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山矿田脉岩-构造带地质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桃山铀矿田产于桃山复式花岗岩体内,岩体主体形成于三叠纪—早白垩世,在晚白垩世—古近纪,岩体内发育有NE向断裂构造和脉岩带;从北往南,依次形成了小布—麻田脉岩-构造带、王泥田脉岩-构造带、黄潭—岳源脉岩-构造带、西陂—上罗脉岩-构造带、鸡婆岭脉岩-构造带、王册脉岩-构造带,以及石源岭脉岩-构造带;主干断裂构造控制了脉岩-构造带的形成和发展。这些脉岩-构造带与铀矿化在空间上一致,时间上相近,是桃山矿田铀矿定位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铀矿找矿预测的方向。
湘南炎陵——蓝山断裂带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成矿作用分析
炎陵—蓝山断裂是湘南地区内的一条活动时间长、规模大的深断裂构造带,对湘南区域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控制着炎陵-蓝山ne向钨、锡、铅、锌多金属亚成矿带的形成和分布,控制了湘南区内80%之多的大中型有色多金属矿床(田)产出,该断裂既是一条控矿断裂,同时也参入了造矿以及对矿床的后期改造活动。在分析研究该断裂构造带的地球物理背景、地球化学特征、沉积岩相建造、构造岩浆作用等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特点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湘南地区横向上两大找矿区域和纵向上开辟深部第二找矿空间的找矿思路。
桃山—诸广—贵东地区基性岩脉岩石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桃山—诸广—贵东地区基性岩脉广泛发育,桃山地区以煌斑岩为主,诸广和贵东地区以辉绿岩为主。煌斑岩和辉绿玢岩以高sio2、k2o含量,低tio2、∑feo含量为特征,辉绿岩则相对富钛、富铁、贫硅、贫钾。本区基性岩脉除个别类似于碱性玄武岩外,大多数属亚碱性系列玄武岩。诸广南部和贵东地区的辉绿岩表现出板内拉斑玄武岩特征,桃山和鹿井地区基性岩脉、贵东地区辉绿玢岩、闪长玢岩表现出大陆边缘弧钙碱性玄武岩特征。导致本区基性岩脉两种岩石系列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岩石圈地幔组成不同、不同深度的基性岩浆源区或俯冲带流体交代作用的程度不同等因素造成的。
丰山萤石矿矿区的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
对丰山萤石矿矿区开展了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基本地质勘查。分析了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分布范围和赋存规律,基本查明了矿石质量特征。
赣南天门山—红桃岭钨锡矿田成岩成矿时代精细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素有“世界钨都”美誉的赣南产有密集的与花岗岩类侵入体密切相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然而,目前对钨锡成矿和花岗岩成岩年龄还缺乏很好的约束。本文以天门山-红桃岭钨锡矿田为对象,在详细的矿田地质调查和典型矿床解剖基础之上,采用高精度测年技术开展了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利用锆石shrimpu-pb法,分别获得天门山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和红桃岭黑云母花岗岩体成岩年龄分别为151.8±2.9ma(n=14,mswd=1.3)和151.4±3.1ma(n=11,mswd=0.34);利用辉钼矿re-os等时线法,分别获得牛岭内带石英脉型和樟斗外带石英脉型钨矿成矿年龄分别为154.9±4.1~154.6±9.7ma和149.1±7.1ma(n=6,mswd=1.3)。可见,本区钨矿床成矿和与之有密切成因关系的花岗岩成岩年龄限定在晚侏罗世,对应于区域华南中生代第二次大规模成矿作用,钨成矿与花岗岩成岩基本不存在时差。
板块构造与金矿成矿作用——碰撞带、岛弧带、裂谷带构造环境下金矿成矿作用特征
http://www.***.*** * 褚少雄 1,2,3 1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2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3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 e-mail:chu_sx@163.com 摘要:根据板块构造的成矿理论,本文指出与金矿有关的主要板块构造环境为碰撞带、 岛弧地带和裂谷带,由此阐述了板块构造与金矿成矿作用的关系,并对金矿的成矿物质、成 矿流体来源以及构造控制等成矿作用要素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板块构造;金矿;碰撞带;岛弧带;裂谷带 中图分类号:p61 1.引言 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的兴起和发展,现代金矿成矿理论相应取得了巨大进展。很多学者 从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出发,以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及地球动力学环境(图1)为基础,分 析金矿的成
埃及西奈阿布泽尼玛地区铀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埃及西奈半岛盛产铁锰矿、铜矿、铀矿、高岭石、石英砂等矿产,铀与铜、铁锰矿有一定的空间联系。笔者通过在阿布泽尼玛成矿区多年的工作实践和研究,对该区铀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圈定了7个铀矿赋矿层位,总结了该区铀矿化分布规律,获得了同生沉积、后生叠加改造的成因认识。
武夷山成矿带西坡江西南段成矿地质特征分析
相较整个武夷山有色成矿带,西坡江西南段(下称南武夷)特点更加清楚:晚元古代古老结晶基底与前寒武加里东期构造窗组成复杂的二重褶皱基底,与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的中生代频繁的火山活动与广布的火山岩,大量的浅成与超浅成酸性岩浆岩的侵位。本文以此为背景对武夷山成矿带西坡江西南段成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
菲律宾地质构造及其区域成矿主要特征
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太平洋西南隅的群岛上,其东朝太平洋,西接中国南海,与中国南沙群岛相邻,南隔苏拉威西海,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相望。全国面积29.97万km2,由7100多个大小不一的岛屿组成,其中,面积大于1000km2的岛屿有吕宋、棉兰老、萨马等13个,约占全国总面积的96%。菲律宾群岛大体可分为4个部分:北部吕宋岛及其附近岛屿;中部米沙鄢群岛,包括班乃岛、内格罗斯岛、宿务岛、保和岛、
江西东乡铜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靶区优选
通过对江西东乡铜矿的区域成矿背景、成矿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的研究,提出了"三带、两层、三异常"的找矿模型,为本区找寻富铜矿体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内铜矿体成矿的有利区段进行了预测,优选出4个找矿靶区,为该区深边部找矿指明了方向。
贵州稀土矿及成矿地质特征
本文简要介绍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成矿作用特点,结合贵州主要以重稀土元素为主,矿床类型属稀土作为副产品的伴生沉积矿床,从含矿沉积建造,岩相古地理环境,稀土元素的矿化富集特征等方面,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贵州稀土元素的成矿地质特征。
大青山煤田砂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对内蒙古大青山煤田砂岩的不同母岩的碎屑颗粒成分及其量比研究表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晚期盆地北侧陆源区母岩组合主要为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含燧石条带或结核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以及上元古界震旦系石英岩,晚二叠世陆源区母岩组合主要为太古界古老变质岩和花岗岩及中酸性火山岩。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陆源区构造作用表现为整体的平稳隆升,没有发生褶皱和冲断作用;早二叠世中晚期陆源区发生了较为强烈的隆升,还可能伴有冲断和褶皱作用;晚二叠世盆地北侧陆源区构造作用表现为显著的造山隆升作用和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并伴随着强烈的褶皱和冲断作用。综合研究表明,在晚石炭世初盆地北侧陆源区还曾保存有大面积的寒武—奥陶系乃至上元古界震旦系沉积盖层,说明晚石炭世以前,盆地北侧的陆源剥蚀区与整个华北地块是一个统一的、具有相同结构与演化历史和板块构造作用背景的整体,证明了"阴山古陆"并不是自元古代以来就长期隆升的构造单元。
浅谈红旗山铁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
红旗山铁多金属矿区位于兴安-内蒙地槽褶皱区,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五星-关松镇中间隆起带北缘。该区的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特征、矿体特征,认为该区矿床成因属接触变质热液交代-矽卡岩型矿床,并总结其找矿标志。
河北沟苔青铁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
涞源县是河北省铁矿资源地之一,境内铁矿床主要为沉积变质型和夕卡岩型,后者主要围绕王安镇岩体产出,而位于岩体西南侧的沟苔青铁矿具有夕卡岩型矿床的典型特征,早期夕卡岩—晚期夕卡岩—氧化物—早期硫化物—晚期硫化物阶段均有显示;此外它还有其特殊之处,如主—被动侵位机制、超覆接触关系、伴生多金属矿产等;因此虽然它规模较小,但总结和分析其成矿特征及规律,对附近区域寻找同类矿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伊犁盆地沉积建造特征及其与砂岩型铀矿的关系
从古构造、古地理重塑入手,系统分析伊犁盆地各沉积时期的沉积建造特征,并探讨其与砂岩型铀矿的关系。研究表明,伊犁盆地双基底建造形成了盆地的富铀基底,盆地早—中侏罗世在弱伸展环境下形成的暗色含煤碎屑岩建造成为盆地的含矿建造形成期,盆地晚白垩世—新近纪在弱挤压环境下形成的红色碎屑岩建造有利于铀的后生改造富集成矿。经统计分析表明,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化与含矿层的沉积相类型、单层砂体厚度及岩性结构等建造特征密切相关。
赣南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及其找矿前景
赣南地区是我国花岗岩型铀资源的重要产地,笔者运用深源成矿和多次成矿理论,对区内产铀花岗岩体特征和花岗岩中的铀矿成矿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该区花岗岩型铀矿的成矿模式,提出"靠边缘、查蚀变、追构造、找热体"的找铀矿标志,厘定出4处具有较好找矿前景的工作靶区。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文章主要针对某铅锌矿区地质特征、成矿原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文章主要针对某铅锌矿区地质特征、成矿原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田铀源示踪及其地质意义
笔者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田的典型矿床——纳岭沟铀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铀矿体及围岩岩石地球化学、电子探针及稳定同位素测试等方法,综合分析了东胜砂岩型铀矿田的铀源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主要含矿目标层中侏罗统直罗组在同生沉积过程中,铀预富集达212.45×10?6,围岩达41.34×10?6;预富集铀主要来自于盆地北缘蚀源区;铀矿体及围岩ree配分曲线总体具一致性,右倾,个别δeu正异常,富集重稀土,两者铀源具一致性;含铀砂岩δ13cv?pdb=?9.7‰,δ18osmow=18.9‰,黄铁矿δ34sv?cdt=?27.46‰,经历了强烈的有机地质作用;铀石围绕炭屑、星散状黄铁矿产出,被胶状黄铁矿肢解,铀富集于成岩作用后期。由此认为,直罗组同生沉积过程中预富集的铀为主要成矿铀源,东胜铀矿田属直罗组预富铀重新分配的产物。
青海省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特征
通过对我国华南地区产铀花岗岩体与青海省产铀花岗岩体的形成时期、岩石化学特征、含铀性等的论述及青海省典型花岗岩型铀矿点的特征描述,对青海省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特征进行了总结,为以后青海省铀矿找矿明确了方向,有利于加快青海省铀矿找矿的步伐。
中国北方主要产铀盆地砂岩铀矿成矿年代学及成矿铀源研究
提出用铀矿石样品ura平衡系数修正样品的铀含量,再进行upb等时线拟合,从而获得北方主要产铀盆地更符合实际的成矿年龄。对含矿砂体中碎屑锆石与相应蚀源区中酸性火成岩类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的对比研究,证明了含矿砂体直接来自中酸性火成岩类的剥蚀,指出该物源是形成富铀砂体的物质基础。通过对蚀源区岩石和盆地含矿地层不同部位的砂体岩石样品的upb同位素体系演化特征的研究,论证了地浸型砂岩铀矿的铀源一是蚀源区活性铀高的中酸性火成岩类;另一铀源是有铀预富集的沉积砂体。
山东埠上金矿床花岗岩、脉岩与金成矿关系研究
山东金岭玲珑花岗岩、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和脉岩构成了埠上金矿床的岩浆岩体系。玲珑花岗岩在矿区分布最广,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呈蓬状侵入玲珑花岗岩中。在矿区内,伴随着金矿脉有多起脉岩活动,脉岩与金矿脉的展布构造格式和形成时间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同时,在金岭地区花岗岩中利用脉岩作桥梁查明埠上金矿矿床成因,建立找矿模型。
大巴山及其前缘区重磁场特征与地质构造分析
大巴山及其前缘区位于川东北,在区域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台北缘,其北、西及东南方向分别与秦岭造山带、龙门山逆冲带及华南褶皱系毗邻,而扬子含油气地块的形成和发展均受到这些构造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大巴山及其前缘区与扬子地台、川东北盆地之间的山盆耦合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大巴山及其前缘区1:20万重力及航磁异常图,对该区的地质构造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城口断裂并非本区深大断裂,而是切割不深、产状平缓,但推覆距离较大的逆掩大断层;城口弧形断裂前缘的局部重力低可能是推覆作用下老地层掩盖了密度相对较低且厚度较大的新地层所致。文中还采用二代小波多尺度分解对本区的重力异常进行了位场分离,并反演出前寒武褶皱基底面,chk-shp-wf一带是前寒武基底凹陷的中心区。
江西九江城门山铜矿三维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预测
利用城门山铜矿326个钻孔的原始资料信息,通过mapgis-tde三维可视化系统建立三维地质、地球化学模型,结合数学模型进行深部成矿预测。结果表明,城门山铜矿深部主体岩体是晚期的石英斑岩,早期的花岗闪长斑岩是石英斑岩的大"捕虏体";赋存于上泥盆统五通组与中石炭统黄龙组假整合面和裂隙带中的似层状块状硫化物矿体往深部产状变缓,有往向斜核部发育的趋势;城门山铜矿深部应以寻找斑岩型钼矿和似层状含铜黄铁矿为主要找矿方向,第二空间(-500~-1000m)约有50×104t铜资源量(cu≥0.3%))和20×104t钼资源量(mo≥0.04%)。建议在矿区0-102勘探线剖面上实施深部钻孔工程。
卡房矿田新山花岗岩侵位机制与成矿关系
在对花岗岩几种重要的侵位机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工作实践,从围岩蚀变、流体运移、断裂控制等几个方面对云南个旧新山花岗岩体的侵位机制类型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新山花岗岩体侵位机制类型属于岩浆底拱作用,新山矿段内形成的矿床主要有接触带铜锡多金属矿床、层脉状铜锡矽卡岩硫化矿床、变质火山岩铜矿床。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驻场施工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