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泥石流灾害的人类学研究 | 作 者 | 李永祥 |
---|---|---|---|
ISBN | 9787513012058 | 页 数 | 316 |
定 价 | 64.00元 | 出版时间 | 2012-10 |
李永祥,男,彝族,1964年生于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哀牢山区彝家山寨。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博士,从师郝瑞(Stevan Harrell)教授,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第十四批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代表作:《国家权力与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云南哀牢山区环境、发展与政策的人类学考察》(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舞蹈人类学视野中的彝族烟盒舞》(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此外,还在《民族研究》、《国外社会科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学术探索》、《贵州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民间文化论坛》、《Int. J. Agricultural Resources, Governance and Ecology》、《Modern China》、《Annual Review of 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ocial Research》等国内外知名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研究方向包括灾害人类学、艺术人类学等。2100433B
《泥石流灾害的人类学研究:以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8.14特大滑坡泥石流"为例》通过对2002年8月14日发生在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哀牢山区的泥石流灾害进行的近10年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探讨了泥石流灾害与当地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泥石流灾害的人类学研究:以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8.14特大滑坡泥石流"为例》认为,自然灾害的发生和治理过程不是一个纯自然的过程,而是一个与社会、文化、人类行为、政治经济等密切联系的过程。泥石流灾害导致了严重的环境脆弱性与人类群体脆弱性,灾害后果、救灾过程和预防方法能够改变村民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条件,改变原来的族群关系和竞争模式。因此,泥石流灾害的救灾过程不仅仅是提供物质材料和重建房屋,还应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作,其核心是社会平衡系统和文化功能的恢复。哀牢山的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同时使人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反思乡村发展模式。哀牢山的泥石流灾害证明:环境的安全影响着人类的安全,环境的危机隐藏着人类的危机。只有建立在环境安全基础上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也只有在环境安全的基础上,人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追求真正美好的生活。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很重要,这是防灾和减灾的重要步骤和措施。目前我国对泥石流的预测预报研究常采取以下方法: (1)在典型的泥石流沟进行定点观测研究,力求解决泥石流的形成与运动参数问题。如对云南省...
这次灾害的原因除了降雨和所在地区的地理条件外,主要还有: 1.白龙江流域的过度开发。 2.舟曲县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错误。 舟曲县曾以山清水秀而闻名,有“陇上小江南”之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县境内森林覆盖面...
泥石流是某些地区特有的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破坏力极大。当泥石流爆发时,山鸣地动,响声如雷,暴雨、洪水或冰雪融水夹杂著泥沙、巨石,混合成一股粘稠的泥浆,像脱韁的野马一样,沿陡坡奔腾而下,直到山下平坦的...
在对泥石流分类和特点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对桥梁工程的危害性,从桥梁工程施工的视角,探讨了桥梁工程防治泥石流灾害的措施,以提高桥梁整体抵御泥石流灾害的能力。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常识 一、什么是滑坡、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都是山区常见的自然地质现象。 滑坡——是指山坡受到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类工程开挖等因素的影响,上 面的土层或岩层,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也叫做地滑, 许多地方的群众,还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 、“垮山”或“山剥皮”(图 1、 图 2) 图 1 滑坡景观示意图(未滑动)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 水坝溃决或冰川、 积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 在 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 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俗称“走 蛟”、“出龙”、“蛟龙”等(图 3)。 滑坡的特点是顺坡 “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 “流动”。不论是“滑 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 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 即地形坡度较缓时, 滑坡、 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
人类学是19世纪诞生于欧洲的专门研究人类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人类本身以及人类创造的社会和文化。据此,人类学可以分为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两大分支。其中,文化人类学着重探讨了人类文化的起源和演进过程,比较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的文化特质,了解不同文化与相应社会的关系。
文化人类学早期着重研究人类社会的状况。随着各国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它已突破了原有的研究范畴,拓展到其他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对其他学科产生了深刻影响,建筑学便是其中之一。
建筑人类学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建筑学领域,即不仅研究建筑自身,还要研究建筑的社会文化背景。建筑的问题必须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因为建筑正是在文化的土壤中培养出来的;同时,作为文化发展的进程,成为文化有形和具体的表现。建筑人类学注重研究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研究人类的习俗活动、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美学观念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建筑的社会文化背景,并最终通过建筑的空间布局、外观形式、细部装饰等表露出来。2100433B
《景观艺术构形与文化空间之人类学研究》采用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将文化空间分为三类:仪式象征空间、文化认同空间和景观消费空间,并探求与之对应的三类建筑景观艺术构形在人类社会中的缘起、功能与意义,使读者深入理解景观艺术与人类社会的互动与互构,从而构建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景观艺术。
《景观艺术构形与文化空间之人类学研究》适合建筑学、景观设计、人类学、民族学、城市规划等方向的研究者、爱好者阅读。
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开展泥石流监测和预报的重要前提。泥石流灾害是环境因子和降雨综合影响的结果,而大范围评估因子的提取、不同因子权重确定和评估模型的精度是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估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首先,本研究以多源遥感数据为主提取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等环境因子,重点研究环境因子提取中遥感数据的时效性和尺度效应;其次,针对降雨观测站点稀疏、栅格化降雨数据精度不高的问题,引入遥感提取的环境因子,重点研究观测站点降雨数据的插值优化处理方法,同时以雷达降雨量数据为辅,解决有数据无降雨的问题,重建区域范围高精度降雨因子;最后,基于环境和降雨因子,研究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分区方法,在不同分区,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一个有效且较高精度的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并重点分析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中不同评估因子的权重值,为泥石流灾害的治理和预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