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渗水膜覆盖集雨增墒增产效果研究初报
对冬小麦进行不同渗水膜覆盖的集雨增墒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幅宽 1.4 0m渗水膜覆盖的小麦全生育期为 2 6 5d ,分别较幅宽 0 .70m渗水膜、0 .70m普通超微膜覆盖和露地对照提前 2、3、7d ;折合产量为4 10 4 .2kg/hm2 ,比 0 .70m渗水膜、0 .70m普通膜覆盖和露地对照分别增产 2 34.4、6 35 .4、937.6kg/hm2 。对土壤水分的测定结果 ,雨后当天 0~ 2 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 ,而雨后 5d、10d、15d均以 1 4 0m渗水膜覆盖的土壤含水量最高 ,说明 1 4 0m渗水膜覆盖具有较好的集雨增墒增产效果。
小麦增产技术措施
小麦增产技术措施 一、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是指将农作物秸秆(含水量65%~75%)在田间用机械实 施耙切耕翻等作业。秸秆还田把作物秸秆直接或间接地转化 为肥料,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利用。秸秆还田后,可改 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经测定: 连续2~3年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能 增加0.06%~0.10%,速效钾含量可提高25%~30%,含氮量 能增加1.06%~1.15%,土壤抗御干旱的能力明显提高,小麦 增产幅度为5%~12%。 二、机械化根茬还田技术 多指用旋耕机等灭茬机械将玉米根茬直接打碎还田。根 茬粉碎还田,便于整翻和播种,同时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能 力(相当于每亩增施优质农家肥1.3吨)。据吉林伊通满族自 治县大面积对比试验表明:机械化根茬还田技术也适用于小 麦地块。实施此项技术后,小麦增产了382.5公斤
模拟降雨条件下覆盖方式对冬小麦降水利用的影响
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在大田设置地膜覆盖(pm)、4种秸秆覆盖量(覆盖量分别为1500,4500,7500,10500kg/hm2,即sm15、sm45、sm75和sm105),同时设置无覆盖处理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雨后冬小麦棵间蒸发量、土壤剖面水分和降雨土壤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雨后冬小麦逐日棵间土壤蒸发累积量和日变化有相同变化趋势;同一时间段内不同覆盖处理的土壤蒸发差异明显,各生育阶段土壤累积蒸发量和日蒸发量均表现为sm105sm75>sm45>sm15>ck>pm;受植株冠层降雨截留量增大的影响,冬小麦拔节期后各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和降雨土壤蓄积量明显低于拔节期前的。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冬小麦农田自然降水的利用率,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地面覆盖和保水剂对冬小麦生长和降水利用的影响
在河南省西部丘陵旱耕地上,研究了保水剂(0、45、60kg.hm-2)、秸秆覆盖(3000和6000kg.hm-2)和地膜覆盖(<0.005mm)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土壤水分和降水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措施均能促进冬小麦生长,改善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提高冬小麦产量和降水利用效率,特别是保水剂与秸秆覆盖、保水剂与地膜覆盖相结合效果更显著.与对照相比,不同措施使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量提高0.1%~6.5%,拔节期前地膜覆盖处理保墒效果最佳,拔节期后保水剂处理保墒效果较佳,扬花期和灌浆期墒情最差.不同措施使冬小麦产量比对照提高2.6%~20.1%,并以秸秆覆盖+保水剂处理最佳,增产14.2%~20.1%;其次为地膜+保水剂处理,平均增产11.9%.不同措施降水利用效率存在相同趋势,比对照提高0.4~3.2kg.mm-1.hm-2.表明地面覆盖和保水剂的应用改善了农田土壤水分状况和养分状况,提高了降水利用率,从而促进了冬小麦分蘖,提高了穗粒数和千粒重.
小麦增产技术措施(20200724142540)
小麦增产技术措施 一、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是指将农作物秸秆(含水量65%~75%)在田间用机械实 施耙切耕翻等作业。秸秆还田把作物秸秆直接或间接地转化 为肥料,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利用。秸秆还田后,可改 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经测定: 连续2~3年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能 增加0.06%~0.10%,速效钾含量可提高25%~30%,含氮量 能增加1.06%~1.15%,土壤抗御干旱的能力明显提高,小麦 增产幅度为5%~12%。 二、机械化根茬还田技术 多指用旋耕机等灭茬机械将玉米根茬直接打碎还田。根 茬粉碎还田,便于整翻和播种,同时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能 力(相当于每亩增施优质农家肥1.3吨)。据吉林伊通满族自 治县大面积对比试验表明:机械化根茬还田技术也适用于小 麦地块。实施此项技术后,小麦增产了382.5公斤
沟槽衬板增产节电效果显著
江西省德安水泥厂是第一批机立窑节能改造示范厂之一。该厂φ1.83×7米闭路生料磨于1990年3月改装沟槽衬板,1990年6月φ1.83×7米闭路水泥磨继之改造。由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承担设计、供货、安装、调试和达标。截止12月,生料磨增产2.88吨/时,产量提高21.5%;节电5.72千瓦时/吨,电耗降低27.1%。
沃土工程对粮食、经济作物的增产效果
示范试验表明,沃土工程能改善农田土壤条件,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沟槽衬板增产节电效果显著
沟槽衬板增产节电效果显著
冬小麦-夏玉米田间小区分布示意图
冬小麦-夏玉米田间试验方案 齐国兴田间面积:宽12.1m,长130.5m,面积1579.05m2;宽11.4m,长130.5m,面积 1487.7m2;合计3066.75m2。位置在路东,东西走向。(两户) 试验目的:研究冬小麦整个生育时期内田间水分利用效率,明确整个冬小麦 生育期内,植株水分利用效率和不同覆盖条件下(裸地、秸杆覆盖和植被)土壤 水分的变化动态。 试验设计:试验在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的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进行。土壤质地为 沙壤土。小区试验,每个小区面积为40m2,重复4次,随机列区试验。 试验处理: 冬小麦-夏玉米模式(常规种植:拟订灌溉全年为300-400m3水,水处理冬小 麦在播前灌溉50m3水,起身期和灌浆期各灌溉75m3水,夏玉米播前、大喇叭 口期根据情况补水100-150m3水。耕地深翻30-40cm、悬
冬小麦灌溉制度对土壤贮水利用的影响
足墒条件下冬小麦播种时200cm土体总贮水量为619.6mm,有效贮水量为329.5mm。冬小麦播种~拔节期主要消耗0~100cm土层内土壤有效贮水;由于有效贮水能满足作物需水,因此拔节期不出现土壤水分亏缺。拔节~开花期对照(ck)耗水深度为200cm土层,起身期灌1水(ⅰ-1)处理为160cm,其他处理为130cm;至开花期ck和ⅰ-1处理0~60cm土层内已呈现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开花~成熟期各处理200cm土体内土壤有效水含量均呈不同程度下降,但主要供水层为0~130cm土层;冬小麦成熟期除春后起身~孕穗~灌浆期(ⅲ-1)、拔节~开花~灌浆期(ⅲ-2)灌3水和起身~拔节~开花~灌浆期(ⅳ)灌4水处理外,大部分处理0~80cm或0~60cm土层内均呈明显的水分亏缺。随灌水次数或灌水量的增加,土壤贮水利用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节水增产效益显著的玉米膜下滴灌技术
节水增产效益显著的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地膜玉米覆盖种植技术已为农民所普遍接受。武威市的农作物以春小麦和玉米为主,约1/3的耕地种植着地膜玉米。2001年至2003年我市对玉米膜下滴灌技术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节水机理和需水规律的试验研究,研究成果表明,玉米膜...
对玉米膜下滴灌节水增产技术的分析
对玉米膜下滴灌节水增产技术的分析
天脊合成氨改造节能增产
天脊集团近日对合成氨装置进行了改造,年产能由30万吨扩大到45万吨,同时吨氨综合能耗由2.29吨标煤下降到1.89吨。天脊集团也因此成为煤化工行业的节能先锋。
财鑫小麦高产示范工程正式启动
7月13日,郸城县财鑫10万亩小麦高产示范田创建工程启动仪式在县人民广场隆重举行。10万亩小麦高产示范田工程是财鑫化工公司在生产经营上的一个重大创新,也是公司落实集团发展思路、与农民共创双赢促进企业发展的一个大胆尝试。
黔东南州“十一五”粮食增产工程实施效果显著
粮食增产工程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也是一项惠民工程。\"十一五\"期间,黔东南州实施粮食增产工程38.62万hm2,粮食总产284.59万t,播面占\"十一五\"期间全州粮食总播面的25.55%,总产占39.56%,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全州粮食总产连年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关乎民生安全的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也是保证国民口粮问题、吃饭问题的重要产业,更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水——水利工程——农业生产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使全市、全省的粮食产量连增得到有力保证。在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资源,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文明进步服务。本文对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更好地促进农业增产增收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以期为家乡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山西粮食增产与水利发展的关系
(一)我省40年来农业生产的实践反复证明,水地不仅是丰年粮食增产的主力,而且是灾年保命的骨干;哪个时期水利建设发展快,哪个时期的粮食增产幅度就大。50年代末以拦蓄提引为特征的水利大发展,使我省的粮食总产量由建国初的26亿公斤上升到50亿公斤。70年代,以打井配套为主的水利大发展,使我省的粮食产量增加到80亿公斤。进入80年代后,以更新改造,节水扩浇为内涵的水利建设,又把全省粮食总产推上了90亿公斤的新台阶。再从水地效益上看,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在建国初的379万亩的基础上,至1960年突破1000万亩、1974年突破1700万亩,以后一直稳定在1700万亩左右,1994年达到1781万亩。全省粮作水地实灌面积“二五”末由建国初的143万亩发展到506万亩,“四五”末达到1276万亩,至“八五”期间,一直稳定在1200万亩以上。
巨型塑料大棚多层覆盖增温效果比较
研究了巨型塑料大棚单膜、单膜+1层水平保温膜、单膜+2层水平保温膜、单膜+2层水平保温膜+2层垂直保温膜等4种保温覆盖措施下棚内的温度特征及保温效果
昭平县重视抓水利 建设促进粮食增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昭平县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发展水利事业当作一项重要系统工程来抓,使全县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和配套。1981~1993年,全县共建永久坝747座,小山塘水库244座,架设水泥渡槽251处、总长1.26万米,建设扩坝工程177座,机电泵工程543处,修筑防洪堤15公里,使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8.07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15.67万亩。水利设施的改善,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6~1993
甘蔗要增产水利要跟上
广西甘蔗1992(3)35—36 乡, 甘蔗要增 张辉昌 一————‘、 (广西露塘衣场) 蔗糖生产是鳝塘农场的重要经济支柱, 经济收入占全场工农业总收入的六成以上. 然而,甘蔗产量除风调雨顺的1987年获平均 70t/ha以外,一直徘徊在45t/ha。1989 年降到了41.7t/ha。甘蔗的减产严重影响 了制糖生产乃至整个农场的经济。要为糖厂 提供数量充足,高精。新鲜的原料蔗同时 为即将上马的纸厂提供足够的原料,扩大甘 蔗的种植面积已经十分有限,只有提高甘蔗 产量。而当前限制甘蔗产量提高的瓶颈则是 蔗田严重缺水. 从1986年起,农场的甘蔗品种已基本实 现了桂糖品种系列良种化。例如1989年桂糖 11号和桂糖8号的种植面积分别占总种植面 积的73%和2o.6%;商品肥使用量1987年每 公顷施尿素56
榆林地区发展水利 促粮食增产浅议
榆林地区共12县,总人口127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1.1万人,有耕地959.6万亩,各种水利设施11713处,其中自流渠道760条,水库316座,抽水站2364座,机井12938眼,设施面积129.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2.1万亩,年均实灌面积95万亩。该区年总产粮5.5亿公斤,人均占有粮197公斤,还有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该区粮食产量一直是低而不稳,山、坡旱地粮作亩产仅数十公斤左右,川道旱地亩产约100公斤,水地平均亩产300公斤,高的可达750公斤。今年榆林市在搞“吨粮田”试验。全区11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2%,一般年份产粮占全区总产量的
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浅层地下水利用试验研究
使用蒸渗仪群开展了冬小麦对浅层地下水利用试验,讨论了在降雨、灌溉和不同地下水埋深等多种水分条件下冬小麦对浅层地下水的利用规律,并确定了适宜冬小麦生长的地下水埋深上限和相应的合理灌水量。结果表明,从返青至收获期,在40~150cm埋深范围内,无灌溉无降雨条件下地下水对作物腾发的贡献率可达到90.0%以上,而降雨和灌溉处理的地下水贡献率减小到54.0%~78.9%。另外,无论是否有降雨影响,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地下水贡献率都降低。试验结果还表明,150cm是适宜冬小麦生长的地下水埋深上限,每公顷穗数较大是冬小麦产量高于其他埋深处理的主要原因。从返青至灌浆期,在150cm埋深下,只需在拔节期灌水约60.0mm,冬小麦产量就可达到8846kg/hm2,在无灌水和降雨时产量可达到拔节灌溉处理的80.0%左右。
二化节能增产改造合成增设123-CA
1前言我公司第二化肥厂的氨合成塔(105-d)已采用瑞士卡萨里公司的轴径向三床层冷激、床间换热式合成塔内件在现场进行改造,使用1.5-3.0mm国产小颗粒催化剂,并在第一床层使用预还原型催化剂。合成塔能力按日产1200吨合成氨设计。合成塔改造于
发展设施农业机械促进蔬菜产业增产增效
发展蔬菜产业可以有效增加本地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同时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设施蔬菜是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施蔬菜发展过程中单纯依靠人工作业具有工作强度大,作业成本高,不利于设施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可以应用到设施农业生产中,进一步了提高蔬菜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做法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促进地区蔬菜产业发展,农民增产增收有一定帮助。
冬小麦防尘节水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申报书
北京市农业科技项目 申报书 项目名称:冬小麦防尘节水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 项目申报单位: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项目主持人:王俊英 起止年限:2007年1月—2007年12月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制 北京市财政局 1 一、项目摘要 小麦是很好的生态作物,其生态价值仍次于饲料,远远高于玉米、豆类等粮食作物 和经济作物及蔬菜。种植冬小麦可产生的生态价值为2719元/亩/年,大大高于其经济价 值,因此小麦是公认的生态作物。本项目通过选用节水抗旱品种、研究冬小麦防尘节水综 合技术,建立高光效低耗水的株群结构,形成适合北京地区推广的冬小麦节水、高效栽培 技术体系,同时对冬小麦的防尘效果进行定量化研究。达到促进小麦充分利用土壤水,降 低麦田对灌溉水的消耗,实现亩可节水60方以上,节水30%的目的;在郊区建立防尘节 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田2000亩以上,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资深消防设计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