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校民国建筑的历史风貌与保护更新
南京高校民国建筑是民国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大多数为建筑艺术之精品,且蕴含着深厚的校园历史价值.随着南京高校校园更新改造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内民国建筑的空间形态及历史风貌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在保护民国建筑历史风貌的同时开展好校园更新活动,必须深入研究论证.《威尼斯宪章》界定了保护更新的内涵与外延,南京高校民国建筑的保护更新活动应在原真性与完整性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划分保护区、制定详细计划及引入城市设计理念等手段拓展保护工作的广度与深度.
天津德式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以"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建设正在天津如火如荼地开展,五大道、意式风情区、小站练兵园等已陆续对游人开放,天津德式风情区也正在整修建设之中。
高校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以天津大学校园为例
作为高校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历史风貌建筑除具备一般历史建筑具有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外,还具有显著的育人功能和教育价值。本文剖析了历史风貌建筑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分析天津大学现存历史风貌建筑价值基础上,阐述了高校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方法及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护和利用高校历史风貌建筑的过程中,应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老建筑与新建筑、预防性与抢救性、保护与修缮的关系,在充分挖掘高校历史风貌建筑育人价值的基础上,努力把高校建设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高地,发挥高校在遗产保护领域应有的引领作用。
凝固在历史上的乐章 南京民国建筑
2001年,南京市政府确定了今后南京城市发展的总体长远目标:一是把南京建设成为充满经济活力的城市——长江下游现代化的中心城市;二是把南京建设成为富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国际影响较大的历史文化名城;三是把南京建设成为最佳人居环境的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滨城市。随着南京旧城改造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富有特色的老建筑如果一不留心,就会成为城市建设的牺牲品。因此,无论未来的南京如何发展,民国建筑作为南京城的一个重要特色,作为南京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财富,必须得到重点和妥善的保护。
南京颐和路民国建筑保护的原真性与文化传承
一、南京颐和路公馆区总述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六朝古都"之称。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即着手实施一个称之为《首都计划》的城市建设规划,一批从欧美留学归国的建筑师施展才华,设计了大量流派纷呈、造型独特的优秀建筑,成为南京城市版图和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精彩的一笔。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批民国建筑群作为历史记忆载体,越发显得珍贵。
民国建筑遗迹的保护与利用——以南京为例
南京作为民国的首都留下了众多的建筑遗迹,这些遗迹在现代仍然具有相当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随着近些年社会各界对民国遗迹保护与再利用问题关注度的提高,政府的各种保护政策和措施的不断完善,南京市大部分民国遗迹正在得到较为良好的保护。但是仍有许多民国遗留的建筑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政府和社会的发现与保护。
民国建筑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损失及其历史见证
南京的民国建筑是南京留存至今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因其中西兼有的神韵、雅俗共赏的美丽而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在抗日战争初期,因侵华日军的野蛮行径,南京大量公私财物毁于战火,一些当年刚刚新建不久的民国建筑也未能幸免于难,不同程度的受到损失。本文拟从几个特例加以说明民国建筑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损失,并结合日军典型暴行,述及民国建筑对这一事件的历史见证。
运用档案资料保护与开发南京民国建筑遗址资源
档案与建设2005/7 作为四大古都之一,南京先后有十个王朝和政府在此建都, 建都历史达440年,南京城因此 而留存了十分丰富的古建筑资源。 据统计,南京现有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23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 单位80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 位281处,而民国历史建筑在其 中占了半数以上。据不完全统计, 南京现存民国建筑尚存1000多 处,其中许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 优秀建筑。它们是中国传统建筑 向现代建筑转换、创造民族建筑 形式的实物研究资料和重要历史 见证,也是中国古典市井向现代 都市演进的实物研究资料。由于 这些建筑建成年代尚不久远,基 本保持完好,又相对集中,其完 整性和独特性最能体现这个城市 的历史文化风范。作为近代史上 开埠最早的城市之一,南京在中 国近代史上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 地位。一部百年中国近代史,给 南京留下极其深刻的烙印。第一 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
民国建筑大师杨廷宝的南京情怀
南京中央体育场、南京中山陵音乐台、南京中央医院等建筑,是杨廷宝作为建筑师留下的重要作品。在阔别十数年后,杨廷宝选择定居南京度过他后半生。南京与杨廷宝之间的联系深厚而紧密,这位民国建筑大师对于南京的情怀从他的建筑作品中可见一斑。
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与旅游资源的开发
2006.11期总第311期78 一、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和利用 历史风貌建筑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一旦破坏,永远消失。因此,要想以历 史风貌建筑为主线开发旅游资源,首先就要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保护和利用。 对此,意大利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意大利是当今世界文物保护先进国家之一,其历史名城相当多,其中有被 称为永恒之城的首都罗马、因考古发掘而重获新生的古城庞贝、意大利文艺复 兴的中心佛罗伦萨等。这些历史文化名城中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均得到了 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开发。 第一,注重成片保护,营造出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以古都罗马为例,政府 制定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案,古城的风格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不准破 坏;对城内遗迹的保护,修旧如旧,限制新建,新建筑和古建筑能够截然区分; 建筑物的外部形状、结构归属政府控制。个人所购买的只是房子内部的使用 权,没有对建筑物整体改造的权力;房屋的维修按
市政府关于公布南京市工业遗产类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名录的通知
宁政发[2017]6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城市风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四十七条、《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对我市工业遗产类历史建筑(详见附件1)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名录(详见附件2)予以公布。规划、文物、房产、国土、经信等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制定保护与利用的鼓励、激
关于做好历史风貌建筑普查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为加强我市历史风貌建筑的管理,保护好天津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创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历史风貌建筑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历史风貌建筑普查的范围为:我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历史风貌建筑。二、历史风貌建筑确定的标准为:建成50年以上的具有历史意义和保护价值的建筑,包括建筑样式、结构、施工工艺和工程技术,具有建筑艺术特点和科学价值的建筑;反映我市建
历史风貌建筑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历史风貌建筑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从促进城市发展的视角,对历史风貌建筑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激活、再现、传承的过程,是对历史风貌建筑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序、路径进行重新梳理;是完善历史建筑档案管理,探讨多角度开发利用历史风貌建筑档案信息资源的手段方式。一、历史风貌建筑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取向(一)基本情况历史风貌建筑是天津保护历史建筑的法定名词,按照《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的
历史风貌建筑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历史风貌建筑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从促进城市发展的视角,对历史风貌建筑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激活、再现、传承的过程,是对历史风貌建筑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序、路径进行重新梳理;是完善历史建筑档案管理,探讨多角度开发利用历史风貌建筑档案信息资源的手段方式.
南京民国建筑中的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应用
整个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实际上是围绕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展开的,民国时期的南京出现了一批兼顾西方现代建筑功用和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新建筑,并衍生出了一条清晰的由\"传统复兴式\"建筑到\"新民族主义式\"建筑的发展脉络。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南京民国时期民族形式建筑总结出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使用方法及原则。
重视宗教建筑遗产在城市历史风貌中的价值
前不久,我赴日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重点考察了日本东京、横滨、名古屋、京都、大阪等城市具有代表性的佛教寺院,如觉王山日泰寺、新胜古寺、奈良东大寺、高台寺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和启发的是,日本在战后恢复和城市现代化建设中,非常重视将古寺庙作为珍贵的活态历史建筑和原生态文化加以保护。
旧城改造、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政府公信力:青岛市市南区例证
如何妥善解决好旧城改造与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的问题,是城市现代化进行面临的重大课题。北京、上海、南京以及青岛市市南区在此问题上都进行过一些探索,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青岛市市南区劈柴院的改造模式因综合考虑了改善民生、传承传统文化和注重产业发展,为解决旧城区改造与历史风貌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找到了一条新路。
天津近现代历史风貌建筑-渤海大楼
天津渤海大楼 渤海大楼是天津租界时代留存下来的重要建筑之一,该建筑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渤海大楼位于原天津法租界的主要街道杜总领事路(rueduchaylard)、巴斯德路(rue pasteur)、丰领事路(ruefontanier)、马诺河路(ruedelamarne)和杜麦路(ruepauldoumer) 五岔路口的西北角,即现在天津市和平区和平路、赤峰道和丹东路交口处西北角,和平路 275号至281号。 1933年,渤海大楼由法商永和营造公司设计,清庆亲王载振与高星桥合股并由其子井 阱矿务局津保售煤处总经理高渤海拆除原有建筑后投资进行建设。1936年,渤海大楼竣工, 建成时为天津市最高大、最新式的现代风格高层建筑。高星桥之子高渤海以其名命名为“渤 海大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市人民政府将渤海大楼改建为
南京民国建筑适应性改造设计方法初探
民国历史遗存是南京整体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民国建筑日益出现物质性老化、功能性衰退、结构性衰退等问题,原本的建筑功能难以适应城市功能发展的需求。民国建筑改造是对民国建筑的保护利用手段中,比修缮更进一步、更具有明确使用目和时代特征的做法。首先需要对民国建筑的价值从经济、技术和使用三方面进行了评估,随后在此基础上展开适应性改造设计,从空间、结构、表皮三个方面分析了民国建筑改造设计的策略,并进一步探讨了其中的矛盾与制约。
南京明故宫地区的历史性建筑保护与更新
明故宫地区已形成一条南京东大门城市轴线的历史文化景观带,但遗址被道路分割,使得整个环境不完整。通过对明故宫地区历史性建筑的保护与更新,使其重塑一个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综合性历史旅游区。
历史风貌保护区实施旧城改造存在问题的思考
现阶段我国的旧城改造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北京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尤其是旧城区,如何在妥善保护历史风貌保护区古都风貌的前提下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并实现更新与发展,通过引入国有企业与中心城区政府展开政企合作推动历史文化整治复兴项目,具有极强的研究示范意义。
历史风貌建筑特性及修复开发模式研究
目前我国的城市正在进入一个以更新再开发为主的发展阶段。在城市更新再开发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历史风貌建筑,使其得到更好的利用,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已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论文从历史风貌建筑的特性出发,分析其修复开发模式,使其在传承历史文化和古旧建筑再利用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铭牌英译析论
对天津历史风貌建筑铭牌英译混乱现象进行分析并试改译,进而强调基于平行文本仿写理念进行外译并呼吁多个城市或地区联合共建历史风貌建筑翻译语料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铭正也难",历史风貌建筑铭牌等专业英文标识语的规范化运用和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上海市历史风貌区新建建筑高度规划管理初探
针对上海历史风貌区内新建建筑高度控制这一迫切而敏感的问题,提出了以历史街坊作为基本参考面的基本原则,以及运用量化的"沿街面宽比"和"沿街高度比"来进行高度控制的基本方法。该原则和方法的提出是建立在对1937 ̄1949年历史法规、现有法规体系和保护规划原则的系统分析和科学评估基础之上的,并结合外滩某地块的实际案例说明了该原则和方法的科学合理性。
先农二期新建工程绿色理念与历史风貌街区的结合应用
本文对先农二期新建工程绿色建筑理念与历史风貌街区的结合进行了分析。项目充分考虑了与历史风貌街区的有机联系,甬道设计注重周边历史建筑的可见性,对原有场地树木进行保护避让,建筑外檐采用旧建筑拆下的红砖,选用对建筑风格影响较低的室外设备,注重自然通风、采光,内部设施选用高效设备,并有利于运行管理。本项目将绿色建筑技术与历史风貌街区进行了有机结合,值得类似项目借鉴。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资源规划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