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波在旱柳立木内的传播规律分析及其安全评价
应用应力波对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的40株旱柳进行检测,获取样本树120个横断面的二维应力波图像及波速矩阵。依据图像,把立木横断面腐朽状况分为无腐朽、心腐、边腐、心腐边腐共存断面等4类。进一步分析表明:应力波在健康立木横断面内径向传播速度最快,并且波从某一传感器到其余传感器(按顺时针计)的速度变化是先增后减的趋势;立木腐朽会导致应力波传播速度降低,应力波在心腐立木横断面内传播趋势不是先增后减,而变成非常平坦的曲线。因此,可以利用应力波波速的变化来对立木内部腐朽进行估计。另外,根据应力波检测成像结果可以识别腐朽面积及位置,并能够依据断面t/R值对旱柳行道树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
应力波在基桩中的传播特性
应力波在基桩中的传播特性——将基桩简化为一维弹性杆,研究了位移波和应力波在不同类型的基桩中的传播特性。同时,本文分析了位移波和应力波在固定端、自由端和弹性支承端的反射特点。在固定端,位移为零而应力加倍;在自由端,应力为零而位移加倍。通过对应力波在...
应力波在预应力锚杆内传播特性分析与工程应用
应力波在预应力锚杆内传播特性分析与工程应用——针对煤矿锚杆支护的特点,首先从理论上研究应力波在托板处、锚固开始位置、锚固结束位置的反射和透射规律;然后模拟纵波在全长锚固锚杆内传播速度与树脂一围岩粘结刚度之间的关系;最后在锚杆支护实验室进行了预...
爆炸作用下花岗岩中应力波传播的并行计算
论文采用动力学并行有限元方法,针对地下爆炸中自由场应力波在花岗岩中的传播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在模拟中采用流体弹塑性材料模型描述岩石的动力学行为,通过jwl状态方程计算产物压力.基于afepack软件包编制了并行计算程序,计算了花岗岩介质中爆炸的自由场应力波参数,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证明了算法及程序的正确性.
红松木材结构缺陷对应力波传播参数的影响
通过应力波测试仪对红松木材试件进行的检测试验,研究了木材轴向孔洞的分布、数量和端部孔洞的分布对应力波传播时间、传播速度的影响,并对孔径大小与应力波传播参数之间关系进行回归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应力波传播时间与孔径大小、数量呈正相关,而应力波传播速度与孔径大小、数量呈负相关。端部孔洞对应力波传播参数没有显著影响。
应力波和阻抗仪技术勘查木结构立柱腐朽分布
采用无损检测技术(ndt)勘查山海关海神庙关键承重构件立柱内部的腐朽分布.首先通过含水率测定仪和pilodyn检测仪初步判断了立柱可能存在的腐朽特征;再利用二维应力波方法评估了立柱内部的腐朽分布,并通过比较和分析,建立了立柱内部腐朽分布的三维仿真模型;最后采用准无损的阻抗仪方法对该三维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确定立柱内部腐朽的准确分布,进而提出了解决方案.
圆锥杆斜侵彻水泥靶时应力波传播特性研究
根据动能定律和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建立了圆锥杆倾斜侵彻半无限厚水泥靶时的动力学方程。对这些方程进行数值求解,求得侵彻时的轴向撞击力和横向撞击力,讨论了初始侵彻角度对轴向撞击力和横向撞击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圆锥杆的波动方程,分别研究了正应力和剪应力在圆锥杆中的传播规律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初始侵彻角度对轴向撞击力影响非常小,但对横向撞击力影响较大;初始侵彻角度较大时,应力波传播以轴向力产生的正应力传播为主。
应力波在预制管桩接头处传播性能的试验研究
通过现场试验,揭示了桩接头在未入土时,桩顶测到的接头处的反射波信号综合反映了接头处端头板接触面的接触情况和焊缝的焊接质量;并结合计算,指出了在一般情况下,焊缝阻抗比βh约为接触阻抗比βm平均值的1.5~3.0倍,其两者之和组成的接头阻抗一般小于桩身截面阻抗。最后还指出,要想利用反射波信号来评估接头质量,需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读者可以建立一些地区性的判例或进行数值模拟。
基于电力安全评价及其安全管理的研究
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壮大,其对从事有关电力事业职员的文化程度、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等方面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虽然电力安全的保障工作已逐渐取得成效,但是,依然无法跟上电网发展速度,而电力安全问题又一直是制约电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就基于电力安全评价及其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简要研究,旨在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意见。
应力波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在木结构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应力波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在木结构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介绍了应力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回顾了应力波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给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应力波断层成像诊断木材内部缺陷
采用应力波断层成像技术对杉木和胡杨木材内部缺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种诊断方法均能对木材缺陷进行有效诊断,通过波速矩阵二维图像重构,能够直观显示缺陷部位、大小及形状等信息;断层图像能为树干危险性评价提供依据,但腐朽与空洞界线尚未能准确区分;应力波在健康木材断面传播途径呈规律性,在缺陷出现处应力波波速明显降低,且传播无规律性。
应力波在基桩检测中的应用
应力波在基桩检测中的应用——应力波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及各种因素对其影响。
用应力波测试法评价水下木质门的运行状态
用应力波测试法评价水下木质门的运行状态
木条及其框架火焰传播规律的研究
木条及其框架火焰传播规律的研究
旱柳SRAP-PCR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为了丰富柳树分子标记的手段,以旱柳salixmatsudana为材料,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法,获得适于旱柳的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amplifiedpolymorphism,srap)-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体系;对srap-pcr扩增过程中的2次退火温度进行优化。结果如下:优化反应体系,25.00μl反应液中,含20.84nkat的taq酶,2.00μlmg2+(25.00mmol·l-1),2.50μl碱基混合物(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s,各2.50mmol·l-1),1.50μl引物(20.00μmol·l-1),100.00ngdna模板,2.50μl10×taq酶缓冲液。扩增程序,94℃2.0min;94℃1.0min,38℃1.0min,72℃1.5min,5个循环;94℃1.0min,54℃1.0min,72℃1.5min,30个循环;72℃10.0min。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特征性条带清晰,信息量大,完全可以用于旱柳基因组的研究分析。
高校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
高校安全状况的诱发因素很多,且不同因素间有着共同的联系,相互间还会有交叉影响,其中事故的种类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现今,我国有关高校安全体系评价方法还不够成熟,开展过程中系统建立极为不全面,能够涉及的方面很少,这就使检查缺失具体性,很多时候评价的结果主观性更强烈,也会减弱其可信程度。本文主要概述现有评价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通过分析高校安全事故发生的原理、特点等建立系统化的安全分析模型,通过总结人、物和环境等因素的管理模式,看到事件发生时产生的诱发性因素,特别是系统性和同质性的影响下归纳出高校安全评价系统指标,通过逐一分析,将其细化,从而建立一个系统性好、安全性高的管理体制。
在役压力容器安全评价及工程应用
主要论述了压力容器安全评价技术的历史、发展状况、主要研究成果、应用情况等方面的问题,对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出了参考性的意见。
爆炸波在准饱和砂土中的传播规律
爆炸波在准饱和砂土中的传播规律——在文f~[1l所建立的饱和砂土动力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将该模型编制成分析模块并与通用岩土分析软件flac接口。模拟分析饱和砂土在爆炸压缩波荷载作用下波的传播特性,分别考虑了准饱和砂土各组分含量等因素对饱和砂土中波传播的...
工程桩应力波反射法检测质量的探讨
对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了分析探讨,阐述了检测技术方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综合各类型工程桩低应变反射波的时程曲线分析,并讨论和总结了其各类缺陷的应力波的传播特征,为工程桩质量检测提供参考意见。
工程桩应力波反射法检测质量的探讨
工程桩应力波反射法检测质量的探讨——对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了分析探讨,阐述了检测技术方法中需要注意的1‘4题,综合各类型工程桩低应变反射波的时程曲线分析,并讨论和总结了其各类缺陷的应力波的传播特征,为工程桩质量检测提供参考意见。
温度和含水率对红松木材中应力波传播速度的影响
为分析应力波在木材中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应力波传播规律,在实验室内,采用arbotom应力波测试仪测试60个红松无疵小试件在不同含水率(从绝干到饱湿)和不同温度(-30,-20,-10,-5,0,5和20℃)下的应力波传播速度。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应力波传播速度随含水率或温度变化的规律,探讨导致应力波传播速度变化的原因,并建立三者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含水率和温度是影响木材中应力波传播速度的2个重要因素。应力波传播速度随含水率增加或温度升高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含水率32%(纤维饱和点附近)以下,传播速度随含水率增加下降幅度较大,反之则较小;当含水率低于50%时,传播速度随温度升高呈线性下降趋势;当含水率高于50%时,传播速度在0℃上下有一明显的跳跃。含水率、温度与应力波传播速度之间的二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优度较高,决定系数r2均高于0.95。
安全评价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及其建议
安全评价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及其建议——本文分析了目前安全评价报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建议。对于高危行业,安全评价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必须做的工作,这是一项国家正在建立并逐步完善,旨在从根本...
安全评价合同-
安全评价合同书 合同委托方(甲方): 合同执行方(乙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双方就安全评价项目,经协 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合同内容及合同款: 1、本合同内容:乙方对甲方所属生产线进行安全现状评价。 2、本合同价款:本合同总价款为人民币元整(其中专家评审费整)。 第二条甲方责任 1、甲方应按安全评价要求提供所需资料给乙方。甲方所提供的资料必须真 实、准确,资料应在本合同签订后个工作日内交付乙方。 2、乙方收到甲方齐全的资料后进入甲方工作现场,甲方应委派专人协助乙 方开展工作。 3、安全评价报告完成后,乙方应向甲方送达安全评价报告手续。 第三条乙方责任: 1、乙方受甲方委托,对本合同约定的项目进行安全评价,编制安全现状评 价报告,并出具六本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书。 2、乙方的
安全评价概述
1 安全评价概述 1、安全评价的定义:(又称风险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 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 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 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能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 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安全评价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程度;(2)实现全过程安全控 制;(3)建立系统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4)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3、安全评价的意义:在于可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表现在:(1)安
国外安全评价现状
国外安全评价现状 安全评价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是随着保险业的发展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保险公司为 客户承担各种风险,必然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而收取的费用多少是由所承担的风险大小决定 的。因此,就产生了一个衡量风险程度的问题,这个衡量风险程度的过程就是当时的美国保 险协会所从事的风险评价。 安全评价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首先使用于美国军事工业,1962 年4月美国公布了第一个有关系统安全的说明书“空军弹道导弹系统安全工程”,以此作为对 民兵式导弹计划有关的承包商提出了系统安全的要求,这是系统安全理论的首次实际应用。 1969年美国国防部批准颁布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安全军事标准《系统安全大纲要点》(m il-std-822),对完成系统在安全方面的目标、计划和手段,包括设计、措施和评价,提出 了具体要求和程序,此项标准于1977年修订为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二级建造师项目经理(市政专业)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