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级配对混合料空隙率影响规律研究
应力吸收层常设置于沥青面层和基层之间,以延缓和阻止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产生。高沥青用量的密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是应力吸收层的重要材料之一。通过室内试验重点研究应用于应力吸收层的AC-10橡胶沥青混合料级配变化对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并对级配的各档集料用量提出建议值。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施工工艺-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施工工艺 一.应力吸收层地概念 应力吸收层是指铺筑于半刚性基层与沥青路面之间或者水泥混凝土路面 与沥青路面之间,具有高变形能力地改性沥青层,它能够吸收裂缝部位地应力 集中,防止沥青路面形成反射裂缝,加强层间黏结与防水,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地 特点. 二.施工工艺 1.施工前应进行基层地清扫.吸尘和清洗. 先人工用竹扫帚将基层表面进行全面清扫,再用2~3台森林灭火鼓风机 沿纵向排成斜线将浮灰吹净,若不能达到“除净”地要求,则用水冲洗,清除基层 表面浮灰和泥浆,尽量使基层顶面集料颗粒能部分外露. 2.确定橡胶粉地掺量 一般选择至少三个不同地橡胶粉掺量(例如18%.20%.22%)进行试验, 将橡胶粉加入沥青地温度范围在177~204℃之间,拌和1小时后进行试验.根 据试验结果选取合适地橡胶粉掺量,橡胶沥青各项指标应满足表
细集料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细集料的级配对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起着非常大的影响,通过大量的对比试验,证明级配好的细集料能很好的降低空隙率,级配不好的砂能增大空隙率。而且沥青混合料对细集料级配的敏感性远超粗集料。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施工工艺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施工工艺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应用
综合考虑水泥路面改造破碎重建工程量和耗资巨大,大量建筑垃圾难以安置,建设周期长等弊端,文章对橡胶沥青在白+黑方案解决水泥路面裂缝的反射问题和沥青面层的粘结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施工控制
引言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的路面结构层普遍采用费用低、强度高、板体性好和承载能力强的半刚性基层。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多雨、季节性温差较大,路面水通过反射裂缝渗入到基层中,且在路面面层与基层之间无法排出从而形成层间水,在行车荷载和温度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反射裂缝处产生的泵吸作用会引起路面病害。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性能研究
通过对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原材料性能、剪切、拉拔和疲劳性能等室内试验研究,表明其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的改造过程中,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橡胶沥青的掺入量对该应力吸收层的各项性能指标有较大影响。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SAMI)指南 (2)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 施工技术指南及验收标准 金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二○○五年三月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ar-sami)施工技术指南及验收标准 1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施工技术指南 应力吸收层(sami)是指铺筑于半刚性基层与沥青路面之间或者水泥混凝土路面与 沥青路面之间的,具有高变形能力的改性沥青层,它能够吸收裂缝部位的应力集中,防 止沥青路面形成反射裂缝。 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及应用经验,对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ar-sami)施工提出如下 施工建议。 一、原材料的选择、试验及验收 1、橡胶沥青 参考我国现行改性沥青产品技术标准和美国亚利桑那州橡胶沥青技术标准,并结合 工程应用经验,橡胶沥青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抽检频率符合表5的要求。 表1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检测项目技术指标 粘度,177℃,(pa.s)1.5~4.0 针入度(25℃,100g,5s),不小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SAMI)指南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 施工技术指南及验收标准 金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二○○五年三月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施工技术指南 应力吸收层(sami)是指铺筑于半刚性基层与沥青路面之间或者水泥混凝土路面与 沥青路面之间的,具有高变形能力的改性沥青层,它能够吸收裂缝部位的应力集中,防 止沥青路面形成反射裂缝。 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及应用经验,对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ar-sami)施工提出如下 施工建议。 一、原材料的选择、试验及验收 1、橡胶沥青 参考我国现行改性沥青产品技术标准和美国亚利桑那州橡胶沥青技术标准,并结合 工程应用经验,橡胶沥青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抽检频率符合表5的要求。 表1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检测项目技术指标 粘度,177℃,(pa.s)1.5~4.0 针入度(25℃,100g,5s),不小于(0.1mm)25 软化点,不小于(℃)54 弹性恢复,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SMI指南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 施工技术指南及验收标准 金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二○○五年三月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施工技术指南 应力吸收层(sami)是指铺筑于半刚性基层与沥青路面之间或者水泥混凝土路面与 沥青路面之间的,具有高变形能力的改性沥青层,它能够吸收裂缝部位的应力集中,防 止沥青路面形成反射裂缝。 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及应用经验,对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ar-sami)施工提出如下 施工建议。 一、原材料的选择、试验及验收 1、橡胶沥青 参考我国现行改性沥青产品技术标准和美国亚利桑那州橡胶沥青技术标准,并结合 工程应用经验,橡胶沥青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抽检频率符合表5的要求。 表1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检测项目技术指标 粘度,177℃,(pa.s)1.5~4.0 针入度(25℃,100g,5s),不小于(0.1mm)25 软化点,不小于(℃)54 弹性恢复,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施工工艺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施工工艺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设计_虞峥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设计_虞峥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说明书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说明书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效益分析
废胶粉在公路工程中应用范围很广,通过对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聚酯玻纤布应力吸收层和乳化沥青封层三种施工工艺的经济效益进行计算和对比,并详细介绍橡胶在沥青应力吸收层中的应用,对于解决社会环保问题、提高道路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施工工艺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具有防水性能好、抗反射裂缝能力强、耐久等优点在高速公路中首次被广泛推广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了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为今后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在高速路的应用提供参考。
连续密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的研究_黄卫东
收稿日期:2013-04-24;修订日期:2013-05-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308021) 第一作者:黄卫东(1970—),男,四川安岳人,同济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e-mail:hwd@tongji.edu.cn 文章编号:1007-9629(2014)05-0856-06 连续密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的研究 黄卫东1, 田健君 2, 李本亮 1, 李彦伟 3 (1.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4;2.华东电力设计院土建处, 上海200063;3.石家庄交通运输局,河北石家庄050051) 摘要:以常规方法制备橡胶沥青,用ac类连续密级配取代之前的断级配,成型橡胶沥青混合料, 将其用作为类似于strata的应力吸收层.先通过目标空隙率设计方法对级配变化进行分析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 (2)
浅谈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ar 摘要:橡胶沥青ar—sami应力吸收层是由橡胶沥青胶结料和单 粒径集料组成的应力吸收薄膜。根据橡胶沥青ar—sami应力吸收 层材料要求,研究橡胶沥青sami应力吸收层的施工技术。关键词: 橡胶沥青;ar-sami;应力吸收层;施工技术 abstract:rubberasphaltar-samistressabsorbedlayeris cementedbyrubbermodifiedasphaltmaterialandthesingle particlesizeofaggregateofstressabsorbedfilm.according totherubberasphaltar-samistressabsorbedlayermaterial requirements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
1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共计3页 工程名称 经开区南艳湖周边环 境提升改造工程 交底日期年月日 施工单位 安徽省路桥工程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交底地点会议室 交底提要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施工 交底内容: 1、施工前应进行基层的清扫、吸尘和清洗。 先人工用竹扫帚将基层表面进行全面清扫,再用2~3台森林灭火鼓风机沿纵向排成斜线将 浮灰吹净,若不能达到“除净”的要求,则用水冲洗,清除基层表面浮灰和泥浆,尽量使基层 顶面集料颗粒能部分外露。 2、确定橡胶粉的掺量 一般选择至少三个不同的橡胶粉掺量(例如18%、20%、22%)进行试验,将橡胶粉加入 沥青的温度范围在177~204℃之间,拌和1小时后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取合适的橡胶粉 掺量,橡胶沥青各项指标应满足表3技术要求。 3、橡胶沥青的生产 应由熟练人员操作橡胶沥青生产设备,采用间歇式方式生产。操作人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SAMI指南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 施工技术指南及验收标准 金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二○○五年三月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ar-sami)施工技术指南及验收标准 1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施工技术指南 应力吸收层(sami)是指铺筑于半刚性基层与沥青路面之间或者水泥混凝土路面与 沥青路面之间的,具有高变形能力的改性沥青层,它能够吸收裂缝部位的应力集中,防 止沥青路面形成反射裂缝。 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及应用经验,对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ar-sami)施工提出如下 施工建议。 一、原材料的选择、试验及验收 1、橡胶沥青 参考我国现行改性沥青产品技术标准和美国亚利桑那州橡胶沥青技术标准,并结合 工程应用经验,橡胶沥青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抽检频率符合表5的要求。 表1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检测项目技术指标 粘度,177℃,(pa.s)1.5~4.0 针入度(25℃,100g,5s),不小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在道路中的应用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在道路中的应用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的设计与施工工艺
通过总结国内外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施工经验和现有规范、技术规程,提出了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包括基质沥青、橡胶粉、橡胶沥青等集料品质要求、集料的选择与指标、配合比设计以及试验等技术要求,并具体分析了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施工工艺。
空隙率对沥青混合料渗透性能的影响
本文采用室内试验数据的比对分析方法,分析沥青混合料室内试件空隙率大小对试件渗透性能的影响。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力学与疲劳性能研究
防治反射裂缝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新建或改建工程中的难题之一。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是一种较好的反射裂缝防治结构。本文设计了包含应力吸收层复合试件的剪切与疲劳试验,通过室内和现场取芯试件,研究了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及其他封层的力学和疲劳性能。聚酯玻纤布应力吸收层疲劳性能最好,但在较高橡胶沥青洒布量下,橡胶沥青与聚酯玻纤布应力吸收层疲劳性能接近;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抗剪切变形能力最大,且其抗剪强度也比较高;橡胶沥青洒布量对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抗剪强度、疲劳能力影响较大。当橡胶沥青洒布量在1.8~3.0kg/m2间增加时,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抗剪强度、疲劳能力均增加,但不是线性关系增加。
级配对Superpave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为了研究级配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根据superpave法选取粗细程度不同的两种沥青混合料,用贝雷法分析级配,并进行旋转压实、浸水马歇尔、车辙、低温劈裂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贝雷参数满足要求的级配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影响显著,对体积指标、低温抗裂性以及水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尤其是粒径0.3~2.36mm的颗粒含量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较大;粗级配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较优。
密度测定方法对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
空隙率是影响路面使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变化直接影响道路使用性能,而空隙率又受密度测定方法影响。文章采用不同密度测定方法,对废旧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密度进行检测,并分别计算其空隙率。通过与普通沥青混合料作对比,得出掺入橡胶颗粒后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密度测定方法下得出的空隙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密度测定方法对空隙率影响的变化规律。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水利工程设计人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