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渗混凝土的配制与试验
1混凝土的抗渗性及工程结构的抗渗要求混凝土对液体或气体渗透作用的抵抗能力,称为混凝聚力的抗渗性,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从而影响工程结构的使用寿命)。例如,一些有害的液体或气体渗入混凝土后,将对混凝土产生侵蚀作用,使混凝土变质;压力水分的侵入,会使混凝土中的ca(oh)2不断被析击,最终导致混凝土崩溃;水分和空气的侵入,将使筋混凝土内的钢筋锈蚀而产生体积膨胀,造成混凝土保护层的开裂和剥落等等。混凝土的抗渗性还决定混凝土饱
抗渗混凝土配制的质量控制
抗渗混凝土配制的质量控制
石屑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方法对比试验研究
混凝土配制方法是其质量保障和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石屑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提出了基于逆填法的规划求解法。通过混凝土强度性能、耐久性能和经济性的对比分析研究,指出基于逆填法的规划求解法是最佳的石屑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方法。
地铁工程抗渗混凝土影响因素的对比试验研究
防水混凝土是地铁混凝土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就如何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通过试配对比分析发现:提高砂率,降低水灰比,掺加矿物掺合料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珊瑚砂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分别采用珊瑚砂与河砂配制混凝土,然后对他们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干缩、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珊瑚砂混凝土的工作性比普通混凝土的工作性稍差,其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基本相当,珊瑚砂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的抗折强度略低,但掺入耐蚀剂的珊瑚砂混凝土干缩及抗氯离子渗透性更优,因此选用珊瑚砂取代河砂配制混凝土在技术上基本可行,且海洋工程使用珊瑚砂配制混凝土更加方便、经济,节省工期.
无砂大孔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性能对比试验分析
无砂大孔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性能对比试验分析 天啼工柱2005年第3期(总第65期) 无砂大孔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性能对比试验分析 王立军王春阳魏坤 (市政工程研究院) 1无砂大孔混凝土国内外应用现状 无砂大孔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最大区别在 于其无细集料.无砂大孔混凝土是颗粒均匀的粗 集料被水泥浆裹覆表面,水泥浆不起填充作用,仅 将粗集料胶结在一起成为一种多孔性材料. 无砂大孔混凝土具有较大的孔隙率,透水能 力强,并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因此,在园林建设及 河道治理等工程中多有应用.目前国内应用最典 型的当属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在河道整治中, 以植被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发育规律为指导,以无 砂大孔混凝土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无砂大孔混凝 土进行改性研究,在混凝土内部创造出适合植物 生长的环境,解决了混凝土色彩单调,污染环境的 缺憾. "桥头跳车"是公路建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性能对比试验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其抗收缩变形、抗渗性能具有显著提高。该文通过现场施工取样进行室内试验,研究不同的纤维拌量对混凝土常规力学性能、抗收缩变形及抗渗能力的影响,发现:聚丙烯纤维的加入对混凝土常规力学性能影响甚微,但对增强混凝土自身的抗收缩变形及抗渗能力效果明显。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性能对比试验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性能对比试验 (徐培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510610) 摘要: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其抗收缩变形、抗渗性能具有显著提高。本 文通过现场施工取样进行室内试验,研究不同的纤维拌量对混凝土常规力学性能、抗收缩变 形及抗渗能力的影响,发现:聚丙烯纤维的加入对混凝土常规力学性能影响甚微,但对增强 混凝土自身的抗收缩变形及抗渗能力效果明显。 关键词: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常规力学性能抗收缩变形抗渗能力 一概论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拌合料中掺入一定量的聚丙烯纤维拌制而成。其作用 机理 [1-3] 为:拌入纤维后的混凝土的塑性收缩能量被分散到每立方米上千万条具有抗拉强度 较高而弹性模量相对较低的纤维单丝上,从而极为有效地增强了混凝土的韧性,抑制了细微 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无数的纤维单丝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的乱向支撑托体系
两种不同配刚形式的钢骨混凝土异形柱试验研究
两种不同配刚形式的钢骨混凝土异形柱试验研究
CRB550级箍筋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对比试验
为揭示crb550级箍筋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按等强度准则设计了18个不同纵筋配筋率、箍筋强度等级、箍筋直径的钢筋混凝土梁构件,并对其进行低周反复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分组对比分析骨架曲线、延性和耗能性能.结果表明:a.在箍筋强度相等的前提下,较小直径crb550配箍的混凝土梁试件与满足规范最小直径的hpb235配箍的混凝土梁试件相比,在纵向筋配筋率中等和偏大情况下延性要好,在纵向配筋率偏小的情况下延性稍弱但相差不大,两者承载力相差不大;b.在能量耗散方面,各对比组中按等强原则采用较小直径crb550配箍的混凝土梁试件与对应的hpb235,hpb335配箍的混凝土梁试件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基本相同,归一化总滞回耗能也相差无几,都具有很好的耗能能力.
两种土样剪切波速测试方法的对比试验研究
两种土样剪切波速测试方法的对比试验研究——扭剪波传感器是一种刚刚兴起的土样剪切波速测试装置。将扭剪波测试方法与弯曲单元测试方法通过试验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无论对于粘性土还是砂性土,弯曲单元方法测试结果比扭剪型剪切波速传感器测试结果偏低2...
两种土样剪切波速测试方法的对比试验研究
第24卷第23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ol.24no.23 2005年12月chinesejournalofrockmechanicsandengineeringdec.,2005 收稿日期:2004–05–17;修回日期:2004–08–30 基金项目:天津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23607511) 作者简介:程国勇(1971–),男,博士,2004年于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岩土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性质、测试 与工程应用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gy_cheng@eyou.com。 两种土样剪切波速测试方法的对比试验研究 程国勇 1 ,张立 2 ,王建华 3 (1.中国民用航空学院,天津300300;2.国家粮食储备局郑州科学研究设计院,河南郑州450053;3.天
搅拌站废水配制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
本文通过多组试验,在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配合比中掺入不同量搅拌站回收废水,观察各组试验性能并对强度进行分析,找出各强度等级废水的合理掺量。
水工泵送及常态混凝土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泵送混凝土在拌合物状态及各材料用量上与常态混凝土相比存在较大差异,该差异会在硬化混凝土各项性能中得到体现。为了研究水工泵送混凝土和常态混凝土在力学及干缩性能方面的差异,设置了3组对比试验。在同水胶比下,随着水胶比的增大,泵送混凝土相对于常态混凝土在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拉压比及弹性模量等指标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不同水胶比下,泵送混凝土的干缩率也均大于常态混凝土。28,60,90d龄期的泵送混凝土和常态混凝土的干缩率受水胶比影响显著,而3d和7d龄期的干缩率则受水胶比影响不明显。2种混凝土早期干缩率发展较快,后期则相对缓慢,干缩率的平均增长速率随龄期增加呈幂函数变化。该研究可以为泵送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玄武岩纤维贫混凝土基层力学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通过力学性能对比试验,研究了连续玄武岩纤维贫混凝土基层的力学性能及破坏形态,结果表明,2.0‰的玄武岩纤维合理掺量下,玄武岩纤维贫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幅度达20%以上,而断裂强度提高幅度达50%,同时,玄武岩纤维基层贫混凝土可明显延缓和减少开裂裂缝。
电-袋复合除尘器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承载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承载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机制砂与河砂混凝土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研究了在配合比数据相同的情况下分别使用机制砂、河砂、混合砂配制了c25、c35、c45、c60混凝土,研究的性能指标有坍落度、1h坍落度经时损失、压力泌水率、抗压强度、渗水高度、早期抗裂性能、电通量,并对该指标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经过对比分析,机制砂混凝土各项性能可以满足施工质量要求。
不同矿物掺合料配制C30混凝土的性能比较
利用不同的矿物掺合料等量取代部分水泥来配制c30级混凝土,并对配制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同时对矿物掺合料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sem对比分析发现,利用新型矿物掺合料(利用粉煤灰,矿渣与天然矿粉及活化剂相掺配制而成)在配制混凝土时,新型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与掺两种矿物及三种矿物的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性能比较,性能相当,并优于基准混凝土。说明我们利用文中所述四种矿物来配制c30级混凝土具有工业可行性,并可以节约生产成本。
卡箍性能对比试验报告
卡箍性能对比试验报告 一、试验基本信息 人员:张宏明(诺马)、张小海 日期: 地点:常州诺马试验室 设备:可调定扭枪、加紧力测试机 二、试验项目: 1、各种型号卡箍在不同扭矩下的抱紧力及破坏扭矩测试-对比各种型号卡箍抱紧力 将胶管、卡箍套好,扭矩枪转速400rpm打紧卡箍直至破坏,读取各种扭矩下的抱 紧力以及破坏扭矩。 2、各种型号卡箍抱紧力衰减试验-了解卡箍报紧力衰减趋势 将胶管、卡箍套好,扭矩枪转速80rpm/400rpm,采用一定安装扭矩,打紧卡箍后, 观察抱紧力衰减趋势。重新打紧抱箍,再次观察抱紧力衰减趋势。 说明:1)根据现场试验情况,扭矩枪转速分别采用80rpm(读数更容易)、400rpm (用车间安装转速);2)除特殊说明用硅胶管外,胶管采用epdm材质; 三、试验数据及曲线 由于数据太多,此报告仅仅体现对比的相关数据。数据完全
两种单桩载荷试验成果的对比
两种单桩载荷试验成果的对比——传统的单桩载荷试验方法,如堆载法、锚桩法,都存在设备庞大、材料复杂及运输、安装等问题。美国8o年代开展桩承载力自平衡法试验的研究,我国东南大学于1996年开始引进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果。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省时、省力等优...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安全资料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