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对洞庭湖及鄱阳湖湿地的影响
随着三峡水利工程建成运行以及长江上游干流梯级水库的规划建设,水利工程对两湖(洞庭湖、翻阳湖)湿地的叠加累积影响正逐步显露,其主要表现为泥沙对两湖湿地演化的影响,水文变化对两湖生物、生境的影响。对生物及生境的影响,两湖湿地表现较为一致,为此,主要论述了对滩地、植被、越冬珍稀水鸟、鱼类的影响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湿地演化的影响,两湖湿地表现出的差异性则较大:对洞庭湖,长江干流水利工程减缓了湿地正向演化的速度,但却加重了湿地正向演化最终的萎缩程度;对鄱阳湖,长江干流水利工程破坏了现有的泥沙冲淤准动态平衡过程,大大加速了湿地的正向演化的速度,此外鄱阳湖控制工程将使鄱阳湖湿地迅速萎缩。
论水利工程建设对农田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而从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情况看,尽管建设规模和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服务方面还存在弊端。本文主要对水利工程建设对农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改进措施。
水利工程建设对农田的影响
我国水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任重而道远的。近些年我国水利工程的兴建,特别是大型水库的建成,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所以避免和减少不利影响,充分利用水资源,是:水利工作者在进行水利规划和建设时必须认真考虑和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农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的农业基础很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有很多:}也方还是靠天吃饭,这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仅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准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三峡工程建设对洞庭湖的影响研究综述
河流上游修建水库会改变河流下游自然的水文过程,下游河流及通江湖泊的各种变化与上游水沙过程的改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峡工程运行后将会对长江中下游特别是洞庭湖产生何种影响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在阅读了近百篇关于三峡工程建设对洞庭湖的影响研究的论文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洞庭湖对三峡水库建设的响应,从三峡运行以来对洞庭湖水情和淤积的变化、荆江三口分流分沙的变化以及城陵矶水位流量的演变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综述,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与方向,以期对三峡工程与洞庭湖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太湖口门进出水量的影响
治太工程的建设,对环太湖洪水期进出水量具有很大的影响,使上游入湖水量加大,汇流时间缩短,湖水位上涨迅猛,退水速度加快。为了有效利用水资源,应提高太湖蓄水位,增加容蓄量,改善周边水环境。
鄱阳湖区水利工程与血防措施浅议
本文根据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分析了鄱阳湖区水利工程与血吸虫病防治的关系,并就如何利用鄱阳湖水位调度工程控制钉螺、湖堤坡面硬化防螺、抬洲降滩灭螺等水利工程推进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行了综述与探讨。
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水利工程是以防洪、发电、灌溉、供水为目的的综合性工程,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现探讨于下。1.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工程建设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和使用的部分原材料,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
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及保护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在防洪、发电、灌溉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应,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水利工程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正在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它往往破坏大量的生态环境导致生态环境失衡。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因此,衡量一个水利工程的成败不仅要看它的工程技术解决的如何合理,还要看它在建设中对环境的影响是否重视和有具体的、完善的解决措施。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水生生物影响的探讨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生态立省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水利枢纽工程方案实施后,仍有长达半年多的"江湖"隔断时间,其水位将常年维持在16.0m左右,这将直接淹没16.0m以下的在天然状态下随着枯洪季节而变化形成的草滩、沼泽和浅水洼地等独特湿地自然景观,湖泊水域面积增大,洲滩湿地面积减少,从而对鄱阳湖水生生物环境带来不确定的影响。通过工程可能对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植物、鱼类及珍稀生物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工程实施后,一方面整个湖区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饵料生物资源量较建坝前会有较大的增加,水生维管束植物会发生结构调整和生物量变化,底栖生物有增大的趋势。枯水期的蓄水可使鄱阳湖多年平均浅层水面扩大;内湖水位稳定,有利于湖区鱼类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江湖季节性连通有利于保持长江与鄱阳湖物种遗传与生态的联系。
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探讨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影响和危害,因此,如何兴利避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为人类造福的优势,减少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从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探讨并对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议。
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探讨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影响和危害,因此,如何兴利避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为人类造福的优势,减少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从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探讨并对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议。
试论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和经济实力的加强无疑是对国家其他产业发展的良好铺垫,其中关于水利工程建设的需求也是不断增加,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水利工程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国家的水量调整无疑也有着巨大的帮助。所以可以这样认为,水利工程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国家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文章将通过简单介绍水利工程建设中对环境影响的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引起读者和有关学者的注意。
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水力资源开发仍显得任重而道远。但是水利工程的兴建,特别是大型水库的形成,将使周围环境发生明显改变。因此避免或减轻不利影响,充分利用水资源,是水利工作者在进行水利规划建设时必须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尤其应该注意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本文针对水利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给相关部门改进工作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满足人类对生产生活的需要,世界各地都在大力开发水资源,兴建水利工程。水蠡源开发建设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协调好水利工程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经之路。
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探讨
自从新中国成以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规模上都在不断的扩大.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就将针对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讨论,希望能够对未来水利工程的建设有所帮助.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候鸟栖息环境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针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运用抬高冬季湖水位与珍稀候鸟栖息环境矛盾问题,根据实测的鄱阳湖水下地形图、湖区各站多年实测水位资料和对候鸟栖息的观察、研究成果,分析了鄱阳湖珍稀候鸟的栖息环境,总结了珍稀大型涉禽对越冬栖息地必须同时满足的\"栖息地三条件;\"提出了既有利于鄱阳湖区开发利用,\"保护好一湖清水\
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水质的影响
介绍了鄱阳湖水质现状,并通过鄱阳湖湖口水位、湖区水位、入湖五河来水及长江干流来水等,定量分析了在三峡工程初期运行的2004~2007年对鄱阳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峡水库蓄水期,鄱阳湖湖口水位降低较快,湖内需水量减少,自净能力下降,污染物浓度有小幅提高,但水质主要受入湖五河来水的影响,而受三峡工程的影响不大。
水利工程兴建后洞庭湖径流与泥沙的变化
本文根据1951—1988年洞庭湖及其入湖河流的水文泥沙资料,研究大型水利工程兴建后洞庭湖径流与泥沙的变化。研究表明,近40年来洞庭湖的径流量减少了29.2%,输沙量减少了48.7%。引起水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荆江四口分流河床的淤积,使荆江入湖的径流量与输沙量减少。1966—1972年下荆江三个弯道裁弯取直,使荆江河床下切,导致荆江及其分流水位的下降,也促使荆江分流的流量与输沙量的减少。40年来洞庭湖水流变化的趋势对洞庭湖、江汉平原与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较为有利。
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认识和思考
水利水电技术 第40卷 2009年第8期 waterresourcesandhydropowerengineeringvol140no18 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认识和思考 胡四一 (水利部,北京 100053) 关键词: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认识;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tv6(25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20860(2009)0820002202 收稿日期:2009207210 作者简介:胡四一,男,水利部副部长。 2008年9月笔者曾带队考察江西鄱阳湖区,主 要察看正在规划论证之中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相关 的一些控制节点、河道、湖泊、蓄滞洪区以及自然保 护区,江西省水利厅和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专家详细介 绍了枯水期湖区水情和鄱阳湖水利
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研究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为了协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简述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产生的种种影响,例如对大气和局部气候的影响,对水温和水文情势的影响,还有对泥沙、水质的影响等等,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研究实质上是人和自然关系在水利工程建设上的集中体现,水利工程建设应该全面认识和处理水利工程建设的各种环境影响,最终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分析
当今水利工程的发展由单一目标到多目标,为使其社会、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势必将打破原有的水量平衡、能量平衡及生态平衡关系.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将水利工程对环境的有利及不利影响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水利工程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对策及措施,以期为以后研究奠定基础,确保水利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对农田水利的影响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事关乎民,水事大于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江河防洪能力不断提升,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农田水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农田灌溉呈现"最后一公里"问题,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薄弱,将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用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制约现代农业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电资源的开发水平还是相对较低,尤其是水能资源的开发目前仅仅能达到百分之十几,而有的发达国家甚至都达到了90%以上,这样巨大的差距预示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要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的建设进程,然而如何妥善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以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简述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与分析,并最终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
在近年来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的研究中发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环境有着广泛的影响。从生态学、经济原理学以及生态经济学等方面着手进行传统水利工程的生态治理已经成为现代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必须关注的重点。为了更好的发挥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现代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在注重水利疏导功能的同时,关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以科学的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印象。以此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环境经济效益以及水利工程经济效益。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市政专业施工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