亲王为红门金钉铜门环9排7列;公主府用绿门金钉铜环9排 5列;公侯门用金漆的兽面锡门环;一二品为绿门兽面锡门环;三到五品为黑门锡环;六至 九品为黑门铁环 2.门框 门框由左右两个框柱,上面一根平枋组成的框架固定。固定上门轴的是一条叫“连楹” 的横木,两端开圆孔承受门轴,连

立即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

格式:pdf

大小:44KB

页数:6P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 4.8

--..-- word可编辑. 一,建筑文化与建筑历史 1,中国文明的历史延续 中国文明是世界古代六大文明之一。 六大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爱琴海/古代中美洲/中国 中国文明是六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裂,没有被其他文化干扰而一直延续至今的文明。 文化本身包括了政治、哲学、宗教、艺术等精神文化和生产方式、科学技术等物质文化。 建筑是介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 中国文明历史悠久,但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有着一些矛盾性。一方面极其重视历史,在 古代干什么事情都要考证祖制,依循祖制,“祖宗之法不可变”。而另一方面又经常表现出对 历史的不尊重和否定。例如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往往把前朝的东西推倒重来。不能客观地、 科学地对待历史,这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缺陷。 2,东方文化和东方建筑体系 在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中国文化一直是作为

立即下载

闽南传统建筑精华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567417 立即查看>>
硬山建筑在岭南传统建筑中的发展缘由研究

硬山建筑在岭南传统建筑中的发展缘由研究

格式:pdf

大小:1.4MB

页数:4P

硬山建筑在岭南传统建筑中的发展缘由研究 4.6

硬山在现存传统民居中,数量及分布都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封火山墙作为硬山的组成部分,不仅起着防火的单一用途,在岭南地域环境的影响下,也担当了防风、遮阳、防御等重要角色。硬山与封火山墙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环境等一系列人居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对于硬山及其封火山墙的发展缘由研究,可以透彻探寻岭南传统民居建筑如何灵活适应人居环境的变化,并实现建筑在功能、形式、艺术等多方面和谐统一的优秀智慧。

立即下载
29江南传统建筑特色与文化审美

29江南传统建筑特色与文化审美

格式:pdf

大小:1.4MB

页数:4P

29江南传统建筑特色与文化审美 4.4

江南传统建筑特色与文化审美 作者:陈抒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 刊名:江南论坛 英文刊名:jiangnanforum 年,卷(期):2008,""(12) 被引用次数:0次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nlt200812025.aspx 授权使用:青岛理工大学(qdlgdx),授权号:f75840a5-25d9-4f00-91ec-9df1010b1832 下载时间:2010年9月14日

立即下载
6江南传统建筑概论论文

6江南传统建筑概论论文

格式:pdf

大小:1.7MB

页数:7P

6江南传统建筑概论论文 4.8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江南传统建筑概论课程论文 姓名:张丹 班级:建筑0911 学号:0920101121 日期:2013年6月 读缪朴《传统的本质——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点》的理解 摘要:文章通过阅读和分析缪朴先生的《传统的本质》,结合缪先生提出的中国传统的十三 个特点对“传统”进行了思考。结合具体江南传统建筑实例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字:建筑特点观点分析区别与比较案例 正文: 读缪朴先生的《传统的本质》,思考很多,受益匪浅。这种感受来自于原文的精彩和精 辟,它引发思考,教会观察。更多观点能让人产生共鸣。这篇读后感中,大部分是我理解的 作者的观点,我把它们整理简化出来,并加上自己的感言。 缪朴先生的《传统的本质——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点》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 部分表明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作者认为,只有认清传统建筑的真面目,才有可能讨论要不要

立即下载
装修材料运用皖南传统建筑

装修材料运用皖南传统建筑

格式:pdf

大小:1.2MB

页数:4P

装修材料运用皖南传统建筑 4.4

本文就皖南传统建筑装饰材料的运用及选择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古代匠人利用有限的地方材料和材料本身的特性加以活用,达到了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的目的,值得继承和学习。

立即下载
陕南漫川关古镇传统建筑特点及成因

陕南漫川关古镇传统建筑特点及成因

格式:pdf

大小:1.4MB

页数:6P

陕南漫川关古镇传统建筑特点及成因 4.6

位于陕西、湖北两省边界的漫川关古镇,现存明清时期的古街和大量保存较完好的古民居、古会馆等。从当地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及空间形态、立面造型及构造特点、装饰特点等方面分析,可以看出漫川关古镇的传统建筑基本以商业性质为主,而且兼融南北风格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主要受到了交通、商贸、移民等方面的影响。

立即下载

闽南传统建筑最新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567417 立即查看>>
中国西南地区传统建筑的历史人文特征

中国西南地区传统建筑的历史人文特征

格式:pdf

大小:1.1MB

页数:4P

中国西南地区传统建筑的历史人文特征 4.3

中国西南地区地理环境复杂,民族众多,传统建筑丰富多彩,成为一个世界原生态建筑博物馆。

立即下载
议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在住宅设计中的传承

议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在住宅设计中的传承

格式:pdf

大小:378KB

页数:3P

议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在住宅设计中的传承 4.4

岭南自古便是中、西文明交流的窗口。在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融汇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建筑文化,从而产生融合中西两种建筑风格的岭南民居建筑。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由于传统岭南建筑文脉的失落,便产生了在住宅设计中岭南建筑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

立即下载
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的设计应用

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的设计应用

格式:pdf

大小:1.5MB

页数:1P

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的设计应用 4.7

岭南地区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场所,开始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建筑风格以及室内环境设计风格。再加上现代建筑文化和室内设计文化的冲击,岭南人开始把更多的思考放到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去,新旧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立即下载
云南省红河州传统建筑

云南省红河州传统建筑

格式:pdf

大小:4.0MB

页数:23P

云南省红河州传统建筑 4.7

云南省红河州传统建筑

立即下载
试析岭南传统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试析岭南传统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格式:pdf

大小:311KB

页数:4P

试析岭南传统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4.5

08 “天人合一”是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核 心命题,其基本内容是人 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 社会的和谐统一,人的身 心的和谐统一。“天人合 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的精华,对中国传统 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岭南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 和人文环境,岭南文化在 吸收中原主流文化的同 时,有所变通与创新,表 现在岭南传统建筑上有着 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 征。本文以广东地区为 例,阐述岭南传统建筑中 的“天人合一”思想。 一、“天人合 一”的思想渊源 “天人合一”是 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思 想。被看作中国古代万经 之首的《周易》,其核心思想就是“天人感应”、 “道出于天”。经后世哲学家的不断发展完善,至宋 代,理学家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四字成语, 至此“天人合一”发展成为成熟的理论。在唯心与唯 物并存的中国古代哲学中,“天”有三种基本涵义: 一指最高主宰,二指广大自然,

立即下载
传统建筑木作的用材特色

传统建筑木作的用材特色

格式:pdf

大小:70KB

页数:5P

传统建筑木作的用材特色 4.6

常见木材的物理性能 (气干容重单位:g/cm3) 木材的物理性质包括比重、色泽、气味、含水率、收缩率、膨胀率等。不同木材的比重 是不同的。一半木材的比重都小于1。以台湾产的“二色轻木”最轻,比重为0.186.其次是 黄河流域以南的泡桐,比重为0.283.而最重的木材是广西产的“砚木”,比重为1.128,放入 水中则沉。铁梨、紫檀等珍贵木材比重也大于1.清代李斗在《工段营造录》还按木材的重量 来分等级,以一尺见方为准,越重者越高级。 木材干燥过程中,除了细胞内的自由水之外,细胞壁内的结合水也会蒸发掉,这是木材 材种红松白松落叶松杉柞木水曲柳桦木黄菠萝 别名果松/红果 松 鱼鳞松/冷 杉/臭松 黄花松沙木柞栎/小 叶槲 水柳/吕 木 白桦/粉桦黄蘖 气干容重0.440.450.640.380.780.6

立即下载
传统建筑跟装配式对比

传统建筑跟装配式对比

格式:pdf

大小:16KB

页数:2P

传统建筑跟装配式对比 4.7

1、施工现场施工取消外架,取消了室内、外墙抹灰工序,钢筋由工厂 统一配送,楼板底模取消,墙体塑料模板取代传统木模板,现场建筑垃圾可大幅 减少。 2、pc构件在工厂预制,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后通过大型起重机械吊装 就位。操作工人只需进行扶板就位,临时固定等工作,大幅降低操作工人劳动强 度。 3、门窗洞预留尺寸在工厂已完成,尺寸偏差完全可控。室内门需预留 的木砖、砼块在工厂也完成,定位精确,现场安装简单,安装质量易保证。 4、保温板夹在两层混凝土板之间,且每块墙板之间有有效的防火分隔, 可以达到系统防火a级,避免大面积火灾隐患。且保温效果好,保温层耐久性好, 外墙为混凝土结构,防水抗渗效果好。 5、取消了内外粉刷,墙面均为混凝土墙面,有效避免开裂,空鼓、裂 缝等墙体质量通病,同时平整度良好,可预先涂刷涂料或施工外饰面层或采用艺 术混凝土作为饰面层,避免外饰面施工过程中的

立即下载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

格式:pdf

大小:68KB

页数:6P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 4.5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 中国人的天资不亚于世界上任何民族,我们曾创造了世界上先进的文明和灿烂的 文化,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从明代中期起的这五六百年来,我们却 衰落了!而恰恰从这时期起,世界上另一个文明古国所在地的欧洲却从中世纪的 委顿中重新崛起,走到我们前头去了!什么原因?我想这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 至少跟我们的文化心态有关。以传统的建筑文化为例,国人固有的纵向承袭的惯 性思维即制约着建筑业的发展。 首先,我们习惯于向前人看齐,而不习惯于超越前人。我们的木构建筑至少已 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从形式到风格都只是单一的发展,没有 发生过质的变化,可谓“两千年一贯制”。而欧洲人的石构建筑,仅自古希腊罗马 起,其风格上的更新换代至少在一打以上:古希腊风格、古罗马风格、拜占庭风 格、哥特风格、巴罗克风格、浪漫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

立即下载
中国传统建筑之意境美

中国传统建筑之意境美

格式:pdf

大小:189KB

页数:2P

中国传统建筑之意境美 4.4

介绍了中国传统美学之精髓意境的本质及特点,论证了意境美学理论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了老庄、孟子学说对中国传统建筑意境美的影响,并例举了园林建筑中的体现,表明了中国传统建筑之灵魂就是意境美。

立即下载
论中国传统建筑之魂

论中国传统建筑之魂

格式:pdf

大小:16KB

页数:2P

论中国传统建筑之魂 4.6

原始人类从最简单的\"上栋下宇,以遮风雨\

立即下载
应书峰

职位:给排水专业监理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闽南传统建筑文辑: 是应书峰根据数聚超市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相关闽南传统建筑资料、文献、知识、教程及精品数据等,方便大家下载及在线阅读。同时,造价通平台还为您提供材价查询、测算、询价、云造价、私有云高端定制等建设领域优质服务。手机版访问: 闽南传统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