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居住区规划和居住绿地景观设计的探讨与实施
基于一个有关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和绿化景观设计的案例,论文旨在探究一个现在流行的话题,\"什么是可持续的发展\"。通过分析独特的区域文化,通过尊重地方文化特征和吸收地区文化特性,对当地一些自然和城市基本元素的保存和结合、区别和独立,以便创造一个和谐而多样化的城市空间。同时,论文强调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和详细的城市居住区设计里,一定要大力综合地方自然和人文要素、地方精神和民间文化,并且应用到实践中去,最终达到塑造一个多样化城市居住区景观的目的。从一定程度上看来,这就是生态城市居住区规划和健康城市居住区设计的一些措施,如此我们就可以部分地保证社会的发展走在一条能够持续发展的道路上。
居住区规划与景观设计
居住区是重要的生活空间,是构成城市有机组成部分。居住区规划是满足居民居住、工作、休息、文化教育、生活服务、交通等方面要求的综合性规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的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由重视容积率,忽视环境设计的初级模式向重视居住区内外部环境规划设计的高级模式升级。居住区及其内部景观环境设计的宜人合理显得越来越重要。这里主要研究的问题之一是如何使小区规划与景观设计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高生活环境质量,实现小区规划及景观规划的统一;其二是居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针对以上问题对沈阳部分小区现场调研,并对其现状分析,归纳总结出沈阳居住区的现状分类;对居住区景观规划以及景观设计中的各个元素做出详细的设计原则以及景观设计与其他居住区设计元素的结合。
86城市居住区规划规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0311建设部 2009-03-2409:57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局部修订条文及其条文说明 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31号 关于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 的通知》(建标[1998]94号)的要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进行了局部修订。我部组织有关单位 对该规范局部修订的条文进行了共同审查,现予批准,自2002年4月1日起施 行,其中,1.0.3、3.0.1、3.0.2、3.0.3、5.0.2(第1款)、5.0.5(第2款)、 5.0.6(第一款)、6.0.1、6.0.3、6.0.5、7.0.1、7.
适应现代居住模式的居住区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课程改革初探
社会的进步引起传统居住模式的转变,在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中,应适当加强关于生态住居、老龄住宅以及概念街区的研究,以适应现代住居的需要,并且对未来居住模式提出设想。
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节能与省地问题再思考
内容提示:真正意义上"节能省地型"住宅,必须挖掘每一个可以节约资源的环节。在原有的节能及省地策略的基础上,以全方位的研究 住宅区的节能设计与省地设计,通过重新审视住宅居住区规划设计过程,在群体规划中提出节能的策略,在建筑单体设计中提出省地的措 施。统筹兼顾整体协调,以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的真正实施和推广应用。 延伸阅读:居住区省地节能设计策略 1城市居住区节能与省地整体研究的意义 1.1“节能省地型”住宅的提出 “节能省地型”住宅,最早出现在2005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是在自然能源、土地资源紧张的社会 背景下,由政府部门提出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对住宅设计形式的定义限定,同时也是对住宅区节能和省地问题的 综合延伸。“节能省地型”住宅概念的提出,在一定程度是对当前节约能源资源措施的进一步综合和补充。 1.2“四节一环保”框架的问题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1/39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 目录 前言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用地与建筑 5配套设施 6道路 7居住环境 附录a技术指标与用地面积计算方法 附录b居住区配套设施设置规定 附录c居住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控制要求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 标[2014]18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 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用地与建筑;5.配套设施;6.道路; 7.居住环境。 2/39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适用范围从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扩展至城市规划的编 制以及城市居住区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2002年版)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2月1日 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 第31号 关于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1998]94号) 的要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进行了局部修订。我 部组织有关单位对该规范局部修订的条文进行了共同审查,现予批准,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1.0.3、 3.0.1、3.0.2、3.0.3、5.0.2(第1款)、5.0.5(第2款)、5.0.6(第一款)、6.0.1、6.0.3、6.0.5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codeforurbanresidentialareasplanning&design (2016年版)1993-07-16发布1994-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请组织开展城市排水相关标准制修订 工作的函》(建标标函2013[46]号)的要求,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 单位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2年版)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增补符合低影响开发的建设要求,对地下空间使用、 绿地与绿化设计、道路设计、竖向设计等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进一步完善道路 规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2)
(一)居住区分区控制规模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规模,应符合表1的规定。其规 划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小区组团 户数(户)10000~150002000~4000300~700 人口(户)30000~500007000~150001000~3000 (二)术语、代号 1城市居住区 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 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所 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1.0.3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居住区小区组团 户数(户)10000~160003000~5000300~1000 人口(人)30000~5000010000~150001000~3000 2.0.1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 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 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0.2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 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6) 【标题】《城市居住区规划 设计 规范》(一) 【颁布日期】2006-3-23 【颁布单位】国家建设部会同有关 部门共同制订 【实施日期】2006-3-23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3]542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 共同制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 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j137-90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二 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 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三年七月十六日 一、总则 1、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 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80—93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2月1日 1总则 1.0.1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 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0.3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居住区小区组团 户数(户)10000-160003000-5000300-1000 人口(人)30000-5000010000-150001000-3000 1.0.3a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1.0.4居住区的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论文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论文 【摘要】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需要规划、策划、工程、管理等 多方面的协作来完成。作为设计人员,设计的不仅是场所空间,同 时也是身临其境和动态连续的体验。本文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 现状、基本要求、新理念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提高居住区规划设 计水平,使城市居住区环境舒适、优美。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现状;要求;新理念 居住的本质是满足人性的需求,其深刻意义在于:它能够展示和 影响人的生存状态,并给人以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一个成功 的居住区规划,必须要体现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性关怀,把握生活 方式的变化方向,满足人性的多层次需求,体现对人的尊重,即对 于居住者内心归属感、自由感、身份感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的尊重, 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并促进人性发展的人居环境,为人性的向善和 美好提供居住层面的支持。寻求社区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和谐,使 我们的居住区环境达到一个更理想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图解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图解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
_人性化_交往空间_居住区中心绿地景观设计
106华中建筑huazhongarchitecture7/2008第26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 生活品质的提高,人 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居住区中度过,居住区也因此成为 人类生活高度聚集的场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定居 基地,居住环境成为直接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因 素。人们向往的理想居住环境
(城市规划)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规划)城市居住区规 划设计规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002年版) 1总则 1.0.1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 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0.3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 控制规模,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表1.0.3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小区组团 户数(户) 10000~ 16000 3000~5000300~1000 人口(人) 30000~ 50000 10000~ 15000 1000~3000 1.0.3a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 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1.0.4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其配
居住区规划设计探讨论文
居住区规划设计探讨 【摘要】现代人们对生活有了更美好的希冀,因此对居住区的规 划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需要规划、策划、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合作来完成。本文对居住 区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设计;问题;新理念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们的居住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 居民已从解决最低的住宿需求发展到强调住宅平面布局与内部功 能分区,从注重居住区内部居住环境发展到关注居住区外部的周边 环境。因此,成功的居住区规划应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现代居住理念 的基础上,努力开发现代居住文明的内涵,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 的新型社区。 1居住区规划的基本要求 居住区规划是居民的居住、工作、休息、文化教育、生活服务、 交通等方面要求的综合性的建设规划。居住区规划设计一般应满足 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1使用要求。满足居住区居民的使用要求,为居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导读篇 南昌万科城一期位于南昌城东新区腹地,紧邻城市中心区域,地理 位置优越。项目采用西低东高的规划布局,涵盖洋房,多层,小高层, 高层住宅等多种产品类型,并设有商业及小学和幼儿园等配套设施。 项目通过打造城市运动主题公园以及特色商业街,以及以新亚洲风 格景观打造情景园林,提升项目城市感,进而通过逐步的完善配套,快 速催熟地块,提升社区品质。 新亚洲情景园林小资质风景建筑 南昌万科城一期 工程档案 开发商:江西天香园房产置业有限公司 建筑外立面设计:上海都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唯士·国际) 项目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京东大道与顺外路外汇处南约100米 占地面积:100274平方米 建筑面积:119383平方米 户型面积:89、120、160平方米 绿化率:35% 容积率:1.4 摄影:张全 项目才有西低东高的规划布局,其中地块西部为已建的6~9层的洋 房组团区域,地块东侧新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1
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依据 由任务书提供的规划地形图”及居住区相关资料; 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法规、标准、规范等。 二.设计理念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 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 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 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 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三.总体规划 1.总平面布局: 小区内部由小区路网分隔为三个组团,形成居住区--居住组团的结构,各组团空间的开敞性 和通透性方面体现着传统韵味,最大限度与自然亲和。组团间通过步行景观通道串联各个内 庭,形成景观轴线和广场空间。组团封闭式管理,大区开放。
居住区规划原理论文
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 结课论文 任课教师:夏青 作者:祁伟 2008级建筑学1班 学号:3008206016 日期:2011年1月6日 民居建筑对现代居住区个性化的启示 摘要:居住建筑原本是建筑中最具活力的一类建筑。但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建筑以及住区失去 了自己的特性。论文通过对一些特色民居的实例分析来寻求其对于现代居住区设计的个性化 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民居、居住区个性化 工业化与个性化 自工业革命以来,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产生导致建筑师们追求一种新的建筑形式。“现代 建筑”因其简洁性和机器美深受建筑师的推崇。以柯布西耶为代表的现代建筑师主张向工程 师学习,设计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建筑。“这些机器产品有和自己的经过实验而确立的标准, 他们不受习惯势力和旧样式的束缚,一切建立在合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因而是 经济和有效的。”[1] 现代建筑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
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的探讨
创造出节约能源能的生态社区和建筑,对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在实际的措施选择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出综合分析评估,然后再考虑投入使用以获得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效用最大化。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钢结构资料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