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游襄阳段水文情势的影响
本文根据汉江中游典型断面———襄阳水文站1968~1998年水文情势资料,分析和说明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后丹江口水库下游区襄樊段水文情势变化及原因,并结合近期(2010年水平年)推荐从丹江口水库调水95亿m3的方案,预测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的运营对供水区—汉江水文情势的影响,为科学地分析和正确评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近期运营对汉江襄樊段乃至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影响和采取合理的生态补偿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为更好地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生态环境问题的量化研究,分析了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基于仙桃断面的流量数据,计算分析了调水145亿m3后有、无引江济汉工程两种方案下的流量特征值的变化,并应用分形理论分析了调水前后多年月平均径流过程线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水文情势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径流年内分配趋于均匀化,径流年内集中度变小,径流年内相对变化幅度变小,径流过程线峰谷差变小,引江济汉工程使这些变化更显著;各种历时(年、枯期、汛期)平均流量均变小、旬平均流量极小值变小,引江济汉工程对这些变化起补偿作用。由于汉江水华的暴发期集中在枯水期,由调水工程引起的枯期流量减小以及旬流量极小值变小必然对汉江水华的爆发起到促进作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质的影响
为更好地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的量化研究,分析了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质的影响。基于龙王庙断面的水质序列,假设污染物通量不变,推算调水后断面水质数据并评价其水质类别。结果表明,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质有明显影响。调水后,无引江济汉工程情形下,各时期水质超标率均增加;有引江济汉工程补偿作用下,枯水期、丰水期的水质超标率降低,但仍大幅高于调水前,而平水期水质超标率低于调水前。调水后,有、无引江济汉工程两种情形下均枯水期水质超标率最大,这表明调水工程对枯水期的水质影响最明显。汉江水华暴发期集中在枯水期,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枯水期水质的影响对水华暴发起促进作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运用后,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调度模式将由年调节改为不完全多年调节,下泄流量将发生重大变化,将对汉江中下游的河道演变、水质、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等产生新的影响。对产生新影响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纳污能力的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一系列的影响。采用中点概化法和均匀概化法分析不同设计流量下调水前后高锰酸盐指数、nh3-n纳污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调水后无引江济汉工程时,不同保证率下高锰酸盐指数及nh3-n纳污能力下降幅度分别为35.02%~36.69%、34.00%~52.16%,加入引江济汉工程后下降幅度均减少,分别为12.86%~17.49%、13.50%~37.30%。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环保部门水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汉江中游襄樊市农业的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指从汉江的上游丹江口水库引水供给华北地区,同时考虑鄂、豫两省汉江唐白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的需水要求的21世纪特大工程,是调整水资源的空间布局,解决我国北方缺水问题的紧迫任务。汉江中游襄樊是湖北省的农业大市,是全国商品粮棉油重要基地之一,也是湖北省的工业重地和汉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中心。由于调水的影响,汉江丹江口以下的流量及季节性分配将发生变化,水质、水量、农业灌溉、工业生产以及城市发展等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更直接关系到汉江中游襄樊市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汉江中下游地区相互影响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发展,需水量不断增加,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严重地限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走部分水量,在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供需关系。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利用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和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流域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南北相差悬殊。南水北调工程正是我国为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一项战略性基础建设工程,基于我国南北分布极度不均的水资源现状进行优化配置,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机遇与契机,促进湖北乃至整个中部地区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进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的水环境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汉江丹江口以下的水量、水质将发生变化,防洪、水体污染、水土流失、水资源配置与供给、工农业生产以及城市发展等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出促进汉江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如生态保护的措施与对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河势的影响
利用不平衡输沙原理,对汉江中下游河道进行不同调水方案的冲淤计算及河势变化分析。计算成果表明:河道冲刷量调水145亿m3方案小于调水15亿m3方案;水位下降值调水145亿m3方案也较调水15亿m3方案的小。调水145亿m3后,下游水量减少,给汉江中下游河势、防洪、引水和航运带来一定的影响,须开辟其它水源或修建工程满足汉江中下游工农业生产及航运用水的需要。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对下游水文情势影响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从雅砻江、大渡河上游7条河流调水80亿m3,调水河流下游的水文情势将发生变化。根据雅砻江、大渡河现有水文站网收集的水文资料,主要从径流、水位两方面研究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后对下游河流的影响。参照国际惯例和现行规范标准,将调水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分为3类研究区。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对径流影响较大的时段主要为连续枯水年和每年的丰水期,调水使得一类研究区水文过程均一化,小流量常态化。调水对水位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一类水文情势研究分区的近坝河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影响分析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汉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及配套工程的实施,一方面给工程沿线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给汉江中下游带来了负面影响。由于调水影响,汉江中下游的水流量和水环境容量将减小,汉江水质,生态环境将面临新的问题;应该充分全面认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影响,加快四项配套治理工程,即引江济汉、兴隆枢纽、局部航道整治、部分闸站改造工程的建设,以减少调水造成的不利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襄阳市水资源持续利用影响与对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解决北方水资源紧缺问题,优化水资源配置的世纪工程。工程实施后丹江口水库水位抬高,使襄阳北部岗地形成自流灌溉;下游配套补偿工程,为襄阳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综合效益。下泄水量的减少,对汉江沿岸农业灌溉、城市工业和生活供水、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带来不利影响。分析了襄阳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兴配套工程、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构建节水型社会、防治水污染、加强水文测报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襄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襄阳市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使得襄阳市水环境容量大幅减少,工农业用水、产业布局、航运、水环境等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剖析襄阳市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对襄阳市经济社会的影响,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汉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中心。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洪涝旱灾、水土流失、环境质量退化以及湿地萎缩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兴建,一方面给工程沿线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调水的影响,汉江丹江口以下的流量及季节性分配将发生变化,防洪、水质、工农业生产以及城市发展等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应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的建设为契机,系统全面地评估工程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积极推动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建设,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探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指标的影响分值进行了计算,并采用层次分析法了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采用指标加权求和法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程度为-37.91%~-64.46%,相比调水前,生态环境处于强烈或明显负影响状态;分变量的影响程度排序依次为水质变量、土壤地质变量、社会生产变量、水生生物变量、水资源变量和气候变量,其中对水质变量、土壤地质变量、社会生产变量和水生生物变量的影响幅度上限均超过了-40%,对水资源变量的影响幅度也超过了-20%,影响较大,而对气象变量的影响幅度几乎为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对汉江中下游地区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和经济损益。由于汉江水流量和水环境容量减小,将引起汉江水生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减少并给两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经济损失约在120.52亿元左右。提出了相应的补偿措施:加大沿岸城镇入江废(污)水的处理深度,以补偿水环境容量的损失;兴建碾盘山梯级;实施引江济汉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
isoneofthepracticalformofvalues.theso-calledvaluesreferstotheobjectivethingsareofnovalueandthevalueoffundamentalperspective.differentvalues,people'sbehaviour,attitudes,waysaredifferent.people-orientedfocusonhumanvalueandreality,weneedthebroadestmassesasvalues.adheretopeople-orientedvalues,istomaketheeconomymoredevelopment,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对汉江中游杜家滩滩段河道演变的影响及治理研究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汉江中游杜家滩滩段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和碾盘山—兴隆水利枢纽建成运行前后的河相系数变化,研究了汉江中游杜家滩滩段的河道演变情况,并为该滩段的治理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襄樊市的影响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指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供给华北地区,合理配置我国水资源的21世纪特大工程。该工程实施后,对汉江中下游地区产生较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对汉江中游段襄樊市农业、工业、城市、生态环境、航运、渔业等影响的分析,提出了一些补偿性工程建设方案,以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给襄樊市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襄樊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襄樊的影响与对策探讨
在对襄樊市主要用水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对襄樊市生活、农业、工业、航运用水以及生态环境、防洪、发电、水产等的不利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水源地生态补偿计量模型构建
生态补偿计量标准是生态补偿机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文章从生态补偿工程建设成本和直接经济损失的角度出发,综合总成本修正模型和机会成本法的优点,引入了经济红利效应、生态改善效应、水质判定系数来修正补偿金额,并重新定义了水量判断系数的概念,以此来估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对汉江流域水源地—汉中市的生态补偿资金。计算结果为482.08亿元/年,即受水区每年向汉中市支付482.08亿元作为生态补偿资金。
浅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汉江航运发展的关系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和生产力分布极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战略性基础设施。为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这项工作,我们从湖北省航运可持续发展出发,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本文着重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航运的影响,并从汉江航运在湖北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出发,阐述了补偿的必要性和对策措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
2014年12月12日下午2点32分,随着南水北调中线的"水龙头"———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两孔闸门的正式开启,丹江水以100m3/s的流量冲出丹江口水库,流进南水北调中线主渠道,标志着备受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作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的第一品牌,中国电建承建项目合同金额占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合同总额的50%以上,为这一世纪工程通水作出重要贡献。丹江水从陶岔渠首出发,将沿豫西南一路北上,跨过沙河,穿过黄河,流过京广铁路西侧,经过2000余座建筑物,自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thisarticleconsidersthatintheprocessofmiddlerouteprojectofsouthnorthwatertransfer,importancemustbeattachedtotheecologicalenvironmentprotectionintheheadwaterarea--hanjiangbasin.itdiscussesnotonlytheemigrationregion,thereservoirarea,theprojectconstructionandtheproblemarisedfromwaterresourcesutilizationandtheecologicalenvironmentprotection,butalsothesoilandwatererosion,thefloodanddrought,thepollutionandtheecologicalenvironmentinthewholedrainagebasin.italsoputsforwardthecountermeasuresabouttheecologicalenvironmentprotectioninthedrainagebasin.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机电造价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