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与寺——兼论中国传统建筑的世俗性与纪念性
住居是最大量的世俗性建筑形式,寺庙则是宗教性建筑的代表。文章通过典型实例分析,揭示了家和庙的几种存在形式:对比——图底关系,舍宅为寺的通用式关系,互渗——拼贴的形式,充分说明了中国文化传统中住宅与庙宇之间的必然联系,并进一步分析论证了中国文化中缺少建筑的神圣纪念性,却有更多的世俗性。
再论“天人合一”与中国传统建筑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具根源性的一个观念,其在思想史上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传统建筑影响很大。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基本单元问题的分析及中国人环境心态的形成原因的探讨,同时通过论述中国古代工匠的地位,提出中国传统建筑始终逃避在自然之外,“天”与“人”并没有达到“合一”的观点。
屋顶的回归——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历时性分析
屋顶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多样的建筑形式和空间。屋顶作为中国古代建构一种艺术和文化符号,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现代主义强势的、占领式的进入慢慢地消失。通过对屋顶的历时性分析,充分了解建筑屋顶的文化内涵。在城市化发展,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的关键时期,使我们能认清自身的优劣,找回自己的文化,重建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 中国人的天资不亚于世界上任何民族,我们曾创造了世界上先进的文明和灿烂的 文化,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从明代中期起的这五六百年来,我们却 衰落了!而恰恰从这时期起,世界上另一个文明古国所在地的欧洲却从中世纪的 委顿中重新崛起,走到我们前头去了!什么原因?我想这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 至少跟我们的文化心态有关。以传统的建筑文化为例,国人固有的纵向承袭的惯 性思维即制约着建筑业的发展。 首先,我们习惯于向前人看齐,而不习惯于超越前人。我们的木构建筑至少已 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从形式到风格都只是单一的发展,没有 发生过质的变化,可谓“两千年一贯制”。而欧洲人的石构建筑,仅自古希腊罗马 起,其风格上的更新换代至少在一打以上:古希腊风格、古罗马风格、拜占庭风 格、哥特风格、巴罗克风格、浪漫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
中国传统建筑之意境美
介绍了中国传统美学之精髓意境的本质及特点,论证了意境美学理论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了老庄、孟子学说对中国传统建筑意境美的影响,并例举了园林建筑中的体现,表明了中国传统建筑之灵魂就是意境美。
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体会
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体会
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体会
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体会
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认识
. . 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认识 何为建筑 建筑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近代用钢筋硂,型材)等建筑材料构 成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窑洞,水塔,寺庙等等。广 义上来讲,景观,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更广义地讲,动物有意识建造的巢穴也可算 作建筑。 传统建筑 传统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在理与情方面的认同和共识,属于文化范畴。传统系指文化 传统,传统文化的总体决定传统建筑的基本形态,传统建筑也从一定的角度体现了传统 文化的形态,两者是不可分的。因而,传统的特点是具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中国传 统建筑正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 式。 我国的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 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 享誉全球。 中国传统的建筑以木结
中国传统建筑地特点
标准文案 大全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 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 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 庙宇、园林、民宅等。下面是自己在翻阅了诸多资料 之后对于传统建筑的理解。 首先从中国传统建筑的群体和谐性来了解,正如 老师所讲,追求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和谐,既是建筑 美必须遵循的空间结构的原则,也是建筑美得以显 现自身的员重要的途径。孤独的人,他的力量是有限 的,孤独的美也是有限的。中国传统建筑在于讲究建 筑个体和群体组合的风水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热衷 于建筑群体的全面铺排,象征严肃而有序的人间伦 理,也让我理解老师在第一次讲美学的根本是哲学。 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大多体现出严谨纵直的“中 轴”理念,在井然有序中层层扩大,左右延展,呈现 和谐对称的态势,崇尚中轴的理念和依恋大地的情 结,使建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 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等。下 面是自己在翻阅了诸多资料之后对于传统建筑的理解。 首先从中国传统建筑的群体和谐性来了解,正如老师所讲,追求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和 谐,既是建筑美必须遵循的空间结构的原则,也是建筑美得以显现自身的员重要的途径。孤 独的人,他的力量是有限的,孤独的美也是有限的。中国传统建筑在于讲究建筑个体和群体 组合的风水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热衷于建筑群体的全面铺排,象征严肃而有序的人间伦理, 也让我理解老师在第一次讲美学的根本是哲学。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大多体现出严谨纵 直的“中轴”理念,在井然有序中层层扩大,左右延展,呈现和谐对称的态势,崇尚中轴的理 念和依恋大地的情结,使建筑布局折射出井井有条的秩序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修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修,则特指门、窗、户、牖、栏杆、楣子、室内隔断、板壁、博古 架、书格等主体结构以外的部分。 古建筑装修作为建筑整体的组成部分,首先具有分隔空间、采光、通风、保温及防卫等 功能,这是古建筑装修最主要的使用功能。其次,它还具有装饰功能。图案隽秀的花格棂条, 与绘画、刺绣、雕刻、书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使木装修极具艺术魅力,呈现出灿烂多姿的艺 术色彩。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种建筑装修的常用形式。 室内分隔空间的隔扇称为碧纱厨。碧纱厨通常安装于室内的进深方向柱间,主要由槛枢、 横按、隔扇等部分组成。每樘碧纱厨由四列六扇以上的隔扇组成,其中二扇为活动扇可以开 启,作为供人通过的出入口,其余皆为固定扇。开启的隔扇,其外侧还可附以帘架,其中可以挂帘 起保温、通风、遮挡视线的作用。碧纱厨的装饰性很强,每一隔扇上可夹装纱和玻璃,其上可 绘花草鱼虫、人物典故、或题写诗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 多年来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中国人从天然资质讲,不亚于世界上的任何民族,因此我 们曾经创造了世界先进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差不多从明 代中期起的这五六百年来,我们却落后了!而恰恰从这一时期起,世界上另一个文明古国所 在地的欧洲却从中世纪的委顿中重新崛起,走到我们前头去了。这是什么原因?我想这多少 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跟我们的文化心态有关。下面仅以我们传统的建筑文化为例,讲点 个人看法。世界上的建筑(这里主要指大型的、属于艺术范畴的公共性建筑),从形式上 划分,基本上有两类:一类主要用石头建造的,叫“石构建筑”,流行于世界绝大多数地区; 一类主要用木头建造的,叫“木构建筑”,流行范围很小,主要以中国为主的东亚地区。两种 形式的建筑各自都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各有不同的风格和艺术特色。就艺术而言,各有不同 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
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境界
境界说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也是我国古代审美理想和审美心理的集中体现.中国传统建筑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作为最基本的哲学内涵,形成了独特的\"五位四灵\"风水理论、尊卑有序的平面布局和山水之间的园林景观,其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主客契合、以有限寓无限,对宇宙本体和自然生命的追求,表现造化生动的图景,正是\"境界\"的美学本质.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形式,民居院落、宫殿组群、园林景观则分别体现了审美境界中\"物境\"、\"情景\"和\"意境\"三种审美意识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生态优化的理念与实践
本文以中西人文观念的差异为基础,围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理论,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生态优化理念及实践经验,从整体生态环境之优化、单体建筑之生态理念及用地与理水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给当前城乡生态规划和生态建筑设计以启迪。
砖石材料与中国传统建筑
阐述了在中国的传统建筑发展过程中,砖石材料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砖石材料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应用和发展过程的分析,指出砖石材料与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是民居的密切关系,同时证实了对砖石材料进行回顾和研究的意义。
关于中国传统建筑与土木的关系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传统建筑源远流长、自成一体,并在几千年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广泛影响其他国家。中华民族以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孕育出了以“土木为材”的中国传统建筑。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亲地”倾向与“恋木”情结;同时从结构工程技术的角度出发简述中华传统建筑的优越之处,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建筑,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中国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院落形态的成因与发展
本文从中国传统建筑院落形态的特征入手,分析了这种院落式建筑的成因,并对其今天的现实意义进行一些探索。
中国传统建筑的外在表观与内在文化
从中国传统建筑的表观出发,以传统文化为基点,通过对传统建筑形制的剖析,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内在文化底蕴和在此基础上的外在表观形态。
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与展望
世界上的木构建筑水平最高的无疑是中国,但就形式和风格而言过于单调。这反映了中国建筑文化存在着不少负面因素:首先是纵向承袭思维,习惯于向前人看齐;其次是重实用,轻审美,艺术观念薄弱;第三是技术传授制度落后,师徒传授制,信息闭塞,视野狭小;第四是技术人员社会地位低下,“工匠”待遇束缚创造性;第五是忽视理论建设,未留下一部完备的建筑理论著作;第六是“墙文化”的强大造成国民文化心理的封闭性和单纯防守性。突破重围:一、肃清“天不变,道亦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封建余毒;二、认清“继承传统”的误区;三、走出工匠心态;四走进“现代思维”;五、放眼世界高标;六、接受对话时代。
《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
中国传统建筑根植于深厚而久远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广博的历史与广袤的土地中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传统建筑文化,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我国的现当代建设中,传统建筑持续而深刻地影响着城乡环境的建设活动,如何正确并深入地解析优秀建筑传统并执着地延续传承,如何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使传统焕发新的生命力并有效指导当代的创作实践,是现当代城乡建设的重要议题。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发展
建筑是一种文明的承载形式,建筑风格会随着不同的文化以及历史发生相应的变化.中国传统建筑吸收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形成了追求自然,崇尚意境美的传统建筑风格.现代建筑的理念在于简约、方便、工业化生产,因此导致了现代建筑风格总是一沉不变,失去了对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发展.近些年来,国内建筑业中越来越多开始再建筑设计中融入民族性建筑的风格,使建筑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推动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象征性表达
153 科技资讯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6 no.16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学 术 论 坛 建筑艺术的特征之一,是它的内涵可以合乎逻辑地外延出去, 直至相当广阔的范围。中国传统建筑的重大成就,就是设计者自觉 地认识到了这一特征,广泛运用象征的手法,把有限的内涵尽量外 延出去,使建筑艺术发挥出伦理的和政治的实际效用。因此建筑现 象是一定观念的反映和体现,在建筑与观念的问题上,观念支配建 筑行为,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和看法被凝固在建筑之中,在这些建筑 要素的背后包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可以说,建筑是文化的载体, 而建筑又常常通过具体的形象抽象出某种通过思维唤起的联想或 想象,从而得到某种精神形象,这就是建筑艺术中象征性的表现。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礼制的等级,名分的要求,
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关系研究
如果你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那么就要去看这个国家的建筑。因为民族的不同,历史积淀的不同,文化的不同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同,各个国家的建筑也不尽相同。本文针对近年来中国城市建筑的飞速发展和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忽略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分析研究了日本当代建筑师关于东方建筑文化的探索,对论文之间的观点提出了本人的看法和理解。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测量监理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