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流域喀斯特区造林困难程度评价及分区
乌江流域喀斯特区环境有四大特点,即环境因子的利弊兼容性;水分亏缺的时空异质性;水分亏缺程度的派生性和环境改造的艰巨性。文中提出了相应的利用对策。用困难度和困难度指数评价并排序了36个县的困难程度。用系统聚类和主分量分析方法,对困难程度进行分区,共分出5个区。Ⅰ,Ⅴ为造林最困难区,Ⅲ,Ⅳ为较困难区,Ⅱ为一般困难区。
乌江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RTU程序改造
乌江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gsm终端死机及gsm主通道因公共移动网络故障、堵塞等引起中心站、分中心站无法准确及时接收遥测站水情信息的现象,对流域水库的梯级调度和洪水预报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对遥测站的供电系统、rtu程序以及中心站和分中心站的接收平台程序进行改造,彻底解决了gsm终端死机以及中心站、分中心站无法准确及时接收遥测站水情信息的问题,保证了遥测站水情信息的实时性。
乌江流域水电开发经济影响分析
以乌江(贵州省境内)流域为例,结合乌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社会问题,分析了乌江梯级电站建设对流域经济及产业结构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时期内,乌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社会经济影响效应较大。
长江流域防洪体系与评价
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流。频繁而严重的洪涝灾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按照“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防洪指导方针及“江湖两利,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的指导原则,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开展了堤防整修加固。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形成了由堤防、部分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工程及非工程措施组成的长江防洪体系。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了对如何进一步提高长江的整体防洪能力和流域防洪管理的建议。
长江流域水资源质量评价
水资源质量评价是水资源调查评价的组成部分,是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长江流域1553个水质监测站点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从水化学特征、河流及湖库现状水质、湖库营养状态、水功能区达标情况和地下水现状水质及污染等方面,对长江流域水资源质量进行了评价。结论表明:长江流域地表水水质总体较好,局部区域趋向恶化;地下水现状水质总体较差,污染较为严重。
如何提高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困难地段绿化造林成活率
从物种挑选与搭配、合理整地、绿化造林以及林木种植以后的护理等方面,对提高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困难地段绿化造林成活率提出了可借鉴的方法。
乌江流域梯级水电站经济调度控制及仿真计算测试分析
探讨了梯级水电站群经济调度控制的实现原理和方法,并对乌江梯级水电站群经济调度研究的仿真计算和结果进行分析。实例表明,梯级水电站经济调度控制能大幅度地提高乌江梯级水电站群的经济效益,对梯级水电站的实际运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对乌江流域径流影响分析
以长江三峡水库蓄水运行的2003年为分界点,将乌江流域1956~2014合计59年降水、径流资料分为两部分,定量分析了三峡水库2003年蓄水前后乌江流域降水径流的趋势变化.根据乌江流域在三峡水库2003年蓄水后的降水资料插补出其径流资料,并与实测径流资料相比较,定量分析在气候等条件不变情况下,因下垫面条件改变对径流有何种程度的影响,为长江上游控制性水库优化调度,径流预报模型的选用,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技术支撑.
国企改革中的困难及对策
国企改革中的困难及对策 摘要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由于涉及职工安置、企业 债务处理、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以及企业职能转变等多个问 题,国有企业改革还存在较多的困难,要想提高国有企业改 革实效性,就要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实际,认真分析国有企业 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为国有 企业改革提供有力的经验支持和方法参考,使国有企业改革 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提高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效。因此,认真 分析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困难并制定相应对策,是提高国有企 业改革实效性的关键。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和困难对策 一、前言 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一项提高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 重要手段,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 义。但是考虑到国有企业职工众多,债权债务关系复杂,改 革阻力较大等多种因素,在改革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困难,要 想提高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效性,除了要贯彻落实《关于深化 国有企业改革的
受水利工程影响的乌江流域洪水预报方法浅析
乌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流域内已建或在建有多座梯级水电站。这些水电工程的建设,改变了流域的局部水文特性,导致洪水传播时间和降雨的产汇流时间缩短,给流域的水文预报增加了困难。鉴于此,在分析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和原有洪水预报方案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流域内各主要水电站对洪水预报的影响,针对实际情况调整预报方法,并找出预报的难点和疑点。通过对2010年7月9日乌江洪水预报实践表明,调整后的预报方案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预报结果。
乌江流域梯级电站远程集控中心电源系统设计与选型
分析ups电源系统建设的必要性,重点介绍了乌江流域梯级电站远程集控中心ups电源系统和空调、照明电源系统的设计和选型计算,并对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阐述。
乌江流域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的探讨
乌江流域自2004年梯级龙头洪家渡电站建成投产以后,其流域梯级电站群开始逐步形成,对于如何有效地实现流域梯级水电站的优化调度,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开拓电力市场,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成了乌江公司与电网调度部门积极探索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乌江流域梯级优化调度的开展以及运行方式加以探索论述,提出梯级优化调度需解决的一些问题,以便能为加快实现流域梯级电站优化调度的进程提供参考。
乌江流域梯级水电站水库群联合调度初探
通过对乌江梯级水电站水库群联合调度工作的进展情况和2004年乌江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实践的分析,阐述了流域公司追求发电效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是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实行梯级水库联合调度,以增加梯级发电量。
乌江流域水电站群优化调度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2年5月14日,“乌江流域水电站群优化调度和效益评价核心技术研究及应用”科技成果在贵阳市通过了由中国工程院张勇传院士、王浩院士等11位国内知名学者和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评审。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该科技成果解决了水力联系密切、调节组合复杂的大型梯级水电站群的联合优化调度问题,理论研究扎实,模型算法先进,调度规则合理,在梯级调度效益评价体系、优化调度算法、径流预报模型等方面创新显著,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乌江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通信方式优化建议
乌江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从2000年统一规划改造到2005年初,共有1个中心站、7个分中心站、134个遥测站,使用海事卫星和vhf通信方式进行遥测站的组网,中心与分中心之间以甚小天线地面站(vsat)卫星通道构建水情广域网。文中提出对遥测站增加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终端构建双信道通信组网方式;中心与分中心之间增加光纤通道组建水情广域网;优化系统数据传输模式,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使其更好地为流域梯级水库群的优化调度服务。
长江流域河道生态环境需水满足程度研究
长江流域的河流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选择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之一的河道生态环境需水满足程度进行研究。将长江流域的河流分为3种类型,针对不同的河流(或河段)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从生态环境缺水量的角度对河道生态环境需水满足程度重新定义,以适于长江流域可能季节性缺水的特点,并利用来水和用水资料,计算了各河流(或河段)的满足程度,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对其健康状态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长江流域仍处于较为健康的状态。
中国水电:签订老挝南乌江流域水电开发项目协议
【本刊讯】近日,中国水电股份公司与老挝政府在老挝首都万象签订了南乌江水电项目开发的特许经营框架协议。这是中资公司首次在老挝境内获得整条流域开发权的项目。南乌江全长475公里,是老挝境内湄公河最大的一条支流,流经丰沙里省和琅勃拉邦省。该流域共分7个梯级进行开发,总装机容量达115.6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50千瓦时,总投资预计20多亿美元,发电电量将出售给老挝国家电力公司。
乌江流域梯级水电站集中管控模式探讨
对流域梯级电站实施远程集中监控、集中管理,是水电企业提高上网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而要实现流域水电站的优化调度,提高流域梯级电站的发电效益,又必须有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设备装备做保障。乌江流域水电站群是一个七级无单一系统接入点的复杂水电站群,实现对该系统的联合优化调度和集中管理,对流域发电公司的运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长江流域湿润地区生态需水探讨
长江流域湿润地区生态需水探讨——生态需水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对流域水资源乃至全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研究流域生态需水种类,探讨生态需水研究重点及其分析计算方法,旨在更好地寻找解决湿润地区生...
珠江流域防洪形势及其对策
珠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洪水灾害是珠江流域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为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据流域防洪规划成果,通过对流域所面临的防洪形势进行分析,提出了流域防洪减灾目标和相应的防洪对策。
富尔江流域防洪堤工程经济评价
首先介绍了富尔江流域防洪提工程的基本情况和必要性;对工程进行了经济评价,得出了富尔江流域防洪提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为7.57%.大于社会折现率6%;经济净现值为284.60万元.大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181大于1.说明该工程经济合理.
湘江流域长沙段水资源问题分析
针对长沙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搞好湘江流域长沙段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和对策。
长江流域城市生态防洪研究
近年来,由于极端气候变化影响和城市过度扩张,长江流域频繁发生的洪水灾害严重威胁到沿江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成为制约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探讨气候变化与城市洪涝灾害的形成因素,阐明城市化与城市洪涝灾害的密切关系。在研究河流、湖泊、湿地、绿地的布局和防洪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生态防洪的理念,研究对于协调城市的人水关系,解决城市特有的洪涝问题,推动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 (2)
-1-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 第一章流域防洪形势 1.1流域概况 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跨 越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省(自治区),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越南东北部,总面积45.37万平方 公里,我国境内面积44.21万平方公里。流域北靠南岭,西部为 云贵高原,中部和东部为丘陵盆地,东南为三角洲冲积平原, 山地、丘陵面积占94.4%,平原面积仅占5.6%。 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北江发源于 江西省信丰县大茅坑,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西江、 北江在广东省三水思贤滘,东江在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分别汇入 珠江三角洲,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 虎跳门和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 2004年,珠江流域人口9935万人,耕地6652万亩,地区 生产总值17736亿元,占全国国
长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1 长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经过60多年的防洪建设,长江中下游已初步形成以堤防为基础、三峡水库 为骨干,其他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工程及防洪非工程措施相配套的 综合防洪减灾体系。 一、防洪工程 (一)堤防工程 长江中下游堤防,包括长江干堤、主要支流堤防,以及洞庭湖区、鄱阳湖区 等堤防,总长约30000公里,是长江防洪的基础。目前,长江中下游3900余公 里干堤已全部完成达标建设。 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设计洪水位分别为沙市45.00米、城陵矶34.40米、汉 口29.73米、黄石27.50米、湖口22.50米、大通17.10米、芜湖13.40米(有台 风为13.50米)和南京10.60米(有台风为11.10米)。 荆江大堤、无为大堤、南线大堤、汉江遥堤以及沿江重点防洪城市堤防为1 级堤防。松滋江堤、荆南长江干堤、洪湖监利江堤、岳阳长江干堤、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岩土总工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