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气凝胶

2013年,浙江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一种超轻材料,这种被称为“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仅每立方厘米0.16毫克,是空气密度的六分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碳气凝胶与碳纤维气凝胶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碳纤维气凝胶是以碳纤维为基材,内部填充硅气凝胶的无机复合材料。

碳气凝胶基本信息

中文名 碳气凝胶 外文名 Carbon aerogels
特    点 密度极小的多孔结构 类似于 熟知的硅气凝胶
性    能 高弹性、强吸附

形状、尺寸可任意调节,大规模制造成可能

在实验室,记者看到了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碳海绵”:它们大的如网球,小的如酒瓶塞。在电子显微镜下,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共同支撑起无数个孔隙。

“就像体育场馆等大型空间结构,用钢筋做支架,用高强度的薄膜等做墙壁,材料整体既轻且强。”课题组博士生孙海燕说,“在这里,碳纳米管就是支架,石墨烯就是墙壁。”

在已报道的成果中,高超课题组制备的“碳海绵”仍是最轻纪录保持者——可达到0.16毫克/立方厘米,低于氦气的密度。相关论文2013年2月18日在线发表在《先进材料》上。但课题组对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兴趣不大,“‘轻’并不是它最大的新意所在”。高超解释:它的价值在于其简便的制备方法,以及材料所展现出来的优越性能。

科学家介绍说,气凝胶的基本制备原理是除去凝胶中的溶剂,让其保留完整的骨架。在以往制备气凝胶的案例中,科学家主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模板导向法。前者可以批量合成,但是可控性差;后者能产生有序的结构,但依赖于模板的精细结构和尺寸,难以大量制备。高超课题组另辟蹊径,探索出无模板冷冻干燥法:将溶解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溶液在低温下冻干,便获得了“碳海绵”,并且可以任意调节形状,令生产过程更加便捷,也使这种超轻材料的大规模制造和应用成为可能。

“不需要模板,只与容器有关。容器多大,就可以制备多大,可以做到上千立方厘米,甚至更大。”高超说。

碳气凝胶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外科手消毒凝胶 品种:洗手液;规格:500ml/瓶;包装规格:24瓶/箱;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消消乐

13% 陕西消消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无石棉环保凝胶硅酸钙板 MGG-QNJ-8 2440×1220×8m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大川风管

m2 13% 广东华信天成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PVC+凝胶发泡金属复合板 厚度 20mm(CEP板II)(单面素色)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新高丽

m2 13% 广东高丽铝业有限公司(佛山市厂商期刊)
QNJ头等舱凝胶绝热涂料 20L/桶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L 13% 湖南写生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市厂商期刊)
PVC+凝胶发泡金属复合板 厚度 15mm(CEP板II)(单面素色)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新高丽

m2 13% 广东高丽铝业有限公司(佛山市厂商期刊)
PVC+凝胶发泡金属复合板 厚度 10mm(CEP板II)(单面素色)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新高丽

m2 13% 广东高丽铝业有限公司(佛山市厂商期刊)
无石棉环保凝胶硅酸钙板 MGG-QNJ-10 2440×1220×10m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大川风管

m2 13% 广东华信天成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PVC凝胶发泡金属复合板(CEP板Ⅱ) PVC+凝胶发泡金属复合板(CEP板Ⅱ)(单面素色);L×1220×15m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新高丽

13% 广东高丽铝业有限公司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压炭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压炭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压炭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2年2季度信息价
压炭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广州市2011年1季度信息价
压炭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广州市2010年4季度信息价
压炭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0年4季度信息价
压炭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0年3季度信息价
压炭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广州市2010年2季度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二氧化硅凝胶 10厚|1000m² 1 查看价格 英德市埃力生亚太电子有限公司 天津  天津市 2012-08-20
清洗凝胶 每箱4瓶|1箱 1 查看价格 加拿大特洁安有限公司 全国   2021-09-01
凝胶成像分析系统 LG 2020|6229套 1 查看价格 杭州朗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市 2015-05-20
凝胶成像分析系统 1、机箱 1.1箱体两侧独特的专利切窗口设计,配有防紫外玻|1套 1 查看价格 上海嘉鹏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   2018-12-13
凝胶成像分析系统 LG 2000|95套 1 查看价格 杭州朗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市 2015-10-06
凝胶成像分析系统 LG 2020D|3586套 1 查看价格 杭州朗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市 2015-07-24
水泥凝胶 1.5-2.5厚|450.0m² 1 查看价格 广西南宁万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2014-05-20
水泥凝胶 1.5厚|1m² 1 查看价格 广西金樱王建筑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市 2012-01-06

高弹性、强吸附,应用前景广阔

《自然》杂志点评的标题是:《固体碳:弹性而轻盈》,认为这一新生事物的性能令人惊喜。

据介绍,“碳海绵”具备高弹性,被压缩80%后仍可恢复原状。它对有机溶剂具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是迄今已报道的吸油力最高的材料。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液体,而“碳海绵”的吸收量是250倍左右,最高可达900倍,而且只吸油不吸水。“大胃王”吃有机物的速度极快:每克这样的“碳海绵”每秒可以吸收68.8克有机物。这让人想到用它来处理海上的漏油,“可以把它们撒在海面上,就能把漏油迅速地吸收进来,因为有弹性,吸的油能够被压出来回收利用,‘碳海绵’也可以重新使用。”科研人员表示。

实验室正在对这一材料的吸附性能进行进一步的应用性研究。科研人员说,“碳海绵”还可能成为理想的相变储能保温材料、催化载体、吸音材料以及高效复合材料。不过,这一新生材料就如呱呱坠地的婴儿,科学家还很难准确预计其应用领域与前景,还得依靠社会以及产业界的想象力,让这个新材料走出实验室,实现应用价值。 2100433B

碳气凝胶(Carbon aerogels,密度极小的多孔结构,类似于熟知的硅气凝胶)也称炭气凝胶,多用于海水淡化

采用碳气凝胶技术可以提供超低阻值的电容产品,是独一无二的高能量储存设备。

碳气凝胶常见问题

  • 干凝胶和气凝胶的具体区别

    干凝胶和气凝胶是一种物质。两者没有区别。干凝胶又称为气凝胶。当凝胶脱去大部分溶剂,使凝胶中液体含量比固体含量少得多,或凝胶的空间网状结构中充满的介质是气体,外表呈固体状,这即为干凝胶,也称为气凝胶。如...

  • 气凝胶是做什么用的?

    【基本概念】气凝胶(aerogel)又称为干凝胶。当凝胶脱去大部分溶剂,使凝胶中液体含量比固体含量少得多,或凝胶的空间网状结构中充满的介质是气体,外表呈固体状,这即为干凝胶,也称为气凝胶。如明胶、阿拉...

  • 我想知道纳米气凝胶价格

    您好!上海耿信纳米气凝胶,65元每公斤,他们的纳米气凝胶料黏度适中,可流动,能灌铸和刷涂。加成型与缩合型相比,尺寸稳定性好,环保档次高,可用于食品模具,耐高温可达250℃,还是挺耐用的呢,而且在密封环...

碳气凝胶文献

球状碳气凝胶基磁性吸附材料制备 球状碳气凝胶基磁性吸附材料制备

格式:pdf

大小:290KB

页数: 未知

评分: 4.4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柠檬酸为催化剂,在硝酸镍存在下间苯二酚和甲醛经过溶胶-凝胶反应、还原气体保护下碳化处理得到球状碳气凝胶基磁性吸附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磁力测试、粒径分析对所制备磁性吸附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材料的磁性能优良,比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17emu/g、124Oe,颗粒分布均匀,均值约5μm。通过原子吸收测试表明:材料对重金属离子Pb2+的饱和吸附容量可达62.5mg/g。

立即下载
金属纤维-纳米碳纤维-碳气凝胶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用途 金属纤维-纳米碳纤维-碳气凝胶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用途

格式:pdf

大小:290KB

页数: 1页

评分: 4.6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纤维-纳米碳纤维-碳气凝胶复合材料和制备方法及用途,该材料含金属纤维、纳米碳纤维和碳气凝胶,金属纤维的结合点烧结在一起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纳米碳纤维

立即下载

“‘全碳气凝胶’的构造类似于‘碳海绵’,哪怕将一个马克杯大小的气凝胶放在狗尾草上,纤细的草须也不会被压弯。”高超说。

虽然看上去“脆弱不堪”,但“全碳气凝胶”在结构韧性方面却十分出色,它可以在数千次被压缩至原体积的20%之后迅速复原。此外,“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收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有机溶剂,而“全碳气凝胶”的吸收量可高达自身质量的900倍。

全碳气凝胶我国研制成功

3月19日,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超教授展示制造出的“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

浙江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一种超轻材料,这种被称为“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仅每立方厘米0.16毫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气凝胶”是半固体状态的凝胶经干燥、去除溶剂后的产物,外表呈固体状,内部含有众多孔隙,充斥着空气,因而密度极小。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超教授的课题组将含有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种纳米材料的水溶液在低温环境下冻干,去除水分、保留骨架,成功刷新了“最轻材料”的纪录。此前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是由德国科学家在2012年底制造的一种名为“石墨气凝胶”的材料,密度为每立方厘米0.18毫克。据介绍,“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收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有机溶剂,而“全碳气凝胶”的吸收量可高达自身质量的900倍。

据介绍,气凝胶是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轻的一类物质,因其内部有很多孔隙,充斥着空气,故而得名。1931年,美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硅制得了最早的气凝胶,外号 “凝固的烟”。2011年,美国HRL实验室、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和加州理工学院合作制备了一种镍构成的气凝胶,密度为0.9毫克/立方厘米,创下了当时最轻材料的纪录。把这种材料放在蒲公英花朵上,柔软的绒毛几乎没有变形——这张照片入选了《自然》杂志年度十大图片,也给高超留下了深刻印象:能不能制备出一种材料,挑战这个极限?

我国的石墨储备非常丰富,占全世界的2/3。科学家一直在探索石墨高效利用的方法。“把石墨变成石墨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其价值可以上升数千倍。”高超的课题组经过五六年的探索,制备出了一维的石墨烯纤维和二维的石墨烯薄膜。这次,他们打算把石墨烯做成三维多孔材料来冲击这一纪录。

全碳气凝胶制作简便

形状、尺寸可任意调节,大规模制造成可能

在实验室,记者看到了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碳海绵”:它们大的如网球,小的如酒瓶塞。在电子显微镜下,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共同支撑起无数个孔隙。

“就像体育场馆等大型空间结构,用钢筋做支架,用高强度的薄膜等做墙壁,材料整体既轻且强。”课题组博士生孙海燕说,“在这里,碳纳米管就是支架,石墨烯就是墙壁。”

在已报道的成果中,高超课题组制备的“碳海绵”仍是最轻纪录保持者——可达到0.16毫克/立方厘米,低于氦气的密度。相关论文2月18日在线发表在《先进材料》上。但课题组对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兴趣不大,“‘轻’并不是它最大的新意所在”。高超解释:它的价值在于其简便的制备方法,以及材料所展现出来的优越性能。

科学家介绍说,气凝胶的基本制备原理是除去凝胶中的溶剂,让其保留完整的骨架。在以往制备气凝胶的案例中,科学家主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模板导向法。前者可以批量合成,但是可控性差;后者能产生有序的结构,但依赖于模板的精细结构和尺寸,难以大量制备。高超课题组另辟蹊径,探索出无模板冷冻干燥法:将溶解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溶液在低温下冻干,便获得了“碳海绵”,并且可以任意调节形状,令生产过程更加便捷,也使这种超轻材料的大规模制造和应用成为可能。

“不需要模板,只与容器有关。容器多大,就可以制备多大,可以做到上千立方厘米,甚至更大。”高超说。

全碳气凝胶性能优越

高弹性、强吸附,应用前景广阔

《自然》杂志点评的标题是:《固体碳:弹性而轻盈》,认为这一新生事物的性能令人惊喜。

据介绍,“碳海绵”具备高弹性,被压缩80%后仍可恢复原状。它对有机溶剂具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是迄今已报道的吸油力最高的材料。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液体,而“碳海绵”的吸收量是250倍左右,最高可达900倍,而且只吸油不吸水。“大胃王”吃有机物的速度极快:每克这样的“碳海绵”每秒可以吸收68.8克有机物。这让人想到用它来处理海上的漏油,“可以把它们撒在海面上,就能把漏油迅速地吸收进来,因为有弹性,吸的油能够被压出来回收利用,‘碳海绵’也可以重新使用。”科研人员表示。

目前,实验室正在对这一材料的吸附性能进行进一步的应用性研究。科研人员说,“碳海绵”还可能成为理想的相变储能保温材料、催化载体、吸音材料以及高效复合材料。不过,这一新生材料就如呱呱坠地的婴儿,科学家还很难准确预计其应用领域与前景,还得依靠社会以及产业界的想象力,让这个新材料走出实验室,实现应用价值。

全碳气凝胶将有望在海上漏油、净水甚至净化空气等环境污染治理上发挥重要作用。传统的气凝胶制作方式往往无法批量生产,但课题组新创的“低温冻干法”令气凝胶的生产过程更加便捷,也使这种超轻材料的大规模制造和应用成为可能。

《自然》杂志已将这一研究成果放在“研究要闻”栏目,并重点配图评论。“全碳气凝胶”将有望在海上漏油、净水甚至净化空气等环境污染治理上发挥重要作用。

2013年实验室正在对这一材料的吸附性能进行进一步的应用性研究,除了污染治理方面,“全碳气凝胶”还将能成为理想的储能保温、催化载体和吸音材料。 2100433B

“气凝胶”是半固体状态的凝胶经干燥、去除溶剂后的产物,外表呈固体状,内部含有众多孔隙,充斥着空气,因而密度极小。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超教授的课题组将含有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种纳米材料的水溶液在低温环境下冻干,去除水分、保留骨架,成功刷新了“最轻材料”的纪录。此前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是由德国科学家在2012年底制造的一种名为“石墨气凝胶”的材料,密度为每立方厘米0.18毫克。这一研究成果已于2013年2月18日在线发表在《先进材料》期刊上,并被《自然》杂志在“研究要闻”栏目中重点配图评论。

碳气凝胶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