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更新时间:2024.05.26
水污染课程设计

格式:pdf

大小:176KB

页数: 14页

目录 1.进水水质 2.设计规范 3.工艺比较 4.工艺的确定 5.工艺的计算 5.1 格栅的设计与计算 5.2 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与计算 5.3 初沉池的设计与计算 5.4 厌氧池的设计与计算 5.5UASB 反应池的设计与计算 5.6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与计算 5.7 气浮池的设计与计算 6.1 气浮浓缩池的设计与计算 7 高程计算及选泵 柠檬酸综合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1.进水水质 水量 (m3/d) COD(mg/L) BOD(mg/L) SS(mg/L) pH 温度(℃) 6000 8500 5200 1020 3—5 60—70 2.设计规范 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1998 年 1 月 1日后建设的单位) (单位: mg/L) 一级 二级 三级 BOD 5 20 30 300 COD 100 150 500 SS 70 150 400 pH 6—9 6—9 6—

石油类污染场地的自然衰减作用

格式:pdf

大小:347KB

页数: 6页

在野外石油类污染场地地质、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场地地下水中总石油烃的吸附、生物降解等自然衰减作用进行研究。开展了砂质粉土、粉砂、细砂等场地包气带、含水层介质对总石油烃的吸附动力学实验、等温吸附实验、不同矿化度吸附实验、生物降解实验和挥发实验等。实验结果显示,砂质粉土、粉砂、细砂的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4、7和10 h;通过计算确定了每种介质对总石油烃的等温吸附模型。矿化度对介质吸附总石油烃能力的影响表现为,矿化度越高吸附量越高。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在场地水土条件下,降解能力最强,且降解符合一级衰减动力学方程。研究表明,地下水受到污染后,吸附、降解、挥发等自然衰减作用对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物的去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热门知识

水污染的自然原因

精华知识

水污染的自然原因

最新知识

水污染的自然原因
点击加载更多>>
水污染的自然原因相关专题

分类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