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

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基金预算收入,属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一种。中国的“土地财政”主要是依靠增量土地创造财政收入,也就是说通过卖地的土地出让金来满足财政需求。

土地财政基本信息

中文名 土地财政 别    名 第二财政

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一种工具,可谓利弊互见。

在中国,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的形成,大体是近十几年的事情。这十几年,中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其奥秘就在城市政府通过经营土地,积聚了大量建设资金。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带动了周边农村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地农民进城务工。其正面效应不容否定。

但是,问题也由此而生。

第一,土地财政恶化了国民收入分配,抑制了民间投资。本世纪初,就有财政专家研究提出,当时中国政府的各种收入加起来,已占GDP的30%以上,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政府收入占GDP比重过高,一方面导致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另一方面抑制了社会投资。虽然中央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但迄今并未根本改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土地收入大多集中用于城市,城乡差距和和地区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更加扩大了。

第二,政府投资影响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剧了产能过剩。政府掌握的大量资金投向哪里,对产业结构的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多年来,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主要投向城市建设,刺激了建筑业、房地产业的大繁荣,带动了建材、民用电器、民用五金、民用化工等产业的发展,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这条产业链基本处于低端,过度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社会资源,与中央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方针背道而驰。

第三,更不能忽视的是资源、资金的严重浪费 。土地出让收入由本级政府“自收自支”,长期缺乏收支规范与监督机制。近些年来,各地搞了不少“楼、堂、馆、所”和“政绩工程”,攀比之风愈演愈烈,老百姓深恶痛绝。在此过程中,少数党政干部财大气粗,挥金如土,为所欲为;同时“土地寻租”活动愈演愈烈,公款化为个人“灰色收入”的现象屡见不鲜,公众反应强烈。

第四,土地财政机制不改变,保护耕地、保护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只能流于空谈。同时,土地财政使地方政府的收入过分依赖房地产开发商。而在中国现实中,由于集体土地不能开发房地产,现有的开发商其实处于天然垄断地位,这使其有可能大肆抬高房价,广大中低收入市民的住房问题,很难得到解决。

土地财政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土地 60×40品种:其他琉璃瓦饰;规格:60×4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壹瓦

13% 壹瓦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黑发 品种:普通橡胶板;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奥泰

kg 13% 三河市长城橡胶有限公司
信报箱 规格(mm):120×240×340;品种:信报箱;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民泰

13% 河北民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H870XL700XD370mm/PG-P037 喷水类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佛山市南海盘古雕塑艺术工艺厂河南销售
信报箱 规格(mm):120×240×300;品种:信报箱;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民泰

13% 河北民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信报箱 规格(mm):120×240×340;品种:信报箱;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民泰

13% 河北民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节能灯(金苹) 9W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武汉兴洪诚建材五金有限公司
盆景 品种:发盆景;规格:常用盆景;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道尔

元/天 13% 安徽道尔园林有限公司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素色混凝土地 250×250×5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中山市2003年3季度信息价
素色混凝土地 250×250×5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中山市2003年2季度信息价
素色混凝土地 250×250×5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中山市2003年4季度信息价
素色混凝土地 250×250×5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中山市2003年1季度信息价
红铁氧色混凝土地 250×250×5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中山市2003年3季度信息价
红铁氧色混凝土地 250×250×5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中山市2003年4季度信息价
红铁氧色混凝土地 250×250×5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中山市2003年2季度信息价
红铁氧色混凝土地 250×250×5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中山市2003年1季度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成品树脂混凝土地 (1)成品成品树脂混凝土地沟 (2)嵌隙式地沟盖板,宽15mm(低于铺装2mm)|111.09m 3 查看价格 深圳中创华建实业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市 2022-08-25
3.0mm厚黑色氟碳漆铝板(立邦黑土地) 3.0 mm厚 黑土地1300-1|1m² 1 查看价格 广东欧佰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市 2019-04-10
2-4厚沙黄色压模混凝土地 2-4厚沙黄色压模混凝土地坪|3500m² 1 查看价格 深圳市联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   2022-11-17
财政元素展示广告牌 15mm高密度板UV印10mm高密度板裱户外高精度写真喷画过冷膜,尺寸:长0.8m×高1.2m|1套 1 查看价格 广州市柏诗锐广告有限公司 广东   2020-10-10
2-4厚沙黄色压模混凝土地 2-4厚沙黄色压模混凝土地坪|3500m² 1 查看价格 深圳市富特乐实业有限公司 全国   2022-11-17
2-4厚沙黄色压模混凝土地 2-4厚沙黄色压模混凝土地坪|1000m² 3 查看价格 广东彩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   2022-11-07
混凝土地 240×60×60|1m² 1 查看价格 广州砼威建材有限公司 广东   2021-12-27
树脂混凝土地 尺寸:330×315,外宽315mm、内宽260mm|1m 3 查看价格 广州市衡深盛建材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市 2019-08-21

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预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财政。

对“土地财政”依赖比较严重的应该是中部不发达城市和沿海还没有形成产业支撑的开发区,欠发达城市和新兴地区由于没有相关产业作为支撑,“土地财政”必然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土地财政”的形成与我国土地出让制度有关。土地都是通过买断的方式使用几十年,这造成地方政府官员乐于寅吃卯粮、竭泽而渔,根本不考虑下一任政府官员如何解决财政收入的问题。

土地财政常见问题

  • 财政返还土地出让金的文件 返还的比例

    你说的是:一、土地出让金多少留县财政?这个可以翻国土法。二、土地出让金该给土地所有人(生产队)补偿多少?这个国土法上有规定的计算方法三、你给国土局交纳了土地出让金后,县财政再给你返多少钱???这个是各...

  • 什么土地是储备土地?

    概述编辑 土地储备,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在批准权限范围内,对通过收回、收购、征用或其他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进行储存或前期开发整理,并向社会提供各类建设用地的行为。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

  • 土地出让金算入政府财政收入吗?解释清楚

    土地出让金属于政府财政收入,属于政府性基金收入。在2016年财政部发布的《2015年财政收支情况》中,1-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2330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2547亿元。拓...

根据《通知》,国土部要求各省级政府要以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的市、县(含独立于设区市本级的区)为调查单元开展调查,调查完成后,以纸质和电子方式逐级汇总相关数据。国土部还将选择部分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国土部此次的《通知》也关注到了地方土地储备机构“收支”问题。在一份表格中,地方政府就需要填报土地储备资金来源(土地出让收入、贷款等),土地储备资金支出(前期开发、拆迁补偿等),以及资金结余等内容。总之,表面上,《通知》试图“全面了解目前各地土地储备制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研究分析当前土地储备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土地储备相关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和措施”。据国土部总体监测数据,全国土地出让总收入逐年高涨,2006年为7000亿元左右,2007年受到楼市过热影响,当年土地出让收入高达13000亿元,2008年又因楼市下行而回落至9600亿元。

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之命脉在于土地出让收入,因为这种模式,推高了地价并造出了一个个地王,同时又反作用房价,形成新的房地产泡沫。远超出实体经济发展速度的房地产泡沫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和金融都或将产生致命毒害,社会就业。在这种祸害紧密相依的情境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模式必须作为焦点和切入点进行深度解剖思考,以获得一种既提振经济,又防止房地产极度泡沫的新经济增长模式。必须应对的2010年的中国经济“悖境”,这或许是这次国土部紧急调研背后的深意吧。

土地财政因其大量卖地,一般会使土地的价格降低从而降低房价。但是由于政府大量发行钞票抵消了其推动地价降低的趋势。

国土部下发的一份《关于开展土地储备制度建设和运行情况调查的紧急通知》(下称《通知》)。《通知》在2009年9月初下发至各地,并要求地方在汇总相关数据后于下月上报国土部,《通知》中要求地方政府上报的数据年份为2006年、2007和2008年。与其他调研相比,此次《通知》规定的地方市县政府需要上报的材料多达12项,包括三年间的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结构及来源于储备土地的情况、土地储备资金管理情况、储备机构借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情况等。在土地供应这块,地方需上报年度土地储备面积,以及到了年底已经完成前期开发但尚未完成供应的土地面积等。尤其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储备机构获得的土地出让收入也成为调研重点之一。上述三年间,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储备机构供应土地的价款、各地土地出让收入情况都需要上报。

在很多地方,第二财政早已超过第一财政。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在“土地财政”上,这些地方政府最核心的做法是土地整理,就是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把集体所有或其它用途的土地整合后,进行招拍挂,价格就会翻几番。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上海卖地金额2952.36亿元,同比增长47.96%;广州卖地金额2563.69亿元,同比增长50.67%;南京卖地金额2093.90亿元,同比增长23.4%;佛山卖地金额1356.76亿元,同比增长74.7%;西安卖地金额1058.37亿元,同比增长45.45%;深圳卖地金额1053.7亿元,同比增长53.25%;南昌卖地金额578.6亿元,同比增长112.15%。

部分专家认为:一方面,在现行的房地产税费政策下,地方政府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这种巨大的利益诱惑,必然大大刺激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另一方面,“土地财政”对抬高房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地价的不断攀升和房地产税费过高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房价的飙升,而房地产税费最终会转化为商品房成本,由购房者买单。“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土地财政’困局,改变单纯依靠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税收为主要收入的财政现状,应该尽快开征物业税。”

但是实际上,也有专家认为仅仅依靠税务财政来解决会导致严重问题,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全部税收收入中来自流转税的收入占比为70%以上,而来自所得税和其他税种的收入合计占比不足30%。来自各类企业缴纳的税收收入占比更是高达92.06%,而来自居民缴纳的税收收入占比只有7.94%。如果再减去由企业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个人纳税不过占2%。2012年个税起征点上调后,今年个人直缴的比例还会更低。在严格意义上,中国没有真正的“纳税人”。这就是为什么税收高速增长,居民税负痛感却不敏感的重要原因。

任何一种改革,如果想成功,前提就是纳税人的负担不能恶化。如果按照某些专家的建议,通过直接增加财产税等新的地方税种来来补偿土地收入,将足以引发比希腊更加严重的社会骚乱。这种非帕累托改进,对任何执政者而言,无异于政治自杀。

1862年,美国的税改取消联邦土地收入,改征地方财产税,纳税人从联邦政府处获得财产,然后向地方政府缴税,总的负担没变,收入在不同政府间切换。但在中国这样的税收结构下,就算是中央真的可以下决心减税,也不过是减少了企业的负担,减税并不能直接进入居民个人账户。因此,对居民人而言,增加财产税就是支出净增加。这样的改革方案,在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

土地财政文献

土地财政对房价调控的影响 土地财政对房价调控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38KB

页数: 1页

评分: 4.5

中国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虽然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实施了各种有效的调控措施,但仍然存在普通民众买不起住房,这种现象在大中城市表现尤为突出。房价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土地价格、建筑成

立即下载
论土地财政与房地产市场调控 论土地财政与房地产市场调控

格式:pdf

大小:38KB

页数: 6页

评分: 4.5

最近几年,房价暴涨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它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尽管政府为此不断出台调控政策,但效果有限。而房价暴涨与土地财政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多角度分析了房地产宏观调控不力的原因,特别是财政体制及土地财政方面的问题,并提出逐步解决土地财政问题、增强房地产调控效力方面的政策建议。

立即下载

记者:地方税主体体系的构建无疑将规范现有的“土地财政”现象。实际上,不可否认土地财政在世界各国的普遍存在及其对中国城镇化的贡献,但其危险性在地方债务高企、影子银行体系扩张下日益凸显。如果财税改革到位,目前的土地财政会出现哪些新变化?

贾康:“土地财政”的新变化就是它旁边有了地方税体系建设和地方债务阳光化的新制度建设。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本身保障房与商品房的双轨统筹,这是一个很好的制度框架。这样一些新的制度建设因素将使“土地财政”从原来被人们批评的贬义词慢慢有可能调为一个中性概念。

借鉴市场经济的国际经验,地方政府辖区之内照样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土地、不动产来的收入可以是地方政府总收入的大头,但决不像我们过去那样单纯源于土地批租收入。土地使用权转让、批租还会构成收入的一个因子,但在它旁边还有房地产税以及与不动产开发相关的各种服务业,可以形成可持续性的收入因素。特别是在工商业发达区域里的房地产税,以后会慢慢成为主力支柱,在地方收入里的占比会逐渐提高。按照财政的行话来说,这属于“发面”,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它的占比会越来越大,而且这个比重的提升是健康的。地方政府意识到这一点后会激励自己更多地做市场经济要求他做的:优化本地公共服务,提升投资环境吸引力。这样的土地财政就不是应该被批评的概念了。

记者:房地产税在我国应注意什么要领,将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产生哪些影响?你之前说,未来二三十年将是城镇化发展期,房地产业仍将有较大发展空间。

贾康:我国房地产税在住房保有环节不能简单照搬美国普遍征收的模式,应更多借鉴日本的经验,就是给出第一单位的扣除量,成为调节高端的工具而不是普遍征收。房地产税立法肯定会经历一个激烈的争论过程,从法理基础到配套制度再到各种具体技术设计都会充满争议。

综合考虑,房地产税会使得不动产的价格曲线在城镇化加速期不改变上扬曲线基本模样的同时,减少市场泡沫,平缓价格起伏,有利于提高房地产业发展中的健康程度。在未来城镇化进程中相当长的一段,房地产业仍将扮演支柱产业的角色。目前,我国真实城镇化率在40%以下,如果每年增长1%,还要走三十年才能到70%。按照国际经验,这个加速期和高速期至少要覆盖今后二三十年。在这个过程中,粗算还有四亿人要从农村转入城市长期居住,同时伴随收入提升。那么,同房地产相关的所有投入产出要顺应这个发展过程,这是巨大的需求释放与供给呼应。

 

中国建设行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工程造价信息价、指导价、参考价,登录https://www.zjtcn.com查看更多……

据造价通信息网了解,国务院将于本周开始首次对全国土地财政进行大审计。两个月后,审计报告将披露各地土地领域的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

此次专项审计由国务院牵头,审计署的18个特派办将全程参与,主要针对2008年至2013年五年内的土地出让金收支、土地征收、储备、供应、整治、耕地保护及土地执法情况进行审计,所涉机关包括财政、国土资源、住建、发改委、林业、农业等多个系统。

这是首次全国性土地管理工作审计,其中的土地出让金问题最为民众所关注,大审计被寄予医治地方土地财政痼疾的期望。而这次审计之所以被称为大审计,笔者理解为三层意思:这次专项审计由国务院牵头,表明要彻底查清土地账本;这是全国范围内的审计,2007年只审计过部分省市;这次审计重点比以前更宽泛,以前主要审计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不过,大审计究竟能“审”出多少“大问题”,还是一个未知数。

去年,中央组织了地方债务大审计,但那次审计的重点是摸清地方债务家底,并没有对债务形成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审计。因此,问题披露也都比较抽象,没有涉及具体单位、具体个人,也没有公开处理当事人。

对舆论和公众来说,了解土地财政的底数当然十分重要,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土地财政形成过程中的隐蔽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必须注意,按照财政部公布的2013年全国财政决算表,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为39073亿元,是预算数的152.6%,创下了历史新高。2014年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已达到21129亿元,同比增长26.3%。而按照相关专家的推算,从2003年房地产市场放开到现在,各级政府部门从土地上获取的收入已达到了40万亿元,其中绝大多数为地方所支配。如此规模巨大的一笔收入,而且公认为是问题频发的领域,竟然从未进行过审计,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然而,在如此规模巨大的收入面前,地方政府的收支结构没有得到改善,财政困难的局面也没有得到缓解。恰恰相反,地方政府的收支矛盾更加突出,财政困局依旧未破,仅国家审计署对外公布的地方债务就达到了18万亿元。也就是说,地方政府仅借助土地,就消耗了近60万亿元财富,且没有受到任何制约,以至于在土地市场十分低迷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仍然不遗余力地在土地上做文章。

事实上,这些年来围绕土地财政所发生的各类问题早已超出了土地范畴。除土地审批、土地拍卖、土地开发和利用、土地闲置等方面外,项目审批、项目规划、项目验收、容积率、房屋预售等方面也都存在大量问题。而这一切,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不无关联。

地方政府不是不知道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危害,也不是不知道围绕土地到底存在多少问题,关键是,在政绩渴求和个人利益驱动下,政府风险早已被搁置一边,民众利益也被“选择性”忽视。而利用土地进行权力寻租,则比任何方式都要方便简捷。如此看来,巡视组巡视的23个省份中有22个存在涉房涉地案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审计过后,土地出让金的用途,包括其合法性和合理性,都应该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我们更希望,系统化改革和制度性构建可以堵住地方财政的漏洞,割断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而大审计真正彰显实效之时,也是地方政府拥有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权,回归市场监督者和“守夜人”本位之日。

 

中国建设行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工程造价信息价、指导价、参考价,登录https://www.zjtcn.com查看更多……

产业园区泛滥之后,容易给人规划混乱、圈地圈钱、不重内涵重规模的不良印象。一些园区往往有地产的“产”而无实业的“业”,甚至成了“睡城”“空城”“鬼城”。究其缘由,是地方治理者对土地财政过度依赖、崇拜。有财方可行政,但就只能打土地的主意吗?

相比天价出让金、各种房地产税费的快速“致富”,扎扎实实振兴实业似乎不太划算。然而,土地开发无序化、泡沫化的风险巨大,实业才能释放出持久的红利。一旦兴旺起来,带来的财税收入、民生就业,更稳定也更牢靠。

以河北区产业园区为例,作为文化名区和落后贫区,不搞土地财政,也实现了让老工业厂房华丽转身为都市产业园。比如,依托老城充满文化韵味的街道里巷、美院等学术资源,兴办一批创意园和孵化器、加速器,荟萃了上千家企业,与周围的社区、商业有机互动,深化了城区整体的文化内涵。即便适度配建的房地产,也自觉将创意与文化作为附加值。

摒弃土地财政的“显绩”,回归实体经济的“潜绩”,往往需要时间的检验。但即便只看当下的税收,实际增速也不慢。去年,园区创造了3.09亿元税收,是3年前的5倍。待建设提升改造后,保守估计将超过30亿元,与当前全区总量相当。这说明,实业才是国民经济的魂魄,不搞土地财政照样可以“发家”——这里既要算经济账,也要算就业、文化与生存环境的民生账。

面对土地财政带来的“地产热”,治理者应当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这要靠宏观调控,也离不开理念的彻底转变,以及体制机制的优化。比如,通过简政放权给实体企业更多活力,破除部门间壁垒给园区建设更多便利,给基层治理者更宽松的环境、更科学的考评体系,等等。

政府自觉从管理者转变为治理者,让政企关系从线性的管控模式,走向多维的共治模式。招商不再一锅烩、萝卜快了不洗泥,择优引资;治理不再介入微观经济活动与企争利,做好规划,搞好服务,学会利用社会组织、中介力量、司法调解来优化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

园区内曾有三家企业,因租金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以往,主管部门可能会因利益瓜葛裹入其内,这次我们选择了诉求表达、冲突调处、司法调解三层机制,促使企业理性表达、依法解决,最终三方尊重了司法处理结果。搞市场经济,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合情合理提供服务,依法依规行使权力,才有市场的有序、企业的兴旺。

大都市寸土寸金,摒弃土地财政,写好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这篇大文章,才能提振城市的整体经济活力,积蓄更大的发展后劲,实现我们“不仅孵化一家公司,更创造一个行业、撑起一片美丽蓝天”的为政责任。

土地财政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