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 2025-05-06

正方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垂直向上流动特性

格式:pdf

大小:1.0MB

页数:6P

人气 :73

正方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垂直向上流动特性 4.4

辅助高速摄影仪对正方形小通道内氮气-水两相流向上流动进行可视化观察,对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典型的流型图像。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流型图像进行了处理,检测得到气相的周长、面积,并通过提出的假想圆柱体模型计算和统计得到了截面含气率。将压降实验数据分析结果与典型的分相流、均相流压降模型预测值比较,结果表明,Chisholm关系式能较好地预测两相流的压降变化,Lee&Lee关系式和Dukler关系式可较好地预测低表观速度时的两相流压降。

矩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垂直向上流动特性 矩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垂直向上流动特性 矩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垂直向上流动特性

矩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垂直向上流动特性

格式:pdf

大小:1018KB

页数:7P

以氮气和水为实验介质,利用高速摄像机对水力直径为1.15mm的矩形小通道内的气液两相垂直向上流动特性进行可视化研究,依次得到泡状流、弹状流、搅拌流和环状流4种典型的流型图像。针对小通道内气泡之间相互无遮掩性的优势,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流型图像分形增强,检测气泡边缘并填充后根据提出的气相体积模型,得到两相流动的含气率。结合实验数据,根据分液相reynolds数把流动分为层流区、过渡区和紊流区,并对chisholm关系式进行修正,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压降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本文实验结果。

球床通道内气液两相竖直向上流动流型实验研究 球床通道内气液两相竖直向上流动流型实验研究 球床通道内气液两相竖直向上流动流型实验研究

球床通道内气液两相竖直向上流动流型实验研究

格式:pdf

大小:562KB

页数:5P

对球形颗粒填充通道内的空气-水竖直向上两相流动流型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实验段填充球直径分别为3、5和8mm,气相表观流速为0.005~1.172m/s;液相表观流速为0.004~0.093m/s。实验观察得到4种典型流型:泡状流、串状流、液柱脉冲流和乳沫脉冲流,并绘制出流型图,其中脉冲流占据较大区域。通过与常规通道流型图对比发现:由于填充颗粒的影响,球床通道泡状流区域较常规通道显著减小。对比3种球床通道流型图得到: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加,串状流区域增大;在低液相流速下,对于8mm直径颗粒,串状流可直接过渡到乳沫脉冲流。

编辑推荐下载

微矩形管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的研究和应用 微矩形管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的研究和应用 微矩形管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的研究和应用

微矩形管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的研究和应用

格式:pdf

大小:330KB

页数:4P

微矩形管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的研究和应用 4.6

气液两相流技术是蒸发冷却电机冷却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本文围绕电机空心导线内气液两相流动的研究展开论述,从经验模型和唯象模型两个角度叙述了近年来微矩形管道内气液两相流动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介绍了蒸发冷却电机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立即下载
轴流泵叶轮内气液两相流动分析 轴流泵叶轮内气液两相流动分析 轴流泵叶轮内气液两相流动分析

轴流泵叶轮内气液两相流动分析

格式:pdf

大小:1.2MB

页数:4P

轴流泵叶轮内气液两相流动分析 4.5

运用流场计算软件fluent,对轴流泵叶轮内气液两相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水气混合工况下的流动参数分布特点。通过对叶轮流道内的静压分布及含气率分布的分析,揭示了气泡在叶轮流道中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在不改变叶片安装角的情况下,随着流量的增加,冲角发生变化,导致气泡聚积现象从叶片的背面移到叶片工作面。此外,在叶片背面靠近轮毂处和叶片背面的轮缘处易发生气泡的聚积。

立即下载

正方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垂直向上流动特性热门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366995 立即查看>>
旋流自吸泵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 旋流自吸泵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 旋流自吸泵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

旋流自吸泵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

格式:pdf

大小:1.1MB

页数:5P

旋流自吸泵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 4.7

采用雷诺时均n-s方程和rngk-ε湍流模型,使用多相流模型中的混合物模型,通过商用软件fluent,对自吸时旋流自吸泵内气液两相流场作了数值模拟.在对蜗壳流道和叶轮流道进行网格划分时,尺寸扭曲率为0.78.根据模拟结果,将泵内两相流场的静压分布,与单液相时的静压分布作了对比,并比较了叶轮内气相与液相相对速度的分布情况.另外,对含气率的分布情况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自吸时气液两相状态下的静压稍小于单液相状态下的静压;泵内的主要流动是液相通过相间作用夹带气相的流动,液相速度略大于气相速度;靠近泵出口的两个叶道内,有气相的积聚,含气率较高.

立即下载
自吸泵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分析 自吸泵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分析 自吸泵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分析

自吸泵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分析

格式:pdf

大小:326KB

页数:4P

自吸泵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分析 4.5

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realizable湍流模型与simplec算法,应用cfd软件fluent对内混式自吸泵自吸过程的气液两相流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分析不同含气率条件下流场的压力分布、速度分布、气相分布,探讨了气液两相介质在泵内的运动情况,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内混式自吸泵自吸过程的内部流场变化规律,为自吸泵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立即下载
水环真空泵内部气液两相流动的数值分析 水环真空泵内部气液两相流动的数值分析 水环真空泵内部气液两相流动的数值分析

水环真空泵内部气液两相流动的数值分析

格式:pdf

大小:1.7MB

页数:8P

水环真空泵内部气液两相流动的数值分析 4.8

文章采用cfd软件,利用vof气液两相流动模型,滑移网格技术和二阶精度迎风格式数值研究了水环真空泵的泵壳内的三维两相流动特性。文中给出了计算结果的三维两相分界面,速度矢量和静压等值线分布的分析,结果与经典理论分析结论一致,验证了本文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本文工作为理解和掌握水环真空泵内部真实流动特性和提高水环真空泵的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立即下载
基于管壁取样的气液两相流量测量 基于管壁取样的气液两相流量测量 基于管壁取样的气液两相流量测量

基于管壁取样的气液两相流量测量

格式:pdf

大小:755KB

页数:4P

基于管壁取样的气液两相流量测量 4.7

为克服传统取样式多相流量测量方法取样口易堵塞的缺点,提出了通过管壁取样测量气液两相流体流量的新方法.管壁四周均匀布置4个直径为2.5mm的取样孔,并在上游采用旋流叶片将来流整改成液膜厚度均匀分布的环状流型,从而增强了取样的代表性.分析表明,取样流体中的液相质量流量与主流体液相质量流量的比值主要取决于取样孔的数目和大小,而取样流体中的气相质量流量与主流体气相质量流量的比值则与主管路液相流量有关.在管径为0.04m的气液两相流实验回路进行的实验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液相取样比为0.049,基本不受主管气液相流量波动的影响,能够在宽广的流动范围内维持恒定.液相流量最大测量误差为6.8%,气相流量最大测量误差为8.9%.

立即下载
多孔介质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阻力特性实验 多孔介质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阻力特性实验 多孔介质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阻力特性实验

多孔介质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阻力特性实验

格式:pdf

大小:1022KB

页数:6P

多孔介质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阻力特性实验 4.3

基于新型水冷球床反应堆,以水和空气为工质,分别在直径为2、5、8mm的玻璃球填充圆管形成多孔介质通道中,对竖直向上气-液两相流动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阻力压降随着气液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并且与流型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在相同流动条件下,颗粒直径和孔隙率对压降有明显影响。结合实验所得的234组实验点,对两类阻力关系式(分相模型关系式和均相模型关系式)进行了比较和改进。结果表明,基于分相模型的关系式一致性较好,但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加其偏差值增大;现有的基于均相模型关系式预测值与实验值相差较大,而改进的均相模型关系式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立即下载

正方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垂直向上流动特性精华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366995 立即查看>>
气液两相流流过阀门局部阻力特性研究 气液两相流流过阀门局部阻力特性研究 气液两相流流过阀门局部阻力特性研究

气液两相流流过阀门局部阻力特性研究

格式:pdf

大小:576KB

页数:3P

气液两相流流过阀门局部阻力特性研究 4.8

以空气、水为工质,对进口和出口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流过闸阀的局部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管内直径38mm、阀门通径40mm。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了空气和水两相流体流过闸阀时的局部阻力变化规律,并与前人的结果进行比较,提出了闸阀局部阻力修正系数,计算值和实验符合良好。

立即下载
基于环形管差压波动信号测量气液两相流气相含率的研究 基于环形管差压波动信号测量气液两相流气相含率的研究 基于环形管差压波动信号测量气液两相流气相含率的研究

基于环形管差压波动信号测量气液两相流气相含率的研究

格式:pdf

大小:780KB

页数:4P

基于环形管差压波动信号测量气液两相流气相含率的研究 4.5

设计了一种新型多圈环形管用于气液两相流参数的测量,对环形管上升段水平方向内外侧差压波动信号进行了分析,采用无因次分析方法获得与差压波动信号均方根相关的特征量,建立了此特征量与容积含气率的关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差压波动信号均方根有关的特征量和容积含气率存在一定的关系,在考虑到气体密度的影响之后,引入气体密度对关系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了差压波动信号均方根和容积含气率量纲1的线性关系模型.在容积含气率小于0.65时,气液两相流的容积含气率测量误差小于5%,为气液两相流的容积含气率测量提供了一种方法.

立即下载
垂直向上流动通道内环状流干涸点的理论研究 垂直向上流动通道内环状流干涸点的理论研究 垂直向上流动通道内环状流干涸点的理论研究

垂直向上流动通道内环状流干涸点的理论研究

格式:pdf

大小:358KB

页数:5P

垂直向上流动通道内环状流干涸点的理论研究 4.3

本文基于分离流模型,建立了垂直向上流动环形通道内环状流的三流体模型,并对干涸点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发现两者符合较好。结果显示:当干涸点发生在内管并且外管热流密度不变时,临界含汽率随曲率和间隙的减小而增大,当干涸点发生在外管且内管热流密度不变时,情况相反;对于固定的间隙,当外管内径大于20mm时,或间隙小于0.5mm时,压力和质量流速对临界含汽率的影响非常微弱。

立即下载
垂直放置矩形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流型研究 垂直放置矩形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流型研究 垂直放置矩形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流型研究

垂直放置矩形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流型研究

格式:pdf

大小:588KB

页数:3P

垂直放置矩形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流型研究 4.7

文章采用激光影像放大系统,对垂直放置的100μm×800μm矩形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流型进行了实验观测和研究,实验物系为乙醇-空气体系。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流型转换图,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实验观测到弹状流、液环-弹状流、液环流、液环-分层流、分层流和波状流,而未观察到气泡直径小于微通道内径的气泡流,其中稳定的分层流文献中尚未见报道。

立即下载
管道充气排液工况下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 管道充气排液工况下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 管道充气排液工况下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

管道充气排液工况下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

格式:pdf

大小:189KB

页数:6P

管道充气排液工况下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 4.7

为了获得管道充气排液过程的两相流动状态,采用vof模型对管道充气排液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型考虑了液体表面张力、壁面粘附力,流体粘度,管壁粗糙度以及气体可压缩性效应,并采用结构化网格和自适应网格加密技术,对两相界面进行了跟踪,观察了这一工况下的气液两相混合及界面变化过程,分析了充气过程中不同时刻的管道内压力分布、气相体积分数、管流摩阻和能量交换情况,得到了这一工况下气液两相的流动特征。模拟结果也表明,在进行适当的网格划分和参数设置,vof模型可以用于非自由表面的有压流动的数值模拟。

立即下载

正方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垂直向上流动特性最新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366995 立即查看>>
气液两相流电导传感器测量波动信号的Wigner-Ville分析 气液两相流电导传感器测量波动信号的Wigner-Ville分析 气液两相流电导传感器测量波动信号的Wigner-Ville分析

气液两相流电导传感器测量波动信号的Wigner-Ville分析

格式:pdf

大小:678KB

页数:3P

气液两相流电导传感器测量波动信号的Wigner-Ville分析 4.7

流型是两相流中非常重要的流动参量,不同流型下的两相流流动特性及传热传质性能有很大不同。流型也严重影响着两相流参数测量的准确性。利用新近研制的两相流电导传感器,在垂直上升气液两相流管中采集了不同流型下的电导波动信号,采用wigner-ville分布(wvd)在时频域内处理了电导波动信号,观察到了wvd特征与流型之间的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辨识效果。

立即下载
排粉风机出口两相流动特性 排粉风机出口两相流动特性 排粉风机出口两相流动特性

排粉风机出口两相流动特性

格式:pdf

大小:1.2MB

页数:6P

排粉风机出口两相流动特性 4.5

通过利用9-26型高压离心风机,对排粉风机在风机叶轮不同转速、不同出口速度场条件下的风机出口两相流浓度进行了测量,测量发现除内侧附近区域外,沿着风机出口朝向外侧的方向固相浓度逐渐增高.测量结果给利用排粉风机出口的固相浓度分布特性来进行含粉气流的浓淡分离提供了参考.

立即下载
变制冷剂流量制冷循环性能与气液两相流流型的研究

变制冷剂流量制冷循环性能与气液两相流流型的研究

格式:pdf

大小:354KB

页数:4P

变制冷剂流量制冷循环性能与气液两相流流型的研究 3

变制冷剂流量制冷循环性能与气液两相流流型的研究——介绍实验应用流动显示方法等内容!

立即下载
气液两相流流型振荡诱发制冷循环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气液两相流流型振荡诱发制冷循环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格式:pdf

大小:433KB

页数:6P

气液两相流流型振荡诱发制冷循环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3

气液两相流流型振荡诱发制冷循环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研究利用变制冷剂流量制冷循环的实验平台结合流动显示方法发现:1)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气液两相流流型存在过热蒸汽流和雾状流两种型式,二者之间存在一个转变过渡区域,此时,两种流型闪动交替出现,回气...

立即下载
微米级通道内油水两相流阻力特性研究 微米级通道内油水两相流阻力特性研究 微米级通道内油水两相流阻力特性研究

微米级通道内油水两相流阻力特性研究

格式:pdf

大小:187KB

页数:5P

微米级通道内油水两相流阻力特性研究 4.6

针对低渗透油藏孔隙尺度小、采收率低的问题,采用宽度为200μm、深度分别为1.8μm和4.1μm的两个矩形通道,结合数字显微摄像技术和微流体测试技术,对岩层孔隙流动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孔隙通道中单相油以及含油率(体积分数)为10%~60%的油水两相流的流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深度为1.8μm和4.1μm的两个矩形通道,单相油流动的摩擦系数低于理论值,并与雷诺数呈线性关系;泊肃叶数小于理论预测值,通道尺度越小,泊肃叶数实验值与理论值的差异越大.油水两相流流动的摩擦系数与雷诺数也满足线性关系,在不同含油率时有的高于理论值,有的低于理论值;泊肃叶数总体随含油率增加而减小,在含油率为20%与60%时出现跳跃式增长,分析表明泊肃叶数随含油率变化是受壁面亲水性的影响.

立即下载
双锥流量计气液两相流空隙率测量研究 双锥流量计气液两相流空隙率测量研究 双锥流量计气液两相流空隙率测量研究

双锥流量计气液两相流空隙率测量研究

格式:pdf

大小:304KB

页数:未知

双锥流量计气液两相流空隙率测量研究 4.7

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对加工工艺要求较低的双锥流量计,并用于气液两相流参数的测量.提取双锥流量计的差压波动信号的特征值,采用无量纲分析方法建立分相含率的测量模型,通过优化方法获得局部最佳的模型参数.在气液两相流实验装置上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相含率测量模型可在一定的空隙率范围内对气液两相流含气率进行有效的测量.

立即下载
表面活性剂对气液两相螺旋管流流动特性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对气液两相螺旋管流流动特性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对气液两相螺旋管流流动特性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对气液两相螺旋管流流动特性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350KB

页数:未知

表面活性剂对气液两相螺旋管流流动特性的影响 4.8

为了考察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气液两相螺旋管流流动特性的影响,该文用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sds溶液体系气液两相螺旋管流的流型转变及压降规律。实验装置为由有机玻璃圆管制成的长2m内径23mm的实验段,以sds水溶液和空气为实验介质,气液相折算流速均为0―2.5m/s,sds溶液质量浓度10―90mg/kg,螺旋流由5种不同型号的金属螺旋叶轮诱导产生。利用直接观察和高速摄像相结合的方法观测流型的变化,并用液柱式压差计测量实验管段上下游间压差,实验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实验共得到螺旋线状流、螺旋波状分层流、螺旋轴状流、螺旋弥散流4种流型,与未添加表面活性剂体系相比较,并未得到螺旋泡状流和螺旋团状流这两种流型。同时,随着sds溶液浓度的增大,气液两相螺旋流逐渐向螺旋弥散流流型转变,这是因为低浓度的sds溶液随着其浓度的增大,气液界面张力逐渐减小,而气液掺混程度则会不断增大。此外,与未添加表面活性剂体系相比较,添加了sds体系的气液两相螺旋管流压降梯度将会减小。最后,阐述了气液两相螺旋管流强化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并针对多相流研究现状,提出了气液两相流相间传热特性应成为今后研究热点等建议。

立即下载
竖直方管内两相流动临界热流密度的实验研究 竖直方管内两相流动临界热流密度的实验研究 竖直方管内两相流动临界热流密度的实验研究

竖直方管内两相流动临界热流密度的实验研究

格式:pdf

大小:223KB

页数:4P

竖直方管内两相流动临界热流密度的实验研究 4.5

本实验以氟利昂-113作为工作流体,对竖直方管内向上两相流动的临界热流密度(criticalheatflux,chf)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主要参数的范围为:质量流速650~1800kg/(m2s);进口压力380~550kpa;入口干度,过冷~1.0.重点分析了质量流速,压力,进出口干度对chf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hf值随质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力的升高有所减小,随进口干度的增加基本呈现线性下降趋势,同时在发生临界热流现象后,出口干度基本保持不变.

立即下载
带内锥的扩散式分离器内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带内锥的扩散式分离器内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格式:pdf

大小:1.7MB

页数:4P

带内锥的扩散式分离器内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3

带内锥的扩散式分离器内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对于一种带内锥的切向进口扩散式方形分离器,利用考虑各向异性的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和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对其内部的两相流动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其内部不同截面高度的气相流场的轴向、切向和径向速度分布,计算...

立即下载
螺旋管内高压汽水两相流动沸腾干涸点的研究 螺旋管内高压汽水两相流动沸腾干涸点的研究 螺旋管内高压汽水两相流动沸腾干涸点的研究

螺旋管内高压汽水两相流动沸腾干涸点的研究

格式:pdf

大小:1006KB

页数:4P

螺旋管内高压汽水两相流动沸腾干涸点的研究 4.7

在较宽的实验参数范围内(系统压力p=8~15mpa,质量流速g=800~1800kg·m~(-2)·s~(-1),壁面热流密度q_w=200~950kw·m~(-2))对一立式螺旋管内(管内径为10mm,螺旋直径为300mm,节距为50mm)汽水两相流动沸腾干涸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研究,获得了干涸发生时螺旋管圈壁温的分布特征以及压力、质量流速和壁面热流密度这三个参数对临界干度的影响规律。同时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适用于计算螺旋管内高压高含汽率工况下汽水两相流临界干度的经验关系式。

立即下载
闫军

职位:船舶专业安全评价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正方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垂直向上流动特性文辑: 是闫军根据数聚超市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相关正方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垂直向上流动特性资料、文献、知识、教程及精品数据等,方便大家下载及在线阅读。同时,造价通平台还为您提供材价查询、测算、询价、云造价、私有云高端定制等建设领域优质服务。手机版访问: 正方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垂直向上流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