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 2024-06-01

基于供给生态服务价值的云南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

格式:pdf

大小:520KB

页数:9P

人气 :92

基于供给生态服务价值的云南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 4.5

以往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估方法研究多倾向于综合研究,而关注某种承载力的评估则少有研究。本研究构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法仅侧重于土地资源的供给生态服务价值,以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进行土地覆盖分类,并参考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利用面积加权方法计算特定研究区域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利用统计年鉴人口数据,结合年食物消费价值总量需求对生态服务价值进行量化,最终建立了基于供给生态服务价值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参数及标准。并以云南省为例进行了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以期扩展和补充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估方法。根据研究区特点及研究需要,将土地覆盖/利用类型分为6种类型:农田、林地、草地、湿地、人工表面和未利用地。在收集覆盖云南省全境的201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研究区地形图数据等的基础上,基于分类软件e Cognition 8.7,应用面向对象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方法,得到云南省6大土地覆盖类型的整体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土地资源评估方法能够对生态服务价值进行有效量化,综合考虑土地资源供给服务价值和区域人口食物消费,2010年云南省北部的迪庆、怒江和丽江,以及南部人口稀少地区西双版纳、普洱的土地资源状况较为乐观,而其他地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等原因,土地资源供给服务价值量相对人口更显不足。本文所构建的基于供给生态服务价值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法是对承载力相关评估方法的拓展和有益尝试,可为省域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及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格式:pdf

大小:893KB

页数:5P

传统意义上的土地承载力评价主要围绕耕地—食物—人口而展开,已不能有效反映现代城市发展与区域土地资源之间的关系。战略环境评价要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其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生态和环境因素能充分融入城市的发展决策过程。回顾了我国战略环境评价实践中土地承载力评价的重心演变和存在不足,并以天津滨海新区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为例,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探索了土地承载力的评价思路,提出了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丰富了我国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内涵。

南宁市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南宁市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格式:pdf

大小:823KB

页数:4P

从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等4个方面构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对南宁市区6个城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9-2014年南宁市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呈上升趋势;依据2014年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可将南宁市6个城区划分为高、中、低潜力承载区,其中,青秀区、良庆区属高潜力承载区,江南区、邕宁区属中潜力承载区,兴宁区、西乡塘区属低潜力承载区.

编辑推荐下载

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格式:pdf

大小:539KB

页数:7P

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4.7

以山西省运城市为研究对象,从耕地承载力、经济人口承载力、土地生态承载力3个方面选取18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均方差法明确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对运城市1995、2000、2005、2010、2012、2014、2016年7个时段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经历了下降、回升两个阶段;土地资源承载力等级处于ⅳ~v级;2005年是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变化的转折点.最后分析了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提升建设对策.

立即下载
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 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 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

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

格式:pdf

大小:189KB

页数:6P

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 4.4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需求量大,而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则成为目前的热点之一。珠海市土地总面积小,土地资源十分有限,随着建设用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理论基础,运用均方差决策分析法和gis技术方法,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和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四大角度出发,合理选取评价指标,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五年来,珠海市土地资源各子系统承载力不断提高,相互协调,促使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从2011年的0.2381提升到2015年的0.8396,增幅为0.6015,提升较明显。上述研究有利于加强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认识,促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完善,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立即下载

供给生态服务价值的云南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热门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1591121 立即查看>>
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 评价分析 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 评价分析 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 评价分析

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 评价分析

格式:pdf

大小:1.3MB

页数:6P

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 评价分析 4.7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需求量大,而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则成为目前的热点之一.珠海市土地总面积小,土地资源十分有限,随着建设用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理论基础,运用均方差决策分析法和gis技术方法,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和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四大角度出发,合理选取评价指标,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五年来,珠海市土地资源各子系统承载力不断提高,相互协调,促使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从2011年的0.2381提升到2015年的0.8396,增幅为0.6015,提升较明显.上述研究有利于加强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认识,促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完善,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立即下载
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格式:pdf

大小:367KB

页数:7P

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4.5

以山西省运城市为研究对象,从耕地承载力、经济人口承载力、土地生态承载力3个方面选取18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均方差法明确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对运城市1995、2000、2005、2010、2012、2014、2016年7个时段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经历了下降、回升两个阶段;土地资源承载力等级处于ⅳ~ⅴ级;2005年是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变化的转折点.最后分析了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提升建设对策.

立即下载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

格式:pdf

大小:1.9MB

页数:6P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 4.5

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指标法,考虑研究区域与土地资源密切相关的因素,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研究区域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gis技术获得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运用统计分析法计算研究范围市域尺度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平均值,据此将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划分为3种类型区——低承载力区、一般承载力区、高承载力区;最后,分析了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结果表明: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呈现中西部低、东部高的特点,高承载力区位于山区;一般承载力区位于西北、西南、东北部;低承载力区位于中部平原区。

立即下载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

格式:pdf

大小:1.3MB

页数:6P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 4.3

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指标法,考虑研究区域与土地资源密切相关的因素,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研究区域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gis技术获得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运用统计分析法计算研究范围市域尺度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平均值,据此将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划分为3种类型区——低承载力区、一般承载力区、高承载力区;最后,分析了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结果表明: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呈现中西部低、东部高的特点,高承载力区位于山区;一般承载力区位于西北、西南、东北部;低承载力区位于中部平原区。

立即下载
基于土地功能的苏南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基于土地功能的苏南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格式:pdf

大小:130KB

页数:6P

基于土地功能的苏南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4.7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经济发达地区人地矛盾日趋尖锐,苏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研究其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承载力问题,在全国具有较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以苏州、无锡、常州3个市为例,基于土地功能视角,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用模糊优选模型对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常州市土地承载力情况最优,无锡位居第2,苏州市排名最后;苏南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情况比较相似:土地生产承载力较好;由于城市用地规模迅速扩张,土地空间承载力较弱;生态资源消耗和土地污染严重导致土地生态承载力较弱。

立即下载

供给生态服务价值的云南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精华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1591121 立即查看>>
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矿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模型 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矿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模型 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矿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模型

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矿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模型

格式:pdf

大小:552KB

页数:4P

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矿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模型 4.4

从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动态性3个方面阐述了矿区土地资源安全的涵义。在土地资源承载力表征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区可利用土地资源量、土地生产力水平、土地承载力3个因素与矿区土地资源安全状态的相关关系,并据此建立了针对煤矿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的方法与模型。

立即下载
沈阳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沈阳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格式:pdf

大小:423KB

页数:2P

沈阳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4.8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是衡量地区土地资源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以沈阳市为例,对沈阳市2011年~2016年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研究,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方法确定权重,应用累加求和的方法计算出2011年~2016年的土地综合承载力分值,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

立即下载
土地资源承载力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研究 土地资源承载力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研究 土地资源承载力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研究

土地资源承载力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研究

格式:pdf

大小:260KB

页数:5P

土地资源承载力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研究 4.7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开展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并将其引入规划环评中,对于完善规划环评技术方法,更好的发挥其战略指导作用,协调土地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土地资源系统进行分析,重新框定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建立规划环评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的理论模型,并基于dsr模式,构建出一套可操作性强的规划环评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指标体系;开展广州南沙区规划环评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的应用研究,提出规划调整建议。

立即下载
京津冀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京津冀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京津冀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京津冀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格式:pdf

大小:153KB

页数:6P

京津冀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4.6

长期以来,土地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的科学评价,成为科学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运用\"物理wuli-事理shili-人理renli\"(wsr)系统方法论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耦合协调-灰色关联\"等系统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水平、主要影响因素、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系统内部的关联程度进行系统评价。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无论是综合水平还是有序发展水平,均呈上升态势。其中\

立即下载
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分析与建议

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分析与建议

格式:pdf

大小:197KB

页数:5P

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分析与建议 4.3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法等方法对小城镇土地承载力水平进行了评价。首先阐述了研究土地承载力的原因与重要性;构建了土地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选择可耕地等4种资源作为一级指标,粮食总产量等12个要素作为二级指标。其次,以凌海为例,对土地承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应用到该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中,指出凌海土地承载力水平不高,提出了创新土地利用方式等提升土地承载力的建议。

立即下载

供给生态服务价值的云南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最新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1591121 立即查看>>
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分析与建议 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分析与建议 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分析与建议

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分析与建议

格式:pdf

大小:348KB

页数:5P

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分析与建议 4.4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法等方法对小城镇土地承载力水平进行了评价。首先阐述了研究土地承载力的原因与重要性:构建了土地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选择可耕地等4种资源作为一级指标,粮食总产量等12个要素作为二级指标。其次,以凌海为例,对土地承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应用到该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中,指出凌海土地承载力水平不高,提出了创新土地利用方式等提升土地承载力的建议。

立即下载
基于生态文明的半干旱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基于生态文明的半干旱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基于生态文明的半干旱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基于生态文明的半干旱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格式:pdf

大小:1.3MB

页数:7P

基于生态文明的半干旱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4.7

土地资源面积的有限性,位置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造成了其供给稀缺性;而土地资源具有养育、支撑、资源和资产等功能,其需求旺盛;土地资源供给的稀缺性与社会需求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矛盾.笔者运用经济学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立足生态文明角度,从供求方面对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探讨,以山西省大同市为案例区.研究结果表明:(1)由耕地需求量、建设用地需求量和生态用地需求量构成的土地资源综合承栽力总需求,2011--2015年大同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总需求分别为0.5309、0.5542、0.5770、0.5797和0.6030;其总体趋势增加;(2)由耕地支撑能力、建设用地支撑能力和生态支撑能力构成的土地综合承载力总供给,2011--2015年大同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总供给分别为1.423、1.466、2.104、1.531和1.509;(3)2011--2015年大同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处于超载,2013年超载最大,2015年超载最小,说明大同市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超载现象在改善.运用此方法进行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在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中更为科学和合理,使得人们更为关注生态文明,为建立社会、经济、生态和谐的人地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

立即下载
既有桥梁承载力评估方法 既有桥梁承载力评估方法 既有桥梁承载力评估方法

既有桥梁承载力评估方法

格式:pdf

大小:130KB

页数:2P

既有桥梁承载力评估方法 4.6

总结回顾了既有桥梁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并讨论了已有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既有桥梁承载力评估方法的主要研究方向-基于可靠度理论的评估,最后展望了该方向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

立即下载
公路旧桥承载力评估方法_蔡明

公路旧桥承载力评估方法_蔡明

格式:pdf

大小:65KB

页数:4P

公路旧桥承载力评估方法_蔡明 4.5

文章编号:1003-4722(2005)04-0069-03 公路旧桥承载力评估方法 蔡 明 (深圳市市政工程设计院,广东深圳518035) 摘 要:阐述了既有桥梁承载力评估的概念,总结回顾了旧桥承载力评估的方法,特别是基于 动力的桥梁承载力评估方法的最新进展,最后展望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 关键词:旧桥;承载力;评估;动力评估 中图分类号:u446文献标识码:a methodsforevaluationofload-carrying capacityofexistinghighwaybridges caiming (shenzhenmunicipalengineeringdesigninstitute,shenzhen518035,china) abstract:theco

立即下载
公路旧桥承载力评估方法

公路旧桥承载力评估方法

格式:pdf

大小:2.4MB

页数:4P

公路旧桥承载力评估方法 4.3

公路旧桥承载力评估方法

立即下载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格式:pdf

大小:2.5MB

页数:8P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4.6

长株潭城市群沿湘江下游两岸分布,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快,人口集中,随着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城市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造成土地资源相对紧张、人地矛盾愈发突出。以格网为基本评价单元,基于dpsir模型构建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体系,借助gis技术实现指标格网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出土地资源相对承载力,依据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结构对其进行分等定级。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空间布局围绕城市群中心城区呈放射状向外围扩散,且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变化趋势,湘江两岸土地承载力等级相对偏高;(2)研究区相对中等承载力等级分布较广,面积比重最大;(3)指标体系中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类指标对该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具有重要影响;(4)评价模型中状态因子对研究区内土地资源承载力最为敏感。本研究对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立即下载
中国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 中国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 中国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

中国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

格式:pdf

大小:413KB

页数:8P

中国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 4.6

本研究以中国31个省际城市为研究区,从土地人口承载力、土地经济承载力、土地社会承载力及土地生态承载力4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与均方差权值法的综合确权法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对2014—2016年中国31个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14—2016年中国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其中2015—2016年上升趋势较快,2016年达到顶峰,81%的省份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呈较高水平。(2)北京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发展水平遥遥领先,整体来看,北京、天津、重庆和上海直辖市的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强于山东、河北、江苏、湖北等中东部城市,内蒙古、青海、新疆和西藏等西部边缘型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较低。(3)综合分析土地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经济因素、生态因素、人口因素与社会因素均起到一定作用,地均gdp、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影响中国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立即下载
雅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及评价 雅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及评价 雅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及评价

雅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及评价

格式:pdf

大小:480KB

页数:4P

雅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及评价 4.7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人地资源矛盾日趋突出,土地承载能力的研究作为土地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为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持续利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由于公路修建、电站建设等工程用地,雅安市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随着人口增多,且畜牧业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加大,雅安市粮食生产压力较大。以粮食为依据,研究分析了雅安市各县区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并且根据1957~2007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和人口等信息,运用粮食指数的计算方法,预测2020年土地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全市有一半的县区在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中处于危险状态,虽然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耕地减少带来的矛盾,但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耕地的递减,雅安市需要切实保护好耕地,严格控制人口,转移部分劳动力。

立即下载
金乡县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及评价 金乡县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及评价 金乡县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及评价

金乡县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及评价

格式:pdf

大小:1.7MB

页数:2P

金乡县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及评价 4.5

本文以粮食指数为依据,分析了山东金乡县土地资源对人口的承载力,认为在温饱型生活水平下,不考虑外界因素,金乡县2005年土地资源是安全的。随着人口自然增长和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到2020年,小康型生活水平下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安全人口上限为125.67万。结果表明金乡县未来应适当控制人口增加,保护本地耕地资源。

立即下载
基于动测法桥梁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

基于动测法桥梁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

格式:pdf

大小:208KB

页数:3P

基于动测法桥梁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 3

基于动测法桥梁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用动测法评估既有桥梁承载力是一种较有前途的桥梁承载力评估方法,本文以冲击系数为切入点,进行基于应变增大系数和频率双参数的动测方法的研究,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承载力给予定性的评估。并结合t型梁的动静力试验数据...

立即下载
武克庆

职位:装饰机电施工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供给生态服务价值的云南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文辑: 是武克庆根据数聚超市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相关供给生态服务价值的云南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资料、文献、知识、教程及精品数据等,方便大家下载及在线阅读。同时,造价通平台还为您提供材价查询、测算、询价、云造价、私有云高端定制等建设领域优质服务。手机版访问: 供给生态服务价值的云南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