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酸掺杂聚苯胺-聚乙烯醇复合导电涂料的制备
采用聚乙烯醇为基质材料,以盐酸、十二烷基苯磺酸、氨基磺酸水溶液掺杂,制备了聚苯胺-聚乙烯醇(PANI-PVA)复合导电涂料。研究了PANI与PVA质量比、酸用量、氧化剂用量、反应时间以及膜干燥温度等因素对涂料膜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VA质量分数为40%、成膜干燥温度为80℃时,PANI-PVA涂料膜的电导率最大。而且当cHCl=0.5mol/L、反应时间为6h、过硫酸铵与苯胺摩尔比为1.0时,所得HCl-PANI-PVA膜的电导率达最大,为15.0S/cm;当cDBSA=1.0mol/L、反应时间为8h、过硫酸铵与苯胺摩尔比为2.0时,所得DBSA-PANI-PVA膜的电导率达最大,为7.1S/cm;当cNH2SO3H=1.0mol/L、反应时间为6h、过硫酸铵与苯胺摩尔比为2.0时,所得NH2SO3H-PANI-PVA膜的电导率达最大,为2.0S/cm。在这几种酸掺杂的PANI-PVA复合导电涂料中,HCl-PANI-PVA膜的电导率最大。
聚苯胺/聚乙烯醇微乳液导电涂料的研制及其性能的测试
采用氧化聚合方法合成可溶性的聚苯胺/聚乙烯醇(pan/pva)复合导电涂料。研究了反应体系中聚苯胺的含量、反应时间、温度及酸浓度对导电涂料电导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聚合反应条件,同时对其稳定性、导电性、力学性及其表面结构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pan/pva导电涂料稳定性好,在空气中放置80h电导率无明显变化,涂料涂层的电导率最高可达4.57s/cm,加入环氧树脂可明显改善涂层的附着力。
对甲基苯磺酸掺杂聚苯胺/聚乙烯醇防腐涂料的研究
将自行合成的对甲基苯磺酸掺杂聚苯胺/聚乙烯醇防腐涂料在碳钢基体上进行涂层,采用开路电位法对涂层厚度、涂刷方式和腐蚀介质等因素的对涂料防腐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聚苯胺涂层厚度为0.75mm,以聚苯胺/聚乙烯醇复合涂料作为底漆,再涂刷一层环氧树脂作为面漆,涂层的防腐效果最好.在不同的腐蚀介质中研究pan复合涂料防腐性能,结果表明聚苯胺的防腐性能在碱性介质中比在酸性介质中更好.
聚苯胺-聚乙烯醇电致变色复合膜
以微型高分子化学实验的方法设计了合成聚苯胺/聚乙烯醇电致复合膜实验。讨论了聚合时间、电压、酸浓度、聚乙烯醇含量等因素对复合膜电致变色性的影响。将较为复杂的生产工艺以简单直观的学生实验表现出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
聚苯胺与聚苯胺涤纶复合导电织物的制备
以h2so4为掺杂酸,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聚苯胺,用扫描电镜和数字万用表对其形态和导电性能进行测试;以h2so4为掺杂酸,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涤纶复合导电织物,对聚苯胺涤纶复合导电织物的导电性能、力学性能及耐洗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制备聚苯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过硫酸铵与苯胺单体摩尔比为1∶1,硫酸浓度为1mol/l,反应时间为6h,反应温度为15~25℃;制备聚苯胺涤纶复合导电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过硫酸铵与苯胺单体摩尔比为1∶1,硫酸浓度为1mol/l,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15~25℃。
原位聚合沉积制备聚苯胺/聚酰亚胺/聚苯胺复合膜
以聚酰亚胺(pi)膜为基体,采用分散聚合原位沉积方法制得聚苯胺/聚酰亚胺/聚苯胺(pani/pi/pani)三层复合膜。复合膜表面pani层外观质量优异,电导率达10~0s/cm。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高浓度空间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调整氧化剂(过硫酸铵,aps)和介质酸(盐酸)的用量可制得表面质量和电导率高的复合膜。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稳定剂质量浓度4%,aps与苯胺(an)的物质的量比为2:4,盐酸浓度为0.5mol/l。
石墨烯掺杂聚苯胺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主要分析原位聚合法、间接化学聚合法和阳极电位聚合法等不同石墨烯掺杂方法对石墨烯掺杂聚苯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异丙醇溶液、酸和碱等不同环境中复合材料的导电特性,并综述了不同含量、形状及氧化或磺化处理的石墨烯掺杂聚苯胺复合材料。最后对石墨烯掺杂聚苯胺导电性研究的发展进行展望。
聚苯胺/改性聚酯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改性聚酯复合导电纤维,分析盐酸浓度、氧化剂浓度、纤维在苯胺中的浸泡时间以及反应时间对纤维电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改性聚酯纤维制得的导电纤维的导电性能较好,当盐酸浓度1.0mol/l,氧化剂浓度0.02mol/l,纤维在苯胺中的浸泡时间1h,反应时间1~2h时制得的纤维体积电阻率较佳。制备的导电纤维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力学性能。
聚苯胺/聚乙烯复合电极的制备及性能测定
以低密度聚乙烯(pe)为基体材料,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为增韧剂,聚苯胺(pan)和炭黑(cb)为导电添加剂制备复合电极板,探讨了原料配比对物理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配比pe∶eva∶cb=75%∶5%∶20%时,电极的电阻最小,但是其韧性不佳;当原料配比pe∶eva∶(cb+pan)=85%∶5%∶10%时,复合电极板具有最好的韧性能。
细鳞片膨胀石墨/聚苯胺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铵为聚合引发剂,盐酸和细鳞片膨胀石墨为掺杂剂,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细鳞片膨胀石墨/聚苯胺导电复合材料。通过正交实验,找到了膨胀石墨的掺杂量、盐酸用量、乳化剂及引发剂对电导率影响规律。最佳实验条件为:石墨掺杂6%,盐酸6ml,乳化剂5g,引发剂3.25g。该条件下的电导率为0.75s/cm。证明石墨的加入能有效提高聚苯胺的电导率。
聚苯胺-聚氯乙烯复合物的研究
作为导电聚合物中的一员,聚苯胺是一类非常有前景的聚合物,而聚氯乙烯是一种重要且应用很广的塑料。概述了聚苯胺与聚氯乙烯的复合方法,包括直接复合、接枝复合、增塑型复合。针对实现聚氯乙烯的可塑性加工重点介绍了增塑型复合,并展望了聚苯胺-聚氯乙烯复合物的应用。
乳酸掺杂聚苯胺/PP树脂复合材料
乳液聚合法聚合乳酸掺杂聚苯胺。再使用开炼机混炼pp/聚苯胺,最后平板硫化仪得到永久抗静电聚苯胺/pp。研究发现,聚苯胺/pp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好。通过掺杂,乳酸中解离出的h+与聚苯胺分子链上的n原子结合,使聚苯胺获得永久、稳定的导电性。结果证明,随着聚苯胺的添加量,体积电阻减小三个数量级,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硬度足以满足很多应用的要求。
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合成
近年来聚苯胺因其优良的性能而备受关注,其合成方法和复合材料的性能一直是聚苯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
聚苯胺/聚砜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通过化学聚合法,制备出盐酸掺杂聚苯胺(pani),将其与聚砜(psf)溶液混合,定量滴加到玻碳电极上制得pani/psf复合膜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根据循环伏安曲线、恒电流充放电曲线和电化学阻抗,研究了其作为电极的超级电容性能。结果表明,多孔结构的pani/psf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容性能,其比电容可达到497f/g,并且该超级电容器具有较小的内阻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聚苯胺基涤纶复合导电纱线的制备及表征
基于强碱对涤纶纱线具有显著的减量作用,用naoh溶液对涤纶纱线进行处理,以减少纺织加工过程的静电问题.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碱处理的naoh浓度和反应温度对涤纶纱线的碱减量和强度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50g/l,反应温度80℃,碱处理时间2h.以苯胺为原料,对碱减处理过的涤纶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涤纶复合导电纱线.对比研究了过硫酸铵与苯胺单体的摩尔比和硫酸浓度对纱线导电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为过硫酸铵/苯胺单体摩尔比1∶1,硫酸浓度1mol/l,反应时间6h,反应温度15~25℃.最佳工艺条件下,涤纶纱线的电阻约为300ω/cm.
膨胀石墨/聚苯胺原位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研究
在石墨掺杂量相对于苯胺的质量分数为3%的情况下,探究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用量的变化规律,得出当nsdbs/nan=1∶1时的电导率最高,同时探究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随盐酸浓度的变化规律,得出最佳盐酸浓度为1.5mol/l;在固定sdbs用量的情况下,探究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随石墨用量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导电性能随石墨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在掺杂量为12%时,其导电率达到7.692s/cm。
原位聚合法制备石墨/聚苯胺复合材料
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细鳞片膨胀石墨/聚苯胺导电复合材料。通过实验,找到了膨胀石墨的掺杂量、氧化剂滴加速度、反应时间及反应体系ph值对电导率影响规律。最佳实验条件为:石墨掺杂40%,ph值为1,反应时间50min,氧化剂的滴加速度4ml/min。此条件制得的复合物电导率为40s/cm。证明石墨与聚苯胺复合可得电导较好的复合材料。
纳米石墨薄片/聚苯胺-g-聚乙二醇复合材料及导电性能
以纳米石墨薄片为导电填料,通过苯胺和α,ω-双(对氨基苯基)聚乙二醇(bappeg)共聚,成功的制备了纳米石墨薄片/聚苯胺-g-聚乙二醇(nanogs/pani-peg-pani)复合材料。研究了掺杂剂的种类、掺杂剂的浓度以及纳米石墨薄片的用量对材料导电性能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表征了材料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制备出均匀的膜状材料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材料的导电率分别达到了3.4和16.9s/cm。
聚苯胺类导电塑料实现工业化生产
**资讯http://www.***.***
水性聚苯胺防腐厚浆涂料的研制
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可以直接作为防腐主要组分之一的水性聚苯胺,并得到了较优配方和工艺。其中合成聚苯胺基本配方为:dbsa10.69g,an9.3g,aps22.82g,水80~90ml;工艺为:aps溶液和an同时滴加,聚合反应时间为5h。
水性聚氨酯/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将水性聚氨酯(wbpu)乳液与聚乙烯醇(pva)溶液共混制备了wbpu/pva复合材料。通过ftir、透光率、afm、拉伸测试、吸水率、tg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材料的相容性以及pva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水性和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bpu与pva间存在分子间氢键作用;当pva含量为80%时,两组分具有相对较高的相容性,且此时复合材料具有最大的拉伸强度61.9mpa,相对于wbpu(24.9mpa)和pva(44.7mpa)分别提高了149%和38%;随着pva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耐水性呈现降低的趋势。
明胶/聚乙烯醇复合溶液的流变性
研究了明胶/聚乙烯醇复合原液流变性的各影响因素,如复合溶液的配比、温度、浓度和交联剂种类及用量等.结果表明:各复合溶液的非牛顿指数n均小于1,属于非牛顿流体中的假塑性流体,且随着温度的升高,n值不断增大.在所研究的明胶/聚乙烯醇复合原液中,随着浓度和交联剂用量的增大,其非牛顿指数n和结构黏度指数都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各配比下的明胶/聚乙烯醇共混纺丝原液均属非牛顿剪切变稀型流体.
掺杂聚苯胺制备及其在水性防腐防静电涂料中的应用
采用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微胶束中用化学氧化法制备纳米棒状和球形聚苯胺;dbsa既起乳化剂也起掺杂剂的作用,并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vis)、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合成的聚苯胺进行了表征。不同的聚苯胺后处理方式对制备的聚苯胺/水性环氧树脂复合涂层电导率和聚苯胺分散有明显的影响;研究了这些涂膜的耐盐水性能。该复合涂料的表面电导率最大值为10-5s/cm,其他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基因重组蛛丝蛋白-聚乙烯醇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
目的探讨致孔剂nacl粒径和比例、变性剂和聚乙烯醇(pva)等因素对基因重组蛛丝蛋白-pva复合支架材料形态及性能的影响.方法基因重组蛛丝蛋白溶解于98%甲酸,采用冷冻干燥粒子滤沥法制备重组蛛丝蛋白-pva复合多孔支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的形态;采用单纤维强力试验机测试支架机械性能.结果乙醇作变性剂制得的多孔支架力学性能较好,支架的断裂应力、断裂比强度均提高5倍以上,断裂伸长率可达12.21%.以粒径<500μm的nacl为致孔剂制得的多孔支架力学性能较好.高分子材料pva能明显改善重组蛛丝蛋白多孔支架的件能.结论重组蛛丝蛋白-pva复合支架材料有望在组织工程领域得以应用.
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膜的成膜特性研究
[目的]为了研究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膜成膜特性。[方法]配制不同比例4%的壳聚糖-聚乙烯醇混合膜液,以4%聚乙烯醇为对照。在每种膜液中分别加入0.1、0.2、0.4g甘油,干燥成膜后,测复合膜透水性、水溶性、溶胀性、断裂伸长率。[结果]壳聚糖(w)∶聚乙烯醇(w)∶甘油(w)为4∶16∶1对成膜特性有明显提高。[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膜在种衣剂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环境工程或给排水主人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