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强度

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该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一国经济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下降,那么说明该国就实现了一个低碳的发展模式。

碳排放强度基本信息

中文名 碳排放强度 解    释 单位生产总值增长带来CO2排放量
衡    量 一国经济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 十二五规划 五年间全国碳排放强度要下降17%

在2009年9月22日于美国纽约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中国将在2020年前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强度。“十二五”规划提出,五年期间全国碳排放强度要下降17%。2100433B

碳排放强度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超细酸钙6000目超白轻质酸钙4000目 超细酸钙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缘江牌

t 13% 上海缘江化工有限公司
工业级酸锰 工业级酸锰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缘江牌

t 13% 上海缘江化工有限公司
中间漆 20kg/桶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立广水漆*丽竹漆

kg 13% 南宁市立广装饰材料厂
专用底漆 20kg/桶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立广水漆*丽竹漆

kg 13% 南宁市立广装饰材料厂
面漆 22.4kg/套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王漆化工

13% 惠州市维尔康王漆化工有限公司
分子筛cmS-220 1.1-1.3m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廊坊纳科

kg 13% 廊坊纳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漆金属色(油性) IEY-9922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亦威漆

kg 13% 广州亦威建材有限公司
雅壁外墙板氟系列 规格(mm)2440×1220×1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菲力绿色

13% 广东菲力绿色板业有限公司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热转印机印机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韶关市2010年7月信息价
居民排放污水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珠海市2016年4月信息价
工业排放污水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珠海市2016年1月信息价
居民排放污水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珠海市2015年10月信息价
工业排放污水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珠海市2015年8月信息价
居民排放污水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珠海市2015年4月信息价
工业排放污水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珠海市2015年3月信息价
工业排放污水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珠海市2015年2月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低硅低强度Q235金属立杆 低硅低强度Q235金属立杆(H=3米)|8套 2 查看价格 深圳市耕谷阳网络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  阳江市 2017-03-22
活性 椰壳|2t 1 查看价格 广州玉信化工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市 2010-02-25
排放阀控制系统 排放阀分控|10套 1 查看价格 艾信智慧医疗科技术发展(苏州)有限公司 全国   2021-11-11
活性吸附塔 活性吸附塔|5台 1 查看价格 广州市合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市 2011-10-09
COD氨监测药剂 COD氨监测药剂|1组 1 查看价格 上海毛贺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   2019-07-19
被服排放设备 含辅助进气、储存节、排放阀、靴脚三通|5套 1 查看价格 艾信智慧医疗科技术发展(苏州)有限公司 全国   2021-11-11
垃圾排放设备 含辅助进气、储存节、排放阀、靴脚三通|5套 1 查看价格 艾信智慧医疗科技术发展(苏州)有限公司 全国   2021-11-11
路灯杆(SS400低硅低强度钢材) 10m高 SS400低硅低强度钢材灯杆|9根 1 查看价格 中山殊丰路灯杆厂 广东  广州市 2012-05-18

碳排放强度常见问题

  • 有人知道什么叫低碳排放吗?

    低碳排放: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

  • 有人知道什么叫低碳排放吗?

    低碳排放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

  • 天津地区一度电等于多少碳排放

    这个要看你问题涉及的的电力生产方式和电力生产的过程。 不同的电力生产方式,如火电、水电、风电、核电的CO2排放是不一样的。 你考虑不同的生产过程得到的结果也不同。例如火力发电,你是只考虑在电厂发电的那...

碳排放强度文献

中国出口结构优化——基于碳排放的视角 中国出口结构优化——基于碳排放的视角

格式:pdf

大小:116KB

页数: 未知

评分: 4.4

本文从碳排放的角度,运用改进的SRIO模型计算2002、2007与2010年中国四类产品出口隐含碳,利用LMDI分解技术对2002—2007年和2007—2010年四类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并结合产品技术复杂度来综合分析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出口重心向技术复杂度更高的人力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移,出口产品呈高端化发展趋势;相对于自然资源密集型和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人力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碳排放强度更高,但下降速率更快,出口产品总体呈低碳化发展趋势;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与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贸易比重较大,\"节省\"了大量碳排放。

立即下载

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该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一国经济增长同碳排放量增长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下降,那么说明该国就实现了一个低碳的发展模式。

与整体碳排放目标不同,碳排放强度指标是一个相对的指标,它是相对于经济增长来说会减少多少,而整体碳排放目标是一个绝对的指标,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时间里碳排放量应控制在什么水平。

中国政府2009年11月26日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今年4月,建筑行业迎来首个碳排放强制指标。要求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碳排放强度分别在2016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平均降低40%,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7kgCO/(m·a)以上。

过去的建筑相关碳排放标准更多是推荐或者建议,例如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及GB/T51141-2015《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和它的2020的征求意见稿中,并未对碳排放强度进行强制性要求。此次的强制标准解决了过去对于建筑碳排放没有明确量化指标要求的问题,对实现建筑业碳达峰碳中和有着重大指导意义和实际影响力。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表示,从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量看,建筑运行阶段占比约为70%—90%,建材生产占比约10%—30%,建造约占1%,拆除占约1%;从单位时间看,建材生产碳排放强度最高。“我国建筑业减碳绝非一招鲜就能解决,必须以全寿命周期的视野综合施策,这牵涉到建筑的各个环节,包括绿色施工、围护结构、提高设备效能、智慧运维、材料可循环利用等方方面面。”徐伟认为,对新建建筑而言,要通过不断提升围护结构性能,逐步更新建筑节能标准,提升新建建筑节能能效,减少碳排放;对既有建筑而言,要通过不断健全市场化改造机制,完善税收补贴奖励机制,以此激励提升既有建筑的节能水平;而在农村建筑节能改造方面,建议加强改造北方供暖地区农村建筑,将农村建筑节能纳入监管。

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林波荣看来,建筑业减碳要形成以低碳建材为主的建筑新格局。他认为,在源头减量方面要形成以低碳目标为导向的设计方法,从强度、空间和时间三个维度来考虑能耗和碳排放,不要简单地只考虑强度的降低;其次,要建立全新的低碳环境价值观和系统设计新理念。除了关注环境、能耗,还要关注低碳的结构体系使用,关注建材的低碳化利用;再次,在能源资产方面,要因地制宜考虑供暖热水的电气化和可再生化。北方地区要考虑通过技术创新推广低碳、零碳的供暖系统;最后,要关注各种颠覆性的低碳技术使用。比如既有建筑的智慧运维,包括基于“数字孪生”的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环境能耗的统筹优化等。

此外,有专家认为,减少碳排放的核心是减排数据的可溯源性和公平公正,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的完善,建筑数字化将成为建筑“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推动力。一方面,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分散性和间歇性,包括微电网、储能系统、电网调度等都会更依赖数字技术。另一方面具备互联互通功能的安全电力系统有助于运维团队快速应对任何危机,智能化的管理也能根据楼宇的情况自行加热、制冷或通风,节约能源。

随着建筑碳排放计算成为强制要求,建筑业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变得更为明晰。“开源节流”的全周期减碳,将实现建筑业“减碳”和“发展”的双赢。

碳排放量减排背景

碳排放量研究阶段 建立中国碳核算系统

自1990年代以来,人们对确定和量化温室气体排放的兴趣越来越大,以了解其对全球大气的影响,并开始更好地了解不同温室气体的来源及影响。当前的排放是通过诸多方法确定的,包括宏观模型、直接测量、计算和估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增加,对每一种方法的准确性、价值和适用性的了解也在增加。

根据荷兰环境评估局提供的资料,中国如今是头号碳排放国。中国自然是建立温室气体测量与报告基础设施的下一个中心。显然,中国将大大得益于转变为资源节约型以及能源基本自给自足的经济体。成为环境友好技术及政策方面的领跑者,中国必将大有好处。这一现实在中国政府雄心勃勃的节能目标中得到了反映,如果得以贯彻执行,定将成为世界最积极环境政策的一部分。

然而,为了实现那些目标,中国需要建立一套量化能源使用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系统。此系统必须以增长为导向、透明、精确可靠、符合国际标准,并伴之以第三方认证系统。一个碳与能效在线注册系统,将为中国实现其自身能效目标的努力提供支持,促进中美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双边合作,支持中国参与减少碳排放的国际协议。

碳排放量注册系统

假如中国能在未来的5至10年里实现其目标,那么注册系统必须立即上线。但是,关于如何实施这一工具、由谁来管理以及采用一套什么样的方法,问题依然存在。

如何最佳测量排放,也许取决于提出这一问题的理由。例如,各国政府可能基于经济方面的假设来制定国家气候变化政策,使用自上而下的评估。地区贸易机制取决于较小地域内特定减排项目有关的彼此无关联的排放活动的精确计算和测量。管理部门希望有评估同类设施绩效的参照数据:例如,比较两家工厂,以了解减排效果。各公司为了成为良好的企业公民,可能想了解来自其所有经营活动的碳足迹,包括任何的相关责任及风险。

在中国建立这种网上自愿报告系统,有一个很好的理由。在过去12年里,越来越多的全球大公司,为了了解它们自身在全球排放中所占的份额,将温室气体核算纳入其标准商业实践。而且,它们期望供应商、竞争对手和客户也这样做。在中国,这方面的努力才刚刚出现,为依靠现有的经验并开始进行强有力的严格核算提供了机遇。

碳排放量加州模式

最佳的做法是,采用气候注册组织和加州气候行动注册专案在加州发展的模式,两者共有500个会员,其中包括美国一些最大的排放企业。

这一模式建立在《温室气体协议:企业核算和报告准则》(通称为“GHG协议”)的基础之上,该协议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共同制定。GHG协议提供了中立的、高水平的核算标准,被公认为是确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责任的国际最佳实践。

不同于跟踪某一单位或设施的排放的传统污染控制方法,GHG协议仿效财务核算标准,并根据一家企业所拥有的不同排放源或设施,认定其排放责任。鉴于温室气体的全球性,这种方法认为,每家企业的碳足迹可能来自于该企业可直接或间接控制的诸多活动,包括移动排放源和电力使用,以及发电和重工业生产等活动。

GHG协议建立了一套温室气体核算语言,包括划定企业(“实体”)的报告范围和定义报告的内容,其依据是实体的经营控制、财务控制、排放源或每一排放源的股权情况。也许最为重要的是,GHG协议出于核算目的定义了不同的的范围。当考虑一家实体的碳足迹时,可能存在:

范围1–直接排放:在实体控制范围之内的排放,来源于静止燃烧、移动燃烧、化学或生产过程,或逸出源(非故意释放)。

范围2–间接排放:实体控制之下的耗电量所产生的排放,但发电不是:电力、蒸汽、加热及制冷方面的购买行为。

范围3–其他间接排放:涉及使用生产的产品、员工通勤、差旅等等所产生的排放。

通过把排放划分为不同的范围,一个组织机构就能逐步形成自身的全部碳足迹。范围2中终端用户耗电量带来的每一点排放,也许还被算作发电厂的范围1排放。把排放分成不同的范围,有助于确保不会大范围重复计算排放量。

碳排放量商业模式

除了可靠的方法学之外,注册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商业模式。应该有一个让企业披露其能源使用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强有力的刺激措施,这些数据信息通常没有确定或公开。注册温室气体对企业有利有诸多的理由。首先,通过向注册系统报告,在中国的企业就能够提升和宣传其绿色形象。其次,在增加透明度和执行能源使用内部监测系统的同时,有一些公司能够减少能源成本,并在减少碳排放方面领先一步。

商务社会责任国际协会指出,工商业界对加入注册系统的很多担忧是毫无根据的。例如,担心获得准确数据方面的管理成本的企业通常发现,跟踪数据的效益要大于成本。担心不必要地披露其经营信息或相关信息会成为不利因素的企业发现,对于信息披露的担忧往往被夸大了:信息披露让股东对公司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并认为投资风险减小。最后,对那些担心这类数据公开将触犯隐私并为其他要求打开闸门的企业,反而发现与股东合作提供了将来设定有利条件的机会。

总之,在中国建立一个通过可测量、一致和可验证的方式量化碳排放的注册系统,是朝着更大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迈出的必要的坚实的第一步,也是气候变化双边和多边合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注册系统将使中国摆脱全球最大污染国的负面形象,走向一个负责的、资源节约型的、能源自给自足的国家,成为绿色技术的领跑者。这一发展必定会使中国受益良多。

碳排放量减排目标

2014年12月9日,正在秘鲁首都利马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轮缔约方会议(COP20)的中国政府代表表示,2016~2020年中国将把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100亿吨以下。

中国承诺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有推算认为最高将达到150亿吨。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预计中国发布数值目标将对今后的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产生影响。 2100433B

碳排放强度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