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层建筑大气颗粒物污染和噪声垂直分布特征
以空气颗粒物和噪声为研究对象,利用颗粒物监测仪和噪声仪,研究了颗粒物和噪声在不同天气状况下以及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0~56m之间,TSP、PM10随高度增加而减小,56~116m之间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低空中的PM2.5、PM1相差不大,而100m以上高空中的PM2.5、PM1污染程度明显大于地面。(2)天气条件影响颗粒物污染程度。晴天和大风天颗粒物的污染相对较轻,阴天时污染最重。(3)Leq(A)随高度增加而增大,最高点(116m)处的噪声比地面高约4dB。晴朗和阴天条件下,噪声差别不大;在大风天气条件下,高层建筑顶层的噪声污染较重。
高架轨道交通噪声垂直分布特征的实测分析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但是列车运行产生的噪声极易对沿线居民造成干扰。因此,研究高架轨道交通噪声的分布特征,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控制,并且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通过分析现场实测数据,归纳高架轨道交通噪声的垂直分布特征。现场采集两栋楼多个楼层室外的噪声样本,一栋楼外的轨道近轨侧安装了声屏障,另一栋楼则无。噪声样本中均包含近、远轨列车通过时段,与轨道等高的7层室外设24小时监测点。根据声能量叠加原理,可将测得的列车噪声中其他声源的贡献剔除,然后分析列车噪声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远轨列车噪声的a声级1/3倍频程频谱峰值均出现在630hz,近轨列车噪声的频谱峰值不显著,声能量主要集中在400hz~1600hz;有屏障时,近轨列车噪声的垂向峰值在轨道高度附近;其他3种情况的垂向峰值均出现在更高楼层。
大气颗粒物及降尘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为了解pm2.5、pm10和降尘中cu、mn、pb、ti、v、cd、cr、co、mo、ni等10种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及人体健康风险,利用大流量颗粒物采样器采集了北京城区某地四季大气中pm2.5、pm10及降尘样品,用icp-ms测定了上述10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pm2.5和pm10的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53.40μg·m-3和232.93μg·m-3,超出gb3095-2012中二类环境功能区标准限值的5倍和3倍;pm2.5/pm10的均值为0.74,表明大气颗粒物中以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为主;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外源颗粒物的来向随季节变化而改变,冬、春、夏、秋季主要来向为西北、北-东北、东南、东南-西北.pm2.5和pm10中10种元素的年均质量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ti>mn>pb>cu>cr>ni>v>cd>mo>co,其中ti、mn、pb、cu和cr这5种元素占10种目标元素总质量浓度的91.93%和92.49%.除pm10中cd年均质量浓度(6.53ng·m-3)高于gb3095-2012限定值(5.00ng·m-3)外,其他元素的质量浓度均不超标.降尘中各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ti>mn>pb>cu>ni>cr>v>co>mo>cd,ti(2561.48μg·g-1)占所有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57%,地累积指数(igeo)结果表明,cd(4.03)属重度污染,pb(2.49)介于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之间,cu(1.33)属中度污染,ni(0.43)属轻微污染.重金属的致癌健康风险(<10-4)和非致癌健康风险(<1),均处于较低水平,短期内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但不能忽视长期处于此环境所带来的健康危害.
垂直绿化在城市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该文总结了垂直绿化在高层建筑中应用的优点,结合高层建筑垂直绿化应用实例,分析了高层建筑垂直绿化新技术的几个关键技术,包括植物类型、种植基质、灌溉技术、安装构架、墙体构造、后期维护、平台上的垂直绿化等,从建筑设计和生态环境设计的角度探讨高层建筑垂直绿化的设计要点,最后讨论了应在设计初期将建筑设计与绿化设计相结合。
海南岛砖红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垂直分布特征
海南岛砖红壤中稀土元素因其成土母质不同而富于变化,平均稀土总量(∑ree)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岗岩砖红壤、砂泥岩砖红壤、砂页岩砖红壤、玄武岩砖红壤和浅海沉积物砖红壤;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所有母质的砖红壤∑ce/∑lu值都>6:砖红壤剖面中稀土元素的垂直分布特征为,各种不同母质砖红壤的平均稀土总量基本呈现b层>c层>a层的趋势,平均轻、重稀土总量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并且∑ce/∑lu值均>1,表明轻、重稀土分馏比较严重。无论是不同母质的、还是同类母质不同层位的砖红壤,都显示eu负异常:在各砖红壤垂直剖面中,a、b层都显示ce正异常,c层均为ce负异常,仅砂泥岩全部层位都表现为ce负异常。
超高层建筑物垂直度控制
超高层建筑物垂直度控制
高层建筑物垂直度监测方法
高层建筑物垂直度监测方法——本资料为高层建筑物垂直度监测方法,共11页。内容简介:详细介绍了高层建筑物垂直度监测方法。目录:背景及意义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垂直度监测方法介绍垂直度精度与误差垂直度控制方法的选择与工程实例高层建筑物垂直度监测方法应...
高层建筑物层间垂直度观测记录表
高层建筑物层间垂直度观测记录表——高层建筑物层间垂直度观测记录表
高层建筑垂直方向污染物传播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在高层建筑开窗自然通风的情况下,下层窗户的排风会由于浮升力的作用经由上层窗户部分进入同侧的上层房间,造成污染物的垂直传播。本文通过现场示踪气体的测量和对气态和颗粒态污染物的模拟发现,在无风或微风条件下,约有5%的下层排风污染物会进入上层房间。此结论与香港sars爆发时不同楼层的感染分布是一致的。
高层建筑垂直度激光测控工法
高层建筑垂直度激光测控工法
中国高层建筑的垂直景观营造探析
从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国情出发,探究垂直景观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为目前亟需扩展城市绿地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方法。通过对垂直景观成熟经验的学习与分析,了解如何将垂直景观设计应用到中国的高层建筑中去。
超高层建筑垂直度的控制
超高层建筑垂直度的控制——本资料为超高层建筑垂直度的控制,共5页。内容简介:详细介绍了超高层建筑垂直度的控制。目录:一、建筑物产生垂直偏差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二、垂直观测三、偏差分析四、纠偏、纠扭措施五、实际效果
高层建筑的垂直绿化
目录 1.前言..........................................2 2.植生墙的介绍..................................2 2.1历史上对垂直植被的利用.....................2 2.2植生墙的定义及垂直绿化的原理...............3 2.3植生墙的类型...............................3 2.4植生墙的益处...............................5 2.6植生墙的技术介绍...........................6 3.植生墙设计考量与限制..........................7 4.案例介绍.....................
中国高层建筑的垂直景观营造探析
从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国情出发,探究垂直景观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为目前亟需扩展城市绿地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方法。通过对垂直景观成熟经验的学习与分析,了解如何将垂直景观设计应用到中国的高层建筑中去。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垂直度控制
测量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贯穿整个过程各阶段的基础性技术工作,工程施工顺利与否与质量水平的高低与测量的准确程度的高低密不可分.所以国家对系统的工程测量及验收施工颁布了一系列的规范及规程,使这项工作得到指导与规范,由于管理部门及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也使得施工测量技术及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本文通过选择仪器及校核测量误差,使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对垂直度进行控制,为其他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技术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垂直度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垂直度控制洛阳市建筑工程公司闫敬泽韩延宗垂直控制网的的布设:控制网按“内控天顶垂准投测法”布设。即在建筑物内建立控制网,在网内各控制点上架设垂准经卫仪,通过各层楼板上预留的垂线传递孔,向天顶方向作垂直投测,将首层的各控制点传递到施工层...
高层建筑垂直度激光测控工法
高层建筑垂直度激光测控工法
高层建筑滑模施工垂直偏的预防和纠正
高层建筑滑模施工垂直偏的预防和纠正
高层建筑沉降和垂直度监测技术的应用
简述了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和垂直度监测,并对建筑累计沉降、荷载及沉降速率进行曲线分析,对测量成果进行精度评定,结果表明:该建筑物的沉降处于沉降相对稳定状态。
高层建筑滑模施工垂直偏的预防和纠正
高层建筑滑模施工垂直偏的预防和纠正
基于多源遥感的建筑区绿化垂直分布特征与空间配置分析——以匈牙利塞克什白堡市为例
为定量描述城市绿化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建筑空间的数量配置关系,以匈牙利塞克什白堡市为例,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提取城市绿地和建筑物三维信息,采取垂直空间高度抽样方法,量化不同高度层上绿色空间和建筑空间的分布数量,并依据二者配置的数量关系,将高度空间划分为\"相对匮乏层\"和\"相对饱和层\
基于多源遥感的建筑区绿化垂直分布特征 与空间配置分析 ——以匈牙利塞克什白堡市为例
为定量描述城市绿化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建筑空间的数量配置关系,以匈牙利塞克什白堡市为例,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提取城市绿地和建筑物三维信息,采取垂直空间高度抽样方法,量化不同高度层上绿色空间和建筑空间的分布数量,并依据二者配置的数量关系,将高度空间划分为\"相对匮乏层\"和\"相对饱和层\
垂直城市——高密度城市环境下的高层建筑功能复合化
在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高层建筑日益呈现出功能复合化、空间多样化、环境生态化的特征。如何保证城市活力以及效率,在现今的城市北京中,逐渐成为了设计师研究的重要问题。为了更新未来的城市面貌,解决城市的高密度,垂直城市成为了一种可持续的策略,并未影响着百年内的城市化进程。本文先从垂直城市的理论出发,研究了其特征和内部外部要素,再从与城市的空间关系方面,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垂直城市的应用现状,最后通过对两个已落成得案例分析了其可持续性发展前景。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岩土工程商务专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