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 2025-05-08

改性木质素对砖红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108KB

页数:5P

人气 :59

改性木质素对砖红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4.7

磷肥施入砖土壤后 ,土壤速效磷随着时间的推移 ,呈现下降的趋势。利用改性木质素缓释磷铵 ,可以有效地络合土壤活性铁 ,降低其活性 ,从而阻止土壤速效磷被固定 ,使土壤磷素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土壤中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不大。

林地改种牧草对砖红壤物理质量性状的影响 林地改种牧草对砖红壤物理质量性状的影响 林地改种牧草对砖红壤物理质量性状的影响

林地改种牧草对砖红壤物理质量性状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305KB

页数:4P

选取海南5个牧草地样地,以样地附近立地条件一致的林地为对照,研究海南热带砖红壤林地改种牧草后土壤物理性状变化。结果表明:林地改种牧草后土壤平均容重降低3.91%,从1.33g.cm-3下降到1.28g.cm-3;砂粒含量减少15.89%,粘粒和粉粒含量分别增加17.08%和18.86%;微团聚体(53~250μm)和粉粒与粘粒大小的团聚体(250μm)含量增加26.28%;同时,土壤渗透性增加77.08%,10℃时渗透系数k10从平均0.96上升到1.70。尽管未能达到显著水平,但林地改种牧草后各种土壤物理性状均有一定改善。

呋喃丹对海南花岗岩砖红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呋喃丹对海南花岗岩砖红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呋喃丹对海南花岗岩砖红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呋喃丹对海南花岗岩砖红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120KB

页数:4P

在室温下培养土样并采用梯度稀释涂布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呋喃丹对砖红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3大主要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种群对呋喃丹的反应随其施加质量分数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培养初期,5mg·kg-1呋喃丹处理土壤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相对最少。而在整个培养周期内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各处理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能恢复并接近对照水平,但真菌的生长一直受到抑制且呋喃丹质量分数越大其受抑制程度也越大,表明呋喃丹对细菌和放线菌无明显的影响,而抑制真菌的趋势明显。因此,真菌可以被作为海南砖红壤受呋喃丹污染的敏感指示菌。

编辑推荐下载

耕作方式对砖红壤物理特性和含水率的影响 耕作方式对砖红壤物理特性和含水率的影响 耕作方式对砖红壤物理特性和含水率的影响

耕作方式对砖红壤物理特性和含水率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222KB

页数:5P

耕作方式对砖红壤物理特性和含水率的影响 4.5

对横直深松、深松-浅耕和深耕3种不同耕作方式对砖红壤的孔隙度、圆锥指数、干密度和含水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横直深松更有利于提高砖红壤的孔隙度,增加土壤的透气性,降低土壤的圆锥指数,横直深松和深松-浅耕都能使土壤密度显著下降。数理统计分析表明,深松-浅耕、横直深松和深耕对含水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深松能显著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有利于提高砖红壤的保水能力,是合理的耕作模式。

立即下载
芬兰VTT利用化学酶改性木质素 芬兰VTT利用化学酶改性木质素 芬兰VTT利用化学酶改性木质素

芬兰VTT利用化学酶改性木质素

格式:pdf

大小:103KB

页数:1P

芬兰VTT利用化学酶改性木质素 4.4

芬兰vtt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发明的利用化学酶对木质素进行改性的方法,可使含木质素的纤维保持原有特性,并可根据使用要求,使其具备防

立即下载

改性木质素对砖红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热门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837937 立即查看>>
海南岛香蕉园砖红壤养分限制因子的研究 海南岛香蕉园砖红壤养分限制因子的研究 海南岛香蕉园砖红壤养分限制因子的研究

海南岛香蕉园砖红壤养分限制因子的研究

格式:pdf

大小:116KB

页数:4P

海南岛香蕉园砖红壤养分限制因子的研究 4.5

针对海南岛香蕉园花岗岩发育的砖红壤的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目前尚不清楚,笔者试验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来开展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砖红壤对各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大小顺序为:b>s>cu>k>zn;(2)高粱盆栽试验中养分亏缺程度为:n>zn>b>mg>s>k>mo>ca>cu;(3)香蕉盆栽试验中养分亏缺程度为:n>mg>zn>k>ca>s>mo>b;(4)n是第一限制因子。这充分说明土壤肥力贫瘠,应当加强土壤所缺且香蕉所需的养分的施用,方能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实现香蕉的平衡施肥;同时证明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确实可以很好地用来评价土壤肥力。

立即下载
高吸水性树脂在赤红壤及砖红壤上的保水保肥效果研究 高吸水性树脂在赤红壤及砖红壤上的保水保肥效果研究 高吸水性树脂在赤红壤及砖红壤上的保水保肥效果研究

高吸水性树脂在赤红壤及砖红壤上的保水保肥效果研究

格式:pdf

大小:321KB

页数:4P

高吸水性树脂在赤红壤及砖红壤上的保水保肥效果研究 4.4

在旱地赤红壤和砖红壤上分别以小白菜和辣椒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以研究高吸水性树脂及其肥料制品对土壤水肥的保持作用。结果表明:paa能显著降低氮素淋失量,将更多的肥料养分保留在土壤中,同时又能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消耗,从而提高水肥的利用率,最终提高作物产量。在paa各种处理中,以0.02%、ph6.5的paa稀凝胶与自来水交替灌溉对水肥保持效果最好,试验条件下,可使n素淋失量减少72.0%,水分利用率提高14.65%,作物产量增加33.20%。以高吸水性树脂和单质肥料为原料的掺混型节水专用肥与等养分的复合肥比较,辣椒果长、肩径宽、果肉厚、单果重明显增加,产量增加5.16%;节水449m3/hm2,相当于45mm降水,节水率27.7%。

立即下载
添加化学改良剂对海南岛砖红壤中铅的化学形态与转化的影响 添加化学改良剂对海南岛砖红壤中铅的化学形态与转化的影响 添加化学改良剂对海南岛砖红壤中铅的化学形态与转化的影响

添加化学改良剂对海南岛砖红壤中铅的化学形态与转化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365KB

页数:5P

添加化学改良剂对海南岛砖红壤中铅的化学形态与转化的影响 4.4

采用土培试验和连续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海南岛花岗岩砖红壤中重金属pb的6种形态(水溶态pb、交换态pb、碳酸盐结合态pb、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有机质结合态pb和残余态pb)、外源pb污染对土壤pb形态的影响以及化学修复剂磷、钙、硫对土壤pb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原土壤中,重金属pb的化学形态以结合态和残余态为主,土壤有效态pb含量较低,其中:残余态pb>有机质结合态pb>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碳酸盐结合态pb>交换态pb>水溶态pb,说明土壤pb的环境风险较低。当外源pb以离子态污染土壤时,土壤中6种形态pb的含量均有明显上升,且随时间推移,外源pb污染土壤中pb的化学形态发生了连续变化,有:水溶态pb和交换态pb的比例持续下降,碳酸盐结合态pb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的比例持续上升,有机质结合态pb和残余态pb的比例则有先升后略有下降再趋于稳定的趋势;土壤中pb主要以铁锰氧化结合态累积,并有:铁锰结合态pb>残余态pb>有机态pb>碳酸盐结合态pb>交换态pb>水溶态pb的趋势。向污染土壤施加化学改良剂过磷酸钙、硫化钠和石灰,能显著降低水溶态pb和交换态pb的含量,可使有机结合态pb、碳酸盐结合态pb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含量下降,而残余态pb有增加的趋势。化学改良剂的加入可使土壤pb的有效态含量降低、活性下降,从而可抑制重金属pb由土壤向植物体系的迁移,有利于植物安全生产。

立即下载
砖红壤区橡胶林地土壤硝化作用研究初报 砖红壤区橡胶林地土壤硝化作用研究初报 砖红壤区橡胶林地土壤硝化作用研究初报

砖红壤区橡胶林地土壤硝化作用研究初报

格式:pdf

大小:573KB

页数:4P

砖红壤区橡胶林地土壤硝化作用研究初报 4.7

以尿素为氮源,采用土壤好气培养试验,研究了砖红壤区橡胶林短期内不同培肥方式下土壤硝化作用特征。结果表明,尿素加入胶园土壤后即迅速水解,加入橡胶树行间未经培肥区土壤(a)中4天水解99.0%,生成的铵态氮14天后开始较强的硝化作用,最大硝化率为46.2%,培养63天后nh4+-n含量仍保持在63.2mgkg-1的较高水平;而尿素加入经有机无机肥培肥土壤(c)中1天水解99.8%,加入单用化肥培肥的土壤(b)中4天水解98.6%以上,水解生成的铵态氮培养至第4天即开始较强的硝化作用,14天基本硝化完全,最大硝化率都在99%以上,使得培肥区土壤中的无机氮主要以硝态氮形式存在。

立即下载
不同耕作方式下的砖红壤含水量的现场试验研究 不同耕作方式下的砖红壤含水量的现场试验研究 不同耕作方式下的砖红壤含水量的现场试验研究

不同耕作方式下的砖红壤含水量的现场试验研究

格式:pdf

大小:250KB

页数:2P

不同耕作方式下的砖红壤含水量的现场试验研究 4.7

本文根据深耕、深松和深松-浅耕等三种不同耕作条件下砖红壤含水量的现场测定,分析三种不同耕作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变化特性,认为深松能提高土壤的入渗能力和增加土壤“库容”。

立即下载

改性木质素对砖红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精华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837937 立即查看>>
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常、微量元素的垂向分异研究 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常、微量元素的垂向分异研究 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常、微量元素的垂向分异研究

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常、微量元素的垂向分异研究

格式:pdf

大小:456KB

页数:8P

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常、微量元素的垂向分异研究 4.5

选择海南岛西部地区占地面积大、发育典型的砖红壤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砖红壤发育过程中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组成特征,分析不同剖面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含量的垂向变化规律,厘定不同剖面元素的迁移富集规律及其成因,并阐述其与人类活动及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

立即下载
木质素论文

木质素论文

格式:pdf

大小:691KB

页数:18P

木质素论文 4.4

枣果实内果皮发育过程中木质素沉积动态分析 学生姓名:刘旭洋导师姓名:王晓琴 摘要本次实验是以无核金丝小枣作为实验材料,以有核金丝小枣作为对照,对果 实内果皮部分各发育时期石蜡切片进行观察,以及枣的各项生理指标,初步探讨枣果 实出现无核形状的机理。所得研究结果如下: 1、无核金丝小枣的发育根据石蜡切片和生理指标的特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果实缓慢生长期(花后15天内)、果实快速生长期(花后15-30天)、果核形成期 (花后30-45天)、果肉快速生长期(花后45天-成熟时) 2、无核金丝小枣的含水量要比有核金丝小枣的含水量高,证明无核金丝小枣 的口感更佳。 3、果实成熟时,在内果皮部分石细胞化程度上,有核金丝小枣要比无核金丝 小枣的高出许多。 关键词枣;木质素;内果皮;观察;石蜡切片 analysisoflignindepositioninjujubefrui

立即下载
海南岛东部地区砖红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纵向分异研究 海南岛东部地区砖红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纵向分异研究 海南岛东部地区砖红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纵向分异研究

海南岛东部地区砖红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纵向分异研究

格式:pdf

大小:453KB

页数:5P

海南岛东部地区砖红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纵向分异研究 4.7

对海南岛东部地区发育典型的6个砖红壤剖面的微量元素的组成特征及其纵向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土壤母质是决定砖红壤微量元素含量的主要原因,区内花岗岩砖红壤中cu、sr、zn、pb含量明显高于砂页岩砖红壤,而砂页岩砖红壤中的as含量相对较高.砂页岩砖红壤剖面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的纵向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并显示出b层>c层>a层的特征,而花岗岩砖红壤微量元素在各层中的纵向分异规律不甚明显.区内的人类活动对海南岛东部砖红壤剖面中的部分微量元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农药及老鼠药的大量使用,可致使大量的as元素进入土壤表层富集,并造成土壤中as含量超标,成为区内环境的重要隐患.

立即下载
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稀土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异特征 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稀土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异特征 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稀土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异特征

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稀土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异特征

格式:pdf

大小:448KB

页数:6P

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稀土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异特征 4.7

砖红壤是海南岛西部地区占地面积大、发育典型的地带性土壤,对区内不同砖红壤剖面稀土元素的组成特征及稀土元素含量的纵向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成土母质决定着土壤中稀土元素的最初含量,同一土壤剖面上下层土壤之间的稀土元素具有一定的继承性。砖红壤在形成发育过程中发生了轻稀土元素富集,且由深部至浅部,稀土元素总量逐步减少,而ce也呈现出由负异常向正异常演化之趋势,土壤的淋溶作用是导致稀土元素发生纵向分异的主要原因。

立即下载
海南岛砖红壤中铅、镉的化学形态与转化 海南岛砖红壤中铅、镉的化学形态与转化 海南岛砖红壤中铅、镉的化学形态与转化

海南岛砖红壤中铅、镉的化学形态与转化

格式:pdf

大小:812KB

页数:5P

海南岛砖红壤中铅、镉的化学形态与转化 4.4

采用土培实验和连续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重金属pb、cd在海南岛花岗岩砖红壤中的形态组成、外源pb、cd污染及化学修复剂磷、钙、硫对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原土壤中,重金属pb的化学形态以结合态和残余态为主,土壤有效态pb含量较低,其中残余态pb>有机质结合态pb>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碳酸盐结合态pb>交换态pb>水溶态pb,说明土壤pb的环境风险较低;重金属cd的化学形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土壤中交换态cd含量较高,其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碳酸盐结合态cd>交换态cd>有机结合态cd>残余态cd>水溶态cd,说明土壤cd的环境风险较高。当外源pb、cd污染土壤时,有铁锰结合态pb>残余态pb>有机态pb>碳酸盐结合态pb>交换态pb>水溶态pb,交换态cd>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碳酸盐结合态cd>残余态cd>有机态cd>水溶态cd的趋势。向污染土壤施加化学改良剂过磷酸钙、硫化钠和石灰,能显著降低水溶态pb、cd和交换态pb、cd的含量,并使有机结合态pb、碳酸盐结合态pb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含量下降,但残余态pb、碳酸盐结合态cd、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和有机态cd有增加的趋势,残余态cd的含量基本稳定。

立即下载

改性木质素对砖红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最新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837937 立即查看>>
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的性能研究 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的性能研究 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的性能研究

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的性能研究

格式:pdf

大小:296KB

页数:5P

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的性能研究 4.5

阐述了国内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ls)的生产应用现状,认为它虽属环保型产品,但在技术方面存在局限性.通过化学方法对ls改性,得到了一种接有羧基基团的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mls).对其性能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与ls相比,mls的减水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当mls掺量为0.25%~0.40%(占水泥质量的百分数)时,混凝土减水率可达14.5%~19.6%,接近萘系高效减水剂(nsf)的减水效果;掺加mls的混凝土28d抗压强度比与掺加nsf者相当;用mls替代部分nsf可有效改善混凝土坍落度保持性.另外还探讨了正确评价mls塑化效果的方法,认为采用混凝土减水率指标更能真实反映其应用效果.

立即下载
改性木质素磺酸盐混凝土减水剂的研究 改性木质素磺酸盐混凝土减水剂的研究 改性木质素磺酸盐混凝土减水剂的研究

改性木质素磺酸盐混凝土减水剂的研究

格式:pdf

大小:633KB

页数:4P

改性木质素磺酸盐混凝土减水剂的研究 4.5

木质素磺酸盐是一种常见的普通减水剂,其分子量分布较宽,从而影响减水剂性能。通过对木质素磺酸盐进行分离,得到分子量分布较窄的木质素磺酸盐。并对其进行了化学改性,研究了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对水泥净浆流动度、水泥净浆凝结时间和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减水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具有较好的减水性能,且达到高效减水剂的减水性能。

立即下载
木质素纤维

木质素纤维

格式:pdf

大小:11KB

页数:8P

木质素纤维 4.5

木质素纤维 木质素纤维是天然木材经过化学处理得到的有 机纤维,外观为棉絮状,呈白色或灰白色。通过筛 选、分裂、高温处理、漂白、化学处理、中和、筛 分成不同长度和粗细度的纤维以适应不同应用材料 的需要.由于处理温度高达260℃以上,在通常条 件下是化学上非常稳定的物质,不为一般的溶剂、 酸、碱腐蚀,具有无毒、无味、无污染、无放射性 的优良品质,不影响环境,对人体无害,属绿色环 保产品,这是其它矿物质素纤维所不具备的。纤维 微观结构是带状弯曲的,凹凸不平的,多孔的,交 叉处是扁平的,有良好的韧性、分散性和化学稳定 性,吸水能力强,有非常优秀的增稠抗裂性能。 性能参数: 长度:均<6mm灰分含量:≤18% ph值:7.0±0.5吸油率:不小于纤维自身质量 的5倍 含水率:<5%耐热能力:230℃(短时间可 达280℃) 主要功能:广泛用于沥青道路、混凝土、砂浆、

立即下载
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格式:pdf

大小:1.8MB

页数:3P

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4.5

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立即下载
海南岛砖红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海南岛砖红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海南岛砖红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海南岛砖红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格式:pdf

大小:509KB

页数:3P

海南岛砖红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4.4

分析了海南岛砖红壤中的cr、cu、zn、as、cd、pb等6种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利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海南岛砖红壤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结果表明:海南岛砖红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是pb,各重金属影响因子的顺序为pb>cu>cr>zn>as>cd;各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顺序为cd>pb>as>cu>cr>zn。海南岛砖红壤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40.06,属于轻微潜在生态危害范畴。

立即下载
氮肥增效剂对海南砖红壤土壤氮转化影响的研究 氮肥增效剂对海南砖红壤土壤氮转化影响的研究 氮肥增效剂对海南砖红壤土壤氮转化影响的研究

氮肥增效剂对海南砖红壤土壤氮转化影响的研究

格式:pdf

大小:343KB

页数:未知

氮肥增效剂对海南砖红壤土壤氮转化影响的研究 4.5

抑制剂施用能显著降低尿素及含脲肥料施用带来的环境问题。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对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和氯唑灵(dwell)以及长效复混肥添加剂(nam)对海南花岗岩母质土壤尿素氮转化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am和dcd可提高土壤nh4+-n含量,抑制硝化作用,可应用到海南地区以尿素作为氮源的肥料中,其推荐用量分别为施入纯氮量的0.8%和3.5%。但由于nam和dcd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显著提高土壤酸碱度,有导致土壤氨挥发加大及no2-积累的风险,建议在施肥时不要集中大量施用。

立即下载
配方肥在砖红壤上促进香蕉生长的研究 配方肥在砖红壤上促进香蕉生长的研究 配方肥在砖红壤上促进香蕉生长的研究

配方肥在砖红壤上促进香蕉生长的研究

格式:pdf

大小:272KB

页数:未知

配方肥在砖红壤上促进香蕉生长的研究 4.8

以巴西蕉为材料,试验配方施肥在海南玄武岩砖红壤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提高了香蕉株高和茎粗,增产20.9%,每梳果指数、果指长、单果重,果实维生素c、总糖、可溶性蛋白、糖酸比等都有所提高;配方肥施的香蕉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7.37、13.90和3.65个百分点,肥料贡献率提高了14.48个百分点,肥料农学利用率提高了8.69kg/kg;施肥成本节省2352.75元/hm2,纯收入增加36.60%。

立即下载
海南花岗岩砖红壤上柱花草的磷钾肥料效应 海南花岗岩砖红壤上柱花草的磷钾肥料效应 海南花岗岩砖红壤上柱花草的磷钾肥料效应

海南花岗岩砖红壤上柱花草的磷钾肥料效应

格式:pdf

大小:167KB

页数:7P

海南花岗岩砖红壤上柱花草的磷钾肥料效应 4.4

在海南花岗岩砖红壤上对柱花草进行了施用磷钾肥料配经试验。结果表明:(1)施用磷肥促进柱花草根系生长,根量增加。(2)施用磷肥促进地上部株高的增长和干草产量的提高。随磷肥用量增加产量比对照提高9.9% ̄23.8%,钾肥施用,随钾肥用量的增加产量提高9.6% ̄17.9%。(3)磷胛肥能显著改善柱花草的品质,施磷可提高其蛋白用量的增加草粉灰分含量。(4)根据磷肥钾与柱花草产量建立的回归模型计算,花岗岩砖

立即下载
聚丙烯酰胺型共聚物对砖红壤上菜心生长状况的影响 聚丙烯酰胺型共聚物对砖红壤上菜心生长状况的影响 聚丙烯酰胺型共聚物对砖红壤上菜心生长状况的影响

聚丙烯酰胺型共聚物对砖红壤上菜心生长状况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255KB

页数:未知

聚丙烯酰胺型共聚物对砖红壤上菜心生长状况的影响 4.3

运用不同剂量的聚丙烯酰胺型共聚物处理菜心,研究其对菜心生长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为海南省砖红壤蔬菜栽培使用共聚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施用共聚物后各处理菜心的生长状况均优于对照(未施共聚物),其中每667m2用量为4kg的处理表现最佳;当每667m2共聚物用量在1~4kg范围内,菜心的根重、地上部鲜重大致随着共聚物用量的增加表现越好,但每667m2用量为5kg的菜心表现不如用量为4kg和3kg的处理;共聚物用量在每667m21~5kg的处理在水分利用率方面分别比对照高出14.95%、27.80%、35.22%、43.52%、18.05%。

立即下载
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格式:pdf

大小:688KB

页数:5P

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4.6

对海南岛西部地区发育典型的5个砖红壤剖面微量元素的组成特征进行研究发现,5个剖面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中cu、pb、zn、as平均含量大多高于中国南方砖红壤的平均值,而ni、mo、cd、sn、sb等微量元素则刚好相反。各剖面微量元素含量的纵向变化规律显示,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垂直变化从根本上取决于土壤母质的特征。受区内自然条件影响,区内土壤微量元素的垂向迁移能力相对较弱,而人类的工业活动、农业活动也可导致少量as、cd、pb等有害外源微量元素进入土壤并趋向于在土壤的浅层富集。

立即下载
曾野纯

职位:中级安全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改性木质素对砖红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文辑: 是曾野纯根据数聚超市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相关改性木质素对砖红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资料、文献、知识、教程及精品数据等,方便大家下载及在线阅读。同时,造价通平台还为您提供材价查询、测算、询价、云造价、私有云高端定制等建设领域优质服务。手机版访问: 改性木质素对砖红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