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部分建筑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分析
江油市部分建筑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分析——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四川省江油市部分建筑物不同程度的破坏,根据地震现场调查,对该地区不同结构形式建筑物的典型震害情况进行了介绍,对破坏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抗震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汶川地震中江油市区及乡镇房屋震害调查与分析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四川省大部分城市及农村住房都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的江油市作为重灾区之一,也不例外,城镇房屋破坏较为严重。本文通过对江油市区及乡镇住房的破坏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每种结构类型房屋的破坏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所总结的建筑工程震害特征对建筑结构抗震防震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多龄期建筑震害特征
依据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2000余栋建筑的震害调研结果,综合考虑结构类型、设计规范体系和性能退化等影响结构抗震能力的因素,对该市多龄期建筑的震害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在统计都江堰市建筑构成情况的前提下,对不同结构类型、不同用途和不同建成年代建筑的震害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引入平均震害指数着重研究结构形式及龄期对结构抗震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后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性能显著提高;由于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影响,2000年后框架结构震害大于多层砌体和底框结构.研究可为评估城市不同龄期建筑的抗震能力以及了解城市整体的抗震设防水平提供依据.
绵阳地区建筑结构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特征与机理分析
绵阳地区建筑结构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特征与机理分析——通过对绵阳地区建筑结构在汶川地震后的震害调研,地震现场考察,收集了大量建筑结构震害资料,主要针对砖混结构、底框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三类结构的震害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建筑结构震害机理,为...
建筑楼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震害分析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的楼梯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框架结构的楼梯破坏最严重。文中分析了砌体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的楼梯破坏原因。表明楼梯实际上参与了主体结构抗震,在整体结构中起着斜撑的作用,为限制结构层间位移作出了贡献,与目前的结构分析软件不考虑楼梯参与主体抗震作用,仅将其作为荷载加到主体结构上的计算假定和结果完全不同。为减小楼梯间参与主体结构抗震产生的震害,文中提出了在楼梯间增设附加小柱的设计方案,并采取柔性连接,使楼梯与主体结构分离开来,并经有限元对比计算,发现附加小柱时楼梯间地震剪力和弯矩大大减小。
汶川地震中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
目前,人类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比如:5.12汶川大地震,但是一定要从生命和鲜血的代价中靠自身的智慧去和自然做抗争,并不断的总结和提高。如何在自然灾害中把灾害降到最低,并有序的进行灾后重建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不同类型房屋和结构和不同建材及制品的房屋进行了抗震研究,并提出了改善对策。
汶川地震中砖混结构的震害分析
汶川地震中砖混结构的震害分析——在对砖混结构震害调查的基础上,从结构体系、抗震构造措施及施工质量入手,分析了其破坏的原因,对砖混结构的设计提出了建议,以指导今后既有砖混结构的加固改造以及新建砖混结构的设计施工。
汶川地震中道路边坡工程震害分析
发生在山区的地震对边坡工程所造成的危害,在致灾机制和破坏形式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结合汶川地震灾区道路边坡工程震害实例,分析路堑、路堤以及与桥隧相连的各类边坡及相应支挡结构的震害机制和破坏形式。锚索(杆)地梁或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的边坡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其原因是这些结构已与坡体联接在一起而形成一个整体,在地震波作用下结构与坡体的位移和变形能够很好地协调一致。铺设土工格栅或施加加筋材料的路堤边坡工程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一般填筑路堤特别是高路堤,其抗震性能较差。根据沙土液化和软弱黏性土层震陷造成的震害实例,提出含水沙质地层路堤边坡应注意坡脚沙土液化造成的震害,应采取措施防止软弱黏性土层地基震陷造成路面破坏以及坡脚震陷造成的边坡失稳。山区隧道洞口边、仰坡的抗震设计应重视支挡结构的耐震性。建于坡体上的桥台、桥基和桥路过渡段的安全性与坡体稳定性直接相关,应切实加强这些结构所在边坡的抗震设计。对于依山傍水而建的顺河桥,相关边坡的失稳危害桥梁时,应对其采取抗震措施。目前公路、铁路工程抗震规范涉及边坡工程及支挡结构的内容极少,研究成果可为规范的修改和补充提供有益的参考。
汶川地震中底层框架砖房震害特点及分析
汶川地震中底层框架砖房震害特点及分析——底层框架砖房是一种混合结构形式,底部一层全部或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承重,上部多层采用砖墙承重,在我国城镇地区应用非常广泛,通常具有“上刚下柔”的结构特性。512汶川地震中不同烈度地区均有大量该类建筑严重...
(r)汶川地震中砖混结构的震害分析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9)3220059202 汶川地震中砖混结构的震害分析 收稿日期:2009205226 作者简介:曾林海(19832),男,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 510640 杨小平(19632),男,硕士,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曾林海 杨小平 摘 要:在对砖混结构震害调查的基础上,从结构体系、抗震构造措施及施工质量入手,分析了其破坏的原因,对砖混结 构的设计提出了建议,以指导今后既有砖混结构的加固改造以及新建砖混结构的设计施工。 关键词:地震,砖混结构,震害,设计建议 中图分类号:tu398.5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里氏8.0级 强烈地震,这是
汶川地震中砖混结构的震害分析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9)3220059202 汶川地震中砖混结构的震害分析 收稿日期:2009205226 作者简介:曾林海(19832),男,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 510640 杨小平(19632),男,硕士,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曾林海 杨小平 摘 要:在对砖混结构震害调查的基础上,从结构体系、抗震构造措施及施工质量入手,分析了其破坏的原因,对砖混结 构的设计提出了建议,以指导今后既有砖混结构的加固改造以及新建砖混结构的设计施工。 关键词:地震,砖混结构,震害,设计建议 中图分类号:tu398.5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里氏8.0级 强烈地震,这是
汶川大地震中广元市水库震害调查与分析
汶川8.0级特大地震对四川省广元市的水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重大的经济损失。依据广元市水库地震灾害的现场科学考察资料,对该市53座次高危以上险情的水库进行了震害调查与分析、震前病害统计与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水库土石坝在震前处于带病运行状态;水库的震害主要包括坝体变形、大坝渗漏、泄水建筑物和附属设施损毁等;地震烈度、震中距、修建年代、土石坝坝型与几何构型,以及水库震前的运行状态是影响水库震害程度的主要因素。该研究丰富了水库土石坝震害的基础性资料,并提出了改进水库土石坝抗震性能设计的建设性意见。
汶川地震中工业建筑震害调研及抗震设计建议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通过对绵阳地区工业厂房、设备和人员损失的调研,提出了针对震害的震后加固修复方案,对该地区今后新建工业建筑的抗震设计提出建议。
汶川地震中房屋建筑震害特征及抗震设计思考
汶川地震中房屋建筑震害特征及抗震设计思考——汶川5•l2特大地震造成了为数众多的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随即组织了现场勘查队奔赴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了解建筑物的受损情况。本文基于大量的现场勘查资料介绍了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底...
汶川地震中古建筑的震害调查与启示
根据对四川都江堰、绵竹,陕西宝鸡、宁强等地震灾区的古建筑的震害调查结果以及相关调研资料,对我国古建筑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木结构古建筑由于采用了榫卯连接、柱子"平摆浮搁"于础石上等技术,使得大部分木结构古建筑只发生溜瓦、饰物掉落等轻微破坏或"墙倒屋不塌"的中等破坏,只有少数年久失修或场地不合理的木结构古建筑发生整体垮塌破坏,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由于材料强度低及块体之间粘结性能差,砖砌体结构古建筑和石砌体结构古建筑的破坏比木结构古建筑的破坏严重,很多建筑发生整体倒塌或部分倒塌。基于分析结果得到了一些启示:加强古建筑的保护,推广使用木结构建筑,推广使用隔震减震技术。
汶川大地震中羌族建筑的震害现象及抗震技术分析
汶川大地震中羌族建筑的震害现象及抗震技术分析 摘要羌族建筑在汶川大地震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本文对 羌族建筑的震害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从羌族碉楼的结构形式、使用 材料、施工质量等方面分析羌族碉楼优越的抗震性能,诠释羌族人 民古老的建筑智慧。 关键词羌族建筑;震害现象;抗震技术 中图分类号tu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3-0065-02 羌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其聚居地主要分布在四 川省岷江上游的茂县、汶川县、黑水县、松潘县以及北川县等地区, 聚居人口达到十几万之多。经过几千年人文历史的洗礼,形成了独 特的建筑文化。汶川大地震后,羌族聚居区的羌族村寨建筑受到了 一定程度的破坏。作为羌族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 载体,羌族碉楼和碉房等建筑独具特色。茂县、汶川县、松潘县等 羌族聚居地的碉楼建筑在地震中的受损程度除区域性差
汶川地震中绵竹公共建筑的震害调查与分析
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绵竹市大量学校、医院和宾馆等公共建筑的倒塌和严重损坏,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绵竹市学校、医院、宾馆等公共建筑比较有代表性的震害调查结果,分析了此次地震中砌体、框架、砌体-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的震害特点和震害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几点抗震设计建议,供实际工程应用和修编相应规范参考。
汶川地震中砖混建筑的震害特征与机理分析
汶川地震中砖混建筑的震害特征与机理分析——通过对西南地区建筑结构在汶川地震后的震害调研,分析了砖混结构的震害特征,探讨了场地特征、结构类型、材料强度、施工工艺等方面与结构震损的相关性,从而促进建筑抗震的研究。
汶川地震中西安高层建筑震害调查及分析
汶川大地震中,西安地区大部分高层建筑遭到程度不同的损坏,为了进一步分析高层建筑物的安全性能,以破坏比较明显的西安北郊赛高国际大厦为例进行分析。在震害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结构运用专用分析软件etabs进行了地震作用下反应谱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对结构的安全性能和抗震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结构的各项指标均能符合规范要求,但其扭转效应较为明显,反映出结构剪力墙布置偏少且不均匀,部分非结构构件做法欠妥,应在构造措施上予以改善。赛高国际表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损坏主要集中在结构抗震缝、填充墙、外装饰层和装饰柱等非结构构件,主体结构抗震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汶川地震中建筑物震害和地震动参数相关性研究
基于汶川地震现场调查获得的170个场点的建筑物震害指数,把建筑物分成砖混、穿斗、砖木、老旧和框架5类典型结构,分析了相同场点上砖混和其余4类建筑物震害对比和线性相关系数.结果表明,震害指数小于0.1和大于0.8时各类建筑物震害接近,而在0.2—0.6区间时震害差异明显,但总体上各类建筑物震害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为分析震害指数和强震动参数随距离衰减的相关性,进一步拟合了断层距小于500km的三分量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对其归一化后同震害指数衰减的对比表明,峰值加速度衰减与砖混和砖木建筑物的震害指数衰减符合较好,与老旧建筑物的偏离较大.为提高可比性,本文还选取调查场点和强震动记录台站的经纬度位置相差均小于0.1°的57对数据,计算出加速度和速度峰值,以及加速度、速度和位移谱峰值,统计分析了这些峰值同震害指数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本研究结果对抗震设计和震害指数与地震动参数之间的相互估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房屋结构在汶川地震中的抗震研究和分析
房屋结构在汶川地震中的抗震研究和分析——通过对大量灾区地震调查报告的研究,分析了混凝土框架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工业厂房和轻钢结构等主要结构形式的受损情况和原因,为今后灾区重建提出了相关建议。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及分析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及分析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启示
通过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针对多道抗震防线、防震缝、楼梯间、强柱弱梁、填充墙等抗震设计问题,对照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版)所规定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设计中应着重注意的问题和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汶川地震都江堰城区建筑震害调查分析
通过对都江堰城区建筑震害现场的调查,分析了框架结构、砌体结构、底框-上部砌体结构、文物保护建筑等各种常见结构在汶川地震时的破坏形态、破坏原因,对防震缝、楼梯间、屋面突出小塔楼也给出了典型的震害实例,提出了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总结抗建筑结构抗震经验和教训,提高设计和施工水平提供依据。
汶川大地震中框架结构震害分析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室内空间规划概念设计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