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面临的保密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1994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做为本年度第一批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预选的22家试点企业之一。3月7日,国务院证券委专门就此发文通知武钢,要求武钢做好境外发行股票与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企业股票境外上市前,要以国际标准对企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向国际惯例靠拢,与国际惯例接轨。武钢接到国家证券委的通知后,加快了境外上市准备工作的步伐。配备专门人员,成立了股份制改造办公室,股份制改造工作全面展开,业绩审计、资产价值评估等系列工作紧张进行,聘请的境外中介机构“三师一商”(即评估师、会计师、律师、证券商)也陆续进驻武钢,与武钢生产经营的各项业务全面接触。这对于企业的保密工作来讲,确有一种令人防不胜防之感。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所出现的这种状况,不仅反映出我们旧的经济体制、管理模式与国际标准、惯例的差异,我们的保密工作也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改革的深入,股份制改造已成为我们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一些试点单位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这股热潮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股份制改造工作恐怕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下面,本文拟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问题之一,思想准备不充分股份制,这个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怪物,突然之间被当作医治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沉疴的一剂灵丹妙药,这种180度的大转变,没有一定的时间,
关于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的思考孙玉梅股份制作为产权组织和资金运行形式,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股份制突破了私人资本的局限,实现了资本的社会化,其作用表现为:一是能在全社会迅速筹集巨额资本,实现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规模经营;二是能使资本在...
关于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的思考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年第期 钦昭 关于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的思考 孙玉梅王振河 股份制作为产权组织和资金流动形式 , 有着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 。 我国近些年来对国有企业进行的股份 制改革 , 就是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一种有意探索 。 下文将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问题发表个人见解 。 一 、 关于股份制的社会性质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 人们常常把股份经济同资本主义划等号 。 担心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会被认为是搞资本主义 。 事实上从股份经济的历史起源 , 我们即可看到 , 股份经 济不是资本主义的代名词而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 。 股份经济并无阶级性 , 它是一个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 经济范畴 。 哪里有商品生产 , 哪里就有经营风险和对资本不断增加的要求 , 于是也就有股份经济存在的土 壤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股份经济是姓 “ 商 ”。 它为资本主义所利用 , 以私有
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是继扩权让利、承包责任制之后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三浪潮。早在1979年,我国农村就有了以集资入股的社队企业。因此,我国股份经济实际上是起步于农村的。自1984年起,我国的股份制开始进入了正式试点阶段,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股份制试点并同期出现了证券交易所。1986年12月,国务院在《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
中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问题及对策刘永泽,单永治自1984年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组建以来,股份制企业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大陆迅速崛起,并已遍及全国各地。实践证明,对现有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经营,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逐步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一...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对目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存在国有股所有者虚设,监督机制存在严重缺陷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国外成功的经济和我国实际情况,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1) . 一15~31 讨论了近03年来各宗教组织发生的变化 。 正如 调研人员所指出 , 近年来人们对宗教的兴趣有所回 升 , 但与此同时 . 传统的教堂却正在失去自己的朝拜 者`包括天主教和新教) , 许多信徒转而信仰其他宗 教或教派 . 产生这种奇特现象的原因可以有许多 , 如 : 文化标准的改变 , 对东方哲学兴趣的提高等 . 处 在危机性的形势下 , 许多宗教组织开始对市场营销 的方法产生了兴趣 , 例如 :寻找市场空隙 , 市场分段 , 确定多样化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 在激烈竞争的条件 下争取生存等 。 为了查清信徒对教会的态度 . 曾对25 万各种教会的信徒进行了询问调查 。 调查结果表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对目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存在国有股所有者虚设,监督机制存在严重缺陷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国外成功的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股份制改造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的现实选择
作者认为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是产权不清和政企不分造成的体制困境,致使企业缺乏活力,而实行股份制有利于推动大中型国有企业转机换制,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意义在于:(1)有利于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离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2)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科学管理机制;(3)有利于解决国有企业资金困难及增强发展后劲;(4)有利于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中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问题与对策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是我国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在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基础上,针对所揭示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国有勘察设计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围绕如何搞活勘察设计行业和设计单位颇费了一番苦心,这一方面说明搞活之重要,另一方面说明了搞活之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勘察设计单位改制为国有企业已非它日之事,而新型的国有勘察设计企业形式将怎样确立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今后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公司制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典型的组织形式(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这
国有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再认识
一、股份制改造只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方面,并不能代替现代企业制度。第一,从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来看,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是多样化的,它包括个体企业、合伙企业、两合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多种形态,其中股份有限公司又分为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和不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因而,通过股份制改造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只是其中的一种形态,它不能代替内容丰富得多的现代企业制度,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第二,从目前我国改革的进程和现状来看,国有企业并不都适合搞股份制。一是保密
上海市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的过程
上海市国有企业申报股份制公司大致要经过以下的过程。首先,申请企业向主管部门上报发起或改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请示件,主管局向市经委申报企业材料时,同时必须附9个文件。1、发起人或企业职代会同意改制股份制企业的决议;2.公司的申请报告;3、公司章程草案;4、募集资金运用的可行性报告;5、国家或有关部门(上海市政府委办也可)同意固定资金投资立项的批准文件;6、企业前三年
上海市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的过程
上海市国有企业申报股份制公司大致要经过以下的过程。首先,申请企业向主管部门上报发起或改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请示件,主管局向市经委申报企业材料时,同时必须附9个文件。1、发起人或企业职代会同意改制股份制企业的决议;2.公司的申请报告;3、公司章程草案;4、募集资金运用的可行性报告;5、国家或有关部门(上海市政府委办也可)同意固定资金投资立项的批准文件;6、企业前三年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问题与对策
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本文就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作一番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股份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现代公司制度,尤其是股份有限公司,其股权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多元化。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同时又是一个多元管理及技术信息来源的集合体,这是公司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动力基础,也是最能体现市场经济本质的地方。但我国目前的股份公司,大多是在原来国有企业的基础上改造过来的,其股权结构中国有股及由国有股派生出来的国有法人股占有绝对优势,它虽然吸收了社会公众股,但由于比重很小,对股
试析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难点问题及对策
9编辑:草家 开发部副部长徐义刚 天津市房地产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做出了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学习四中全会精神,结 合我(集团)公司股份制改造以来 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我们体会 到,要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目标,除 需要在认识上继续深化和提高以 外,还应注重解决好三个难点问 题。 (一)要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 结构,创造良好的内部外部环境。 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是个系统 工程,这个系统工程是否有效,与 系统中的各个主体是否形成合力 有密切关系。所以法人治理结构的 形成,只是从形式上完成了现代企 业制度的组织体系。目前,在这一 体系的运作中,还存在着相关的问 题。各级政府仍沿用计划时期的行 政手段,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管 理;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企 业内部一直实行的平均分配制度, 吃企业大锅饭的
国企股份制改造与企业制度问题──兼谈职工持股会的股份制改造方案
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的四种办法 怎祥造就和形成企业中新的权益机构和利益主体 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会的没计运作 国 有企业股份制 改造问题与国 有资产的管理 体制存在一定的关系 。 比 较典型的国有资产的管 理体制是在政府管理的 国有企业之上建立起国 务院或国有资产管理委 员会一级 、 国有资产控股 经营公司二级的国有资 产的运营管理体制 。 国务 院或地方国资委的主要 职责是统一管理和协调 国有资产的运作 , 决定重 大方针和总体规划 , 协调 部门关系 , 授权国有资产 控股公司进行控股运 营 。 国有控股公司具体行 使收取国有资产的投资 收益 、 向下属企业委派产 权代表 、 作出与国有资产 权益有重大关系的决策 , 具体行使所有者职能 , 接受国务院或地方国资委的监督考核 。 本文讨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的第三级—一般国有企业的股 份制改造问题 , 并提出职工持股会的股份制改造方案 。
国企股份制改造与企业制度问题:兼谈职工持股会的股份制改造方案
圊暇c1,铷设,珂葫 ·艘纷改擅 f,{毛 国 ●国有企业的殴份制改造的四种办法 ●怎样造就和形成企业中新的权益机构和和j益主体 ●企业内部职i持段会的设计运作 有企业股份制投资主体多元£莓_嫩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上市公司的第一股东持瞪 改造同题与国比例应降到10%以下,并增加社会公众瞪份的比例。上市公司应该是 有资产的管理公众公司.其公众公司的性质超过国有企业的性质。目前上市公司存 体制存在一定的关系。比 较典型的国有资产的管 、 理体制是在政府管理的 国有企业之上建立起国 举1务院或国有资产管理委 j员会一级、国有资产控股 l经营公司二级的国有资 ⋯ 职责是统一管理和协调 劭.f国有资产的运作,决定重 大方针和总体规划,协调 部门关系,授权国有资产 控股公司进行控股运 营。国有控股公司具体行 使收取国有资
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在总结、分析有关国有企业改革以及股权结构等理论、资料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改造中的股权结构问题进行探讨。论述了与股份制相关的基本概念,找出股份制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造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路子,即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现代公司制度。实践证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由点到面,由易而难,逐步推进,使经济体制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应该看到在国有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实践中,确也出现了一些很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同改革精神是背道而驰的。(一)改制不改“治”。许多企业在形式上改制而管理机制上未按公司机制运行。突出表现在:一是一些企业实行股份制差不多仅换了名称而已。比如,开个创立大会,重新编制财务报表,找个中介评估机构重新包装一翻,便以“新三会”取代“老三会”,书记变成董事长,厂长变成经理,工会主席变成监事会主席,还是老一套的经营管理机制,没有按照股份制的内在要求实行规范化管理和制约。二是法人治理机构不全,运行不规范。有的企业未设立监事会制,有的形式上成立
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几个重要问题
改造的几个重要问题 场 1二770.24 口梁丛友r厶l/’一j/ ——727,2/ 对国有太中型企业实行股份制造,能够保证所有负有限责任,企业拥有全部法^财产权依法自±经 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起制衡的公司法^治理结构,是营。第二,企业经营以盈利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效 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同时,股份制的性质给我们提供益为中心,在照章纳税和保证国家作为投资者的权益 r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台的机会即在保持公有的前提下,追求利润的极大化,促进企业的自我发展 制占主体的条件下,通过终极所有权与法^所有权的第三通过对产权改革的规范和监管可以有效地踌止 分离,构造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微观基础,使经过公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司化改造的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2国有企业产权界定的原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几个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几个难点问题赵锋目前,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方面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理论和实践中尚存在一些有待探索的问题。在探讨这些问题的时候,应充分注意到我国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历史起点不同于西方股份...
企业股份制改造若干问题探讨
(一)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如何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大家关心的重大问题。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实行公司制,把现有企业逐步改造成公司企业,具备条件的企业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这不仅标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职工参股问题刍议
在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中,积极鼓励职工参股,对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是有益的。从国外的经验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一直把严格企业内部管理和技术进步作为生产发展的两大支柱。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内部劳资矛盾日益激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为了缓解企业内部矛盾,保证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攫取最大的剩余价值,在本世纪七十年代产生了"职工持股计划"理论,该理论由美国路易斯·凯尔索最先提出,不久即为美国立法当局所承认,并由政府资助成立了《职工持股计划基金会》,广泛推行,并被许多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效仿。其具体作法是由基金会出面赊购或贷款购买本公司的部分股票,分发给内部职工,用公司每年的股票红利偿还股金,直至股票完全归工人所有。国家给予公司利息优惠和企业红利免税待遇,只要职工奋力工作,企业经济效益高,就可早日还完股金成为本企业的股东。至今,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已有9000余家职工持股公司,人数达800万,其中大公司占12%。此外,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执政期间,将国有企业改造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电站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