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 2025-05-15

土地利用变化对洪湖流域洪涝灾害影响

格式:pdf

大小:1.6MB

页数:4P

人气 :70

土地利用变化对洪湖流域洪涝灾害影响 4.6

洪湖流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长期遭受洪涝渍害威胁,也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地区,搞清该地区洪涝的致灾因子很有必要。利用历史上两个典型相似的暴雨强降水过程气象数据、土地利用资料,采用暴雨洪涝淹没模型模拟计算,以及实际洪涝灾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洪湖流域水域面积从1995年的11.70%上升至2010年的14.95%,增加的水域面积主要为水产养殖面积;水产养殖导致对洪水承载能力下降,鱼塘面积的大量增加对洪涝灾害确有放大作用,加剧洪涝灾害;真正落实国家\"退田还湖\"政策,对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十分重要。

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1.2MB

页数:8P

选择经历了快速城市化过程的深圳地区一典型小流域——布吉河流域,使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就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化流域暴雨洪水汇流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与格局的变化,使得暴雨洪水的最大洪峰流量和洪量加大,汇流时间变短。与1998年相比,2000年在前期土壤较干的情况下,频率为1%,2%和5%的3种设计暴雨洪水的最大洪峰流量,其增大幅度分别为20.2%,23.0%和28.9%。同时,土地利用状况对暴雨洪水的影响还与土壤前期湿润程度和暴雨强度有关:随着前期土壤由较干向较湿润变化和暴雨强度的增大,土地利用状况向城市化方向的发展对暴雨洪水的影响趋于减弱。深圳1980年以来洪涝灾害加剧的统计结果证实了这一模拟结果。

1993年太湖流域的洪涝灾害及水利工程的作用

1993年太湖流域的洪涝灾害及水利工程的作用

格式:pdf

大小:995KB

页数:8P

1993年汛期太湖最高水位高居建国以来的第3位,仅次于1991年和1954年,达到4.51m(平均水位,下同),局部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本文对1993年太湖流域汛期的雨情和水情做了论述,并对1993、1991、1954年三个典型大水年的降雨和洪水特征作了比较。同时,还对洪涝灾害和水利工程的作用进行分析。太湖流域的雨季一般为5—7月,但是1993年汛期的降雨在时间上的分布有些异常。降雨集中在8月,而河道最高水位则出现在8月下旬。降雨的空间分布有以下3个特征:(1)上游地区的降雨集中在浙西山区;(2)太湖湖区的降雨量很大;(3)下游地区的降雨集中在淀泖和杭嘉湖地区。淀泖和杭嘉湖地区一些水位站的实测河道水位,比发生大洪水的1991年还要高。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可归纳为,上游地区洪水来量大,当地的降雨强度高,以及下游河道排水不畅通。为了改进防汛调度和完善治理规划,需要对不同典型洪水年份的降雨和洪水模式做进一步研究。

编辑推荐下载

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 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 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

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

格式:pdf

大小:11.8MB

页数:7P

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 4.7

基于土地利用空间分析指标和图谱方法,利用五期土地利用数据,结合gis和rs技术,得出南四湖流域1990?201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1)1990?2010年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方式以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与流域内地形密切相关。(2)近20年流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39%,总体变化速度较缓慢。其中,南四湖流域未利用地的减少速度最快,是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最独特的特征。(3)流域内各土地类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互转换,城乡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各阶段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主要特点,集中分布在流域内的各个县域;82.39%的未利用地在1990?1995年转化为人工水域,主要分布在南四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耕地与林地和草地之间的相互转换主要发生在流域东部的多山地丘陵地带。

立即下载
基于GIS的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基于GIS的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格式:pdf

大小:8.0MB

页数:7P

基于GIS的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4.4

利用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解译成果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支持下,分析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及其变化速率等。研究结果表明,自1985-2010年近25年来,鄱阳湖流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和耕地;研究期内,工矿居民点用地、林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而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工矿居民点用地增加来源主要为耕地,林地来源主要为耕地,水域来源主要为未利用地;从土地利用稳定性来看,工矿居民点用地相对不稳定,从流域分析来看,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相对最不稳定。

立即下载

土地利用变化对洪湖流域洪涝灾害影响热门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231390 立即查看>>
土地利用变化对洮河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洮河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洮河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洮河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708KB

页数:6P

土地利用变化对洮河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 4.4

以洮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swat模型模拟,从多年平均径流、典型年径流和径流波动性等3方面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河川径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980s-2000s洮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上游甘南片区径流量减少、下游黄土片区径流量增加;土地利用变化对上游枯水年径流和下游丰、平水年影响较大;对洮河上游甘南片区径流波动有微弱抑制,使洮河下游黄土片区的径流波动有一定的增强.

立即下载
干旱区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基流的影响 干旱区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基流的影响 干旱区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基流的影响

干旱区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基流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175KB

页数:7P

干旱区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基流的影响 4.7

基流是干旱区最重要的枯季水文特征之一,在维持河川径流和维护流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宁夏清水河流域上游1980年、1995年、2000年、2013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及原州水文站1984—2014年日径流资料,采用枯季径流分割法进行了基流分割,分析了流域基流、基流指数与景观格局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了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对基流的作用。结果表明:(1)30年中,草地是清水河上游的主导性景观类型。流域景观多样性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整体向好;(2)1984—2014年,清水河上游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p<0.01),基流量呈极显著减少趋势(p<0.001);(3)景观格局指数与基流量的关系较径流量密切,基流量与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shapeam)、斑块结合度(cohesion)、最大斑块指数(lpi)、斑块丰富度密度(prd)、周长—面积分维数(pafrac)这5个指标的相关性较高,其中与shape_am,cohesion,lpi呈显著正相关,与prd,pafrac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清水河上游流域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立即下载
土地利用变化对洮河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洮河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洮河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洮河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708KB

页数:6P

土地利用变化对洮河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 4.5

以洮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swat模型模拟,从多年平均径流、典型年径流和径流波动性等3方面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河川径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980s-2000s洮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上游甘南片区径流量减少、下游黄土片区径流量增加;土地利用变化对上游枯水年径流和下游丰、平水年影响较大;对洮河上游甘南片区径流波动有微弱抑制,使洮河下游黄土片区的径流波动有一定的增强.

立即下载
土地利用/覆盖对洞庭湖流域水土流失的影响 土地利用/覆盖对洞庭湖流域水土流失的影响 土地利用/覆盖对洞庭湖流域水土流失的影响

土地利用/覆盖对洞庭湖流域水土流失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286KB

页数:4P

土地利用/覆盖对洞庭湖流域水土流失的影响 4.6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当前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将洞庭湖各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对其水土流失的影响进行了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耕地、荒山地、林地为洞庭湖流域水土流失影响的第一类因素,影响最大;非农业用地、草地为洞庭湖流域水土流失影响的第二类因素,影响居中;滩涂用地、园地、水域为洞庭湖流域水土流失影响的第三类因素,影响最小。2、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对洞庭湖流域水土流失影响的排序为耕地、荒山地、林地、草地、非农业用地、园地、水域、滩涂用地。论文旨在为洞庭湖流域水土流失及洞庭湖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立即下载
安徽丰乐河流域洪涝灾害特点、原因以及防洪除涝工程对策 安徽丰乐河流域洪涝灾害特点、原因以及防洪除涝工程对策 安徽丰乐河流域洪涝灾害特点、原因以及防洪除涝工程对策

安徽丰乐河流域洪涝灾害特点、原因以及防洪除涝工程对策

格式:pdf

大小:652KB

页数:4P

安徽丰乐河流域洪涝灾害特点、原因以及防洪除涝工程对策 4.7

小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我国中小河流众多,但是一般跨越不同的行政区域,由此出现了一条河流分段管理的现象,给防洪除涝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本文结合丰乐河流域地形地貌、气象水文以及堤防工程的综合情况和笔者在该区工程治理的实践,分析了该小流域洪涝灾害形成的特点,并针对目前该流域防洪减涝工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丰乐河小流域防洪减涝的5项对策。

立即下载

土地利用变化对洪湖流域洪涝灾害影响精华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231390 立即查看>>
诸城市洪涝灾害分析及防洪减灾对策

诸城市洪涝灾害分析及防洪减灾对策

格式:pdf

大小:509KB

页数:3P

诸城市洪涝灾害分析及防洪减灾对策 4.7

分析了诸城市历史上发生的洪涝灾害特征、成因,提出如下对应措施:河道治理,水库除险加固,改善田间排涝工程,加强水文气象测报,组建专业防汛机动抢险队,实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管理运行机制。

立即下载
城市洪涝灾害与防洪减灾对策分析

城市洪涝灾害与防洪减灾对策分析

格式:pdf

大小:59KB

页数:2P

城市洪涝灾害与防洪减灾对策分析 4.6

城市洪涝灾害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城市存在防洪标准低、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协调等问题,为减轻和预防洪水给城市居民带来生命和财产威胁,应考虑提高防洪标准、加快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科学使用防洪设施、减少地面沉降等因素,加快建立现代化防洪体系。

立即下载
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 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 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

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

格式:pdf

大小:1.3MB

页数:6P

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 4.6

随着鄱阳湖流域开发进程加快,土地利用类型势必发生转移,从而对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为了能反映鄱阳湖流域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效应,本文通过采用3s技术手段,获取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与土壤侵蚀数据,引入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指数和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对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侵蚀效应空间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985年~2000年间,影响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土地类型主要集中在农田、林地和草地,而水域、工矿居民用地与未利用地三种土地类型对土壤侵蚀强度变化总体变化不大;②加重土壤侵蚀强度的主要是林地转化为农田、林地转化为草地、草地转化为农田;而土地利用类型农田转化为林地、林地内部之间的转化减轻了侵蚀强度。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侵蚀强度之间的定量研究结果反映了土壤侵蚀效应的变化,与鄱阳湖流域的水土流失现实情况一致。

立即下载
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格式:pdf

大小:3.4MB

页数:7P

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4.4

以1987年、2000年、2014年的landsat影像数据为基础,借助envi,arcgis,fragstats等软件,提取了土地利用信息,计算了景观指数,定量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30年来,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突出表现为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耕地面积减少1069.15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573.26km2.2000-2014年,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0.461%,是1987-2000年的4倍.(2)景观结构上,耕地是流域的主导斑块,面积约占70%,30年来占景观面积的比例降低了3.85%,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建设用地日益发展为优势斑块,占景观面积的比例指数增加了6.1%.耕地与建设用地斑块在景观中的变迁,使得流域自然生态功能受到较为严重的干扰.(3)流域总体的景观特征表现为优势斑块明显,景观比较完整,但空间异质性较高而连通性较低.近30年来景观结构由较完整的大斑块主导、演化成小斑块圈点状穿孔于大斑块的格局,景观破碎化较为严重.

立即下载
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对水体污染影响研究 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对水体污染影响研究 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对水体污染影响研究

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对水体污染影响研究

格式:pdf

大小:352KB

页数:4P

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对水体污染影响研究 4.7

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1976年、1987年、1999年、2007年、2015年5个时间节点下的tm遥感影像图为数据基础,采用erdas进行相应监督分类,通过eviews实证研究流域范围内土地利用变化对水体污染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滇池流域的土地利用在近40年来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中建设用地显著增加,耕地和其他地类显著减少,水域和林地变化不明显.(2)滇池流域的水体显著受到近4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影响而呈现日趋恶化的趋势,如无进一步的土地利用改进措施,随着建设用地的增加,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立即下载

土地利用变化对洪湖流域洪涝灾害影响最新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231390 立即查看>>
土地利用变化对海河流域典型区域的径流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海河流域典型区域的径流影响

格式:pdf

大小:1.1MB

页数:9P

土地利用变化对海河流域典型区域的径流影响 4.4

为研究海河流域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阜平流域、匡门口流域和界河铺流域为研究区,利用1970—2011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的时空转移特征,然后结合swat(soilandwaterassessmenttool)模型,设置4种土地利用情景,评价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全年及汛期月流量过程;多年径流量呈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呈波动性变化;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在时空上的转化呈现可逆性,主要是林地增加,草地减少,耕地略有增加;林地的增加和草地的减少会降低汛期径流量以及最大月径流量;汛期径流系数随着林地面积的增加而减小。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格局,对控制流域水文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立即下载
钦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产沙的影响

钦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产沙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329KB

页数:4P

钦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产沙的影响 4.3

以钦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在gis软件的支持下,构建研究区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以径流和泥沙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校准和验证,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2高于0.9,nash-sutcliffe系数高于0.8,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在固定天气因子等不变的情况下,基于1990、2008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模拟研究区1968—2008年径流产沙过程,并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文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林地、水田面积减少,旱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与1990年土地利用情景相比,2008年土地利用情景下径流和输沙总量均增加,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流影响较小,对产沙影响较显著;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月均径流产沙变化量为汛期增幅大于非汛期;土地利用变化对枯水年径流产沙过程影响最大,平水年次之,丰水年影响最小。

立即下载
甘肃渭河流域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 甘肃渭河流域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 甘肃渭河流域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

甘肃渭河流域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

格式:pdf

大小:433KB

页数:6P

甘肃渭河流域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 4.7

利用遥感图像、1980年和2000年landsattm影像数据,用分类统计方法、分段比重百分比指标法分析渭河流域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空间分布和转移情况。以清源河小流域为研究实例,用分类水文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对流域年径流有显著影响,即:对径流的影响表现为季节性特征明显;对暴雨形成的洪水过程有延时效应。

立即下载
开都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开都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开都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开都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6.3MB

页数:5P

开都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4.8

为定量分析内陆河干旱区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和流域水文循环二者的响应关系,选择新疆开都河流域为研究区,设置了多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变化情景,并通过swat模型对流域地表径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校准期模型的相对误差、纳什效率系数、线性拟合系数分别为-20.13%、0.78、0.82,验证期分别为-18.94%、0.81、0.85,均达到了建立模型所需的标准,模拟结果可信。假定气候条件不变,设定不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景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当流域草地及林地退化为裸地或人工表面时,开都河流域月均流量变化最大,且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其中6月流量增大39.55%,10月减小55.35%;(2)当流域林地退化为草地时,流域月均流量整体变化不大,其中4月增加最多,增加1.46%,12月流量减小最多,减小1.05%;(3)当流域裸地及人工表面逐步恢复为草地与林地时,流域月均流量大多减小,其中2月减小最多,为8.00%,10月流量增大最多,为1.01%。

立即下载
浅析史灌河洪涝灾害与治理措施

浅析史灌河洪涝灾害与治理措施

格式:pdf

大小:50KB

页数:2P

浅析史灌河洪涝灾害与治理措施 4.7

史灌河(灌河口以上称史河)发源于大别山北麓安徽省金寨县牛山,流经安徽省六安市与河南省固始县,于固始县三河尖汇入淮河。河道全长222km,梅山水库控制面积1970km2,总库容22.64亿m3,梅山水库以下河道长122.47km,流域总面积6895km2,为淮河南岸最大的支流,是淮河干流洪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立即下载
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1.5MB

页数:10P

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4.8

采用gis空间分析与传统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在arcgis8.1的grid模块中,对澜沧江流域南段土地的栅格(grid)图进行地图代数运算,形成具有复合数据的新grid数据表;对新生成grid属性表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获得研究时段内不同空间范围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数据及各类用地上的土壤侵蚀数据;通过土壤侵蚀综合指数(index)的计算,反映了不同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土壤侵蚀程度及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其它林地、低覆盖度草地上土壤受侵蚀的可能性较其它用地类型大;耕地、中覆盖度草地、水域的土壤侵蚀强度较其它用地类型大;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变化的影响在澜沧江中游和下游区域表现较为明显,而在上游区域不明显;上游区域土壤侵蚀的主导因素不是土地利用及其变化,而是地形、气候等其它因素.

立即下载
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格式:pdf

大小:193KB

页数:17P

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4.3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 2009年2月 目录 总则..........................................................................................................................................................1 一、定义..................................................................................................................................................1 二、数据资料...................................................

立即下载
活动方案洪涝灾害应急预案

活动方案洪涝灾害应急预案

格式:pdf

大小:39KB

页数:4P

活动方案洪涝灾害应急预案 4.5

三一文库(www.***.***)/其他范文/活动方案 洪涝灾害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以防洪减灾为出发点,做到主动、科学地防御洪水,在现有工程 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不同等级的洪水灾害而预先制定防 御方案、对策、措施,为各级防汛部门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 险救灾提供依据,使防洪抗灾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有序可循。 1.2工作原则 以防为主、全力抢险,依法防洪、科学抗洪,以人为本、民生至 上,服从大局、团结抗洪,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军民联防、群 专结合,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全国防洪规划》、《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实施细则》、《城市防洪 预案编制大纲》、《水库防洪预案编制大纲》

立即下载
浅谈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 浅谈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 浅谈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

浅谈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

格式:pdf

大小:122KB

页数:未知

浅谈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 4.7

河流两岸天然的、覆盖着植被或裸露的、渗水性能良好的土地由于建设城市而被不渗水的砖石、混凝土结构的房屋、沥青路面等各种透水性能很差甚至根本不透水的地面所覆盖,使得原本可以被植物吸收,被洼地存贮或直接渗入地下的雨水,

立即下载
迁安市洪涝灾害与防洪减灾对策分析

迁安市洪涝灾害与防洪减灾对策分析

格式:pdf

大小:351KB

页数:3P

迁安市洪涝灾害与防洪减灾对策分析 4.5

根据迁安市历年的洪涝灾害情况,本文总结了洪涝灾害的特点及成因,分析提出了防御洪涝灾害的对策。

立即下载
惠新勇

职位:建筑物安全检定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土地利用变化对洪湖流域洪涝灾害影响文辑: 是惠新勇根据数聚超市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相关土地利用变化对洪湖流域洪涝灾害影响资料、文献、知识、教程及精品数据等,方便大家下载及在线阅读。同时,造价通平台还为您提供材价查询、测算、询价、云造价、私有云高端定制等建设领域优质服务。手机版访问: 土地利用变化对洪湖流域洪涝灾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