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换乘速效度的北京轨道交通网络通达性研究
通过分析轨道交通线路互相换乘时间,构建了衡量城市轨道交通通达性的指标——换乘速效度。基于官方公布及现场实测的数据,度量了北京轨道交通网络的通达性,并采用ArcGIS软件对其通达性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轨道交通网络的换乘速效度为1.0186,低于标准水平,通达性不足;北京轨道交通系统中有9条线路的通达性高于平均水平,其余8条线路通达性较低,10号线和八通线分别为全网通达性最高和最低的线路。换乘速效度指标能够反映轨道交通线网的实际换乘便捷程度,科学评价交通网络的通达性水平,对于北京轨道交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脆弱性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是城市公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北京地铁和深圳地铁为研究对象,建立两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模型,利用两个城市的地铁乘客刷卡数据,估计城市轨道交通需求od;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分析两个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脆弱性的评价指标;建立城市公共交通双层网络,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脆弱性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与深圳市轨道交通网络脆弱边地理分布很相似,深圳市轨道交通网络平均而言更加脆弱;轨道交通网络的脆弱性与其网络复杂度密切相关;城市常规公交网络可以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脆弱性。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鲁棒性仿真
对我国主要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鲁棒性进行仿真研究,有助于保证我国轨道交通网络的稳定安全运营。鲁棒性需要着重研究枢纽站点相对于全局的作用,传统方法直接将地理网络拓扑化未突出重要站点,或者直接忽略一般站点对网络的作用来突出枢纽站点,两者均存在一定偏差。基于图论和复杂网络理论,提出一种改进的赋权网络鲁棒性评价方法,全面考虑一般站点与重要站点,从多个静态指标衡量网络拓扑结构鲁棒性,并动态仿真站点受到破坏后网络性能的变化。结果显示,深圳轨道交通网络综合鲁棒性能较强,杭州和西安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较均衡,郑州轨道交通网络鲁棒性最差。通过增强轨道交通网络的集聚效应,增加可换路径,缩短换乘距离能够提高网络鲁棒性。
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化客流特征及成长趋势分析
探讨了在北京轨道交通线网已进入网络化运营的进程中,网络主要客流指标变化趋势;总结了当前北京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从供需层面分析了目前线网客流所存在的主要矛盾,及通勤客流的主要特点.分析与评价了北京市轨道线网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需求演变的角度出发,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广州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
doi:10.3969/j.issn.1672-6073.2012.03.007 都市快轨交通·第25卷第3期2012年6月快轨论坛 广州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 客流特征和问题 史海欧孙元广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510010) 摘要广州轨道交通在实现初步网络化运营后,出 现暴发性客流增长的特征。阐述广州客流的成长历程 和发展规律、线网客流特征和特殊性,以及目前运营存 在的问题。对我国的现行设计标准与实际运营状况进 行对比和研究,分析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对设计标准 及参数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建议:设计 不应唯预测客流而论,系统规模选择应有前瞻性,车厢 内站立标准应放宽,应高度重视换乘站设计。 关键词广州轨道交通;网络化;换乘系数;超高峰小 时系数;高峰断面;站立密度 中图分类号u239.5文献标志
上海现状轨道交通网络运营评估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领导指示和专题会议精神,上海市将进行新一轮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保障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需求。为更好地引导新一轮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和运营工作,需要对现状轨道交通运营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分析,为新一轮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研究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供研究基础。一、轨道交通总体评价截至2014年6月,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计15条(含磁悬浮,不含金山支线),建成运营车站332座,运营线路长度达到568.4公里。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介绍 东莞市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制造业名城的发展目标,城市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实现 第二次转型。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cepa协议的签署,为东莞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广 阔的空间,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是区域合作的支撑条件。东莞市与时俱进,组织编制了《东莞 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 一、规划目标与发展策略 1.规划目标 (1)构筑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2)合理衔接东莞市轨道交通与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 (3)加强东莞市与周边相邻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衔接; (4)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引导作用,引导东莞市“一城多中心”空间布局结构形成; (5)东莞市居民乘轨道交通方式的出行时间目标为: 从莞城到松山湖的出行时间不超过20分钟; 从虎门、常平到莞城出行时间不超过30分钟; 从塘厦到东莞城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研究
随着轨道交通不断地发展,我国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已经完成了从单一路线到交通网的转变,其运输能力不仅大幅提升,而且运营管理也更加复杂.鉴于这一现状,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营问题展开了讨论,在开篇介绍了网络化运营的具体内涵,其中包括运输网的形态和客流特征.浅述了共线运营、多交路运营、快慢车运营这三种主要的网络化运营方法,并且概述了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国内外研究趋势.
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
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大和延伸,在大大提升城市交通的可达性、便捷性、可靠性,提高居民出行效率的同时,也带动了轨道交通沿线商业、物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以交通线路为中心、规模化的大型商圈。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正在打破城市传统圈层结构,对重塑城市形态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构建以轨道交通引领的开放型运输网络和多枢纽交通体系,通过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促进城市交通运输供给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更好满足居民出行需求,更好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推进城市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
浅析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
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输组织及其呈现的新特点进行了研究。对成网条件下轨道交通客流需求的网络化特性和动态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网络化运营中的应急响应机制进行了阐述。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探讨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发展条件和趋势以及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本着\"创新网络运营理念,提高运输服务质量\"的原则,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在进入大规模网络化运营阶段后,客流分析、行车组织和客运组织服务将面临的问题,探讨北京面对这些问题做出的相关对策,研究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思路。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行优化系统
针对目前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无法实时掌握客流情况的现状,在全网各站点闸机实时数据以及历史数据的基础上,结合agent仿真技术对进站客流建模,建立全网络条件下轨道交通客流分布模型.快速、全面地对轨道交通各个站点、线路之间的客流分布、运行情况进行直观仿真.通过向运营企业提供列车实时客流参数,使其可以全面把握全网各站点、各列车的实时客流情况,以此及时调整列车运行方案.另外,出行者也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了解网络客流状况,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出行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换乘性能研究
针对网络换乘性能,提出了计算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换乘次数的矩阵算法。利用图论建立网络数学模型,利用可达矩阵计算了网络拓扑结构的平均换乘次数。在此基础上考虑客流量的影响,通过挖掘地铁afc(自动售检票)数据,计算按客流量加权的平均按乘次数。定义网络换乘效率为实际按乘次数与理论换乘次数的比值,并以北京地铁为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可靠性分析
为预防突发事件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影响,提高应变能力、增强运营稳定性,有必要对其网络可靠性进行分析。以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为实证对象,基于l空间和p空间方法建立两种网络拓扑结构,分析其复杂网络的静态特性。提出针对车站删除方法的4种攻击策略,并对各种攻击策略下网络可靠性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轨道交通车站网络和换乘网络对随机攻击具有鲁棒性,对蓄意攻击具有脆弱性;动态攻击策略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比静态攻击策略更大。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可达性研究及应用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复杂性越来越高,od间乘客出行路径更加多样化.但是,由于路网中各条线路在换乘站之间的衔接性不太完善,经常会发生乘客无法经换乘抵达目的地或者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轨道交通网络可达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两种类型的可达性算法进行了研究,并基于此进行了网络可达性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实现,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可达性算法和系统的投入运营将对提高轨道交通出行效率、出行的便捷性和准确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可达性研究及应用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复杂性越来越高,od间乘客出行路径更加多样化.但是,由于线网中各条线路在换乘站的衔接不太完善,经常会发生乘客须多次换乘抵达目的地或者换乘时间过长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可达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网络可达性计算系统架构及实现进行了探讨,希望为后续的具体规划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拓扑结构研究
通过对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拓扑结构的分析,获得了基于l空间和p空间视角的轨道交通网络所具有的不同性质:在l空间下网络的度值相对较小,80%以上节点的度为2,度分布很集中,整个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反映了从任意站点到任意站点的实际需要通过的平均站点数,最短路径长度相对较大,网络的聚类系数很小,接近于0;而在p空间下,网络整体的度值很高,且分布区域也很广,而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很小,它反映的是从一个站点到任意一个站点平均需要换乘的次数,网络的聚类系数很大,超过了0.9,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超过85%的节点的聚类系数为1。
重庆轨道交通网络化行车组织研究
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将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作为城市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何在越来越发达的轨道交通网络中做好运行组织,关系到了人们生活与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就重庆轨道交通网络化行车组织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以供广大同仁研究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挑战与对策
城市的轨道建设不断地发展,传统的运营管理方法及理念,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的发展,需要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用发展的眼光去明确网络化运营的管理需求,所以本文对现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安全研究
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安全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安全相关的工业控制系统,并提出针对轨道交通网络安全相关系统的安全预防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动态优化估计
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客流动态估计进行优化,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顺畅运行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奠定基础。突发事件会引起市民的恐慌,使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客流分布时刻发生变化,导致传统的估计模型不能准确把握客流动态分布规律,无法对不确定因素进行预判,降低了估计的准确率。为提高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拓扑网络模型的突发事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的动态估计方法。根据拓扑网络的原理建立城市轨道网络模型,根据单位时间内各车站起始点客流的历史数据获得受到突发事件影响的评价模型,能够得到突发事件下随着时间变化受到影响的客流量,实现突发事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动态的准确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够提高突发事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动态估计的准确率和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安全对策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和已经显现出来的特点表明,网络化管理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稳步推进和安全管理都十分有利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优化模型
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问题为研究对象,将交通线路合理性和可达性作为限制条件,建立交通网络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此模型以总出行时间最少、线路总长度最小以及总换乘次数最少为目标建立多目标函数,并对模型进行求解。该模型可对可能的轨道交通线路进行筛选,得到最优的线路网络布局。
基于换乘重要度的轨道交通网络运营计划协调优化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整体网络运营效率,提升客运服务水平,以轨道交通乘客出行需求为导向,提出换乘关系综合重要度的衡量指标,以此为依据建立网络运营计划分步协调优化模型及算法,旨在减少乘客换乘候车时间,实现提高换乘站内乘客换乘便利性目的。以某市线网为例进行协调优化,验证模型算法的有效性。算例分析表明,经分步协调后全网平均换乘候车时间缩减了12.42%,乘客单次换乘候车平均节省0.39min,能够有效地缩减乘客的换乘候车时间,优化网络运营计划衔接状态,提升线网换乘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协调限流优化研究
轨道交通高峰时段乘客滞留站台已经是运营管理部门面临的重大安全问题,考虑到目前运能提高空间较小,提出了对相关车站进行客流控制的安全管理措施。通过分析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及其拥堵传播规律;在满足安全约束条件下,基于受影响乘客数最少为目标构建路网协调客流控制优化模型;并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方法;最后以实际路网为背景进行了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岩土总工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