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覆叠轧TA7钛合金薄板组织性能研究
为了解决TA7钛合金板材冷加工困难的问题,对TA7钛合金薄板采用包覆叠轧工艺进行热轧直接成品轧制,可以有效地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本文分析两种不同加工工艺下板材的组织和织构与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包覆叠轧工艺可以使TA7钛合金板材获得较好的组织,具备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TA15钛合金薄板平直度控制工艺初探
根据长期积累的钛及钛合金轧制经验以及ta15钛合金的性能特点,设计了ta15钛合金薄板的1#轧制方案,并按照1#轧制方案试制了140kgta15钛合金薄板。分析影响薄板板形的主要因素为:①热轧工作辊的冷却;②单向轧制。提出了解决薄板平直度的2#轧制方案,并按照2#轧制方案又试制了205kgta15钛合金薄板。结果表明,改进后的2#轧制方案制备出的ta15钛合金薄板,满足18mm/m平直度要求,板形的一次检验合格率为94%,且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标准要求。
薄板坯连铸连轧钢的组织性能综合控制理论及应用
在对国内外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及产品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提出了连铸连轧组织性能综合控制的概念,对钢中夹杂物超细化,锰和硫的控制,热连轧过程中的再结晶、组织细化及沉淀析出,层流冷却过程特征及对组织性能的影响以及柔性轧制工艺控制进行了研究分析,给出了通过组织性能综合控制得到的高性能低碳高强钢板(hslc)在汽车上应用的实例。
TA15钛合金薄板等离子弧对接焊缝疲劳特性研究
为了探索钛合金等离子弧焊接头的疲劳性能,本文依据ta15标准试件和轧制板材试件疲劳试验数据处理结果,采用当量应力集中系数法,在ta15薄板等离子弧焊和对接焊缝磨削组合工艺试件的疲劳试验基础上,确定了中值当量应力集中系数和安全当量应力集中系数,最后建立了该ta15薄板的s-n曲线,给出了应用结论。
TA7施工测量放样报验单
ta7施工测量放样报验单 工程项目名称:施工合同段:编号: 致(项目监理机构): 测量人 审核人 技术负责人 日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结论: 核验合格 纠正偏差后合格 纠正偏差后再报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监理单位1份。 根据合同要求,我单位已完成的施工测量放 样工作,清单如下,请予以核验。 附件:测量及放样资料 工程地点备注放样内容 根据
钛合金薄板带热沉钨极氩弧焊的应变场
钛合金薄板带热沉钨极氩弧焊的应变场——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比研究了钛合金常规钨极氩弧焊(gtaw)及带热沉的钨极氩弧焊,即动态控制低应力无变形(dc—lsnd)gtaw焊接过程中纵向应变场的形态与发展历史。dc—lsndgtaw焊接过程中,由于紧随热源之...
激光焊接钛合金薄板时的功率控制
用nd…yag脉冲激光器对0.5mm厚tc4钛合金薄板进行了焊接实验。设计了与光路同轴的机器视觉系统,并利用高速电荷耦合器件(ccd)实时获取焊斑图像。通过采用辅助照明光源有效提高了焊斑成像质量。采用基于细胞神经网络的算法进行焊斑边缘提取。通过对焊斑图像的分析可以获得薄板穿孔或熔深不足的信息,以此作为反馈控制信号对脉冲激光功率进行实时调整。实验证明,该方法可有效减少薄板穿孔和熔深不足缺陷的发生,提高tc4钛合金薄板激光焊接的质量。
钛合金薄板激光焊接参数的多目标优化
激光焊接过程产生的焊斑熔深和热影响区宽度直接影响焊接质量。激光焊接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许多参数难以量化。本文以tc4钛合金薄板为实验样品进行脉冲激光焊接实验。利用两个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分别预测焊斑熔深和热影响区宽度。将上述两个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作为多目标优化算法的目标函数,以提高焊接熔深并减小热影响区宽度。通过模拟退火算法寻求多目标优化所得的非劣解集中的最优解。实验证明,该方法可有效平衡激光焊接过程的焊斑熔深和热影响区宽度。
微晶钛合金薄板粉末包埋渗铝及铝硅共渗研究
采用粉末包埋法对电子束物理气相(eb-pvd)制备钛合金薄板在620℃分别进行6h渗铝及铝硅共渗,采用xrd、sem等对eb-pvd制备钛合金薄板显微组织以及粉末包埋法渗铝及al-si共渗后的钛合金薄板显微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晶合金可以在620℃实现渗铝和铝硅共渗。渗铝层的相结构主要为al3ti相,但由于渗层al3ti相为脆性相,在渗后冷却过程中热应力的作用下,易产生裂纹。铝硅共渗层的相结构主要为al3ti和ti5si3相,由于si存在渗层中,渗层中不存在裂纹。
铝合金薄板的生产
processoptimizationofpropertyimprovement offeatherfilmofcoatingfilmoflid jiangxin-jie,yuanli-jun,liuyi-yang,zhangshi-qiang (southwestaluminum(group)co.,ltd.,chongqing401326,china) abstract:featherfilmisanimportantindexofcoatingfilmperformance,canusersaretostrictlycontrolfeatherfilmvalueoflid. thecorrectdirectiontosolvethefeatherfilmisputforwardby
锻造工艺对TA23钛合金板坯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ta23钛合金铸锭在β相区经过变形量为88%的两镦两拔锻造,然后在α+β相区进行锻造,变形量分别为36%(工艺1)和56%(工艺2),最终得到135mm×960mm×1050mm的板坯。采用金相显微镜、材料拉伸试验机和超声波探伤仪对ta23钛合金板坯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内部缺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相区进行变形量为36%的锻造得到的板坯组织为网篮组织,变形量为56%得到的板坯组织为等轴组织;增大变形量有利于进一步细化组织,提高塑性指标,降低超声波探伤杂波水平;采用工艺2锻造的ta23钛合金板坯可用于生产船用板材。
热轧AZ31镁合金薄板的室温成形性
针对az31镁合金板材室温冲压成形较差的特点,采用不同轧制温度获得镁合金板材,使用半球形凸模胀形,绘制镁合金室温成形极限图并分析轧制温度对镁合金板材组织和室温成形能力的影响.发现az31镁合金板材的成形性能不仅与晶粒尺寸有关,还与晶粒取向有关.基面织构的减弱可明显提高板材的胀形性能,在基面织构强度相似的情况下,晶粒尺寸对板材的成形性能起决定性影响.
镁合金薄板快速铸轧过程有限元仿真研究
为了研究铸轧工艺参数对az31镁合金薄板快速铸轧过程温度场和热应力场的影响,基于铸轧区板坯的对称性建立了纵截面1/2的二维几何模型;选择了基于热弹塑性增量理论的热应力控制方程;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镁合金快速铸轧过程中的铸坯温度场和热-应力场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就不同工艺参数(浇注温度、接触界面换热系数、铸轧速度)对铸坯温度和应力的分布及其相变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增强了对镁合金快速铸轧过程相变区温度变化和热裂产生机制的理解,为快速铸轧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半无头轧制薄规格带钢的组织性能与板形
介绍了半无头轧制飞剪的工作状态分析与控制、半无头轧制与辊缝润滑的联合应用等关键设备与技术分析,以及半无头轧制对薄规格及超薄规格产品组织性能和板带出口厚度偏差、板凸度及楔形度等板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半无头轧制超长带钢的组织性能具有高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在保证超长带钢板厚精度和板形质量以及扩大薄带钢规格范围方面,半无头轧制比常规短坯轧制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指出,半无头轧制薄规格产品在"以热代冷"方面应用广泛。
片层组织TA15钛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及组织球化
采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片层组织ta15钛合金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试验,研究其在两相区860~970℃和应变速率0.01~1s~(-1)范围内的热变形行为和组织球化过程。结果表明:片层组织ta15合金两相区变形应力对温度和应变速率很敏感,应力峰值高于等轴组织合金变形时的峰值,而且其前后应力的硬化率和软化率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应变对片层组织球化的影响最显著,在本实验条件下,片层组织开始球化的临界应变为0.34~0.59,完全球化需要的应变为3.4~6.8。ta15片层组织两相区变形应力的软化主要原因是片层组织球化和弯折。
薄板坯连铸连轧(7)—马钢CSP
薄板坯连铸连轧(7)—马钢csp http://www.***.***2006-12-19 马钢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采用了德国sms-demag集团的csp薄板坯连铸连轧技 术,年设计生产热轧板卷200万吨。 马钢csp产品品种 马钢csp设计的产品大纲:产品规格为:厚度0.8~12.7mm(其中≤2.omm的 占总产量的25%以上);宽度900~1600mm。生产的主要品种有:碳素结构钢、优质 碳素结构钢、地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汽车结构钢、高耐候结构钢、管线钢和超低 碳钢。其中热轧产品的70~80%作为冷轧原料。产品中碳素结构钢(代表钢号 q195~q235)占总量的约50%以上,优质碳素结构钢(代表钢号08、08al、10~35 号钢)约占20%,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代表钢号q345~q460)约占10%,汽车结 构
两相区热轧对低碳合金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
为了提高低碳合金钢板的强度,进行了终轧温度为710℃的(α+γ)两相区和γ单相区的热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终轧温度为800℃奥氏体单相区轧制的钢板相比,采用终轧温度为710℃的两相区热轧工艺所得到的钢板强度并没有增加;而且,(α+γ)两相区轧制条件下所得到的多边形铁素体组织具有二个特征,一是呈现仿晶界型铁素体形貌,二是部分铁素体晶粒沿轧制方向被拉长,一定程度上出现织构现象,但不十分明显。
TA15钛合金片层状组织的球化行为
对原始组织为不同粗细片层组织的ta15钛合金板材在两相区进行75%的热轧变形,并用金相法观察变形后组织的球化行为,并分析变形机理。结果表明,晶内片层状α相随变形量增加发生球化,球化程度与片层状α相粗细有关,粗片层状组织发生扭曲和弯折,但等轴α晶粒较少;细片层状组织大部分发生球化,生成均匀细小的等轴组织,这说明原始组织片层状越细则变形后球化程度越高,组织更均匀细小。
合金包覆玻璃微珠的阻抗匹配性能研究
采用还原金属氧化物包覆工艺制备了fe-co-ni合金包覆玻璃微珠复合材料,利用sem和xrd分别观察和分析了样品的形貌和物相结构。测试了碳纳米管和fe-co-ni合金包覆玻璃微珠两种材料在微波频率为2~18ghz时的电磁参数。运用传输线理论计算了由这两种材料构成的双层涂层的微波反射率和阻抗。结果显示,fe-co-ni合金均匀包覆在玻璃微珠表面;由这两种材料构成的厚度为2mm的双层涂层的微波反射率在8~17ghz时低于–10db,双层涂层的吸波性能明显优于碳纳米管单层涂层。
TA7钛合金耐热不锈钢电偶腐蚀敏感性研究
依据航空标准评价了ta7钛合金和1cr11ni2w2mov及cr17ni2耐热不锈钢在35%nacl水溶液中的电偶腐蚀敏感性,研究了试样表面状态对电偶腐蚀行为的影响,探讨了腐蚀机理。结果发现,有关文献中材料的常规接触腐蚀数据不适合于压气机工况下的材料接触相容性设计;航标中的平均电偶电流密度指标不适合作为评价钝性材料接触腐蚀敏感性的判据。
钛合金激光熔覆纯铁粉的热力学与组织性能
在钛合金(tc4)表面采用预置粉末的方式激光熔覆纯铁粉,利用热力学相图分析软件(thermo-calc)对ti-fe-al-v体系进行平衡相图计算,同时对体系可能发生的热力学反应的标准反应吉布斯自由能(δg0)进行计算.x线衍射(xrd)结果表明,熔覆层主要存在相有feti、fe2ti、ti3al和α-ti,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大大高于基体,最大值为1300hv,熔覆层耐磨性能显著提高,约为基体材料的6.4倍.
TA7钛合金/耐热不锈钢电偶腐蚀敏感性研究
依据航空标准评价了ta7钛合金和1cr11ni2w2mov及cr17ni2耐热不锈钢在3.5%nacl水溶液中的电偶腐蚀敏感性,研究了试样表面状态对电偶腐蚀行为的影响,探讨了腐蚀机理。结果发现,有关文献中材料的常规接触腐蚀数据不适合于压气机工况下的材料接触相容性设计,航标中的平均电偶电流密度指标不适合作为评价钝性材料接触腐蚀敏感性的判据。
TA18钛合金材料
ta18钛合金 一、概述 ta18钛合金是一种进α型钛合金,名义成分为ti-3al-2.5v,是作为可冷加工的管材应用而研制的。在室温和高 温下其强度比纯钛高出20%-50%,焊接性能和冷成形性能优于tc4合金。最高工作温度约为315℃。该合金虽然强 度不及tc4合金高,但由于它具有优良的冷加工性能,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ta18钛合金无缝管适用于飞机和发动机液压和燃油等管路系统,已在各种军用、民用多种飞机和航天应用。 二、化学成分 gb/t3620.1-2007《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所规定的化学成分见表。 ta18钛合金化学成分 三、合金性能 密度:4.47g/cm3,室温弹性模量118~123gpa,相变点:925℃,硬度15~17hrc。 技术标准规定的性能见表 技术标准规定的ta18钛合金性能 主要成分/%杂质/%,不大于 al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BIM高级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