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锁定型钢板在颈椎前路固定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和分析两种锁定钢板(CSLP、ORION)在颈椎前路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适应证。方法 对18例颈椎伤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采用CSLP和ORION内固定。结果 随访3~10个月,17例病人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块也在术后3个月获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钢板断裂、螺钉松动。结论CSLP及ORION钢板能固定节段达到内在的稳定,有利于植骨块的愈合。同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生物相容性好,不干扰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不需再次手术等优点。
颈椎前路锁定型钢板在颈椎疾病中的应用体会
国内自1996年开始报道应用颈椎前路钢板治疗颈椎损伤以来[1],目前逐渐用于颈椎退变疾患、颈椎椎体肿瘤等,由于颈椎前路带锁钢板为植骨提供有效固定,植骨融合率明显提高。我院2002~2007年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orion及zephir锁定型钢板系统13例,取得满意效果。
锁定型钢板在颈椎外科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在颈椎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颈椎疾病患者施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锁定型钢板颈前固定术。术后观察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及内固定物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32例获得6个月以上时间的随访,植骨节段均出现骨性融合,椎间高度保持良好。其中1例出现钢板下极2枚螺钉松动,钢板与椎体间距增大,余未发生钢板螺钉断裂等内置物并发症。结论 锁定型钢板可有效增加植骨节段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只要遵循手术操作规则,可避免内置物并发症的发生。
颈椎前路锁定钢板加钛网复合固定的并发症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锁定钢板加钛网复合固定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总结颈椎前路锁定钢板加钛网复合固定治疗的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病和颈椎椎体肿瘤共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与此类复合固定相关的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12~28个月),12例(8.6%)患者出现3种共17例次与使用钢板、钛网复合固定相关的并发症,包括颈椎生理曲度明显丢失5例,钛网下沉7例,内固定松动、移位5例。结论:颈椎前路锁定钢板加钛网复合固定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必须谨慎选择应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颈椎侧块应用解剖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
颈椎侧块应用解剖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
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需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术中将centerpiecegp8-14mm钢板两端分别固定于开门后的椎板和门轴侧侧块,通过影像学方法及joa评分观察所有病例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5个月,影像学评估显示内固定确实,未见神经、血管损伤、颈部轴性症状以及钢板、螺钉脱落移位、椎板塌陷再关门现象。根据joa评分本组优12例,良4例,好转2例,无效2例,有效率90.0%,优良率80.0%。结论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可防止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椎板再关门。
带锁钢板及钛质网笼植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带锁钢板及钛质网笼植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2005年06月至2010年12月在椎体次全切除术中应用钛网笼及带锁钢板治疗颈椎病52例。切除1个椎体28例,2个椎体24例。结果52例患者中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20个月。术后52例患者随访时植骨出现融合,植骨融合率达100%。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评定脊髓功能joa评分,从术前的8.3提高到术后的14.1分。结论带锁钢板及钛质网笼植骨应用于椎体次全切除脊柱融合术可以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前凸,使固定节段获得即刻和长期稳定,并可获得良好的植骨融合率。
颈椎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手术的配合及护理
颈椎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手术的配合及护理
微型钢板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微型钢板,通过对短期结果分析总结,评价其临床疗效和放射学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了从2007年1月到2011年4月18例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病9例,后纵韧带骨化症2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7例。手术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微型钢板固定,所有病例随访均达6个月以上,最长达12个月。采用joa(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系统评定神经功能。结果所有病例在术后6个月joa评分从术前平均9.0分恢复到术后15.3分,术后放射学结果显示无内固定失败,椎管容积得到良好维持。结论微型钢板应用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能有效维持椎管容积,临床效果可靠。
微型钢板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微型钢板,通过对短期结果分析总结,评价其临床疗效和放射学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了从2007年1月到2011年4月18例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病9例,后纵韧带骨化症2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7例。手术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微型钢板固定,所有病例随访均达6个月以上,最长达12个月。采用joa(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系统评定神经功能。结果所有病例在术后6个月joa评分从术前平均9.0分恢复到术后15.3分,术后放射学结果显示无内固定失败,椎管容积得到良好维持。结论微型钢板应用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能有效维持椎管容积,临床效果可靠。
T型钢板在踝关节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t型钢板在踝关节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12例踝关节前路融合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t型钢板踝关节前路融合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临床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踝部功能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踝关节前路融合手术过程中应用t型钢板,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手术讲解模板:上颌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手术讲解模板:上颌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锁定加压钢板外固定应用前景
临床上严重外伤导致开放性骨折,使用内固定物时容易增加感染概率,而传统外固定支架体积大、笨重而严重干扰患者日常生活。文献报道提示锁定加压钢板可代替传统外固定支架而起外固定作用,目前已有临床病例报道显示锁定加压钢板用作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骨折等有一定疗效。该文回顾相关文献报道,就锁定加压钢板用作外固定支架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锁定钢板 (2)
适应症 大多数手术治疗的骨折并不需要行锁定钢板固定。只要遵循骨科手术原则,大多数骨折都能够通过传统钢 板或髓内钉的手段获得愈合。但的确有些特殊类型骨折易于发生复位丢失、钢板或螺钉断裂以及随之而来 的骨不愈合。这些类型常被称为“未被解决”或“问题”骨折,包括关节内粉碎骨折、关节周围短小骨块骨折以 及骨质疏松骨折。此类骨折都是锁定钢板的适应症。但决定使用锁定钢板之前必须仔细考虑手术是否符合 锁定钢板所意味的确切原则(你的手术计划是什么?)。锁定钢板的适应症主要包括四类不同的经典原则: (1)加压原则,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2)中和原则,也是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3)桥接原则 (锁定内固定器原则),用于粉碎的骨干或关节外干骺端骨折;(4)结合原则(混合钢板原则),用于粉碎 的关节内干骺端骨折。使用锁定钢板来固定骨折的医师必须了解其确切适应症,分辨角度稳定植入物所利 用
Centerpiece钢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centerpiece微型钢板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m)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结合centerpiece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mcm患者8例,男6例,女2例;手术减压范围:7例为c3-c7,1例为c3-c7。术中保留棘突及棘上韧带的完整性,予centerpiece钢板支撑固定维持椎板的开门状态,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钢板植入顺利,未引起血管、神经损伤,钢板植入时间为8~15min。末次随访ct显示内固定可靠,术后同节段椎管前后径增加35%±15%,8例患者开门轴侧均得到骨性愈合,未出现轴侧断裂及再关门现象。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满意,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1.38分提升为15.87分。1例患者出现轴性症状。结论centerpiece微型钢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应用安全、简便,能有效维持椎板于开门状态,利于神经功能恢复,短期疗效满意。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骨科手术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这种内固定术多用于长管骨骨折,比较牢靠,临床应用较多。但缺点是切口长, 软组织分离和骨膜剥离较广泛,骨折端的血运受损较重,愈合较慢。 [适应症] 1.四肢长管骨骨干横折或短斜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或其它原因不能行手法 复位、外固定者。 2.全身多发性骨折或一骨多处骨折,全部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处理有困难者,可 考虑对1~2处手法复位困难或外固定不易维持对位的骨折,施行钢板螺钉内固 定术。 3.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需施行手术治疗时(如切骨矫形、骨移植等),多需同 时应用钢板作内固定,以恢复骨支架。 4.骨畸形切骨矫正术(如股骨转子下切骨术或股、肱骨髁上切骨术)后,可用预 制的成角钢板或加压成角钢板(如髁钢板等)固定。 5.某些长斜形、螺旋形、蝶形粉碎性骨折亦可用加压螺钉及平衡钢板固定,可有 效地抵消扭转、剪刀和弯曲应力。 6.干骺端粉碎性骨折或缺损,为保护
直立锁边压型钢板在双曲屋面中的应用
大型体育场馆屋盖采用铝锌彩钢板既作为屋面排水又达到双曲面造型装饰的要求,介绍了将彩色涂层钢板冷弯辊压成单向弧形板后,采用特殊吊装工艺就位、拼接,再通过调整板幅宽缩放的孔位吊装工艺,形成沿板宽度方向采用机械咬合拼接沿板长度方向全长无拼缝的,双曲面屋面板,使整个屋面形成一个"滴水不漏"的硕大"金属皮"。
速度锁定型摩擦摆支座在连续梁桥中的应用
速度锁定型摩擦摆支座是近年出现的新型减隔震装置,可以控制支座的不同工作方式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需求,达到最佳的减震效果。本文将速度锁定型摩擦摆支座应用于一联典型的大跨径连续梁,通过详细的抗震计算分析验证了该支座的有效性,明确了该支座的使用可使桥梁在不同地震水平下达到与之适应的性能要求。
ORION颈前路锁定型钢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orion颈前路锁定型钢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颈椎病或颈椎损伤的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用orion钢板固定。结果4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所有病例植骨均完全愈合,无一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orion钢板操作简单,安全,应用于颈前路手术可以提高植骨愈合率,维持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减少并发症。
解剖型钢板和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胫骨远端Pilon骨折
目的:分析并探讨解剖型钢板以及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治疗效果,为今后的骨科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在治疗中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比较两组方法对胫骨远端骨折的修复效果以及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疗效的优良率为97.5%(39/40),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2.5%(37/40),同时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结果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患者的过程中,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效果更加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经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自2010-08—2013-01采用经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2例,术中显露保护腋神经后复位骨折并用锁定钢板固定。观察手术情况、术后骨折复位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至少12个月,平均15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未发生腋神经损伤,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系统评估,优良率90.6%。结论肩前外侧入路利用三角肌前中亚部肌间隙,能够显露和保护腋神经,直视下复位骨折钢板内固定,具有固定牢靠、创伤小、安全等特点。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
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科采用锁定钢板治疗43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T型钢板固定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t型钢板固定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后踝骨折病人21例,均采用t型支撑钢板固定,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及中药熏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病例均获得较完整的跟踪随访,随访时间为7~19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结果按leeds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8例,良3例,差0例,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和切口缘皮肤坏死。结论采用t型钢板固定后踝骨折,效果确切,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治疗方法。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古建筑设计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