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滚球法确定多支避雷针间保护范围
多支避雷针间的保护范围受滚球半径、避雷针的45°保护角、针高及针间距离控制,提出用改进滚球法确定多支避雷针间保护范围的新方法。文中通过分析比较,指出现行滚球法由于没有考虑避雷针的45°保护角的影响,扩大了多支避雷针间的保护范围,存在安全漏洞,同时还存在不能充分利用多支避雷针间保护范围的缺陷。
建筑物避雷针标准做法
isresponsiblefororganizationtraining,andimplementation,andcheck;12,masterworkshopsannualeconomicindicatorsofimplementation,reportingtofinancialhealthonaregularbasis;13,isresponsibleforthedailyoversightintheallocationanduseoffunds;14,responsibleforalldepartmentstatistics,collecting,sorting,reportingofaccountingreports;15,th
关于滚球法确定避雷针保护范围的基本算式介绍
滚球法是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中规定使用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的唯一方法。本文从定义、方法入手,讨论了基本算式的应用条件,以免实际工作中造成不必要的重复设计。
正确运用滚球法设计双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本文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中滚球法的定义,提出了双支避雷针保护范围上边线的圆心离地面高度的正确计算方法,准确设计保护范围。
用滚球法确定避雷针保护范围的修正计算法
针对屋面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中,经常遇到的滚球底部低于屋面的情况,论证了采用屋面作为基准面时,计算保护范围会超出避雷针实际有效保护范围,推导出若干判别式和计算公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简便、快捷的修正计算法。
避雷针防护范围的滚球算法及科学性分析
介绍了国际电工委(iec)推荐的,我国也已作为国家标准实行的避雷针防直击雷防护范围的滚球算法,并比较以前我国使用的折线法,分析了确定保护级别应考虑的因素及滚球算法的科学性。
球形避雷针
球形避雷针 fs-q球形优化避雷针 特性: 1)、采用电场原理触发,内部无任何可能老化的电子器件,从而真正达到免维护;特别适合在一些安装完 毕后无法维修的场所,如教堂和大楼尖顶等难以到达的地方; 2)、采用304l不锈钢材质,使其能在化学污染场所正常工作;另有青铜材质可用于古建筑; 3)、电离球在雷电产生时可以有效、快速的电离球类气体,从而达到优化放电的目的。 4)、标准为1500mm高球形避雷针,包含法兰盘,提供1000mm高的加长杆。是避雷针整。体高度达到2500mm 5)、灵活多变,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定做。 组件: 1)、固定法兰:快速安装的作用。 2)、法兰变径:一是加强固定避雷针,增强机械结构的作用;二是美化避雷针形象。 3)、支撑杆:支撑球体和增加高度的作用 4)、球体卡锁:高强度铝合金制品,增强球体机械强度的作用,同时减轻避雷针重量。 5)、电离球:电磁场
避雷针
1 屋顶金属装饰物易引“雷”入室农民缺乏相关常识误以为可避雷 发布时间:2010-3-319:43:14发布人:本站 我省是雷电灾害高发地区,每年的3至9月是雷电频发的季节, 雷电灾害成为我省自然灾害中的“头号杀手”。让人担忧的是,在农 村,不少农民为了美观在屋顶安装金属棒,还有农民私自安装卫星电 视天线。这些东西,在雷电来时都有可能充满“杀机”。 屋顶安装金属棒却引来“雷弹” 一声巨雷响过后,鄱阳县高家岭乡杨家村一栋楼房像是“炸开了 锅”:琉璃瓦、玻璃碎片撒了一地,铝合金窗户变形,多处墙体爆裂。 更让人后怕的是,一个碗口大的窟窿从三楼贯穿到一楼地面,屋内电 源的总开关、电表等被击碎,预埋在墙体内的电源线路被烧毁,一些 与电源连接的电器设备已经无法使用。 这一幕发生在今年3月4日凌晨,好在当时无人在家,没有出现 人员伤亡情况。鄱阳县气象局工程
避雷针及避雷器-避雷针和避雷器
避雷针及避雷器-避雷针和避雷器
古建筑物防雷措施文物保护避雷针
1 中国的古代建筑遗存是几千年中国古老文明的宝贵遗产,由于战乱和人为破坏,仅 存的文物古迹弥足珍贵。中国的古建筑物以其独特的结构、无法估量的历史价值而在中华民 族悠久的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其承载的建筑思想、建筑美学和营造法式贯穿于秦汉以 至明清两千余年,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因此,保护古代建筑遗存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 突出,尤其是古建筑物的防雷保护。防雷产品系列(电源、信号、天馈、避雷针),二合一、 三合一防雷器;整体防雷工程的技术咨询、勘测设计、工程施工;防雷检测设备、防雷预警 系统、航空障碍灯、电源避雷器、信号避雷器、天馈避雷器、降阻剂、接地极、浪涌保护器、 优化避雷针、防雷工程、防雷检测、勘测设计、技术施工、技术咨询、监控防雷、机房防雷、 高速公路防雷、道路监控防雷、收费系统防雷、金融银行系统防雷、通讯基站防雷、微波站 防雷、加油站防
避雷针制作
1、避雷针制作、安装 所有金属部件必须镀锌,操作时注意保护镀锌层。 采用镀锌钢管管制作针尖,管壁厚度不得小于3mm,针尖刷锡长度不得小于70mm 避雷针应垂直安装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1000。 焊接要求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 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 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 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辟雷针一般采用圆钢或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a独立避雷针一般采用直径为19mm镀锌圆钢。 b屋面上的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镀锌钢管。 c水塔顶部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或40mm的镀锌钢管 d烟囱顶上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镀锌圆钢或直径为40mm镀锌钢管e避雷环用直 径12mm镀锌圆钢或截面为100mm2镀锌扁钢,其厚度应为4mm 1、避雷针制作 1)根据
避雷针原理
避雷器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避雷器:能释放雷电或兼能释放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能量,保护电工设备免受瞬 时过电压危害,又能截断续流,不致引起系统接地短路的电器装置。避雷器通常 接于带电导线与地之间,与被保护设备并联。当过电压值达到规定的动作电压时, 避雷器立即动作,流过电荷,限制过电压幅值,保护设备绝缘;电压值正常后, 避雷器又迅速恢复原状,以保证系统正常供电。 避雷器避雷针原理:根据静电平衡理论,带电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整个导体是 等势体,表面是等势面,所带净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表面,且曲率半径小的地方电 荷密度大,而导体表面某处的电荷面密度与当地紧邻处表面外侧的电场成正比。 对于导体的尖端,其曲率半径极小,因而电荷面密度极大,因此尖端邻域有极强 的电场,在此极强电场的作用下,空气中残留的离子会发生激烈运动,并与空气 分子相碰而使空气分子电离,引起气体击穿导电并发光,由
避雷针知识
避雷针塔的基本知识 避雷针塔的设置原则 (1)独立避雷针与被保护物之间应有不小于5m距离,以免雷击避雷针时出现反击。独 立避雷针宜设独立的接地装置,与接地网间地中距离不小于3m。 (2)35kv及以下高压配电装置构架及房顶上不宜装设避雷针。装在构架上的避雷针应与 接地网相连,并装设集中接地装置。 (3)变压器的门型构架上不应安装避雷针。 (4)避雷针及接地装置距道路及出口距离应大于3m,否则应铺碎石或沥青面5~8cm厚, 以保人身不受跨步电压危害。 (5)严禁将架空照明线、电话线、广播线、天线等装在避雷针或构架上。 (6)如在独立避雷针或构架上装设照明灯,其电源线必须使用铅皮电缆或穿入钢管,并 直接埋入地中长度10m以上。 塔式避雷针的介绍 由于避雷针根据保护范围的要求,需要一定的安装高度,后来在此基础上就有了避雷 针塔,也就是塔式避雷针(避雷塔),常见有以下几种规
基于滚球法的避雷针多针保护范围计算
本文基于滚球法原理,认为多针避雷针的防雷保护范围包含直击防护范围和侧击防护范围两种,提出了对枢纽变电站多针防雷范围计算方法。依据滚球法模型,建立空间坐标系,计算击距,并求解三支避雷针联合保护范围,再转化为多支避雷针联合保护范围。
滚球法计算多支不等高避雷针联合保护范围的新算法
目前,滚球法计算位置不规则且高度不等的多支避雷针的联合保护范围仍属空白。笔者根据滚球法的计算原理,结合多个工程实例,研究出一整套用于计算多支不等高避雷针联合保护范围的通用算法,并利用计算机编程将该算法在软件上得以实现。以工程中的防雷设计实例介绍该算法的具体步骤,给出适用于任意情况的通用算法,提供了利用计算机编程的算法流程图。
避雷针,避雷还是引雷
避雷针,避雷还是引雷 地球每秒钟大约会经历600次闪电,其中大约有100 次会袭击地表。据研究,最常见的线状闪电拥有几万到二十 万安培的电流强度,当它接触到建筑物时,常常造成“雷击” 而引起火灾。雷电现象如此频繁,怎样才能有效地“避雷” 呢?可能大家的脑海中马上会想到一个名词――避雷针。 避雷装置的发明 现代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他认为闪电 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明这一点,1752年的一个雷雨天, 富兰克林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一个系着长长金属导线的风 筝放飞进雷雨云中,在金属末端拴了一串银钥匙。当雷电发 生时,富兰克林用手接近钥匙,钥匙上迸出一串电火花,他 的手上还有麻木感。幸亏这次传下来的闪电比较弱,富兰克 林才没有受伤。(注意:这个实验是很危险的,千万不要擅 自模仿尝试。) 富兰克林由此设想,若能在较高的物体上安置一种尖端 装置,就有可能把雷电引入地下。他把
避雷针避雷的原理和作用
避雷针避雷的原理和作用
“卫星+”提前放电避雷针
☆“卫星+”提前放电避雷针 关于“satelit+”(卫星)牌提前放电避雷针 一、工作原理 当雷电云层形成时,云层与地面之间产生一个电场(大气),此电场强度 可达到5千伏/米。从而使地面凸起部分或金属部件上开始出现电晕放电。 当雷电云层内部形成一个下行先导时,闪电电击便开始了。下行先导电荷 以阶梯形式向地面移动。下行先导携带着的电荷使地面建立起来了电场。 从地面上的建筑物或物体产生了一个上行的先导。此上行先导向上传播一直到与下行先导会合。此 时,闪电电流便流过所形成的通道。地面上的其他建筑物可能会生成好几个上行先导。与下行先导会合的 第一个上行先导决定了闪电电击的地点。 卫星”牌提前放电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就是产生一个比普通避雷针更快的上行先导。 注意:此说明只描述负向的下行闪电电击,这是电气——几何模型的仅有的应用 实例。目前为止,这种闪电电击是最经常发生的。 杜尔-梅森(中国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暖通设计经理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