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 2025-05-09

标准差权重模糊评价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的评价

格式:pdf

大小:932KB

页数:6P

人气 :64

标准差权重模糊评价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的评价 4.8

【目的】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营养度做出及时、准确、合理的综合评价,为水资源合理有效地监测、改善和利用服务。【方法】2004-03~2006-08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渠首(S1)、库心(S2)、丹江口水库上游大石桥(S3)3个采样点水体进行了9项理化指标的检测,并应用标准差权重模糊评价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9个理化指标在3个采样点上有差异;由标准差权重模糊评价法加权海明距离最小值(在S1、S2和S3 3个采样点分别为0.1289,0.1585和0.1424)可知渠首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库心水质处于贫营养状态;丹江口水入库上游大石桥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由叶绿素营养状态指数(44.169)可知南水北调水源区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结论】目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营养状况并不理想,基本处于中营养状态,还有待改善;用标准差权重模糊评价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较单指标评价法更为全面准确。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体营养状态评价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体营养状态评价

格式:pdf

大小:1.2MB

页数:4P

为了给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长期生态研究数据信息库的建立及生态工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丹江口水库水域设立5个监测站,于2012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叶绿素a和水质理化指标进行监测,并采用营养状态指数法和单因子评价法对中线水源区进行营养状态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叶绿素a质量浓度为0.003mg/l,营养状态指数tsi(chla)为41.35;丰水期营养状态指数最高(ei为45.3),枯水期和平水期相近;单项指标中总氮超标,已达中富营养状态。综合评价表明,2012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处于中营养状态,符合南水北调调水水质的要求。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的突变多准则评价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的突变多准则评价

格式:pdf

大小:253KB

页数:4P

应用突变多准则评价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项目的多方案比选作出评价决策。该方法为专家决策系统提供一种数学方法,以便用计算机实现多目标、多层次、多方案的评价决策。

编辑推荐下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质治理与保护的生态措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质治理与保护的生态措施

格式:pdf

大小:560KB

页数:4P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质治理与保护的生态措施 4.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在丹江口水库流域,其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水库的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库区呈现中营养状态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思路包括:大力开展生态林建设;有计划地开展流域综合治理;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用现代农业的清洁生产方式,改造区域内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生态环境保护区

立即下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陕西水源区的综合影响评价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陕西水源区的综合影响评价

格式:pdf

大小:782KB

页数:5P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陕西水源区的综合影响评价 4.4

目的探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陕西水源区产生的综合影响,为其全面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ahp法为主,建立综合影响评价递阶层次模型,从经济、社会、生态3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工程的实施对陕西水源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生态环境,最小的是社会发展。结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陕西水源区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随着工程的深入实施,其影响也是全面的、深远的,国家应该尽快出台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政策和措施,对负面影响较大的方面加大补偿力度。

立即下载

标准差权重模糊评价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的评价热门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1453019 立即查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陕西水源区的综合影响评价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陕西水源区的综合影响评价

格式:pdf

大小:300KB

页数:5P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陕西水源区的综合影响评价 4.7

目的探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陕西水源区产生的综合影响,为其全面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ahp法为主,建立综合影响评价递阶层次模型,从经济、社会、生态3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工程的实施对陕西水源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生态环境,最小的是社会发展.结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陕西水源区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随着工程的深入实施,其影响也是全面的、深远的,国家应该尽快出台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政策和措施,对负面影响较大的方面加大补偿力度.

立即下载
基于GIS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耕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耕地适宜性评价

格式:pdf

大小:64KB

页数:3P

基于GIS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耕地适宜性评价 4.4

本文选取了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海拔高度、坡向5个评价因素,采用等差指数多因子综合分析与最低限制性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arcgis9.0软件提取相关信息,对该区的农业耕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将该区土地适宜性分为最适宜、中等适宜、临界适宜和不适宜四个等级,并对这一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立即下载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自然环境评价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自然环境评价

格式:pdf

大小:129KB

页数:3P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自然环境评价 4.7

文章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段水源区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ahp决策分析方法,构建了该地区自然环境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经过定量与定性综合分析验证,最终得出该地区自然环境综合评价结果。在评价结果分析基础上,对中线水源区的环境保护、生态补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支持和参考依据。

立即下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环境评价与预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环境评价与预测

格式:pdf

大小:624KB

页数:5P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环境评价与预测 4.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近期规划是把丹江口水库作为其水源区,建成后预计年均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将达145×108m3,为此大坝将增高14.5m。工程对该区域环境影响不可避免,因此进行该区域的环境评价和预测是必要的。本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分别对该区域水环境、气候和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评价和短期预测,并得出如下结论:(1)该区域水环境短期内具有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2)气候会向冬暖夏凉逐步转变,这种转变对降雨和洪水过程、洪水频率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3)水土流失程度会在目前的基础上在库区上游有所降低,库区下游加剧。

立即下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水安全模糊综合评价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水安全模糊综合评价

格式:pdf

大小:234KB

页数:6P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水安全模糊综合评价 4.5

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主要在湖北省十堰市境内,其水源区水质基本达到调水要求,但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移民安置、贫困与落后等水安全问题直接关乎到调水的质量、水资源的配置及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水源区的水安全评价已是当务之急。针对水安全内涵及其评价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在选取20个代表性指标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十堰市水安全进行了定量的评价。结果表明: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以来,水源区的水安全处在一个基本安全的临界等级状态,这一结论与主成分分析所得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经验证方法可行、结论可靠。

立即下载

标准差权重模糊评价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的评价精华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1453019 立即查看>>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现状和水质管理对策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现状和水质管理对策

格式:pdf

大小:2.0MB

页数:2P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现状和水质管理对策 4.8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水是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但是,随着近几年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质污染问题的出现等,导致现在的饮用水资源不断减少,尤其是在北方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更是急需水资源的补充。为促进人民的健康生活,国家提出南水北调的政策,在南水北调的过程中,水质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长距离的运输水,会存在一定的水质风险,而如何有效的应对水质运输中存在的风险更是成为现在的重要工作。针对该方面的内容,对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地表水水质现状以及管理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不断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立即下载
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建设

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建设

格式:pdf

大小:64KB

页数:1P

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建设 4.4

南水北调是国家通过科学论证作出的重大决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目前其中线工程正有条不紊加紧进行。建议:1、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建立生态文明示范区。一是探索建立生态文明示范区协调管理

立即下载
南水北调水源区水资源安全的模糊综合评价——以中线工程南阳水源区为例

南水北调水源区水资源安全的模糊综合评价——以中线工程南阳水源区为例

格式:pdf

大小:209KB

页数:5P

南水北调水源区水资源安全的模糊综合评价——以中线工程南阳水源区为例 4.5

水源区的水资源安全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关系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的成败,因此对其状况进行评价显得极为重要。根据目前学者对水资源安全评价做出的研究,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具体特点,建立了水源区水资源安全评价体系,并利用ahp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中线工程南阳水源区2013年的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南阳水源区的水资源处于很安全的状态。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分析了限制该水源区水资源安全的主要潜在因素。

立即下载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循环经济评价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循环经济评价

格式:pdf

大小:707KB

页数:5P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循环经济评价 4.6

为推进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环境建设,基于生态效率理论,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水源地2000—2007年循环经济状况进行评价发现,水源地的循环经济在波动中发展;中央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与地方政府的产业引导对水源地循环经济的影响很大;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关键因子。因此,应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科技发展,提高大众环境意识,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立即下载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基础条件评价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基础条件评价研究

格式:pdf

大小:941KB

页数:5P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基础条件评价研究 4.6

目的对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基础条件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为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支持。方法运用ahp决策分析方法,构建水源区基础条件评价体系层次结构模型;运用信息熵法进行指标权重的修正,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定量与定性综合分析。结果水源区基础条件综合水平一般,在评价体系中,环境条件、经济条件及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需着力改善。结论须采取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尽全力加快落实进程,深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影响基础条件的瓶颈问题。

立即下载

标准差权重模糊评价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的评价最新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1453019 立即查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水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水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格式:pdf

大小:873KB

页数:5P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水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4.5

对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可为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决策和参考。利用rs和gis分析方法,在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下,提取了研究区影响环境质量的6个因子图层数据,叠加形成一个综合环境指数图层数据,并将其划分为4个环境分区。从空间统计分析结果来看,综合自然指数ⅰ,ⅱ级最好,占整个水源区面积的64.69%,ⅲ级较好,占整个水源区面积的31.52%;ⅳ级区综合自然指数较差,占整个水源区面积的3.79%。对整个陕南水源区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能够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补偿和水土保持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立即下载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环境质量评价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环境质量评价

格式:pdf

大小:1021KB

页数:6P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环境质量评价 4.5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的一项战略性基础工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水源区环境质量状况影响着南水北调工程的供水安全,故而对其水源区环境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研究是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保障。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段水源区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和咨询专家的基础上,科学选取评价指标,运用ahp决策分析方法,构建出该地区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运用信息熵法对其指标权重进行修正,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经过定量与定性综合分析验证,最终得出该地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该评价结果表明,水源区环境质量一般,有待进一步改善。为了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水源区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解决影响环境质量的现存问题。

立即下载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丹江口市水质保护调查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丹江口市水质保护调查

格式:pdf

大小:62KB

页数:2P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丹江口市水质保护调查 4.4

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为完成"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历史使命,确立"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加快生态修复,强化污染治理,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开发,以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工业和旅游业。从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护的角度,介绍了丹江口市水质保护工作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思考。

立即下载
基于神经网络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评价及预测

基于神经网络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评价及预测

格式:pdf

大小:770KB

页数:4P

基于神经网络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评价及预测 4.4

南阳陶岔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闸所在地,掌握其水质变化情况、预防污染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基于环保部门的水质检测数据,选取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作为研究指标,通过主成份加权分析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陶岔的水质进行了有效的评价和较高精度的预测。结果表明,陶岔水质总体较好,可达ⅱ级以上,评价准确率为81.25%;预测的最大误差为4.75%,平均误差0.7%,预测精度较高。

立即下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南水源区水环境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南水源区水环境研究

格式:pdf

大小:588KB

页数:4P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南水源区水环境研究 4.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超大规模跨流域调水的重大工程。水源区的水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调水安全和工程的成败。陕南的汉江、丹江流域是水源区的腹地。本文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自然环境、自然灾害、水土流失、植被覆盖、水质水量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了陕南水源区的水环境现状。水源区水资源丰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调水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只有处理好水源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有安全可靠、持续发展的输水环境。

立即下载
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探讨

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探讨

格式:pdf

大小:487KB

页数:4P

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探讨 4.4

基于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特征及该系统必要性的分析,提出建立中线工程水源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对策建议。

立即下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干旱遭遇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干旱遭遇研究

格式:pdf

大小:1.7MB

页数:7P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干旱遭遇研究 4.6

基于copula理论,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为干旱指标,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汛期、非汛期及全年spei的联合分布,并结合未来气候模式数据,研究了变化情景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各时期干旱遭遇概率变化及其对工程运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去几十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总体呈现变旱趋势;在rcp4.5和rcp8.5两种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汛期、非汛期及全年同旱事件发生概率较现状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汛期遭遇同旱和非汛期遭遇同重旱的概率明显增大,增加的幅度分别达到2.99%-6.1%和2.67%-3.63%.在未来变化情景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干旱遭遇变化可能会对工程运行带来风险,因此,有必要研究相应的适应性对策以保证工程的正常安全运行.

立即下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旱涝特征及风险预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旱涝特征及风险预估

格式:pdf

大小:227KB

页数:6P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旱涝特征及风险预估 4.5

[目的]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受水区历史旱涝变化特征,分析及预估该工程因气候变化导致"无水可调"的风险,为科学调度与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流域内近500a旱涝资料及1961—2015年气象站日降水量资料,分析近500a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及受水区的旱涝遭遇特征及调水保障概率,同时利用21个cmip5全球气候模式降尺度后的模拟预估结果,对rcp4.5排放情景下未来的旱涝遭遇特征进行预估研究。[结果](1)近500a来,水源区旱年出现概率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20世纪以来水源区干旱年出现概率处于历史高位,达31.7%;(2)受水区淮河流域的调水保障概率最高(达87.3%),唐白河流域调水保障概率最低(为78.4%);(3)20世纪以来各流域与水源区同旱概率均处于历史高位,汉—唐、汉—海持续同旱概率高于汉—淮;(4)秋汛期(9—11月)为调水最有利的时段,非汛期3个流域的调水保障概率均在80%以上。(5)cmip5模式预估结果显示未来各受水区调水保障概率均在87%以上。[结论]20世纪以来水源区与受水区同旱概率处于近500a来高位,未来调水朝有利方向发展,但21世纪后期面临较大的同涝风险。

立即下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质的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质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268KB

页数:3P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质的影响 4.7

为更好地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的量化研究,分析了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质的影响。基于龙王庙断面的水质序列,假设污染物通量不变,推算调水后断面水质数据并评价其水质类别。结果表明,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质有明显影响。调水后,无引江济汉工程情形下,各时期水质超标率均增加;有引江济汉工程补偿作用下,枯水期、丰水期的水质超标率降低,但仍大幅高于调水前,而平水期水质超标率低于调水前。调水后,有、无引江济汉工程两种情形下均枯水期水质超标率最大,这表明调水工程对枯水期的水质影响最明显。汉江水华暴发期集中在枯水期,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枯水期水质的影响对水华暴发起促进作用。

立即下载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补偿资金分配研究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补偿资金分配研究

格式:pdf

大小:1.3MB

页数:7P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补偿资金分配研究 4.5

合理测算生态补偿资金数量及其分配方式是生态补偿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为例,在全面评估水源区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调入水量等因素,估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调节系数,尝试性地研究了水源区生态补偿资金数量及分配方式.结果表明:2014年水源区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为3225.97亿元,比2006年增加159.45亿元;中央政府承担水源区生态补偿资金量为18.8亿元,河南、河北、天津和北京等省市承担生态补偿资金量分别为11.28亿元、10.43亿元、3.1亿元和3.38亿元;陕西、湖北、河南和四川等4省水源地分配到的生态补偿资金数量分别为30.4亿元、9.15亿元、5.86亿元和1.56亿元.

立即下载
陆颖

职位:矿业工程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标准差权重模糊评价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的评价文辑: 是陆颖根据数聚超市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相关标准差权重模糊评价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的评价资料、文献、知识、教程及精品数据等,方便大家下载及在线阅读。同时,造价通平台还为您提供材价查询、测算、询价、云造价、私有云高端定制等建设领域优质服务。手机版访问: 标准差权重模糊评价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