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里下河区域洪涝治理几个问题的思考
2003年大涝、2006年大涝、2007年又一次大涝,五年中三次大涝袭击里下河,且许多站点洪水位超历史,损失巨大,为新中国成立58年来绝无仅有,历史上也罕有记载。笔者结合多年防汛实践,就里下河区域洪涝的发展态势,里下河区域洪涝治理遇到的种种难题和新一轮洪涝治理的基本思路,谈点个人看法。
关于里下河区域洪涝治理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
苏北里下河平原地处淮河流域下游,近几年来,洪涝灾害频频发生,2003年大涝、2006年大涝、2007年又一次大涝,损失巨大,本文就里下河区域洪涝的发展态势,对里下河区域洪
蚌埠市洪涝旱灾害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安徽省蚌埠市地处淮河中游下段,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由涡切变和台风两种天气系统形成的暴雨大多出现在6~9月,其降雨量占全年60%以上,极易造成洪涝灾害。同时,由于
轱辘滚河洪涝成因与防洪方案研究
阐述轱辘滚河流域洪涝灾害主要成因是地形起伏,降雨径流峰高流急,高强度暴雨影响和不利的土壤地质条件所造成。文章进行了流域洪水分析,设计防洪治理方案及实施效果评价。
里下河地区灾后应急治理工程建设监理蔽端分析
里下河地区灾后应急治理工程建设监理主要是施工过程监理,监理单位接受业主委托后,工程施工即将开工,监理人员对环境和设计图纸并不十分了解,对工程并未深入的掌握和熟悉,需要边干边熟悉情况。而灾后应急治理工程,战线较长且分散,施工环境较差,对施工带来的不利因素很多,对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在施工期间,监理人员就如何搞好工程监理,克服不同单位和自身不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浅析史灌河洪涝灾害与治理措施
史灌河(灌河口以上称史河)发源于大别山北麓安徽省金寨县牛山,流经安徽省六安市与河南省固始县,于固始县三河尖汇入淮河。河道全长222km,梅山水库控制面积1970km2,总库容22.64亿m3,梅山水库以下河道长122.47km,流域总面积6895km2,为淮河南岸最大的支流,是淮河干流洪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城市区域防洪排涝治理的思考
城市的发展致使区域防洪排涝任务加剧,本文对区域防洪排涝的治理方法进行思考,并以某区域为例,分析了该区域的防洪排涝状况,并提出了治理措施。
安徽丰乐河流域洪涝灾害特点、原因以及防洪除涝工程对策
小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我国中小河流众多,但是一般跨越不同的行政区域,由此出现了一条河流分段管理的现象,给防洪除涝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本文结合丰乐河流域地形地貌、气象水文以及堤防工程的综合情况和笔者在该区工程治理的实践,分析了该小流域洪涝灾害形成的特点,并针对目前该流域防洪减涝工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丰乐河小流域防洪减涝的5项对策。
2003年淮河特大洪涝淮安市水利工程险情及抢护
!""#!"$$#$%&’ ( ) * + !"#!$ $,- %&’()%*+,!-./0 1/2345678-*9:0;" -*9?@ab9:" 9<!c’def.;ghijkl !"#$%!m"no0p&’(q#)**+ rs!%*detuvwxyz!% [’\]v^_‘yzab$c(d )&e%*fghi9jkl!m,d ))e-nopqr!c’stuvw o(++!!%%!xyzr{|}uvw o~‘)!#!"0%g"" - -"io~(**%%! ^_‘0wo~!)#%%!+). wo~ruvwo~‘!*"f !xyzr{|}uvwo~‘ +!/$x|}!x cx+*.stwo~!hw ovfx$ -*dewxm o!
淮河防洪治理问题及探讨
淮河是洪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流域,安徽位于淮河中游,省境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治淮成就,但从近几次淮河中等洪水的汛情来看,淮河仍远未实现\"修好\"的目标。本文从淮河变迁入手,分析流域洪涝成因,对淮河治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里下河地区粉土和石灰改良粉土路基吸水特性试验研究
里下河地区粉土路基具有明显的毛细现象,在滞洪期间路基含水率偏高,强度降低,造成路面出现早期病害。通过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变化曲线确定最佳含水率,对粉土和改性粉土吸水特性进行毛细水上升试验、压汞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表明,在压实度相同的条件下,初始含水率越高,毛细水的上升高度就越低;毛细水上升高度与压实度成正比;石灰改良粉土垫层养护龄期较垫层厚度对隔离效果的影响更加显著;随着龄期的增加,灰土中孔隙减少,强度明显提高。
周口市城区防洪排涝问题及治理措施
周口市区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是周口市政府所在地,总面积148km2,其中城区面积18km2。市区人口31.34万人,年生产总值23.42亿元,是一个工商繁荣的新兴城市,沙河、颍河、贾鲁河在该市城区中交汇。沙颍河为淮河第一大支流,历来洪涝灾害频繁,防洪形势严峻。因此,周口市区被河南省列为全省首批8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
茌平县“8·9暴雨”暴露的防洪排涝问题及治理建议
2010年茌平遭遇\"8·9暴雨\
南水北调东线里下河水源调整区淮水利用机率研究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基础上延伸和扩大,江苏里下河地区现状由江水北调工程和东引工程进行水资源供给,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为保证北调供水目标,必须对里下河现状沿里运河和苏北灌溉总渠的部分灌区用水水源进行调整。
浅析里下河地区灾后应急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
根据水利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按照\"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职能监督\"的要求,完善和健全工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落实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
沂南区域排涝治理的盐东控制工程治理方案研究
针对盐东控制工程为江苏省沂南地区盐西片东排入海的唯一控制工程,分析了沂南盐西片5a一遇排涝、20a一遇排洪规模,结合数模计算分析了盐东控制现状排涝、排洪能力,指出了沂南地区盐西片现状排涝、排洪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针对目前的工程现状及治理状况提出了提高该片区排涝、排洪能力的治理措施和方案,可为今后沂南盐西片排涝、排洪治理方案的研究提供技术依据。
城市区域防洪排涝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
[收稿日期] 2004-12-091 [作者简介] 史正明(1972-),男,黑龙江呼兰人,助理工程师;韩学良(1972-),男,黑龙江呼兰人,助理工程师;张海英 (1972-),女,黑龙江呼兰人,工程师1 城市区域防洪排涝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 史正明1,韩学良1,张海英2 (1.哈尔滨市呼兰区孟家涝区管理站,黑龙江 呼兰 150500; 2.哈尔滨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中图分类号] tv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7175(2005)03-0172-01 1 区域防洪的概念 区域防洪排涝是指面积相对较小的一定地域 范围内的防洪排涝活动,防治洪涝灾害的方法是 沿江河修筑水利设施,这需要在较大范围上统筹 规划。而保护易于
襄樊市大李沟区域防洪排涝详细规划
襄樊市大李沟区域防洪排涝规划 襄樊市大李沟区域防洪排涝规划 简要说明 一、工程概况 大李沟位于汉江北岸,是汉江的二级支流,属小清河流域。北以丘陵分水岭为界,南抵汉江北岸,西 起竹(条)熊(集)公路,东至小清河右岸,涉及樊城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 本次规划范围为大李沟全长15.8km,其中城区段长7.208km。为使本规划更具科学性,规划本次大李 沟防洪排涝规划范围为包括樊城区和高新区在内的整个大李沟区域,流域面积123.3km2。 二、规划目标 规划将防洪、排水、污水治理、沟渠整治、环境改善等统筹考虑,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用,使城 区大李沟段堤防达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沟渠过水能力满足洪峰流量要求,同时改变城区排水现状,使城 区满足p=2a排涝标准,使大李沟真正成为一条联系人与自然的纽带,供人们游览、娱乐、休息,为城市增 添一道靓丽风景线,促进襄樊市
诸城市洪涝灾害分析及防洪减灾对策
分析了诸城市历史上发生的洪涝灾害特征、成因,提出如下对应措施:河道治理,水库除险加固,改善田间排涝工程,加强水文气象测报,组建专业防汛机动抢险队,实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管理运行机制。
城市洪涝灾害与防洪减灾对策分析
城市洪涝灾害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城市存在防洪标准低、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协调等问题,为减轻和预防洪水给城市居民带来生命和财产威胁,应考虑提高防洪标准、加快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科学使用防洪设施、减少地面沉降等因素,加快建立现代化防洪体系。
八里河洼地涝灾治理及洪涝水调度方案研究
针对八里河流域地形高差大的特点,规划采取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沿湖低洼地调整种植结构的梯级治理思路;通过对典型年洪水调度演算,提出了洪涝水调度方案。
里下河地区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
河道是区域防洪、供水的重要基础性设施,在建设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很多地区的河道工程由于年代久远,且受制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已不满足当前需要,因此加强河道治理已成为水患较大地区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以江苏里下河地区的河道治理为实例,介绍了河堤加固、河道疏浚等工程的设计方案及施工技术,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可参考经验。
里下河地区水环境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由于里下河地区地势低洼,成为水花生等水上漂浮物聚集的重灾区,导致河水变质发臭,极大地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分析了水环境污染的危害和水环境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治理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北京实施西郊雨洪调蓄工程 防范中心城洪涝
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今冬北京市开始实施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增加调洪能力620万m3,这将有效防范中心城洪涝。
北京实施西郊雨洪调蓄工程 防范中心城洪涝
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今冬北京市开始实施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增加调洪能力620万m3,这将有效防范中心城洪涝。北京市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按照\"渗、蓄、滞、排\"的原则,北京市中心城防洪采取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措施。\"西蓄\"包括620万m3的西郊雨洪调蓄工程、280万m3的南旱河地区调蓄工程和60万m3的玉渊潭调蓄工程,其中玉渊潭调蓄工程已建成。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