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轴计算机控制的复合弯管缠绕成型方法
为解决复合弯管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不稳定和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2轴计算机控制缠绕机来实现复合弯管缠绕成型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测地线和非测地线对弯管和直管部分进行了纤维缠绕路径设计,给出了不滑线、不架空缠绕的边界条件,并结合面片缠绕理论对复合弯管进行缠绕节点设计,给出了弯管外侧线型布满条件来分析弯管内侧纤维重叠情况,并编制缠绕控制程序来验证该缠绕方法的实用性.运行结果表明:该成型方法具有硬件结构简单、成本低且缠绕线型稳定、高效等特点,能够满足各种复合弯管的缠绕需求.
玻璃钢管缠绕成型工艺
玻璃钢外保护层缠绕成型工艺 φ630~720mm钢管保温层成型后,玻璃钢外保护层采用fw-1000 双轴微机控制大口径管道缠绕机加工成型,该机控制系统采用可编程 序控制器,使主机工作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布线机构采用四轮设计, 导论位置可实现纵向和垂直方向的无级调整;传动系统采用三级三列 挂轮,可提供三种速比。 双轴微机控制大口径管道缠绕机 其主要技术参数为: 设备总功率5.5kw 最大缠绕直径1000mm 缠绕角25°~89° 主轴转速6-60r/min 单根成型时间2h 固化时间2h 设备外形尺寸(长x宽x高)13000x2000x2400mm 设备造价约30万元 附三
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浸渍及其缠绕成型
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高韧性赋予其缠绕成型制品良好的耐疲劳性能,可延长制品的使用寿命。本文介绍了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缠绕成型工艺的浸渍、加热缠绕以及冷却定型等过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连续纤维增强PEK-C复合材料缠绕成型工艺及性能研究
利用在线溶液浸渍法制备预浸带,采用原位固结的方式进行连续玻璃纤维增强pek-c复合材料的缠绕成型工艺研究。分析了缠绕速度、加工温度及树脂含量等因素对nol环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一定的缠绕速度和加工温度范围内,可制得性能良好的nol环缠绕构件。sem断口形貌分析表明,树脂和纤维分布均匀,界面粘接良好。该方法的研究,为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缠绕成型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浸渍及其缠绕成型
本文主要叙述了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缠绕成型过程的国内外研究情况,主要包括浸渍、加热缠绕以及冷却定型等工艺过程;探讨了不同浸渍方法的优缺点及关键之处;在加热缠绕过程中阐述了不同的加热方法,并且总结了一些缠绕过程的工艺参数的影响规律;最后在冷却定型过程中则提及了3种冷却定型方法。
玻璃钢缠绕成型工艺简介
第1页 玻璃钢缠绕成型工艺简介 玻璃钢缠绕成型工艺是将浸过树脂胶液的连续纤维(或布带、预浸纱)按照 一定规律缠绕到芯模上,然后经固化、脱模,获得制品。根据纤维缠绕成型时树 脂基体的物理化学状态不同,分为干法缠绕、湿法缠绕和半干法缠绕三种。三种 缠绕方法中,以湿法缠绕应用最为普遍;干法缠绕仅用于高性能、高精度的尖端 技术领域。 玻璃钢缠绕成型的优点: ①能够按产品的受力状况设计缠绕规律,使能充分发挥纤维的强度; ②比强度高:一般来讲,纤维缠绕压力容器与同体积、同压力的钢质容器相 比,重量可减轻40~60%; ③可靠性高:纤维缠绕制品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工艺条件确定后, 缠出来的产品质量稳定,精确; ④生产效率高: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生产,需要操作工人少,缠绕速度快 (240m/min),故劳动生产率高; ⑤成本低:在同一产品上,可合理配选若干种材料(包括树脂、纤维和内衬
复合材料弯管缠绕机关键技术
提出一种新型纤维复合材料弯管缠绕机的设计,详细介绍了缠绕机的结构、组成和实现方式,并对控制系统中缠绕路径的设计和计算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弯管模往复摆动,供料系统的吐丝头绕管模旋转,形成缠绕运动,基本实现了测地环形缠绕和管壁厚度均匀。此型复合材料弯管缠绕机既实现了自动缠绕成型,又可以保证制品的质量,解决了复合材料弯管缠绕过程的关键技术难题。
大型缠绕成型玻璃钢容器的优化设计
介绍了玻璃钢材料的优缺点,并针对其强度好刚度不足的问题,对立式缠绕成型玻璃钢罐进行了结构优化,现场使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章阐述了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总结了教学研究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为深化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
针对《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灵活多样地采用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阐述了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总结了教学研究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为深化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章阐述了《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总结了教学研究中的一些具体作法,为深化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数控弯管机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
第30卷第8期 2007年8月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 vol.30no.8 aug.2007 收稿日期:2006-07-24;修改日期:2006-10-17 作者简介:夏链(1964-),男,四川乐山人,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韩江(1963-),男,河南项城人,合肥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数控弯管机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 夏链,田艺,何高清,祖垣,韩江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文章在研究弯管机工作原理和机械结构的基础上,采用pro/e技术,设计了star-03w单模数控弯
纤维缠绕弯管的线型设计与仿真
提出了一种弯管缠绕线型的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弯管的纤维缠绕数学模型,在对缠绕线型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再采用测地线辅助以定位销的纤维缠绕设计方法进行纤维缠绕,实现了弯管纤维缠绕的系统仿真,这种方法克服了传统纤维缠绕模式在缠绕弯管端部时要采用非测地线线型,而只采用测地线再辅助以定位销即可实现弯管的纤维缠绕。仿真结果表明,该纤维缠绕线型设计方案精确可靠,满足纤维缠绕的基本要求,对实际生产有很重要的作用,并为弯管纤维缠绕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纺织空调的计算机控制方案
论述了如何应用计算机对纺织车间空气状态进行分析,以取代传统的i-d图图解分析法,并提出应用计算机联机控制空调的具体方案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综合设计论文
综合设计(论文) ` 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二〇一六年五月 课程: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 华北电力大学综合设计(论文) i 摘要 本门课程的第1、2章为绪论和过程通道的内容,讲述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组成、类型以及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为培养锻炼我们结合工程 问题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给出三道综合设计的题目。 首先,设计了微机控制系统具体硬件电路及软件控制逻辑流程框图,实现了储液罐液 位超限时报警并切断工质输入/输出通道的功能。然后,给出了热电偶测量信号的冷端温 度补偿方式,并画出现场可实现的冷端温度补偿方案的设计简图。最后,分析了已知的现 场64点模拟量信号输入采样电路的问题,并作出了改进设计。 关键词:储液罐液位;微机控制;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模拟量信号;采样电路。 华北电力大学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 第9章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各种干扰的传播途径与作用方式以及软硬件抗干扰技术。 授课主要内容 干扰的传播途径与作用方式 软硬件抗干扰技术 主要外语词汇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说明:带“***”表示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带“**”表示要求理解的内容,带“*”表示 要求了解的内容,带“☆”表示难点内容,无任何符号的表示要求自学的内容 干扰的类型*** 干扰的传播途径***☆ 各类干扰的抑制方法*** 辅助教学情况 多媒体教学课件(powerpoint) 复习思考题 干扰的类型 干扰的传播途径 各类干扰的抑制方法 参考资料 刘川来,胡乃平,计算机控制技术,青岛科技大学讲义 计算机控制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 干扰是客观存在的,研究抗干扰技术就是要分清干扰的来源,探索抑制或消除干扰的措 施,以提高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计算机控制系统论文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 陈建波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用计算机来实现控制。近年来,计 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与传感器技术、crt显示技术、通信与网络技 术和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给计算机控制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因此,设计 一个性能良好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硬件、软件 和控制算法3个方面,一个完整的设计还需要考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使系统能 长期有效地运行。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浅析计算机控制技术原理的同时,对计 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描述。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原理;应用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moreandmore peopleusecomputertorealizecontrol.inrecent
01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第一章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一、授课时间:年月日第1次 二、教学目的: 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和该课程对专业的帮助 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掌握工业控制机的特点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难点:工业控制机的特点。 四、教学的内容和过程: 1.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计算机和工业对象两大部分组成的。在工 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图1-1(a)示出了 按偏差进行控制的闭环控制系统 图1-1控制信号的一般形式 (a)闭环控制系统框图;(b)开环控制系统框图 图1-1(a)是闭环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在闭环控制系统中,测 量元件对被控对象的被控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转速、位移 等)进行测量;变换发送单元将被测参数变成电压(或电流)信号, 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将反馈回来的信号与
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管的强度分析
采用三维各向异性弹性理论分析内压和轴向组合载荷下复合材料缠绕管道各缠绕层中的应力,模型考虑管壁厚度引起的拉剪耦合效应。引入hashin破坏准则研究复合材料缠绕管道的强度与铺层角度的关系。研究发现缠绕角度相同时内压引起的应力由里向外逐层增加,因此管道失效实际上由外层的应力控制。建议相邻层缠绕角度的递增量,以使各层应力状态更接近一致。
缠绕成型食品级玻璃钢储罐的研制
介绍缠绕成型食品级玻璃钢储罐的研制
玻璃钢弯管缠绕机的设计
设计了一种玻璃钢弯管缠绕机。弯管模往复摆动,供料系统的吐丝头绕管模旋转,形成缠绕运动。该机基本实现了测地环形缠绕和管壁厚度均匀
纤维复合材料的数控缠绕机研究
本文介绍了数控缠绕机发展状况和应用,阐述了多坐标纤维复合材料数控缠绕机的原理,并分别就缠绕机的机械系统、主控制系统和在线监控系统和缠绕工艺软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玻纤增强聚丙烯管材缠绕成型温度工艺参数研究
通过熔融浸渍法制作了聚丙烯(pp)预浸料坯带。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玻纤增强pp复合管材缠绕成型过程中几个主要加工温度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道加热温度、热风枪加热温度、芯模温度对复合管材的层间剪切强度(fsbs)和环向拉伸强度(σ环)有显著影响。其中,热风枪温度对fsbs影响较大,而芯模温度对σ环影响较大。在预热通道温度200℃,热风枪温度260℃,芯模温度140℃的最优工艺条件下,管材的fsbs达到43.69mpa,σ环达到了589mpa。
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电动阀门开度显示方法
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电动阀门开度显示技术,用以解决一般电动阀门不带位置反馈装置时的阀位显示问题,介绍了该技术的实现方法、特点及应用效果。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室内设计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