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隧道施工中隧底岩层稳定性评价研究
在穿越岩溶区隧道施工中,隧道底板以下既有溶洞对隧道施工安全及铁路运营有直接的影响,在地质雷达探测基础上分析既有溶洞的影响,评价隧道底板的稳定性是岩溶隧道施工的关键问题之一。论文采用荷载传递线的概念,提出了岩溶隧道底板最小安全厚度的半定量评价方法;采用弹性理论建立了在岩体按抗拉和抗剪强度准则基础上的岩溶隧道底板岩层的最小安全厚度的理论公式,为施工期岩溶隧道底板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喀斯特地区桥梁桩基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决策优化设计
由于桥梁桩基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工程质量除受岩土工程条件、基础与结构设计、桩土相互作用、施工工艺以及专业水平和经验等关联因素影响,另外喀斯特地区的地面塌陷,也会降低桥梁基础的稳定性,对桩基施工质量造成破坏。文章通过研究基于模糊算法的六冬水库大桥桩基施工项目实例,提出喀斯特地区桥梁桩基施工决策方法,构建喀斯特地区桥梁桩基稳定性模糊评价模型,优化了喀斯特地区桥梁桩基设计和施工过程,确保了决策的正确性,在提高桥梁基础稳定性和桩基施工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
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论述,并对在不均匀地基的基础设计中应采取的结构措施提出建议。
试论地基的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
在岩土工程的勘察过程中,地基的基础可以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在建筑设计以及具体施工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地质依据,所以建筑设计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在制定方案之前,要对地基的均匀性以及其稳定性进行全面的评价。基于此,对地基的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进行探讨。
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报告
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报告——拟建工程建(构)筑物总平面布置见图1-2所示。主要建、构筑物名称及要素见表1-1所示。大型重要设备尺寸见表1-2。荷重最大的设备为甲醇合成塔、甲醇洗涤塔、气化炉、澄清槽等。建构筑物最高的为煤筒仓(高度43.5m)和气化框架(高度...
老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
老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通过收集建设场地地区的有关地质采矿技术资料,对建设场地老采空区进行了残余沉降预测和小区的地基稳定性评价,并提出了建筑物抗变形措施建议。
GIS在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探讨了信息量法模型与gis结合进行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方法及基本程序,开发了相应的gis空间扩展分析模块,从评价结果来看,此方法用于进行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是可行的。
偏压隧道结构稳定性评价的信息优化分析
将影响偏压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概括为4个指标,即围岩超欠挖量、隧道稳定性系数、地震烈度和隧道偏压比。然后对每个指标收集若干组原始数据信息。利用原始数据,根据信息优化理论建立原始数据信息与偏压隧道结构稳定性关系,对结构稳定性进行评价,经过计算分析和工程检验,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基于GIS的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在上世纪90年代杜东菊等人编制的“中国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图”的基础上,开发了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数据库,数据库存入了历史地震、活动断裂、地壳形变、活火山等大量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信息。介绍了该数据库开发的方法,提出了加权信息量法评价模型,在gis数据库平台上实现了用该模型对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稳定、基本稳定、次不稳定、不稳定4个级别对中国陆域范围进行了地壳稳定性分区,作出了分区图,分区结果与实际吻合。
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评价
以某铁路线边坡危岩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特征结合稳定性系数的方法进行了危岩体稳定性评价,根据计算结果及评价验证了采用该方法确定危岩体的稳定性分类是合适的。
SBS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评价
采用8种成品sbs改性沥青,根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t0661的方法,分别对其进行热储存离析试验;并且采用ar-2000型动态剪切流变仪对不同品牌的成品sbs改性沥青及热储存离析试验上、下部试样进行动态剪切试验,以获取sbs改性沥青动态力学温度谱。试验表明,仅以离析试验上下部软化点差值小于2.5℃来评价sbs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是不全面的,sbs改性沥青在储存中会产生软化点的升高或衰减,这些同样会导致沥青的使用性能的不稳定性。在温度扫描下损耗因子tanδ是否出现平台区,即是否形成空间网络结构与sbs改性沥青的储存动力稳定性的好坏没有必然的联系。
何家庄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
围岩稳定性受众多的因素影响,主要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因素有围岩的岩性和力学性质、地质结构、地应力、地下水、工程因素。围岩的支护方法和开挖的方式都是由围岩的稳定性决定的[1],因此正确合理的评价围岩稳定性,对隧道施工合理性和运营安全性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何家庄隧道为例,通过勘察资料和现场施工开挖围岩揭露,以工程地质分析法从围岩岩性、结构面特征等方面对围岩开挖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基于强度折减法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评价
从塑性极限分析机动学方法出发,利用土的强度折减系数概念,建立了隧道开挖面三维稳定性分析模型,确定了潜在破坏模式下的开挖面稳定系数。针对典型问题,通过与楔形体模型、梯形楔体模型以及离心模型试验对比分析,得出的计算结果介于楔形体模型和梯形楔体模型之间,更接近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与稳定性评价
阐明了公路隧道监控量测的基本内容、方法及其重要性,应用数值模拟结合监控量测数据的方法判断围岩的最终位移量及稳定性,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评价和动态智能化施工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岩溶建筑场地稳定性评价探讨
本文以广东省花都体育馆高层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为例,重点论述了隐伏岩溶地区高层建筑场地和地基基础稳定性评价问题。初勘阶段,在定性分析场区岩溶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物探溶洞异常率,钻孔溶洞能见率、钻孔垂向溶洞率等3项定量指标,将场区划分为岩溶强烈发育不稳定区,岩溶次强发育较不稳定区,岩溶中等发育较稳定区和岩溶微弱发育稳定区,为高层建筑场地合理布局提供了依据。详勘阶段,根据影响桩基稳定性的不良岩溶地质现象,对桩基进行了分类,并针对各类桩基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方法和处理措施的建议,为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
某边坡稳定性评价分析
该边坡主要由志留系龙马溪组泥质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与第四系洪坡积碎石土等构成,高边坡为12型,文章某高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稳定性计算方对其提出了防治措施。
基于GIS的地壳稳定性评价
本文介绍了基于gis的地壳稳定性评价方法,选取了地震、构造、工程地质、地面沉降等4个因子,19个要素,提出了点、线、区图层定量处理方法,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系数,通过gis的叠加分析获得最终评价结果,以天津市为例给出了地壳稳定性评价图。
岩溶隧道施工期结构稳定性评价的位移法探讨
隧道岩溶灾害是喀斯特地区隧道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工程灾害之一。论文从隧道工程施工现状出发,将隧道稳定问题转化为由围岩和支护结构组成的承载体的失稳判断问题。在此基础上基于施工期现场检测与监测信息提出了隧道体系稳定评价的位移量(率)和承载结构内力极限值准则。对岩溶区武都水库导流洞工程进行跟踪施工的位移和支护结构内力监测,采用位移量(率)和结构轴力极限值准则对隧道施工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大跨浅埋隧道施工三维数值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以韩家岭大跨浅埋隧道为研究背景,以midas(gts)软件为工具,运用三维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该隧道施工过程的稳定性,为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预测预报、及时调整优化施工方法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方法。
基于可拓学的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
根据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确定了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即岩体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以及节理发育条件等。在此基础上,运用可拓学理论,选取了对隧道围岩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的参数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隧道围岩稳定性定量评价模型,并通过可拓学计算程序,得出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结果,将其与按相关规范计算的围岩稳定性评价结果相对比,结果基本吻合,因此,可以考虑将可拓学理论应用在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的工作中。
高层建筑旁新建隧道的稳定性评价
以某隧道工程为例,通过对工程地质条件的综述,对高层建筑旁新建隧道的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并采用有限单元法对该段进行了模拟和验算,结果表明,在类似的复杂条件下,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数值模拟是一种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
岩溶地质对隧道施工稳定性的影响评价
根据依托工程的工程地质特点,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选取典型断面,通过分析有溶洞与无溶洞两种工况下隧道开挖引起的隧道围岩的位移、应力等指标的变化,来评价溶洞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指出岩溶离隧道顶部较近时,隧道开挖可能使顶板断裂而出现垮塌,从而造成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
高陡岩质桥隧工程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工程支护措施
第38卷第4期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8no.4 2011年8月journalof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science&technologyedition)aug.2011 [收稿日期]2010-10-28 [基金项目]铁道部科技计划项目(2008g027-b) [作者简介]郑光(1981-),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e-mail:zhengguang08@cdut.cn。 [文章编号]1671-9727(2011)04-0430-08 高陡岩质桥隧工程边坡稳定性评价及 工程支护措施 郑光 1 许强 1 杜宇本 2 (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
昌天山隧道水平岩层稳定性分析及施工措施
昌天山隧道水平岩层稳定性分析及施工措施——水平岩层的结构构造特征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对包西铁路冒天山隧道水平岩层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剖析水平岩层对隧道开挖和支护的影响作用,提出水平岩层隧道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并对施工工艺、施工工序进...
横山隧道水平岩层稳定性分析及施工措施
·隧道/地下工程· 收稿日期:2009-03-18 作者简介:汶文钊(1970—),男,高级工程师,1995年毕业于西安矿冶 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 横山隧道水平岩层稳定性分析及施工措施 汶文钊 (中铁一局集团技术研发中心,西安 710054) 摘 要:水平岩层的结构构造特征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有很大 的影响,通过对太中银铁路横山隧道水平岩层的稳定性进行分 析,剖析水平岩层对隧道开挖和支护的影响作用,提出水平岩 层隧道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并对施工工艺、施工工序进行优 化,确保了隧道的安全施工。 关键词:铁路隧道;水平岩层;稳定性;支护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54(2009)s1-0133-03 1 工程概况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硬景施工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