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空调列车车厢内空气品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阐述了空调列车车厢内空气品质的现状;分析了影响车厢内空气品质的主要因素;介绍了车厢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并提出了改善车厢内空气品质的措施。
关于空调列车车厢内空气品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关于空调列车车厢内空气品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文章阐述了空调列车车厢内空气品质的现状;分析了影响车厢内空气品质的主要因素,介绍了车厢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并提出了改善车厢内空气品质的措施。
空调列车车厢内空气品质的模糊评价
结合空调列车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关于车厢内空气品质的问卷调查表并进行实地调查。在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的处理过程中采用模糊数学理论,综合考虑体现空气品质优劣的各个指标,并引入隶属函数,经过模糊变换得到车厢内空气品质的综合优劣度,为分析空气品质主观评价结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改善空调列车车内空气品质的途径
针对目前国内只注重调节空调列车车内温度的现状,强调必须重视车内的空气品质;并提出了改善空气品质的措施。
空调列车车厢内CO2浓度变化率的探讨
co2浓度偏高是导致空调列车车厢内空气品质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列车车厢内的co2浓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车厢内co2浓度、旅客人数、时间这三者之间的微分方程,得到空调列车在起点站和终点站时车厢内的co2浓度变化曲线,并依据变化规律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达到改善车厢内空气质量的目的.
空调列车车厢内CO_2浓度变化率的探讨
co2浓度偏高是导致空调列车车厢内空气品质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列车车厢内的co2浓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车厢内co2浓度、旅客人数、时间这三者之间的微分方程,得到空调列车在起点站和终点站时车厢内的co2浓度变化曲线,并依据变化规律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达到改善车厢内空气质量的目的。
空调列车车厢内夏季热舒适性的研究
热舒适性对乘客的感觉和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以致影响铁路的客运量.本文就空调列车车厢夏季热舒适性差进行了研究,多方位地分析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空调客车车内空气品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针对目前客车车内空气污染严重的问题,对国内某长途客车车内污染情况进行了全过程跟踪测试,系统分析了客车车内主要污染物的来源、成份及危害,结合客车生产工艺特点,提出了综合对策措施。
空调客车车厢内空气品质对乘务人员健康影响
目的:了解空调客车车厢内空气品质对乘务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对空调列车车厢内空气品质进行主观评价和监测。结果:乘务人员对空气品质及气味不满率较高,引起喉干舌燥、皮肤发干、疲劳的病症较多。结论:应通过改善空调客车车厢内的空气品质,防止"空调病"的发生,保障乘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合理控制空调列车车厢内CO_2浓度
介绍了空调列车车厢内co2浓度的组成,并对车厢内co2浓度与新风量、新风能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即要满足乘客的舒适性要求,又要达到节能的目的,必须合理控制车厢内co2的浓度,为今后列车空调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重要依据。
空调列车空气品质的评价和改善措施
分析了引起空调列车空气品质下降的因素,介绍了几种关于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改善空调列车内空气品质的措施。
空调列车内空气品质改善途径探讨
加强新风效应是改善我国铁路空调客车空气品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针对现有的客车空调系统在处理新风上存在的问题,提出设置独立的新风处理系统,将高品质的新风直接送入乘客呼吸区,以达到加强新风效应的目的。
空调列车车厢内确定新风量的指标分析
对车厢内各主要污染物进行了分析,分别计算出在同等情况下将其稀释到允许浓度所需的新风量,最终选取二氧化碳作为确定新风量的指标
空调列车室内微环境空气品质评价分析
通过对列车室内空气环境的调研,分析了影响列车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介绍了列车微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改善列车空气品质的技术措施,以提高列车环境品质。
空调列车室内空气品质调查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空调列车的室内空气品质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对硬座车厢、硬卧车厢和软卧车厢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调查查结果来看,3类车厢的空气品质都严重超标,作者认为新风量不足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要因素。
关于净化空调列车车内空气问题的探讨
根据目前铁路空调列车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客车空调品质的几个因素,对如何提高列车空调品质、净化空调列车车内空气提出了建议。
空调列车不同载员情况下车厢内空气质量的调查
[目的]调查空调旅客列车不同载员情况下的空气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空调旅客列车的技术改造和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参照相关的标准和规定,对空调旅客列车运行时车厢内微小气候和空气质量等进行全程连续监测,结果采用空气质量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空调列车欠员时空气质量指数为ⅱ级,属尚清洁;超员时空气质量指数为ⅲ级,属轻度污染。从最大质量分指数看co_2为首要污染物。欠员和超员时co_2超标率均达100%,超员时温度和相对湿度的超标率高于欠员(p<0.01),分别为40%和27.8%。co_2浓度随着客流量增长而增加,co浓度降低,温度也随着降低,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549,-0.449,-0.349,(p<0.01)。[结论]空调旅客列车硬座车厢超员时空气质量下降。
空调列车硬座车厢内污染物扩散规律研究
目前的检测手段很难从整体上了解列车车厢内污染物分布情况。本文以空调列车硬座车厢为研究对象,采用κ-ε湍流模型和组分输运模型,对车厢内污染物co2的扩散情况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的条缝通风模式下,车厢内在地板上方110cm到170cm的高度范围内,co2质量分数基本上都超标,除了座椅间通道,整体上处于客车空调设计规范tb1951-87的上限1.7倍左右;靠近座椅间通道的两列乘客区受送风气流旋涡的影响,在110cm的高度上,co2浓度沿车厢长度方向呈脉动状分布;在靠近车窗的乘客区,由于上升气流的带动,乘客头部高度上的co2浓度低于车厢中上部的浓度;在同一高度上,车厢中部co2浓度高于端部的浓度;双人座位乘客区的co2浓度低于同排相同高度上三人座位乘客区的浓度。研究结果可为空调列车硬座车厢内污染物的检测测点设置和气流组织改善提供参考。
空调列车车厢内CO_2浓度的模糊控制
以列车车厢内co2浓度为控制对象,实现对新风量的控制.在车内co2浓度控制系统中,应用模糊控制理论,将车内co2浓度与设定浓度之间的误差以及误差变化率作为控制系统的输入量,新风阀门开度的变化作为输出量,并建立各输入、输出量的模糊集、论域、隶属函数以及模糊控制规则;确定列车硬座车厢内co2浓度与时间、新风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应用所建立的模糊控制系统对列车硬座车厢内的co2浓度进行模糊控制仿真实验,研究新风量与车厢内co2浓度之间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模糊控制理论可对车内co2浓度实现稳定、可靠的控制,为改善车厢内空气品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基于室内环境品质的空调列车车内空气参数标准研究
在分析国内外室内环境品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引入了环境品质线的新概念,并结合空调列车车内空气参数的具体条件,提出了车内空气参数的一个建议性标准
YW_(25G)型空调硬卧列车车厢内换气效率研究
列车车厢内空气品质的优劣与旅客实际得到的新风量密切相关。笔者以yw25g型空调硬卧列车车厢为研究对象,在物理模型中考虑了旅客以及车厢内各障碍物(包括边桌、行李架、床铺、折座)等对流场的影响,采用k-ε湍流模型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硬卧车厢内流场及空气龄的分布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从而得到车厢内的换气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车厢内的换气效率基本符合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整个车厢内流场及空气龄关于隔间存在良好的对称性;旅客区域的空气品质优劣排序依次是:下铺区域、中铺区域、上铺区域;气流组织的合理分布能够缩短空气龄,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结果对如何提高车厢内换气效率及空气品质提供了重要参考。
铁路空调客车车内空气品质改善
铁路空调客车车内空气品质改善——目前,我国铁路空调客车较为注重对空气温度,湿度的控制,对空气品质重视你够。
铁路空调客车车内空气品质改善
目前,我国铁路空调客车较注重对空气温度、湿度的控制,对 空气品质重视不够。以致长期工作、生活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 出现疲劳、头昏、口干、胸闷、眼痒、精神不佳等症状,甚至出现烦 躁、抱怨多、爱发火、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上的改变。空调客车车内 空气品质差,旅客出现身体不适现象时有发生,乘务员长期工作在 这种环境下,会损害健康。在未来的高速列车中,为了避免车外较 大的压力波动传至车内,车体将做成气密结构,对于空调系统而 言,这种良好的气密性使得自然渗入新风急剧减少,旅客在感到不 适时也不可能开窗换气,车内空气品质问题将更为突出。因此,必 须紧跟现代空调理论的发展,研究空调列车车内空气品质问题,采 取有效措施提高空气品质。 空调客车车内空气品质分析 空调客车车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现将其中的主要污染 物介绍如下: 二氧
空调客车车内空气品质问题探讨
根据我国铁路客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空调客车车内空气品质的状况,提出了改善空调客车车内空气品质的措施。
通信车车厢的空调设计与选型
文章以车厢体热负荷、冷负荷及送风量、空调气流的组织设计计算为依据,以满足空调技术指标为原则,介绍了通信车车厢的空调设计方法,对空调的选型应用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建筑智能化设计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