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线团形硅铝材料的原位合成与表征
以铝酸钠、硫酸铝为铝源,硅酸钠为硅源,采用水热途径合成了具有毛线团形貌的硅铝材料,并利用XRD、SEM、29Si-NMR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硅铝材料具有线团形形貌特征,且粒度较均匀,粒径分布在4μm左右。通过向合成体系中添加适量表面活性剂吐温-20,可以有效降低毛线团颗粒粒径,使其粒径在2~4μm范围内调控。
多级复合孔硅铝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采用表面包覆聚电解质的聚苯乙烯小球为模板,制备多级复合孔硅铝材料前体。经水热晶化处理后焙烧脱模板,获得了多级孔结构的硅铝分子筛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n2吸附-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技术对水热晶化不同时间的硅铝材料进行表征。探讨了水热晶化时间对材料孔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晶化时间小于22h,样品中含有介孔-大孔双连续孔道体系。晶化时间超过22h,样品中含有微孔-介孔-大孔多级孔道体系。晶化36h的样品,大孔孔壁由纳米级zsm-5型沸石分子筛晶体构成。
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0 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聚乙烯醇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水溶性聚合物。本文首先对其一般性质进行了 简单概述,同时也介绍了它的一些特殊性质。结合它的性质综述了它的一些主要 应用领域,包括纤维加工、纸加工、粘合剂、乳化稳定剂、薄膜、成型物,而且 概括了聚乙烯产品的研究进展。最后结合具体实例,重点介绍了基于聚乙烯醇新 材料-凹凸棒土/聚乙烯醇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并结合各种表征结果对该 复合材料的改性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聚乙烯醇;凹凸棒土;复合材料;合成;表征 abstract:polyvinylalcoholisawidelyusedwater-solublepolymer.firstly,the natureofabriefoverview,andalsointroducedsomeofitsspecial
低熔点柠檬酸-DMU混合物中磷酸铝骨架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低熔点柠檬酸-DMU混合物中磷酸铝骨架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硅酸铝纤维增强纳米孔绝热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为解决sio2气凝胶质脆的难题,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了硅酸铝纤维增强纳米孔超级绝热材料,容重为74~189kg.m-3,并采用瞬时热带法和bet法分别测试了样品的热导率和孔径分布。结果表明,常温常压热导率为25.3~30.5mw.(m.k)-1,103kg.m-3典型样品723k时的热导率为93.78mw.(m.k)-1,孔径主要集中在10~20nm,并且与sio2气凝胶相比具有一定的强度,因而可用于工程实际,必将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双孔硅胶整体材料的一步法合成及结构表征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技术,以嵌段共聚物pluronicf127(eo106po70eo106)为模板剂,经一步法直接合成了具大孔和介孔结构的双孔硅胶整体材料,并通过saxd、sem、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硅胶整体材料具有大孔和介孔等级结构,且介孔具有一定程度的有序性。考察了反应条件对硅胶整体材料结构的影响,实现了对硅胶整体材料大孔结构、骨架结构及介孔结构的独立调控。该类型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和双孔结构尺寸范围特别适用于作为一种新型的色谱分离材料。
硼铝骨架改性中孔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
第15卷第5期高校化学工程学报no.5vol.15 2001年10月journalofchemicalengineeringofchineseuniversitiesoct.2001 文章编号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在碱性条件下采用水热晶 化法成功合成出b-al骨架改性的中孔分子筛mcm-41tg-dtgn2等温物理吸附等多种表征手 段对其进行结构b-al-mcm-41比al- mcm-41的晶体完整性好al后的中孔结构分子筛与全硅mcm-41中孔分子筛相比 比表面积稍小孔径分布较宽b同晶取代si进入mcm-41无机骨架会使 其中孔结构发生一些变化吸附性能 中孔分子筛表征 tq424.25
质子型离子液体中磷酸铝骨架材料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质子型离子液体中磷酸铝骨架材料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材料分析报告与表征方法实验报告材料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 材料分析与表征方法实验报告 热重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热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差热分析仪的基本构造。 2.掌握热重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热重分析指温度在程序控制时,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的技术。热 重分析所用的仪器是热天平,它的基本原理是,样品重量变化所引起的天平位移 量转化成电磁量,这个微小的电量经过放大器放大后,送入记录仪记录;而电量 的大小正比于样品的重量变化量。当被测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有升华、汽化、分解 出气体或失去结晶水时,被测的物质质量就会发生变化。 三、实验原料 一水草酸钙cac2o4·h2o 四、实验仪器 美国ta公司tga55 升温与降温速率(k/min)0.1-100℃/min 天平灵敏度(μg)0.1μg 温度范围(°c)室温-1000℃ 五、操作条件 第一组:10
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接枝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以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oly(vinylidene-fluoride-chlorotrifluoroethylene),即p(vdf-ctfe))为引发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其主链上接枝液晶6-((4-cyano-4-biphenyl)oxy)hexylmethacrylate(cbhm),合成一种新型的接枝聚合物p(vdf-ctfe)-g-pcbhm。用质子核磁共振(1h-nmr)、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接枝是否成功。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广角x线衍射考察了接枝链段对聚合物结晶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接枝链段参与下,聚合物出现了有利于改善材料电致伸缩性的极性β相;这种合成方式也为其他含ctfe的氟聚合物的修饰改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硅酸铝包覆硅灰石复合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以硫酸铝和硅酸钠为包覆改性剂,采用化学沉淀法,在硅灰石表面包覆纳米级硅酸铝,在包覆量为5%、硅灰石悬浮液固液比为1∶15,硫酸铝浓度为0.15mol/l、硅酸钠浓度为0.45mol/l、滴加速度为1ml/min、温度为70~80℃、反应时间60min等最佳条件下,制备了硅酸铝/硅灰石复合粉体。结果表明,硅灰石表面均匀地包覆了一层纳米粒级的硅酸铝,白度提高了2.0%。
磷灰石-硅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硅灰石-磷灰石(aw)纳米前驱体粉,并结合有机泡沫浸渍工艺、物理包被壳聚糖(cs)法制备aw/cs复合支架材料。以扫描电镜、抗压强度测试仪对支架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把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与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评价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将细胞与支架材料一起构建体外组织工程骨植入兔的骨缺损处,用组织学的方法评价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能力。结果表明:复合支架材料具有大孔/微孔结构、孔隙分布均匀和相互贯通的优点,大孔孔径在100~500μm,孔隙率为80%~90%,复合支架材料适宜骨髓基质干细胞(msc)黏附、增殖和分化,无细胞毒性。细胞复合材料的动物体内研究表明:mscs与aw/cs复合支架材料体外构建的新型组织工程骨具有较高的成骨能力和良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
含水玻璃夹层状硅酸盐的合成与XRD表征
120℃时膨润土、高岭土分别用水玻璃固化,固化物晶形仍以蒙脱石、高岭石结构为主,且蒙脱石可包含更多的水玻璃成分。其固化机理为水玻璃加强了这些硅酸盐的层间作用力,讨论了新型夹层物质形成的可能。
硅酸铝材料在涂料中用途解析
硅酸铝是用硬质粘土熟料为基础原料,经过电阻或电弧炉熔融、喷吹 成纤工艺制作而成的。其特点是低导热率很好的热稳定性以及化学稳 定性不含粘结剂和腐蚀性物质。 硅酸铝在涂料中的作用: 1、超细硅酸铝使乳胶漆膜有很好的耐擦洗性、耐候性、另外能 缩短表干时间; 2、超细硅酸铝有消光作用,所以在半光、无光漆中可以作为一 种经济的消光剂,在有光漆中不宜使用; 3、的硅酸铝的超细、网格结构使乳胶漆体系稍增稠,具有很好 的悬浮性,并防止固体份的沉底及表面分水现象的出现。 4、超细硅酸铝替代部分钛白粉,其干膜遮盖力不会改变,并能 提高漆的白度。若钛白粉的用量不变,其干膜遮盖力明显提高,白度 大幅度提高; 5、超细硅酸铝ph值范围为9.7-10.8,其具有ph值缓冲作用。 尤其在醋酸乙烯乳胶漆储存过程中能防止因醋酸乙烯水解而使ph值 下降的现象,
氮吸附法表征多孔材料的孔结构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原位合成方镁石-铁铝尖晶石材料
通过对铁铝尖晶石合成过程反应机理及mgo-al2o3-feon三元体系中可能发生的高温反应进行热力学分析,尝试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方镁石-铁铝尖晶石材料,并用xrd、sem等测试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控制气氛10(–27117.9/t+11.54)<po2<10(–32625/t+18.09),经过1400,1550℃高温处理后,能够成功合成出方镁石-铁铝尖晶石材料;同一温度下铁铝尖晶石的生成量随着金属铁加入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多,1550℃处理后的试样feal2o4晶体发育更加良好。
一种链状磷酸铝骨架化合物的离子热合成与表征
一种链状磷酸铝骨架化合物的离子热合成与表征
铜/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报道了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s)表面修饰聚丙烯酸(分子量为500~1000)作为亲水层,改善纳米管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减少碳管自身团聚,顺利实现碳纳米管表面化学镀铜。同时也考察了温度、时间、搅拌速度等因素对镀层的影响,确定中性条件在碳纳米管表面镀铜的最佳条件。
改性糠醛的合成、表征及其在环氧灌浆材料中的应用
改性糠醛的合成、表征及其在环氧灌浆材料中的应用
木质素基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采用木质素与聚醚二元醇、异氰酸酯,制备出木质素基聚氨酯预聚体。对合成木质素基聚氨酯预聚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研究,并探讨木质素基聚氨酯预聚体的剪切强度、耐水性能及耐热性能,采用tg(热重分析)对木质素基聚氨酯预聚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预聚体合成适宜的反应条件是温度80℃、反应时间为4h;预聚体在浸水7d后,木质素基聚氨酯预聚体(木质素与二元醇羟基物质的量比2∶1)增重为2.35%,在100℃热氧老化15d,断裂伸长率从576%下降到524%,拉伸强度从2.38mpa增至3.15mpa,经tg分析,木质素预聚体(木质素与二元醇羟基物质的量比2∶1)在500℃失重为85%,无木质素预聚体失重为97.9%。
硅酸铝陶瓷纤维过滤管的制备与表征
本文研究制备陶瓷纤维过滤管所用硅酸铝纤维、硅溶胶和水之间的最佳配比及最佳成型工艺参数。并对陶瓷纤维过滤管的气孔率、孔径以及抗弯强度进行测试,运用sem对试样进行微观分析。研究确定的最佳配比是硅溶胶含量为68wt%,硅酸铝纤维含量为12wt%,水含量为20wt%,真空抽滤成型时最佳抽滤压力为0.08mpa,最佳抽滤时间为5min。
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耐热性研究
以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kh-570)为"桥梁",用溶液聚合法分三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ft-ir、1h-nmr鉴定了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的分子结构。所得树脂的mw=43748,多分散系数为2.32。虽然丙烯酸酯改性的有机硅树脂比有机硅树脂在800℃时的质量保持率有所降低,但起始分解温度均有所提高。当丙烯酸甲酯质量分数为20%和40%时,丙烯酸酯改性的有机硅树脂起始分解温度分别比有机硅树脂提高了13℃和55℃。
类牙釉状丝胶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了丝胶蛋白(ss)/羟基磷灰石(hap)复合材料,并研究了矿化时间对复合材料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hrtem)和扫描电镜(sem)表征结果表明:在较短的矿化时间内,合成的ss/hap为直径约20nm的复合颗粒;随着矿化时间的延长,这些复合颗粒能够沿轴方向组装并融合成类牙釉结构的较大晶体.文章讨论了其可能的组装机制.
一种胶原支架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表征
针对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dermalmatrix,adm)孔径小、孔隙率低、孔隙的连通性不理想的难题,以猪中厚皮为原料,综合碱处理、酶处理、去污剂处理和盐处理手段制备了一种支架材料,通过h&e染色、红外与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拉力试验、mtt法等手段分析了支架材料的性能。结果显示:支架材料维持了胶原的天然结构,不含细胞成分,紫外与红外吸收符合胶原蛋白的吸收特征,胶原质量分数为(83.19±0.24)%,为具有连通孔道的三维网络结构,孔径约100μm,孔隙率为(76.94±1.08)%,极限抗拉强度为(4.43±0.10)mpa,拉伸弹性模量为(36.08±1.52)mpa,小鼠l929成纤维细胞在其上增殖良好。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资深建筑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