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 2024-06-16

东南沿海地区小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

格式:pdf

大小:278KB

页数:6P

人气 :98

东南沿海地区小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 4.6

[目的]研究我国东南沿海小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为该区水土资源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东南沿海福建省晋江山美水库集水区为例,运用SWAT水文模型。[结果](1)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林地转向园地和建设用地、耕地转向建设用地的特征。(2)固定其他条件,将构建的模型2006年土地利用数据替换为1995年,对比分析发现2000—2010年全流域和典型子流域的年径流深增加,洪水期平均径流增加,枯水期径流基本减少。(3)从全流域空间角度看,径流量均增大,特别是研究区西部地区和东南部地区;同时径流量变率增大,稳性减小。(4)园地、林地、建设用地和水田是驱动区内水文变化的主要因子。[结论]研究区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导致\"洪水量更大,枯水量更小\"的径流变化趋势。河川径流的变化受各地类变化的组合叠加效应影响,这种叠加效应还须进一步研究。

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效应 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效应 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效应

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效应

格式:pdf

大小:258KB

页数:7P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改变了地表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影响着生态系统功能,威胁着区域生态安全。本文以辽河流域的浑河-太子河流域为研究区,探讨了流域空间尺度上的lucc特征及其所带来的生态效应。研究表明,不同的生态指标对lucc的响应程度略有不同:(1)从景观生态格局角度看,反映生态系统斑块形状特征的景观指数对lucc的响应较弱,而对生态系统斑块之间关系的景观指数对lucc的响应较强。2007年与1992年相比,shdi呈现出变大的趋势,分别反映出各生态类斑块呈均衡化状态变好。contag呈现出变小的趋势,反映出优势生态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有所增加。(2)从生态功能效应角度看,2007年与1992年相比,lucc使得植被覆盖度、水土保持能力等单因子生态功能效应指标呈现出变好的特征;综合考虑生态系统供给、调节、文化与支持功能的综合生态功能效应呈现出持平的特征。

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 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 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

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

格式:pdf

大小:11.8MB

页数:7P

基于土地利用空间分析指标和图谱方法,利用五期土地利用数据,结合gis和rs技术,得出南四湖流域1990?201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1)1990?2010年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方式以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与流域内地形密切相关。(2)近20年流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39%,总体变化速度较缓慢。其中,南四湖流域未利用地的减少速度最快,是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最独特的特征。(3)流域内各土地类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互转换,城乡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各阶段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主要特点,集中分布在流域内的各个县域;82.39%的未利用地在1990?1995年转化为人工水域,主要分布在南四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耕地与林地和草地之间的相互转换主要发生在流域东部的多山地丘陵地带。

编辑推荐下载

大通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 大通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 大通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

大通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

格式:pdf

大小:575KB

页数:8P

大通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 4.4

以大通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1985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定量评估了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结果表明:1985-2005年大通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草地向耕地、居工地转变,草地所占比例由46.7%骤降至20.9%,而耕地面积由1985年的1065.8km2增加到2005年的3243km2;相较于1985年的土地利用情景,2005年土地利用情景下的模拟的多年平均径流增加了1.92×108m3,由于上中下游主要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不同,导致流域径流变化增加程度由西北至东南逐渐增大;大通河流域年径流的增加主要表现为汛期径流增加,讯期月平均径流增幅达到了0.40×108m3·mon-1;非汛期径流则呈不明显减小趋势,平均降幅为0.024×108m3·mon-1.合理规划大通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提高水源区涵养能力,对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立即下载
洮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过程响应

洮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过程响应

格式:pdf

大小:1.0MB

页数:11P

洮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过程响应 4.6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导致流域水资源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以中国西北地区的洮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适宜于洮河流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在综合考虑流域1985-2000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多种土地利用/覆被情景,并对不同情景下的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得到以下结论:(1)经校准后的swat模型,其验证期的相关系数r~2、相对误差r_e和效率系数e_(ns)分别为0.83、-8%和0.68,说明swat模型在洮河流域径流量模拟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2)草地、林地和耕地是洮河流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林地的壤中流、土壤湿度和产水量最大,耕地的地表径流和蒸散量最大.与1985年相比,2000年土地利用/覆被情景下地表径流增加了1.72%,地下径流和产水量降低了0.8%和0.4%;耕地扩张和城镇建设用地情景下流域地表径流明显增加,生态恢复情景下流域地表径流和产水量均有所降低.(3)从月径流量来看,林草地可以减小最大与最小流量的变幅,而耕地的作用正好相反.与1985年相比,2000年土地利用/覆被情景下汛期地表径流增加1.67%,地下径流减少0.83%,产水量减少0.36%;非汛期地表径流增加1.86%,地下径流减少0.63%,产水量减少0.46%.说明林草地减少对非汛期的影响更大.

立即下载

东南沿海地区小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热门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1364923 立即查看>>
伊洛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格局分析

伊洛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格局分析

格式:pdf

大小:241KB

页数:6P

伊洛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格局分析 4.4

科学认识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特征可以为流域水文变化、水环境变化、气候变化等研究提供基础。以1970—2010年伊洛河流域5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gis信息技术与空间分析技术,得到不同时期伊洛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特征,选取土地利用变化率指数、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3个指标,分析了近40a来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伊洛河流域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其次为林地。研究区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且土地利用变化处于快速变化水平,随着城镇化面积的逐年增加,流域耕地面积从1990年以后逐年减少,城镇工矿居民用地不断增加,其他如林地、草地和未利用面积变化基本保持不变。从不同的发展阶段来看,1970—1990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不太显著;1990—2000年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以城镇工矿居民用地增加为主要特征;2000—2005年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减少为主要特征;2005—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程度较2000—2005年有减缓趋势,但仍然呈现耕地减少、城镇工矿居民用地增加的特征。从不同的高程带来看,洼地和丘陵地带土地变化较剧烈,变化的主要特征为耕地减少、城镇工矿居民用地增加,而中山和高山地带,因为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土地利用情况变化很小。

立即下载
土地利用及其覆被变化对水文影响研究进展 土地利用及其覆被变化对水文影响研究进展 土地利用及其覆被变化对水文影响研究进展

土地利用及其覆被变化对水文影响研究进展

格式:pdf

大小:152KB

页数:2P

土地利用及其覆被变化对水文影响研究进展 4.3

土地利用及其覆被变化与区域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分析研究lucc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对调整和改善当前土地利用现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阐述lucc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机理,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现状对水环境的影响,并对现阶段区域水环境的研究方法,水文模型和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总结,论述lucc对区域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进展。

立即下载
东南沿海地区软土强度特性的探析

东南沿海地区软土强度特性的探析

格式:pdf

大小:490KB

页数:3P

东南沿海地区软土强度特性的探析 4.7

强度指标是土的主要力学性质之一,是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也是路堤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对温福铁路浙江段海积软土多种室内试验数据及现场原位测试结果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东南沿海地区合理的强度计算方法和软土强度指标。

立即下载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小流域地表温度的影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小流域地表温度的影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小流域地表温度的影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小流域地表温度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509KB

页数:8P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小流域地表温度的影响 4.7

遥感和gis技术被用于检测白家湾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并评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白家湾河流域地表温度的影响。不同时期的landsattm和etm+影像被用于确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格局,并对矿点增长及相关的植被覆盖减少情况进行量化。采用landsat数据的热红外波段进行地表温度的反演。结果表明:(1)小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上地表温度具有差异;(2)由于不同时期不同人为干扰造成的影响不同,不同时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间的地表温度差异不同。(3)在整个研究区域内,平均地表温度和ndvi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各种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上的平均地表温度和ndvi都呈现负相关性,但一些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与ndvi的相关性高于平均水平。(4)植被覆盖情况越好,对稳定地表温度所起的作用越大。

立即下载
大凌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大凌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大凌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大凌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格式:pdf

大小:1.6MB

页数:8P

大凌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4.5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大凌河流域1986~2014年7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并结合1986~2014年流域气候变化情况,发现大凌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气候变化具有负面影响。研究表明:(1)近30a大凌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表现为:建设用地和农林用地的大幅度扩张,面积分别增加了322.30km2和1504.94km2,并伴随着水域和旱地及其他未利用地面积的显著减少,面积分别减少了102.42km2和1724.61km2;(2)大凌河流域近30a来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及平均风速小幅度下降,分别减少了14.94mm、0.2%和0.04m/s,平均气温缓慢上升,增长了0.1℃;(3)退耕还林还草及成立凌河保护区等工作能提高流域植被覆盖面积、使流域水域面积得以回升,从而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温度升高,提高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立即下载

东南沿海地区小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精华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1364923 立即查看>>
石头口门水库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

石头口门水库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482KB

页数:7P

石头口门水库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 4.5

应用l-thia(long-termhydrologicimpactassessment)模型,模拟吉林省石头口门水库流域1986年至2000年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评价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1986-2000年期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特点为:水田和旱田增加,草地和裸地减少;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非常显著;2)1986年、1995年、2000年三个时段内研究区各非点源污染负荷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泥沙和总氮的变化幅度较大,总磷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整个研究时段内表现为总磷的变化幅度大于泥沙和总氮;3)农田、林地、居民地的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影响明显,属于非点源污染的敏感区,其面积的较小变化均可引起污染负荷的较大变动;4)林地和草地转化为农田导致各非点源污染物负荷均增加,其中草地转化为农田的区域较小(5km^2),但导致总磷污染增加了255.52kg;农田变为居民地和林地导致污染负荷减少,林地转化为草地使得泥沙、总磷污染增加,总氮污染减少。

立即下载
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精度对流域水文过程模拟的影响研究

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精度对流域水文过程模拟的影响研究

格式:pdf

大小:3.5MB

页数:8P

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精度对流域水文过程模拟的影响研究 4.7

土地利用/覆被是水文过程模拟的关键参数,影响截留、入渗、蒸散发和地下水补给等过程,最终影响河道径流量.[目的]更好地了解不同精度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对水文过程模拟的影响.[方法]将黑河上游祁连山区3种具有不同分辨率、不同分类精度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nlulc,nlulc-1km以及miclulc)分别输入swat水文模型中模拟黑河上游出山径流量,分析了模型率定前和率定后的模拟效果.[结果]将空间分辨率更高、土地利用/覆被分类较少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输入swat模型,能够减少模型校准的复杂度和工作量;模型校准后,分类程度越详细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对应的swat模型径流模拟效果越差;水文模型的校准过程会导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对径流模拟的影响变小.[结论]在利用swat模型进行径流模拟时,输入分辨率高且分类较少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能够使模型模拟效果更好.

立即下载
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精度对流域水文过程模拟的影响研究

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精度对流域水文过程模拟的影响研究

格式:pdf

大小:1.6MB

页数:8P

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精度对流域水文过程模拟的影响研究 4.4

土地利用/覆被是水文过程模拟的关键参数,影响截留、入渗、蒸散发和地下水补给等过程,最终影响河道径流量。【目的】更好地了解不同精度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对水文过程模拟的影响。【方法】将黑河上游祁连山区3种具有不同分辨率、不同分类精度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nlulc,nlulc-1km以及miclulc)分别输入swat水文模型中模拟黑河上游出山径流量,分析了模型率定前和率定后的模拟效果。【结果】将空间分辨率更高、土地利用/覆被分类较少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输入swat模型,能够减少模型校准的复杂度和工作量;模型校准后,分类程度越详细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对应的swat模型径流模拟效果越差;水文模型的校准过程会导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对径流模拟的影响变小。【结论】在利用swat模型进行径流模拟时,输入分辨率高且分类较少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能够使模型模拟效果更好。

立即下载
钦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产沙的影响

钦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产沙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329KB

页数:4P

钦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产沙的影响 4.3

以钦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在gis软件的支持下,构建研究区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以径流和泥沙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校准和验证,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2高于0.9,nash-sutcliffe系数高于0.8,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在固定天气因子等不变的情况下,基于1990、2008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模拟研究区1968—2008年径流产沙过程,并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文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林地、水田面积减少,旱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与1990年土地利用情景相比,2008年土地利用情景下径流和输沙总量均增加,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流影响较小,对产沙影响较显著;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月均径流产沙变化量为汛期增幅大于非汛期;土地利用变化对枯水年径流产沙过程影响最大,平水年次之,丰水年影响最小。

立即下载
甘肃渭河流域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 甘肃渭河流域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 甘肃渭河流域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

甘肃渭河流域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

格式:pdf

大小:433KB

页数:6P

甘肃渭河流域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 4.7

利用遥感图像、1980年和2000年landsattm影像数据,用分类统计方法、分段比重百分比指标法分析渭河流域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空间分布和转移情况。以清源河小流域为研究实例,用分类水文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对流域年径流有显著影响,即:对径流的影响表现为季节性特征明显;对暴雨形成的洪水过程有延时效应。

立即下载

东南沿海地区小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最新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1364923 立即查看>>
开都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开都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开都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开都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6.3MB

页数:5P

开都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4.8

为定量分析内陆河干旱区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和流域水文循环二者的响应关系,选择新疆开都河流域为研究区,设置了多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变化情景,并通过swat模型对流域地表径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校准期模型的相对误差、纳什效率系数、线性拟合系数分别为-20.13%、0.78、0.82,验证期分别为-18.94%、0.81、0.85,均达到了建立模型所需的标准,模拟结果可信。假定气候条件不变,设定不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景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当流域草地及林地退化为裸地或人工表面时,开都河流域月均流量变化最大,且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其中6月流量增大39.55%,10月减小55.35%;(2)当流域林地退化为草地时,流域月均流量整体变化不大,其中4月增加最多,增加1.46%,12月流量减小最多,减小1.05%;(3)当流域裸地及人工表面逐步恢复为草地与林地时,流域月均流量大多减小,其中2月减小最多,为8.00%,10月流量增大最多,为1.01%。

立即下载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河流的影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河流的影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河流的影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河流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186KB

页数:5P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河流的影响 4.6

介绍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形式,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河流的水文情势、水质、泥沙、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指导。

立即下载
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分析 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分析 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分析

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分析

格式:pdf

大小:448KB

页数:6P

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分析 4.5

以1991年、1998年和2006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利用度和生态环境效益指数模型,研究了漓江流域1991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于1991~2006年间发生了较大变化,变化的总体趋势为林地、耕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并转化为园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1991年以来,漓江流域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和园地的正向变化速度较大,而林地和草地的负向变化速度较大。漓江流域土地利用综合变化速率呈现增加趋势;土地利用度变化呈现波动特征;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人文驱动力为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等方面;1991~2006年间土地利用变化降低了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效益,林地向园地的转化及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是区域生态环境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

立即下载
近50a阿克苏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

近50a阿克苏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

格式:pdf

大小:1.3MB

页数:10P

近50a阿克苏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 4.5

针对干旱区跨境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薄弱、无法满足环境变化评价的问题,选择西天山跨越吉尔吉斯斯坦国和中国的阿克苏河流域为研究区,在遥感和gis的支持下,获取了近50a阿克苏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并利用数理统计模型,对该流域lucc的过程、趋势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阿克苏河流域土地变化从前期(1960-1990年)的准平衡状态转变为后期(1990-2008年)的不平衡状态,土地类型也呈现出从双向转换向单向转换过渡,且不同类型差异较大;流域后期lucc的速度是前期的2.1倍,其中耕地和建设用地增加最快而沼泽地和盐碱地减少最快,草地变化速度最小.流域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时期,且流域下游绿洲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及其变化较大.政策调整、人类活动增强、气候变化以及径流变化是lucc的主要驱动因子.

立即下载
东南沿海地区混凝土隧道耐久性的调查分析 东南沿海地区混凝土隧道耐久性的调查分析 东南沿海地区混凝土隧道耐久性的调查分析

东南沿海地区混凝土隧道耐久性的调查分析

格式:pdf

大小:84KB

页数:3P

东南沿海地区混凝土隧道耐久性的调查分析 4.7

为了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在役混凝土隧道的耐久性现状,采用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内6个城市的13座典型隧道进行了调查。对隧道竣工年份与破损程度、病害部位、主要病害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役混凝土隧道普遍存在耐久性老化的现象;隧道的主要病害是渗漏水,达到77%;90%以上的病害部位发生在衬砌。最后提出东南沿海地区混凝土隧道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建议。

立即下载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

格式:pdf

大小:190KB

页数:3P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 4.4

综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区域气候影响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热点进行分析。lucc对区域气候各因素影响的研究仍然存在较多分歧,如lucc对温度的作用是增是减,影响程度有多大,对降水有无影响以及降水的增减,今后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立即下载
坡度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研究 坡度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研究 坡度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研究

坡度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研究

格式:pdf

大小:807KB

页数:5P

坡度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研究 4.3

为了研究坡度因素对土地利用/覆被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为研究区,采用数字高程模型、遥感影像及相关辅助数据,应用gis手段提供的空间分析方法,将长安区地形进行坡度分级,把两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解译结果与坡度分级图进行了空间叠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建筑用地、水域等分布在坡度较小范围,林地、草地的坡度分布范围近似于正态分布。不同年份各土地利用类型在相同坡度所占面积比例基本不变;不同坡度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变化不尽相同。其它土地类型向耕地和建筑用地的转化主要集中在低坡度范围内,而其它土地类型向林地和草地的转化在整个坡度范围上大体呈正态分布。因此,坡度因素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重要影响因素,坡度因素对土地利用格局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立即下载
闽东南沿海地区软土工程性质的空间变化规律

闽东南沿海地区软土工程性质的空间变化规律

格式:pdf

大小:357KB

页数:4P

闽东南沿海地区软土工程性质的空间变化规律 4.8

基于福建沿海地区大量的地基工程试验资料,就闽东南沿海地区软土的固结系数、固结特性、物理力学指标以及抗剪强度与深度的关系作出分析,研究了该地区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在空间的变化规律。

立即下载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怀柔水库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怀柔水库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格式:pdf

大小:845KB

页数:6P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怀柔水库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4.7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怀柔水库流域5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探讨了流域内1990-200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流域林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林地和水域面积呈逐期增加趋势,农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而未利用地面积逐渐减少;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与1990年相比,1995、2000、2005、和2008年生态服务总价值分别增加0.57%、1.58%、2.46%和2.88%。林地和水域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贡献最大的土地类型,占到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80%以上;各单项生态服务价值大小依次为:维持生物多样性>水文调节>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持>提供美学景观>原材料生产>废物处理和食物生产。

立即下载
土地利用变化对洮河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洮河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洮河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洮河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708KB

页数:6P

土地利用变化对洮河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 4.4

以洮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swat模型模拟,从多年平均径流、典型年径流和径流波动性等3方面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河川径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980s-2000s洮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上游甘南片区径流量减少、下游黄土片区径流量增加;土地利用变化对上游枯水年径流和下游丰、平水年影响较大;对洮河上游甘南片区径流波动有微弱抑制,使洮河下游黄土片区的径流波动有一定的增强.

立即下载
张骏华

职位:给排水暖通空调设计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东南沿海地区小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文辑: 是张骏华根据数聚超市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相关东南沿海地区小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资料、文献、知识、教程及精品数据等,方便大家下载及在线阅读。同时,造价通平台还为您提供材价查询、测算、询价、云造价、私有云高端定制等建设领域优质服务。手机版访问: 东南沿海地区小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