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南昌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与优化设计
以南昌市主城区的公园绿地现状图为基本信息源,借助GIS技术,建立公园绿地空间数据库;利用FRAGSTATS景观格局软件计算相应的景观指数.在对现有的南昌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与方案,并对优化后的景观格局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现有公园绿地的斑块空间分布不均衡,且面积差异较大,尤其在人口密集区,公园绿地斑块数量偏少,有效避灾面积明显偏低;通过大幅度增加斑块数、斑块面积,提高斑块间的连通性,并适当提高景观破碎化指数,可以优化南昌市公园绿地系统的\"点-线-面\"格局,使空间分布更趋合理,有效增强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防灾避险功能;优化后的公园绿地的斑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有大幅度提高,聚集度指数也明显升高,且相应降低了优势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更为丰富.
福州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以福州市5个公园的cad图纸为基本图件,在gis软件的支持下提取斑块面积和周长等信息,选取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和景观分维数等景观生态学指标,通过对各指数的计算和对比,分析福州市5个公园的整体绿地景观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福州市5个公园绿地斑块面积以中型、中大型为主,类型偏少,破碎化程度较高,多样性指数较低,公园绿地斑块的形状相对规则,边界较为简单。
基于ArcGIS的南昌市象湖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
以象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尝试分析中小尺度下公园绿地的景观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城市型湿地公园景观的生态规划与合理设计提供参考。基于arcgis软件,将象湖湿地公园的景观格局进行量化,共提取9类景观斑块的数据。结果表明:(1)不同景观组分的面积、周长和斑块数目不均衡,以水体景观的斑块数量最少,面积却最大(占57.47%);有林地斑块数最多(609个),也是面积最大(占17.75%)的植物景观类型;(2)功能各异的5个景区共同构成了公园独特的空间格局,廊道密度适中(2.54km/hm2),以水体、有林地和疏林景观为优势斑块;(3)景观斑块的形状格局较简单规整,空间分布格局呈现为8大类型的小景观斑块镶嵌在大景观斑块(即水体)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绿地系统和优美的园林景观;(4)公园景观多样性指数为4.5765,均匀度指数为0.6066,破碎度指数值为3.9961;这表明,在今后的景观保护和提升性建设中应增强主导景观的连接性,并注意不同景观类型的均衡性。
深圳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与发展对策
文章通过研究深圳市森林资源的历史演变趋势以及森林景观格局现状,探讨了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因素与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在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城市森林斑块由聚集分布逐渐转向破碎化、现有森林质量不高、纯林所占比例过大、森林景观效果不够优化、森林生态服务空间格局分布不均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力求构建健康完备的森林景观格局,建设世界级森林城市和花园城市。
深圳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与发展对策
文章通过研究深圳市森林资源的历史演变趋势以及森林景观格局现状,探讨了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因素与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在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城市森林斑块由聚集分布逐渐转向破碎化、现有森林质量不高、纯林所占比例过大、森林景观效果不够优化、森林生态服务空间格局分布不均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力求构建健康完备的森林景观格局,建设世界级森林城市和花园城市。
城市中心地区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规划设计分析
城市绿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更好地完成这部分建设,就要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实践,对绿地景观的格局进行分析和评估,并以此作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依据。本文在简要说明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中应用的基础上,并与城市中心绿地建设的实际情况将结合,具体研究和分析城市中心绿地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醴陵市官庄湖湿地公园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以醴陵市2014年二类资源调查的数据为基础,以维持研究区的水文条件以及生物多样性为目标,构建森林景观分类体系,对醴陵市官庄湖湿地公园的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景观质量较高,作为涵养水源的优势景观类型:竹林景观、杉木林景观与阔叶林景观中的中龄林、成熟林共占整个景观面积的57.1%,森林景观涵养水源能力潜力大,涵养水源能力较弱的灌木林景观面积占比41.98%;景观类型面积越大,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越小,景观斑块面积分布不均匀程度增加;森林景观斑块形状较规则,受到的人为干扰较小.森林景观多样性随着景观细分而增强,但在二级景观类型中,森林景观面积比一级景观中更加不均匀.松类景观、灌木林景观、阔叶林景观、杉木林景观斑块之间的连通性最强,斑块聚集程度越高.
大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基于大连市2005年土地利用图形数据,选用生态意义较明确的景观特征指数,从斑块和景观两个水平上定量研究了大连市土地利用的景观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旱地景观是大连地区面积最大、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强的基质景观,其面积比例为40.21%,斑块个数比例为7.62%,平均斑块面积高达5.53km2/个;林地和城乡用地景观的面积比例也较大,分别为39.28%和12.89%,水田、草地和水域的面积比例较小,分别为3.54%、1.83%和1.96%;滩涂、沼泽地及未利用土地的景观面积比例均不足1%。
扬州地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分析
运用gis技术和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方法,依照自然地貌特点,研究了扬州地区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特征。土地利用分析表明:研究区自然地貌类型简单,主要由平原区和丘陵区组成。平原区面积和斑块数量占绝对优势,分别占83.54%和73.71%;区内95%以上的耕地、水体、草地面积分布在平原区。整个景观组分中耕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68%。区内水网密布,天然河湖面积大,水体占总面积的19%。居民点数量最多,分别占总面积和总斑块数量的11%和61%。林地和草地面积仅各占1%。景观格局分析表明:研究区景观多样性和景观优势度高,景观均匀度指数不高,土地类型分配不均匀,在整个区域内表现为水田、居民点和湖泊为主要的土地类型,水田占有绝对优势。根据平原区和丘陵区景观格局分析及其地貌特征指出:发展平原区林、农、牧、副复合经营的商品林建设,以低丘岗地植被恢复为主加强丘陵区生态公益林建设,以及在整个区域加强和完善城市森林建设和\"三网\"防护林体系建设应成为扬州现代林业发展的重点。
浦城匡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分析
以浦城匡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小班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10.0和fragstats4.2软件,从景观格局总体特征、景观类型水平异质性和景观水平异质性三个层次对研究区森林景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森林公园以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竹林为主;其他景观零星分布。各类景观斑块分布集中,形状简单,破碎化程度底;景观总体多样性水平较高,景观类型丰富,结构较为合理。
浦城匡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分析
以浦城匡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小班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io.0和fragstats4.2软件,从景观格局总体特征、景观类型水平异质性和景观水平异质性三个层次对研究区森林景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森林公园以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竹林为主;其他景观零星分布。各类景观斑块分布集中,形状简单,破碎化程度底;景观总体多样性水平较高,景观类型丰富,结构较为合理。
基于RS与GIS的旗山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变迁分析
基于野外调查,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福建省旗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解译了研究区1996年、2002年、2010年、2015年4期landsattm遥感影像数据,运用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对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变迁进行量化分析,探讨了海拔、坡度和坡向等自然因素及产业产值、人口数量和人均支配收入等人文因素对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96—2015年,竹类面积急剧减少后呈现上下波动趋势,混交林面积大幅度增加后缓慢减少,建设用地面积缓慢减少后逐渐增加,阔叶林面积急剧减少后趋于稳定,针叶林面积缓慢减少后逐渐增长;阔叶林、针叶林、竹林和建设用地主要向混交林转化,而混交林主要向阔叶林转化.1996—2015年间混交林和竹类斑块波动较大,竹类及针叶林受人为影响最大,导致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斑块数量波动较大,生态脆弱,破碎化程度先减小增加;其他景观类型连通性降低,形状趋于复杂,受干扰程度低;旗山森林公园整体景观格局破碎程度先增加后减少,多样性减少后逐渐趋于稳定,聚集性有所增强,呈聚集发展趋势.人文因素是森林景观斑块面积变化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地区总产值等因素影响显著;而在20年时间序列内,海拔、坡度、坡向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对森林景观斑块面积变化影响较小.
恩施州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以恩施州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tm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以erdasimage和gis软件作为信息处理工具,利用生态学软件fragstats4.2计算景观百分比、斑块类型面积、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恩施州地区森林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恩施州以有林地为主,非林地、灌木林、宜林地和未成林零星分布,斑块分布聚集,斑块数目增多,形状较为复杂,人为干扰对森林景观的发展呈良性影响,且景观的结构合理.总体上,恩施州地区的景观异质性高,类型丰富,应继续保持森林景观的多样性.
辽宁省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指出了森林景观格局是生态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进行生态美学研究的基础内容.辽宁省森林资源类型非常丰富,全省不同地区气候类型多样,土壤条件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导致森林景观格局出现了显著的不同.因此,了解辽宁省森林景观格局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生态森林景观格局的总体变化趋势总体上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和自然因素的干扰,人为因素对景观格局的干扰相对较大,而自然因素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则相对缓慢.通过分析辽宁省森林类型的变化过程及景观格局,以期为该省森林景观的研究奠定基础.
崇明东部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分析
本文选择崇明东部为研究区域,利用gis和rs技术对1988、1997年和2005年卫片和航片进行了提取、分类和分析,并计算了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近20年来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耕地基本没有变化,河流水体、农村居民点等不断增加,潮滩大大减少,城镇发展缓慢,随着人类活动程度的加剧,景观多样性稍有下降,均匀度上升。
县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基于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利用宁武县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相关数据,对宁武县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宁武县优势景观为有林地、其他草地和旱地,分别占到全县总面积的33.3%、26.4%和26%。其他景观类型面积较小,多数景观面积所占比例不足1%。各景观类型之间面积差异较大,这与当地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有关。宁武县整体景观破碎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分别是0.094、1.6175和0.509,说明宁武县景观发育较为成熟,异质性较强。根据以上结果分析,在宁武县景观生态规划方面给出了建议。
前郭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文章以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景观面积、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等景观特征指数、计算公式,从景观斑块面积特征,景观斑块密度大小及差异特征,景观斑块多样性、均匀度特征方面,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
绿色“小世界”,心中“大花园”——西安市儿童公园绿地景观改造设计
该方案为西安市儿童公园在原址上进行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儿童心理和成长交流的需要,从绿色设计入手“以小见大”构筑了一个富有感染力的都市儿童乐园,并结合儿童行为与心理对儿童游戏空间做一次初步的探讨。
浅谈公园绿地景观的生态建设——以湖南烈士公园为例
阐述了生态建设是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以及生态建设在公园绿地景观中的具体体现。以湖南烈士公园为例,指出要把生态学思想与公园绿地景观建设紧密结合,并加以普及,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公园绿地景观的生态建设水平。
城市绿地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研究——以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新区为例(英文)
withthecasestudyofhonggutannewdistrictasreference,thispaperelaboratedthesignificanceofurbangreenspace;theecologicalfunctionandculturalfunctionofgreenlandscapewhichwererespectivelymanifestedintheaspectoflivingandproductionandintheaspectofaccumulation,sedimentationandrenovationmarkofurbanhistorydevelopment.italsoexplainedthecompositionofwetlandregion,thesituationthatthereexistedquitealotofwetland,wetlandflowerspeciesandlandscapetypes.andtheexistingproblemsintheconstructionofhonggutangreenlandscapewereanalyzed,whichwerethefactthatthespatialdistributionofplantswasunreasonableandimpracticable;thatthefunctionofgreenspacehadn'tbeenfullydisplayed,lackofparticipation;thatthelandscapingplantwasmonotonous,shortofculturaldeposits.onthebasisofthedesigntheoryofgreenlandscapeandthelivingexamplesofsomedevelopedcities,theregionalityofurbangreenlandscapewasstudied;thedesignprinciplesofelegance,functionality,people-orientation,regionalculture'scontinuityandecologywereputforward,aimingatprovidingreferenceforusingdifferentfactorsofpracticalmeasurestoachievelandscapeeco-designwithgeographicalfeatures.
宜昌市园林绿地景观分析
城市绿地景观是城市景观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城市景观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化中起着重要的特殊功能。本论文运用景观生态学、风景园林学和城市规划原理与方法,从宜昌城市绿地景观现状和景观格局两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并提出了宜昌城市绿地景观发展模式和布局模式。
带状公园绿地植物景观的营造研究
对带状公园的空间要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植物景观营造方法及植物设计原则,并对现存带状公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以为带状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景观格局分析
基于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主要影响区景观类型分布图,应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gis空间分析和模型分析功能,计算热巴、阿安与仁达、珠安达与霍纳和克柯四大景观区的几种常用景观指数,分析了四大区域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四大区域景观格局在总体上呈现"基底—廊道—斑块"的结构,珠安达、霍纳景观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高于其他区域,反映出景观异质性程度高于其他区域;热巴景观区和阿安与仁达景观区各景观指数都差别不大,破碎度指数比其他两个区域要小,说明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程度低;克柯景观区景观优势度最大,说明该区景观类型空间分布结构受草甸单一景观类型支配。
深圳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分析与情景模拟
选择城镇化过程特征突出的深圳市为研究对象,获取1980~2015年六期landsat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结合ca-markov模型和logistic回归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并预测了深圳市2020年3种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1980~2015年期间,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并成为优势地类,农田和水体面积不断减少;在景观水平上,城市化前期土地利用破碎化程度加剧,后期则出现土地利用向集约化的转变。(2)使用5a、10a、20a和30a不同步长的转移矩阵模拟的2015年土地利用kappa系数分别为0.868、0.844、0.835和0.846。不同步长转移矩阵对于模拟精度有一定影响。(3)3种情景的深圳市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预测结果显示,驱动力情景下城市发展最快,城市自组织情景和生态控制情景增长趋势相似,生态控制情景下土地利用集约度更高。
广西龙象谷景观格局分析及其对水源涵养的影响
景观格局分析是城市规划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广西龙象谷规划项目为例,对规划建设前后区域景观进行分类和制图,并进行规划建设前后景观指数计算,分析了规划建设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及其对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方案预算造价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