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热处理工艺对IR3Mo不锈钢泵轴力学性能的影响
试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IR3Mo不锈钢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增加,当淬火温度超过1000℃,其硬度值变化不大。1000℃淬火后进行回火,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硬度下降,而冲击韧性值表现上升趋势,并且得出经过1000℃淬火再进行720℃回火得到较好的综合性能。
热处理工艺对微合金建筑用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设计了微合金建筑用钢的成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微合金建筑用钢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1035℃开轧、805℃终轧且在800℃进行正火处理,此时力学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为562mpa、屈服强度为470mpa、伸长率为22.6%,屈强比为0.84。600℃回火前后的显微硬度分别为175hv0.1和189hv0.1。
热处理工艺对微合金建筑用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设计了微合金建筑用钢的成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微合金建筑用钢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1035℃开轧、805℃终轧且在800℃进行正火处理,此时力学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为562mpa、屈服强度为470mpa、伸长率为22.6%,屈强比为0.84。600℃回火前后的显微硬度分别为175hv0.1和189hv0.1。
热处理工艺对高强建筑用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采用箱式电阻炉对试验钢进行了三种不同淬火温度的淬火+高温回火热处理,并对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对拉伸和冲击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两相区淬火的试样的显微组织以多边形铁素体+岛状马氏体为主,随淬火温度升高,铁素体含量逐渐降低,马氏体含量逐渐增加,晶粒逐渐细化;回火组织以回火马氏体+铁素体为主,与淬火组织相比,铁素体明显粗化,马氏体含量下降,马氏体板条特征逐渐消失,铁素体晶界有较多碳化物析出;随淬火温度升高,回火后钢板屈服强度、伸长率和低温冲击韧性均逐渐升高,抗拉强度先提高后略有下降;试验钢经800℃淬火+500℃回火能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铬及热处理工艺对中碳合金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铬及热处理工艺对中碳合金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郭建斌,刘金海,李国禄,姜利坤,高文迦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130 相似文献(2条) 1.期刊论文刘长华.孙国栋.liuchang-hua.sunguo-dong腐蚀条件下铬含量对低碳合金钢冲击磨损性能和机理的 影响-热加工工艺2007,36(24) 在模拟工况条件下,对不同铬含量的新型衬板用低碳合金钢在腐蚀环境中的冲击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利用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对试样的表面和 亚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1.2j冲击功下,随着铬含量的增加,低碳合金钢的磨损质量损失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低碳合金钢在铬含量为3%时的 冲击腐蚀磨损机制为变形疲劳磨损;铬含量为6%时,短时间内为累积变形引起的材料的浅层剥落,长时间后转变为多次塑变造成的表面硬化层的
热处理工艺对高强建筑用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采用箱式电阻炉对试验钢进行了三种不同淬火温度的淬火+高温回火热处理,并对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对拉伸和冲击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两相区淬火的试样的显微组织以多边形铁素体+岛状马氏体为主,随淬火温度升高,铁素体含量逐渐降低,马氏体含量逐渐增加,晶粒逐渐细化;回火组织以回火马氏体+铁素体为主,与淬火组织相比,铁素体明显粗化,马氏体含量下降,马氏体板条特征逐渐消失,铁素体晶界有较多碳化物析出;随淬火温度升高,回火后钢板屈服强度、伸长率和低温冲击韧性均逐渐升高,抗拉强度先提高后略有下降;试验钢经800℃淬火+500℃回火能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工艺
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工艺 依据化学成分、热处理目的的不同,奥氏体不锈钢常采用的热处理方式有固溶化处理、稳定 化退火处理、消除应力处理以及敏化处理等。 1固溶化处理 奥氏体不锈钢固溶化处理就是将钢加热到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的某一温度,保持 一定时间之后快速冷却的工艺方法。奥氏体不锈钢固溶化热处理的目的是要把在以前各加工 工序中产生或析出的合金碳化物,如(fecr)23c6等以及σ相重新溶解到奥氏体中,获取单一的 奥氏体组织(有的可能存在少量的δ铁素体),以保证材料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充 分地消除应力和冷作硬化现象。固溶化处理适合任何成分和牌号的奥氏体不锈钢。 2稳定化退火 稳定化退火是对含稳定化元素钛或铌的奥氏体不锈钢采用的热处理方法。采用这种方法 的目的是利用钛、铌与碳的强结合特性,稳定碳,使其尽量不与铬结合,最终达到稳定铬的目的, 提高
304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304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热处理工艺对奥氏体型不锈钢中铁素体相的影响
在不同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下,分析铁素体相在钢锭截面上的分布状况及铁素体相的数量和形态的变化规律,制定奥氏体型不锈钢热加工工艺。
0Cr13Ni4Mo马氏体不锈钢热处理工艺研究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不锈钢管光亮固溶热处理工艺
不锈钢管光亮固溶热处理工艺
17-4PH不锈钢热处理工艺
介绍了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17-4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力学性能及组织的影响,对其沉淀硬化机理进行了总结和探讨。17-4ph不锈钢兼有强度高、耐蚀性好的优点。传统的工艺为固溶+时效处理,普遍采用的固溶温度为1040℃,随着时效温度的提高和时效时间的延长,其强度和硬度升高,塑韧性降低。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增加调整处理,可以细化马氏体基体组织,提高材料的韧性及耐蚀性。对于17-4ph钢的强化机理,普遍认为与ε-cu的析出有关,但对于其形貌的分析不尽相同。
表面热处理工艺对建筑钢性能的影响
使用不同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工艺对q235建筑钢进行了热处理,并研究了表面热处理工艺对材料耐腐蚀性能和热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行进速度2mm/s时,加热功率从80kw增至160kw或者当加热功率140kw时,行进速度从1mm/s增至3mm/s,试样的耐腐蚀性能和热疲劳性能均先提高后下降。加热功率优选为140kw、行进速度优选为2mm/s。与未经表面热处理的试样相比,采用优化工艺表面热处理的试样240h盐雾腐蚀后的质量损失率减小81.9%,热疲劳裂纹级别从15级变为3级。
热处理工艺对弹簧钢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工艺对弹簧钢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工艺对Q550热轧钢板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火焰热处理工艺对q550热轧钢板屈服强度的影响,分析热处理工艺与钢板组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和冷却方式对q550钢板的力学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火焰热处理工艺为800℃和空气中冷却,钢板的屈服强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热处理钢板具有细小、分布均匀的显微组织。
热处理工艺对316L不锈钢微丝组织 (2)
热处理工艺对316L不锈钢微丝组织 (2)
热处理工艺对316L不锈钢微丝组织
热处理工艺对316L不锈钢微丝组织
大直径不锈钢轴承套圈热处理工艺分析
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对9cr18大直径不锈钢轴承套圈力学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大直径、小壁厚不锈钢轴承套圈的畸变控制措施。试验结果表明:9cr18大直径轴承套圈经1060℃淬火+-70℃深冷处理+160℃低温回火处理后,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技术要求。
40CrMnSiMoV弹簧钢热处理工艺与力学性能研究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奥氏体不锈钢弯管热处理工艺与性能
1/5 s30432奥氏体不锈钢弯管热处理工艺与性能 巴发海鄢国强余义斌姚威廉 (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200437) 卢征然魏征 (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245) 摘要:s30432奥氏体不锈钢炉管冷弯后,对弯管的热处理工艺和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 果表明,弯后1150℃固溶处理工艺会导致奥氏体晶粒粗大以及晶粒度的极端不均匀。1110℃ 和1060℃固溶处理后,奥氏体晶粒大小均匀,固溶后直管部分保持了原始管子的晶粒度, 弯管变形最大区域晶粒细化,晶粒度达8~9级;弯曲变形最大部位的强度性能也高于原始 直管,韧性指标与之基本相当。分析认为,冷弯后1060℃~1100℃固溶处理工艺较为合适, 能够满足超超临界锅炉管的技术指标要求。 关键词:奥氏体,不锈钢,炉管,弯管,热处理,晶粒度,力学性能 effectofheattreatment
冷轧和固溶处理对改进型202不锈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总冷轧变形量12.5%~46.4%和900~1150℃固溶处理对成分(%)为:0.04c,8.18mn,15.21cr,4.05ni,1.65cu,0.12n的改进型202亚稳奥氏体不锈钢3mm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总变形量46.4%冷轧后,形变诱发产生约26%α′马氏体,该钢的强度达1200mpa;固溶处理使α′马氏体发生逆转变(α′→γ),900℃固溶可使α′马氏体完全转变成γ奥氏体并完成全部再结晶;改进型不锈钢经900~1100℃固溶处理具有预期的组织和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0Cr13Mn不锈钢热处理工艺研究
0Cr13Mn不锈钢热处理工艺研究
热处理工艺对钙硼硅微晶玻璃性能影响
在cao-b2o3-sio2(cbs)系微晶玻璃中,添加p2o5和zno两种晶核剂制成试样,采用xrd和sem分析了试样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试样烧成性能、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主晶相为casio3和cab2o4,随着晶化时间的延长,介稳态的ca2sio4相逐渐减少,主晶相增加,核化温度升高,试样的抗弯强度增加。核化温度高于700℃,晶化时间超过2h,试样的析晶能力降低,密度降低。690℃核化1h,875℃晶化15min所得试样的性能较佳:密度为2.43g/cm3,εr为6.24,tanδ为1.2×10-3(10khz)。
氮对316L不锈钢焊缝力学性能的影响
为研究氮对316l不锈钢焊缝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氮质量分数的三种自行研制的焊丝,分别对几组316l不锈钢试板进行钨极氩弧焊(tungsteninertgas,tig)焊接,焊后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别观察并分析相应的焊缝组织,采用磁性法测量焊缝的铁素体的质量分数,并对焊缝的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等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从氮的固溶和焊缝组织的变化等方面综合分析氮对316l不锈钢焊缝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氮质量分数的增加,焊缝奥氏体组织明显粗化,铁素体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焊缝强度有所提高,且氮质量分数由0.011%增加到0.081%时焊缝强度的平均提高程度小于氮质量分数由0.081%增加到0.10%时焊缝强度的平均提高程度;另外,焊缝的塑性及冲击韧度均有所降低。
不锈钢复合钢板热处理工艺研究
不锈钢复合钢板热处理工艺研究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见习建筑给排水绘图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