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 2024-04-29

呼伦贝尔沙地45年来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938KB

页数:5P

人气 :73

呼伦贝尔沙地45年来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3

采用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方法,对近45年呼伦贝尔沙地气象观测资料和草场沙化、退化面积、植被状况等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沙地总体气候暖干化趋势显著;气温逐年升高、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和极端气候事件增多,使流动沙地面积不断增加,植被盖度下降。卫星遥感监测和全国沙漠化普查结果进一步表明,呼伦贝尔沙地的沙漠化正在扩展,生态环境正在恶化。逐年减少的大风日数和沙尘暴日数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的保护与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来,沙区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沙化的治理力度,沙地局部植被恢复较快。

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258KB

页数:5P

利用eof等方法通过计算1962~2001年40年来三江源地区16个气象台站气温、降水、蒸发资料,分析了三江源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的异常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和蒸发增大的干旱化气候变化趋势,同时,在气候干旱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出现了草场退化、湖泊萎缩、河流流量减少、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荒漠化问题。

浅谈新疆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浅谈新疆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浅谈新疆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浅谈新疆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129KB

页数:1P

近年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由暖干朝着暖湿过渡。尤其是新疆,地处于特殊位置,生态较为脆弱,生态环境对于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加强对新疆气候变化规律及特点的把握,了解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气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当地居民生活和谐发展。文章从气温、降水及蒸发等角度分析新疆气候变化情况,分析新疆地区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及措施。

编辑推荐下载

闽江口湿地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闽江口湿地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闽江口湿地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闽江口湿地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1.6MB

页数:5P

闽江口湿地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4

利用闽江口湿地分布区4个常规气象观测站1971—2004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闽江口湿地日照、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闽江口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和季平均气温显著上升,冬季增温幅度最大,夏季最小;日照时数总体下降,极端最低气温、年降水量和季降水量(春季除外)呈上升趋势,但趋势都不显著;极端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年际波动大。气象因子的年际变化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利弊影响。研究结果对于闽江口湿地的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立即下载
云南三江并流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云南三江并流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云南三江并流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云南三江并流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148KB

页数:5P

云南三江并流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4

利用eof等方法通过计算1971~2000年30年来云南三江并流地区6个气象台站气温、降水、蒸发资料,分析了云南三江并流地区近30年来气候变化的异常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三江并流地区气候变化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略有减少和蒸发增大的干旱化气候变化趋势,同时,在气候干旱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出现草场退化、冰川萎缩、雪线上升、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荒漠化问题。

立即下载

呼伦贝尔沙地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热门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809274 立即查看>>
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甘南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甘南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甘南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甘南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1.2MB

页数:9P

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甘南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4

利用甘南高原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气候资料和生态观测资料及统计资料,分析研究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草原湿地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甘南高原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存在6~7a、15a的周期振荡特征。甘南高原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大于全国增温速度。1980年之后持续偏暖,草地年干燥指数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变化是草原生态退化的自然诱发因素,而超载过牧、滥采滥挖、人为破坏、生物链失衡等环境蠕变是造成生态退化的人为因素,二者共同作用导致黄河首曲草原湿地水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退化。

立即下载
环湖盆地气候及其变化特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环湖盆地气候及其变化特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环湖盆地气候及其变化特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环湖盆地气候及其变化特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格式:pdf

大小:209KB

页数:5P

环湖盆地气候及其变化特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4.7

针对环湖地区草场退化、沙化的现状,分析了近40年来环湖盆地的气候及其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候及其变化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可为配合地方政府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立即下载
环青海湖盆地气候及其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环青海湖盆地气候及其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环青海湖盆地气候及其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环青海湖盆地气候及其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格式:pdf

大小:83KB

页数:4P

环青海湖盆地气候及其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4.4

针对环青海湖地区草场退化、沙化的现状,分析了近40年来环青海湖盆地的气候及其变化特征和气候及其变化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可为地方政府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立即下载
若尔盖及其邻近地区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若尔盖及其邻近地区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若尔盖及其邻近地区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若尔盖及其邻近地区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1.0MB

页数:5P

若尔盖及其邻近地区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4.4

利用若尔盖及其周边8个站点从建站以来的气候资料以及对若尔盖湿地生态环境的调查资料、近期遥感监测资料,从气候变化角度分析了该区域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若尔盖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引起环境变化的基本原因。结果表明,若尔盖及其周边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逐渐上升,若尔盖上升幅度达到0.2284℃/10年,同时各个季节的温度也在逐渐上升,以冬季升温最明显。随着温度的升高,牧草生长季有延长的趋势,对牧草生长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病虫害的越冬,对来年牧草的生长不利。

立即下载
若尔盖45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若尔盖45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若尔盖45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若尔盖45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743KB

页数:6P

若尔盖45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4.7

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已成为若尔盖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若尔盖地区1957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若尔盖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呈明显升高的变化趋势,以每10年约0.23℃的倾向率增高,各季节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其中秋季(9~11月)和冬季(12~莅年2月)气温上升更加明显;多年平均降水量呈略有减少之势,降水倾向率为每10年减少1.75mm。其中,春季(3~5月)和秋季降水量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秋季降水减少的趋势更明显一些,而夏季(6~8月)和冬季降水量却表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受气候变暖趋干的影响,该区冻土环境和植被发生变化,土地沙化、草地严重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对当地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立即下载

呼伦贝尔沙地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精华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809274 立即查看>>
汕头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汕头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1.2MB

页数:5P

汕头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7

以汕头市6区1县为研究区域,以2003年区域变更调整数据和2007年现状土地利用数据作为数据源,通过对能反映各区县生态环境转变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说明汕头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汕头市的耕地面积持续降低,建设用地扩张速度过快,尤其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汕头市土地利用变化使得全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有改善的趋势,但同时也存在个别区县生态环境质量略有下降的现象。

立即下载
汉江上游金水河流域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汉江上游金水河流域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汉江上游金水河流域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汉江上游金水河流域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1.5MB

页数:7P

汉江上游金水河流域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5

利用5年滑动平均距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及autoregression模型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0年(1957~2004年)汉江上游金水河流域年度和春、夏、秋、冬4季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近50年来金水河流域气候变化呈现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的暖干化趋势。年平均气温总体上升了1.11℃,同时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年平均气温增幅最大,达到0.6℃;季节变化中,冬季增温最显著(p<0.01)。年平均降水量总体下降了119.6mm,在1985~1997年间,降水量呈现显著波动下降趋势,最大降幅为345.2mm;而季节变化中,夏季下降最明显。在未来10年,流域内气温将持续增加,年平均气温将增加0.13℃,降水量将逐年减少,年平均降水量将减少7.8%。金水河流域过去近50年的气候变化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而加剧了流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从一定程度上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资源安全构成了威胁。

立即下载
气候变化对呼伦湖湿地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呼伦湖湿地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呼伦湖湿地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呼伦湖湿地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1.2MB

页数:8P

气候变化对呼伦湖湿地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 4.4

利用呼伦湖湿地的气象资料、水体面积、水位深度和生态环境等资料,回归统计分析表明:(1)呼伦湖湿地近45a来的气候变化呈现出暖干化趋势,并且是造成水资源短缺和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重要原因。(2)呼伦湖水域面积和水位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一致。水域面积和水位变化率分别为34.78km2/10a、0.27m/10a。且1959~1963年、1983~1991年为缓慢的增加(上升)时期,1964~1982年、1992~2006年为逐年减少(下降)时期,21世纪初至今减少(下降)幅度最大。(3)降水量与湖面面积、水位呈正相关,年及四季降水量增加10mm,湖面面积约增加2~19km2。气温和蒸发量与湖面面积、水位相关为显著的负相关,年及四季气温升高1℃,湖面面积约减少28~80km2,水位约下降4cm左右。(4)受显著的暖干化影响,湖周边沙漠化面积已超过100km2;到1997年草场的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30%以上;1974年以来植被的盖度降低15%~25%,连续干旱的2003~2005年与降水量较多的2002年相比,克氏针茅高度降低11cm,羊草、苔草、多根葱和小针茅降低2~4cm;草地初级生产力下降30%~50%;优良牧草比重下降,严重退化草场的产草量不足原来的20%。

立即下载
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格式:pdf

大小:1.1MB

页数:2P

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4.3

首先分析了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其次分析了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对策.

立即下载
50a来宁夏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0a来宁夏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0a来宁夏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0a来宁夏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1.6MB

页数:7P

50a来宁夏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6

利用1955—2006年宁夏气温、降水资料,计算了水分资源各分量,并结合1982—2003年植被指数(ndvi)值,分析宁夏水分资源各分量的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宁夏水分资源各分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南部较北部水分资源相对丰富;50a来降水和可利用降水呈下降趋势,蒸发呈上升趋势,各分量大体经历了4个变化阶段;四季中秋季可利用降水的突变特征最明显,突变年在1978年,突变后各地区可利用降水明显减少,中部干旱区最明显;水分资源各分量有明显的16a、8a和4a左右的周期变化。近20a宁夏植被覆盖率整体得到提高,进一步分析表明,宁夏大部ndvi值的变化与自然环境和水分资源密切相关。

立即下载

呼伦贝尔沙地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新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809274 立即查看>>
邢台市近61年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邢台市近61年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邢台市近61年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邢台市近61年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1.0MB

页数:7P

邢台市近61年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5

根据邢台市国家气象观测站1954-2014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运用线性倾向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等方法对邢台市的降水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1a来,邢台市月不同等级降水日数随着降水等级的升高而快速下降,月雨日和月雨量的峰值均出现在7月份,平均为18.67d和150.46mm;小雨日和小—中雨日分别呈-3.17d·10a-1和-0.61d·10a-1的显著性下降,其他等级降水的雨日也都呈不明显的下降趋势,年总雨日呈-4.37d·10a-1的显著性下降,其中在夏季的下降趋势最明显;年总雨量的气候倾向率为-18.23mm·10a-1,其中小雨量呈-5.22mm·10a-1的显著下降;总雨量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雨日的减少,另一方面是小雨日和小—中雨日雨量在夏季的显著性减少.检验证明小雨日、小—中雨日的突变时间分别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末,总雨日和小雨量的突变时间分别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和80年代初.

立即下载
玛纳斯河流域草地资源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玛纳斯河流域草地资源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玛纳斯河流域草地资源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玛纳斯河流域草地资源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1.3MB

页数:5P

玛纳斯河流域草地资源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5

通过利用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05年四期的遥感影像和数据对玛纳斯河流域草地资源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草地面积减少,覆被度降低、牧草产量下降、种群退化和种类减少的趋势明显,并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为此,退耕还草,改革草场管理体制、改良建设草地、优化畜群品种结构、加大草地投入是加强草地资源建设,是实现流域生态重建的有效措施。

立即下载
青海高原近40a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青海高原近40a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青海高原近40a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青海高原近40a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482KB

页数:6P

青海高原近40a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5

利用青海省1961-2002年26个代表站逐日雨量资料和高原东部地区10个站的降水自记资料,分析了近40a来降水量、雨日、雨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海高原近40a来年降水量无明显的变化,但夏半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冬半年降水量呈明显的增多趋势;夏半年降水量和雨日虽在减少,但降水强度在增大;夏半年降水量的减少主要是降水日数的减少造成的,而冬半年降水量的增加是由于雨日增多和每个降水日平均雨量的增大所造成;随着气候变暖,夏、秋季降水明显偏少,出现暖干化的气候趋势。

立即下载
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分析 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分析 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分析

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分析

格式:pdf

大小:448KB

页数:6P

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分析 4.5

以1991年、1998年和2006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利用度和生态环境效益指数模型,研究了漓江流域1991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于1991~2006年间发生了较大变化,变化的总体趋势为林地、耕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并转化为园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1991年以来,漓江流域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和园地的正向变化速度较大,而林地和草地的负向变化速度较大。漓江流域土地利用综合变化速率呈现增加趋势;土地利用度变化呈现波动特征;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人文驱动力为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等方面;1991~2006年间土地利用变化降低了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效益,林地向园地的转化及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是区域生态环境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

立即下载
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白鹤迁徙的影响 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白鹤迁徙的影响 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白鹤迁徙的影响

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白鹤迁徙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476KB

页数:6P

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白鹤迁徙的影响 4.8

分析了1986—2002年扎龙湿地自然和社会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春季白鹤迁徙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区域气候干旱化背景下,流域中上游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型工程建设等影响使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发生很大的改变,鸟类栖息繁殖的生境遭到破坏.近17年来,湿地总面积减少了21.33km2,芦苇沼泽和明水沼泽面积分别下降6.14km2和6.27km2,湿地分布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了771.1m.沼泽斑块数量增加,平均规模缩小,大块沼泽湿地不断被蚕食,栖息地破碎化程度增大.保护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珍稀水禽的栖息空间萎缩,取食条件变差,在扎龙湿地停歇的白鹤数量减少,停留时间缩短.1998年嫩江流域大洪水过后,连续3年严重干旱,2002年白鹤的数量锐减到仅126只.2002年以来大规模的生态补水使扎龙湿地生态功能得到一定恢复,迁徙停歇的白鹤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分布范围扩大.

立即下载
全球气候变化对建筑环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建筑环境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1.2MB

页数:1P

全球气候变化对建筑环境的影响 4.3

近些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气候环境也随之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甚至我国范围内,一些地区的采暖周期都发生了改变,气候变化对建筑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如果再任由其影响继续下去,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建筑的基础与结构,久而久之,会严重影响到建筑的整体环境,因此,我们必须要结合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找到最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竭尽全力将全球气候变化对建筑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以下是我结合自己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就全球气候变化对建筑环境的影响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立即下载
全球气候变化对建筑环境的影响探讨

全球气候变化对建筑环境的影响探讨

格式:pdf

大小:85KB

页数:1P

全球气候变化对建筑环境的影响探讨 4.4

近年来,建筑工程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而外部气候环境的变化对建筑环境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建筑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就主要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建筑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

立即下载
焉耆盆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 焉耆盆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 焉耆盆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

焉耆盆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

格式:pdf

大小:1.3MB

页数:11P

焉耆盆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 4.5

环境变化下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新疆焉耆盆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dem数据和气象要素数据,运用非参数气候变化突变点检验(mk,mann-kendall-sneyerstest)、趋势分析方法(mann-kendall,mk),通过计算生态服务价值(esv)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动态度,对新疆焉耆盆地近40a(1973—2014年)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功能的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2)山区冰川面积的缩小是山区生态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3)平原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2004年为转折点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整个研究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1973年85.86×108元、1977年94.46×108元、1994年84.15×108元、2004年89.40×108元和2014年96.47×108元,这与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趋势吻合。人类活动如长期开垦、扩大绿洲面积和有益的气候变化支撑(降水量增加、蒸发量减少)是平原区生态服务价值增加的主要原因。在山区,生态服务价值随着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而变化,在绿洲区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是人类开荒耕地、还林、还耕,以及人工栽培芦苇等活动和气候变暖共同作用的结果。

立即下载
焉耆盆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   焉耆盆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   焉耆盆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  

焉耆盆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  

格式:pdf

大小:1.3MB

页数:11P

焉耆盆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   4.5

环境变化下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新疆焉耆盆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dem数据和气象要素数据,运用非参数气候变化突变点检验(mk,mann-kendall-sneyerstest)、趋势分析方法(mann-kendall,mk),通过计算生态服务价值(esv)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动态度,对新疆焉耆盆地近40a(1973—2014年)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功能的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2)山区冰川面积的缩小是山区生态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3)平原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2004年为转折点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整个研究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1973年85.86×108元、1977年94.46×108元、1994年84.15×108元、2004年89.40×108元和2014年96.47×108元,这与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趋势吻合。人类活动如长期开垦、扩大绿洲面积和有益的气候变化支撑(降水量增加、蒸发量减少)是平原区生态服务价值增加的主要原因。在山区,生态服务价值随着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而变化,在绿洲区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是人类开荒耕地、还林、还耕,以及人工栽培芦苇等活动和气候变暖共同作用的结果。

立即下载
氟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氟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氟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氟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194KB

页数:9P

氟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5

近几十年来,氟的区域性环境地球化学异常和人为环境污染所导致的植物和人体氟暴露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世界各国学者对不同环境介质中氟的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和不确定性.本文回顾了近些年来有关氟在大气、水、土壤中的来源、数量、存在形态、迁移转化和控制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氟的地球化学行为与植物和人体氟暴露的关联性,并提出了未来有关氟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研究应优先考虑的几个方向.

立即下载
黄俊希

职位:大数据售前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呼伦贝尔沙地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文辑: 是黄俊希根据数聚超市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相关呼伦贝尔沙地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资料、文献、知识、教程及精品数据等,方便大家下载及在线阅读。同时,造价通平台还为您提供材价查询、测算、询价、云造价、私有云高端定制等建设领域优质服务。手机版访问: 呼伦贝尔沙地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