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中建筑物易损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基于功能和后果的抗震设防理念,提出了城市建筑物的分类方法并根据不同类别采取不同抗震易损性评价方法,其中包括应用能力谱的理论易损性分析方法和快速群体震害预测方法等。根据这些方法和泉州市规划区内的房屋调查资料,对泉州市的房屋进行了震害预测,并通过泉州市建筑物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抗震减灾策略。所发展的易损性评价方法和对策措施对其他城市编制抗震防灾规划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第十讲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1 第十讲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1.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 根据城市自然环境、灾害区划和城市地位,确定城市各项防灾标准,合理确定各项防灾 设施的等级、规模;科学布局各项防灾措施;充分考虑防灾设施与城市常用设施的有机结合, 制定防灾设施的统筹建设、综合利用、防护管理对策与措施。 2.城市防灾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主要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潮汛)工程、抗震工程、防袭工程及救 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1)城市消防工程系统 城市消防工程系统有消防站(队)、消防给水管网、消火栓等设施。消防工程系统的功 能是日常防范火灾、及时发现与迅速扑灭各种火灾,避免或减少火灾损失。 (2)城市防洪(潮、汛)工程系统 城市防洪(潮、汛)工程系统有防洪(潮、汛)堤、截洪沟、泄洪沟、分洪闸、防洪闸、 排涝泵站等设施。城市防洪工程系统的功能是采用避、拦、堵、截、导等各种方法,抗御洪 水
第十讲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第十讲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1.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 根据城市自然环境、灾害区划和城市地位,确定城市各项防灾标准,合理确定各项防灾设施 的等级、规模;科学布局各项防灾措施;充分考虑防灾设施与城市常用设施的有机结合,制 定防灾设施的统筹建设、综合利用、防护管理对策与措施。 2.城市防灾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主要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潮汛)工程、抗震工程、防袭工程及救灾 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1)城市消防工程系统 城市消防工程系统有消防站(队)、消防给水管网、消火栓等设施。消防工程系统的功能是 日常防范火灾、及时发现与迅速扑灭各种火灾,避免或减少火灾损失。 (2)城市防洪(潮、汛)工程系统 城市防洪(潮、汛)工程系统有防洪(潮、汛)堤、截洪沟、泄洪沟、分洪闸、防洪闸、 排涝泵站等设施。城市防洪工程系统的功能是采用避、拦、堵、截
第十讲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教案资料
1/17 第十讲xx抗震防灾规划 1.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 根据城市自然环境、灾害区划和城市地位,确定城市各项防灾标准,合理 确定各项防灾设施的等级、规模;科学布局各项防灾措施;充分考虑防灾设施 与城市常用设施的有机结合,制定防灾设施的统筹建设、综合利用、防护管理 对策与措施。 2.城市防灾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主要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潮汛)工程、抗震工程、 防袭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1)xx消防工程系统 城市消防工程系统有消防站(队)、消防给水管网、消火栓等设施。消防 工程系统的功能是日常防范火灾、及时发现与迅速扑灭各种火灾,避免或减少 火灾损失。 (2)城市防洪(潮、汛)工程系统 城市防洪(潮、汛)工程系统有防洪(潮、汛)堤、截洪沟、泄洪沟、分 洪闸、防洪闸、排涝泵站等设施。城市防洪工程系统的功能是采用避、拦、 堵、截、导等各种方法,抗御洪水
西部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与建筑抗震能力评价研究
本文采用地震动参数多步简化的pushover法(后简称msp法)和震害因子法,分别对西部某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中的重要性建筑物和一般性建筑物进行抗震能力评价分析.针对抗震性能分析结果,提出规划策略,提高区域建筑抗震能力
城市建筑群体抗震性能评价在抗震防灾规划中的应用
地震破坏是影响城市发展进程的重大灾害,做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提高城市抗震防灾能力,是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价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单体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价,介绍城市建筑群进行震害程度预测的半经验半理论法,用该方法对某市的进行了建筑群体抗震性能评价,分析结果应用到该市的抗震防灾规划编制中。
浅谈《抗震防灾规划》对新建建筑抗震设计的要求
《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增强了城市整体减灾能力,也促使建筑抗震设计有更高的要求,即必须运用现代抗震科学技术的成就,采用合理的安全的经济的抗震设计方法,来改善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四川省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四川省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召开修订审查会
由北京工业大学主编的国家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以下简称《标准》)完成修订,并于2012年6月7日在北京工业大学召开了《标准》修订送审稿的审查会。会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主持,标准定额司领导到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抗震防灾分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略),以及编制组全体成员。
浅谈城市防灾规划
浅谈城市防灾规划 陈国岱张雪王娜 摘要:本文将介绍我国防灾规划基本内容,防灾规划最新趋势,并借鉴汶川、玉 树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结合综合防灾规划编制方法,对防灾规划提出建议。 关键词:综合防灾规划生命线系统安全防灾减灾 1、引言 城市是人口和财富集中的地域。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城市系 统越来越来越复杂,城市遭受的灾害种类增加,一旦发生灾害损失也 越大,所以城市防灾规划就越来越重要。而过去的防灾规划只关注防 震、防洪、消防、防空四项,为了保证城市健康、稳定发展,我们需 要更宽广的视野来做好城市防灾规划。 2、城市防灾规划的基本内容 《城市规划法》第十五条规定:“编制城市规划应符合防火、防 爆、防震、防洪、防泥石流、交通管理、防空建设等要求;在可能发 生强烈地震和严重洪水灾害的地区,必须在规划中采取相应的抗震、 防洪措施”其中包括两方面:(1)城市规划布局结构要有利于防抗各
钢混建筑物落石碰撞的易损性定量评价
为评价钢混建筑物落石碰撞的易损性,文章提出力学机理明晰的易损性定量方法。以广西凤山市4号矿山坡脚4层钢混建筑物为实例,考虑落石速度、大小和轨迹,分析不同条件落石的碰撞概率;采用sap2000建立建筑物有限元模型,进行建筑物抗倒塌模拟;结合建筑物物理与经济损伤指数之间的相关性,计算易损性定量评价矩阵。结果表明:该钢混建筑物易损性值为0-1,对直径3.4m以上的落石较为敏感,易受其高度破坏;易损性指数与落石速度和大小有关,落石低速时即使体积再大也不可能造成建筑物高度损伤,高速时即使体积微小也足以造成高度损伤。钢混建筑物易损性评价矩阵的精确得出,说明该方法应用灵活,突破了传统统计方法的诸多局限性,能够作为建筑物进一步风险研究的定量化依据。
施工过程中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法的研究
在建设过程中,为了掌握建筑物在主体结构施工、竣工及在运营阶段的沉降变形情况,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必要的变形测量。针对具体工程作业项目,从监测的要点、主要方法以及技术要求进行研究与总结。
灾情图中建筑物识别算法的研究
破坏性地震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和损失,震后2小时内灾情信息极度匮乏.为了更加及时而准确地获取灾情图中的建筑物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自动识别灾情图中建筑物轮廓的方法,通过对比多种图像边缘检测算法后,采用canny算法获得灾情图中建筑物的边缘图像,利用hough变换提取出直线,并根据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生成直线关系图,进而检测识别出建筑物.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有针对性的图像建筑物特征提取,经过大量的训练后,计算机能自动识别图像中的建筑物灾情信息,并将其提取出来,该算法对部分损坏严重的建筑物识别效果不佳,后续将进一步对算法进行改进.该算法为后续实现在通信带宽受限的情况下,对灾情图像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提供帮助,具有重要意义.
灾情图中建筑物识别算法的研究
破坏性地震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和损失,震后2小时内灾情信息极度匮乏.为了更加及时而准确地获取灾情图中的建筑物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自动识别灾情图中建筑物轮廓的方法,通过对比多种图像边缘检测算法后,采用canny算法获得灾情图中建筑物的边缘图像,利用hough变换提取出直线,并根据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生成直线关系图,进而检测识别出建筑物.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有针对性的图像建筑物特征提取,经过大量的训练后,计算机能自动识别图像中的建筑物灾情信息,并将其提取出来,该算法对部分损坏严重的建筑物识别效果不佳,后续将进一步对算法进行改进.该算法为后续实现在通信带宽受限的情况下,对灾情图像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提供帮助,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GIS城镇土地利用防灾适宜性评价方法分析
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及城市建设应重视土地的防灾适宜性评价,由于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所以要从防灾的角度进行城镇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开发基于gis城镇建设用地防灾适宜性评价方法,借助idrisi软件,通过对比分析gis-owa与布尔决策和权重线性叠加(wlc)等多准则评价方法在决策策略上的区别,计算了唐山市地质灾害影响下的土地利用适宜度。
2003年11月《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7号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 第117号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已于2003年7月1日经第11次部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 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 部长汪光焘 二○○三年九月十九日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了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防灾能力,减轻地震灾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 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编制与实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抗震设防区,是指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及六度以上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05g的地区)。 第三条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编制 城市总体规划时必须包括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规划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 规划相一致,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
LiDAR数据中建筑物提取的新方法—Fc-S法
激光雷达技术(lidar)已广泛应用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快速获取和三维城市模型的建立中,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建筑物提取方法,称之为fc-s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等高线特征进行滤波,从lidar数据内插的数字表面模型(dsm)中提取出dem,利用dsm与dem的高差阈值和dsm边缘特征参数去掉地面点和汽车等矮小物体,获得主要包含植被和建筑物的地物点群,然后对地物点群进行分割,利用二次梯度和面积等参数去掉植被点,并采用迭代逼近的方法精化建筑物。文章通过实验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并借助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对建筑物提取结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地形起伏的区域中较准确地提取出建筑物。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1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一基本概念 1、城市防灾: (1)在《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中,城市防灾(urbandisaster prevention)的概念是指为抵御和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及由此而引起的 次生灾害,对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和各项工程设施造成危害的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预 防措施。 (2)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角度讲,城市防灾是指城市应对广域性的重大灾害, 在灾前预防、灾害抢救、灾后重建等各阶段中,应该进行的各项城市防灾规划、 城市防灾设施建设及城市防救灾管理工作(规划防灾、工程防灾、管理防灾三种 手段)。 (3)城市规划是最有效的防灾手段。城市的建设用地选址、布局形态、交通系 统、绿地生态、市政设施的规划都与城市的综合防灾密切联系 2、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主要系统: (1)防灾研究、监测与预警系统:国家级研究中心、研究机构为核心,联合大 学团队与高
基于模糊识别的建筑物火灾危险性评价方法
笔者以传统的经典统计和模糊统计为基础,依据建筑物火灾危险性的影响因素,应用模糊识别理论及系统安全方法,建立了建筑物火灾危险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集值统计方法对各项指标权重进行了处理。该方法改变了过去统计给出一个固定值的做法,而给出一个区间值,解决了对专家给出的指标“大约是多少”这一概念的定量化。为了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将该理论应用到某购物商场火灾危险性评价中,取得了满意效果,为建筑物防火设计以及安全管理提供了可行的依据。
建筑物火灾危险性的模糊评价方法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建筑物火灾危险性进行客观的评价。根据具体的结果判断其防火等级,得出相应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评价结果,为建筑物火灾危险性评价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评价方法。
基于能力谱的建筑物震害评估及城市抗震规划
为减轻地震建筑物破坏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根据能力谱方法计算7度和8度地震影响下建筑物的破坏状态,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抗震规划。首先把城市建筑物分成钢筋混凝土、砌体、钢框架及木结构4类;然后利用能力谱方法得到建筑物各种损坏状态的概率及震害指数;最后提出抗震规划措施,在gis环境下可视化表达建筑物震害分级图。结果表明,中层小于低层和高层建筑物的震害指数;对低层和中层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的抗震能力较强。7度地震时,未设防和低设防建筑物的震害指数在0.5和1.0之间,轻微破坏;部分中等设防和高设防建筑物的震害指数小于0.5,基本完好。8度地震时,4类建筑物的震害指数在0.5~1.0之间,轻微破坏。进行城市抗震规划后,建筑物受7度地震影响时基本完好,受8度地震影响时轻微破坏。
采动区旧址文物类建筑物评价方法
针对采动区旧址文物类建(构)筑物的特殊性,文章提出采动影响下旧址文物类建(构)筑物损坏的多因素单一综合评价方法。以安源煤矿革命旧址建(构)筑物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革命旧址建(构)筑物的损坏原因,并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建(构)筑物的损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损坏程度相符,反映了革命旧址建(构)筑物不同于普通结构建筑物的特殊性,为采动区旧址文物类建(构)筑物损坏的评价方法提供新的途径。
基于烈度差的城市建筑地震易损性评估
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建成的城市建构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不同,导致基于遭遇烈度建立的建构筑物地震易损性矩阵,在应用于按照标准设防烈度进行建设的城市规划区震害评估时存在一定的偏差。针对该问题,引入烈度差的概念,结合实地调研数据研究了典型城市的地震震害,分别采用地震烈度与烈度差建立城市建构筑物的地震易损性矩阵,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合已有文献研究的案例统计,分析比较了基于烈度差的建筑抗震能力指数与模拟分析统计结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烈度差构建的城市建筑地震易损性矩阵能更好地反应城市建筑震害情况,基于烈度差建立的城市建筑抗震能力指数和模拟分析统计的城市建筑抗震能力指数基本吻合,烈度差能更好的反应不同标准设防烈度的建筑抗震性能的差异。
基于多维能力谱法的震损建筑抗震评价方法
目的研究震损建筑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得出震损建筑的抗震能力,提出基于静力弹塑性分析的震损抗震评价方法,为编制震损建筑抗震评价标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针对各种结构类型的震损建筑,建立考虑实际情况的多维地震作用下震损建筑结构的弹塑性损伤模型,利用刚度退化建立震损建筑模型,对结构x和y两方向进行推覆分析得到结构的能力曲线,并使用多维能力谱法对结构进行评估.结果笔者通过算例分析得出该结构性能点,x方向的损伤指数为0.77,y方向的损伤指数为0.92,多维能力谱法与简化的能力谱法结合考虑了地震的多维性更符合实际情况.结论笔者通过算例分析得到了单自由度体系下震损建筑各阶模态的结构性能目标,又通过多个振型的组合得到多自由度体系下结构的性能目标.最后由损伤指数公式算出该结构的损伤程度.笔者的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实际工程.
基于灰关联的砖混建筑抗震易损性指标重要性研究
基于灰关联的砖混建筑抗震易损性指标重要性研究——采用灰关联分析法,通过对大量工程震害数据分析,得出了各砖混结构建筑抗震易损性评价指标与震害的灰关联系数,建立了建筑抗震易损性评价指标重要性模型,并以此依据对结构抗震易损性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进一步...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BIM实施顾问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