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orldView-Ⅱ城镇土地利用监测流程研究
本研究以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大王店镇为研究区,分别利用2010和2015年WorldView-Ⅱ影像对该地区土地利用监测进行研究。两期土地利用变化图斑核查的正确率为90.16%,研究结果表明运用高分辨率影像可以有效地对土地利用违法占地进行监测。本研究成果可以在京津冀一体化政策下为政府决策部门快速评估城市化进程做出准确评估,同时也可以为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依据。
基于WorldView-Ⅱ城镇土地利用监测流程研究
本研究以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大王店镇为研究区,分别利用2010和2015年worldview-ⅱ影像对该地区土地利用监测进行研究。两期土地利用变化图斑核查的正确率为90.16%,研究结果表明运用高分辨率影像可以有效地对土地利用违法占地进行监测。本研究成果可以在京津冀一体化政策下为政府决策部门快速评估城市化进程做出准确评估,同时也可以为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依据。
基于GIS城镇土地利用防灾适宜性评价方法分析
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及城市建设应重视土地的防灾适宜性评价,由于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所以要从防灾的角度进行城镇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开发基于gis城镇建设用地防灾适宜性评价方法,借助idrisi软件,通过对比分析gis-owa与布尔决策和权重线性叠加(wlc)等多准则评价方法在决策策略上的区别,计算了唐山市地质灾害影响下的土地利用适宜度。
广东省城镇土地利用特征分析
2018年3月,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发布了《2017年广东省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报告》。本文以其公布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全省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特点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进一步促进广东省城镇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广东省城镇土地利用特征分析
2018年3月,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发布了《2017年广东省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报告》.本文以其公布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全省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特点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进一步促进广东省城镇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基于GIS的广州市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与变化分析
基于GIS的广州市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与变化分析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沂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以沂河流域为例,在arcgis10.2中解译沂河流域2005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得到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并分析了2005-2015年沂河流域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情况,以costanza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为参考,分析了沂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面积显著减少,但生态服务总价值却从2005年的2338964万元上升到2015年的2427039万元,上升了约3.77%,这主要是由于林地面积的增加带来的较高的生态服务价值.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藉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为了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的可持续维护,以藉河流域5期土地利用数据和构建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模型为基础,运用马尔科夫模型对藉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坡耕地、梯田、林地和草地的总面积占流域面积的90%以上,坡耕地面积逐期减少,梯田和林地面积增加;1975—2030年流域总的生态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草地和林地占总价值比例达到70%以上;预测2020年和2030年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别增加到5.499亿元和5.633亿元,1975—2030年间单项生态服务价值中土壤形成与保持、维持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和气体调节4项占总价值的60%左右。
基于GIS的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利用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解译成果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支持下,分析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及其变化速率等。研究结果表明,自1985-2010年近25年来,鄱阳湖流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和耕地;研究期内,工矿居民点用地、林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而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工矿居民点用地增加来源主要为耕地,林地来源主要为耕地,水域来源主要为未利用地;从土地利用稳定性来看,工矿居民点用地相对不稳定,从流域分析来看,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相对最不稳定。
基于土地利用的石羊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研究是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的关键内容和焦点。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本文分析了2000-2008年石羊河流域各市县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在此基础上,参考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分析近10年来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2000-2008年间,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未利用地和草地为主,主要体现在流域中下游地区。总趋势为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减少,耕地和建筑用地的面积显著增加。这一变化直接影响到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就单位面积的生态服务价值而言,各市县差异非常明显,整个流域存在明显的自上而下的空间梯度分异。近10年间,流域中下游地区生态服务价值均呈现增加趋势,而上游山区呈较少趋势。这表明中下游地区受到强烈的外界干预,区内环境正朝着有利于生态环境恢复的方向转变,而上游山区生态环境则呈现有所恶化的趋势。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怀柔水库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怀柔水库流域5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探讨了流域内1990-200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流域林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林地和水域面积呈逐期增加趋势,农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而未利用地面积逐渐减少;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与1990年相比,1995、2000、2005、和2008年生态服务总价值分别增加0.57%、1.58%、2.46%和2.88%。林地和水域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贡献最大的土地类型,占到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80%以上;各单项生态服务价值大小依次为:维持生物多样性>水文调节>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持>提供美学景观>原材料生产>废物处理和食物生产。
基于强度分析的泉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基于强度分析的泉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土地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原因,是全球变化领域的重要研究方 向之一,动态变化监测是理解土地变化的第一步。2015年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 发展战略,泉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本文以泉州 市为例,以gis叠置分析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方法、数量差和分配差模型、强度 分析方法、转移类别和转移数量模型,对泉州市土地变化进行分析。 目的是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以及土地变化预测模型的设计与改进提 供更精确的信息。结果表明:(1)传统的数量分析模型只考虑了监测时段土地类型 数量的变化,而忽视由于地类空间重分配引起的变化信息,即分配差。分配差在泉 州市县域尺度地类变化中占很大比例,最小值发生在2005-2010年永春县,占土 地总变化量的9%;最大值发生在1995-2000年金门县,占土地
基于RS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现状专题分析
基于rs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现状专题分析 卜晓翠1,王志新1,刘春霞2 (1.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 地理科学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摘要:遥感数字制图的应用领域较广,其中数字分类专题制图是遥感制图的重要领域。 利用2002年烟台spot5遥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制作了烟台市福 山区土地利用现状专题图并进行了专题分析。 关键词:土地利用分类;现状分析;数据库 thethematicanalysisofcurrentlandusebased onthetechnologyofrsandgis buxiao-cui,wangzhi-xin,liuchun-xia (1.collegeofgeologyengineeri
基于MapGIS建库系统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初探
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是土地调查的重要内容,对土地调查的建设和成果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以mapgis建库系统作为论述平台,简要介绍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库工作流程和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对土地利用数据库进行优化等问题提出相关措施,并对加强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实行及可操作性提出相应建议。
基于GIS的忻州市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以忻州市为例,研究了基于gis方法的层次分析法和统计聚类法在土地利用分区中的应用。首先建立分区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利用gis的统计、分析功能获得原始数据,并进行spss聚类分析;最后利用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和图形输出功能,得到较科学的分区结果,将忻州市划分为4个土地利用一级区、12个土地利用亚区,为土地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的贵州石漠化综合治理
以典型岩溶区贵州省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高分一号和资源三号卫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分别解译出石漠化和土地利用现状,叠置分析贵州省发生石漠化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结果发现,贵州省石漠化面积为27956.63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5.9%,旱地、灌木林地、草地等6种土地利用类型是贵州发生石漠化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而高达76.1%的石漠化面积分布在旱地、灌木林地和草地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根据贵州石漠化区土地利用结构,贵州石漠化治理应以封山育林、经济林和草地建设为主,辅以防护林建设,配套相应的农田水利工程及畜牧业工程,实现对石漠化的综合治理。
基于MapGIS建库系统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探讨
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数据库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质量的好坏。以mapgis建库系统为建库平台,阐述了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流程、方法和重点,然后就如何优化土地利用数据库,增强土地利用数据库实用性等问题提出建议。
土地利用分类标准
附件九:《全国土地分类》(试行) 一级类 二级 类 三级类 含义 编 号 三 大 类 名 称 编 号 名 称 编 号 名称 1 农 用 地 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1 1 耕 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 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 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1.0米, 北方宽<2.0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1 1 1 灌溉水 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 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1 1 2 望天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无灌溉 设施的水旱轮作地。 1 1 3 水浇地 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21010-2007) 一级二级类含义 01耕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 (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 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 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 变用途的耕地。 011水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 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012水浇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 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013旱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 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02园地 指种植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附表1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耕地 农 用 地 林地 牧草地 其他未 利用地 园地 水田 设施农用地 旱地 水浇地 城市 农田水利用地 坑塘水面 农村道路 城乡建 设用地 建 设 用 地交通水 利用地 其他建 设用地 田坎 采矿用地 农村居民点 建制镇 独立建设用地 铁路 港口码头 民用机场 公路 管道运输 水库水面 水工建筑用地 风景名胜设施 盐田 特殊用地 河流水面水域 未 利 用 地滩涂 沼泽 自然 保留地 滩涂 冰川及永久积雪 湖泊水面 沼泽地 荒草地 祼地 沙地 盐碱地 其他未利用土地 附表1土地规划分类及含义 一级类 名称 二级类 名称 三级类名称 含义 编 号 名 称 编 号 名 称 编 号 名 称 1 农 用 地 指直接用于农用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 农用地 11 耕 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 地、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一、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简述 1、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方法简述 我市第一轮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是针对特定用途对土地资源性状进行评估,从而分析土 地对农、林、牧等的适宜性和限制性。首先在分析我市土地资源特点和土壤类型的基础上, 以土地资源状况、土壤类型、农林牧生产的地域差异性、未来发展方向为依据,在综合考虑 影响土地资源质量和开发利用方向诸多因素的基础上,选定了对土地资源起限制作用的6个 主导因素:坡度、土层厚度、土壤侵蚀方式和侵蚀程度、土壤质地、土壤肥力、水源及灌溉 条件。并对6个限制因素与土地资源等级关系逐个提出评价标准或定量指标,详见表4-1。 表4-1龙岩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主要限制因素及评价指标 ┏━━┯━━━━━┯━━━━━━━━┯━━━━━━━━┯━━━━━━━━┯━━ ━━┯━━━━━━━━┓ ┃等级│坡度(°)│土层厚度(厘米)│
土地利用规划论文
浅析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中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脱节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实践处于不相协调的状态,集中体现在土地利用规划中 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脱节。由于管理体制导致的土地管理和城市规划管理呈现分割状态, 因此同一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往往会存在真空。在深入了解体制内导致城市规划脱节的因 素后,指出可行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实践不协调;城市规划脱节 城市是以土地为载体的具有多种功能的人口聚集地,城市规划也相应地与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有紧密联系。我国的城市规划是根据城市的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在合理地统筹安排部署 下另各个方面均衡协调地发展,而土地利用中的总体规划则主要关注了耕地数量的保护和城 乡建设用地规模的控制,对于产业用地布局的有关规划内容则分散在农业发展规划、工业园 区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次要等级的规划中。 正如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发展道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
土地利用规划论文
浅析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中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脱节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实践处于不相协调的状态,集中体现在土地利用规划中 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脱节。由于管理体制导致的土地管理和城市规划管理呈现分割状态, 因此同一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往往会存在真空。在深入了解体制内导致城市规划脱节的因 素后,指出可行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实践不协调;城市规划脱节 城市是以土地为载体的具有多种功能的人口聚集地,城市规划也相应地与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有紧密联系。我国的城市规划是根据城市的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在合理地统筹安排部署 下另各个方面均衡协调地发展,而土地利用中的总体规划则主要关注了耕地数量的保护和城 乡建设用地规模的控制,对于产业用地布局的有关规划内容则分散在农业发展规划、工业园 区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次要等级的规划中。 正如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发展道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研究
指出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土地利用问题,并运用spss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方法,选取了10个主要的影响因子时河南省18个主要地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状况进行分析、评分及排序,进而结合经济效益差异显著的5个区域的实际情况分别提出了发展建议。
武汉市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
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是转型期区域发展的两大重要主题,城镇化水平是衡量国家与区域综合实力与发展软件实力的重要指标,而城镇化进程的土地承载约束成为新时期城镇化推进的重要制约因子,因此,如何协调城镇化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是新时期区域发展与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分析与测度武汉市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探讨武汉市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路径。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资产评估业务专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