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

《油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DB52/T 1527-2020)是2021年3月1日实施的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地方标准,归口于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地方标准《油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DB52/T 1527-2020)规定了油用紫苏栽培的环境要求、品种选择、种子要求、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采收与储藏。该标准适用于油用紫苏的栽培。 

油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 油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 外文名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Oil-used Perilla
标准号 DB52/T 1527-2020 发布日期 2020-01-13
实施日期 2021-03-01 中国标准分类号 B 33
国际标准分类号 65.020.01 批准发布部门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行业分类 农、林、牧、渔业 标准类别 方法标准
性    质 推荐性地方标准 状    态 现行

地方标准《油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DB52/T 1527-2020)规定了油用紫苏栽培的环境要求、品种选择、种子要求、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采收与储藏。该标准适用于油用紫苏的栽培。

油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紫苏 高度150-200mm 满铺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9% 广州市瀚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紫苏 株高:高度150-200m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9% 广州市瀚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紫苏 冠幅W/P(cm):15;品种:洋紫苏;高度H(m):0.2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花都蓝田

9% 花都蓝田花木苗圃场
紫苏 冠幅W/P(cm):20;品种:洋紫苏;高度H(m):0.2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花都蓝田

9% 花都蓝田花木苗圃场
紫苏 冠幅W/P(cm):13;品种:洋紫苏;高度H(m):0.15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花都蓝田

9% 花都蓝田花木苗圃场
紫苏 冠幅W/P(cm):15;品种:洋紫苏;高度H(m):0.2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花都蓝田

9% 花都蓝田花木苗圃场
紫苏 苗高15cm,冠幅13cm/直径7cm,深度7c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9% 广州市花都蓝田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紫苏 苗高25cm,冠幅20cm/直径20cm,深度20c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9% 广州市花都蓝田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紫苏 5斤袋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梅州市2022年3季度信息价
紫苏 5斤袋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梅州市2022年2季度信息价
紫苏 5斤袋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梅州市2022年1季度信息价
紫苏 【自然高】×冠幅30-40×25-35,容器直径15,容器苗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深圳市2022年3月信息价
紫苏 【自然高】×冠幅30-40×25-35,容器直径15,容器苗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深圳市2021年12月信息价
紫苏 【自然高】×冠幅30-40×25-35,容器直径15,容器苗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深圳市2021年9月信息价
紫苏 5斤袋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梅州市2021年1季度信息价
紫苏 5斤袋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梅州市2020年4季度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紫苏 冠幅25-35cm,苗高30-40cm|20株 3 查看价格 广东腾龙园艺有限公司 广东  中山市 2022-09-14
紫苏 高度(cm):30-35冠幅(cm):20-25密度(株/m2):49/m2其他:盆苗,密植,以不露土为宜|6.4m² 3 查看价格 广州玖卉园艺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市 2022-06-17
紫苏 树高(M):0.15-0.2;冠幅(M):0.15-0.2;分支点(m):一年生|64176g 3 查看价格 酒泉博卉农业有限公司 广东   2021-12-20
紫苏 自然高度25cm-30cm,冠幅25cm-30cm,袋苗16株/平方米|48m² 3 查看价格 广州市鑫善园林 广西   2019-07-15
紫苏 高度:35-40mm,冠幅:30-35mm|1225.00株 1 查看价格 沭阳县欢凤花卉园艺场 广东  佛山市 2016-11-29
紫苏 株高:高度150-200mm|128m² 3 查看价格 中山市绿资园艺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市 2015-12-24
紫苏 高度150-200mm 满铺|127.9m² 3 查看价格 中山市绿资园艺发展有限公司    2015-12-07
罐区作业规程立牌 1320mm×1900mm×40mm|1套 1 查看价格 广州易百广告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市 2014-09-03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997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通则

DB52/T 1269 油菜机耕分厢定量直播栽培技术规程

参考资料:

油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制定背景

一直以来紫苏均以农家自繁种的形式在田间地头零散种植,缺乏标准化及规范化的栽培技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广泛收集贵州紫苏资源,选育了两个高油稳产的紫苏新品种。该品种已在贵州省范围20个县市推广种植,并初步形成了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高效栽培配套技术能为种植户提供标准化种植模式,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是符合贵州省发展山地特色优势种植业的要求,因此,制定了地方标准《油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DB52/T 1527-2020)。

油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进程

  • 标准计划

地方标准《油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DB52/T 1527-2020)于2018年7月立项,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 起草阶段

2018年9月成立了编制项目组。具体任务分工为:沈奇负责统筹本标准编写的各项工作及初稿编写;赵继献,杨森,王仙萍主要任务为收集并查阅紫苏相关技术资料,包括出版书籍、学术期刊、与紫苏栽培有关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及专利等;朱秋劲,余顺波,张品负责搜集与标准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标准格式;陈艳萍,陈俊锟,田恩阔,王涛负责与省内从事紫苏栽培的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并在试验基地对有关养殖参数进行检验和校正。标准编写小组于2019年1月编写出了标准初稿。

  • 发布实施

2020年1月13日,地方标准《油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DB52/T 1527-2020)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2021年3月1日,地方标准《油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DB52/T 1527-2020)实施。

油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制定依据

地方标准《油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DB52/T 1527-2020)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20)规则起草。

油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起草工作

起草单位:贵州省油菜研究所、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油研纯香生态粮油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沈奇、杨森、赵继献、温贺、王仙萍、朱秋劲、余顺波、张品、陈燕萍、田世刚、田恩阔、王涛。

油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常见问题

  • 塑料大棚黄瓜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大棚黄瓜的品种选择、育苗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和采收标准。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各地。2 品种选择选用长春密刺、新泰密刺,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纯度95%以上。3 育苗3、1育亩...

  • 灵芝栽培技术的栽培技术

    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通畅、管理方便的灵芝大棚,棚内要求地面清洁,墙壁光洁,耐潮湿。灵芝棚的大小视培养料的多少而定,一般建在树林、房前屋后林阴处,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适。培养料入棚前菇棚...

  • 油棕的栽培技术

    油棕没有休眠期,只要连续在38℃高温的作用下,就能开始发芽,在40℃时,发芽最快,低于36℃时发芽缓慢。选择油棕,应选择活力高的,籽粒饱满,无病害无缺损的。前提是已确定在当地可以正常生育的高产优质栽培...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环境要求

2

5 品种选择

2

6 种子要求

2

7 整地施肥

2

8 播种

2

9 田间管理

3

10 采收与储藏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紫苏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4

参考资料:

地方标准《油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DB52/T 1527-2020)的制定,可为贵州省紫苏栽培生生产提供技术保障;促进紫苏新品种及新技术推广应用,从而促进贵州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2100433B

油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文献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及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及低产林改造技术

格式:pdf

大小:2.9MB

页数: 2页

评分: 4.4

本文从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入手,简要介绍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旨在提升三江县油茶林产量,提高油茶林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立即下载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及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及低产林改造技术

格式:pdf

大小:2.9MB

页数: 2页

评分: 4.7

本文从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入手,简要介绍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旨在提升三江县油茶林产量,提高油茶林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立即下载

生物特性

1.植物学特征 紫苏属植物包括紫苏一种及其两个变种,变种皱叶紫苏(P.frutescens(L.)Britt.var.crispa Deane )又名鸡冠紫苏、回回苏;另一变种尖叶紫苏(P.frutescens(L.)紫苏Britt.var.acuta (Thunb) Kudo.),又名野生紫苏。紫苏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芳香,茎直立断面四棱,株高50~200厘米,多分枝,密生细柔毛,绿色或紫色。叶对生,卵形或阔卵形,边缘具锯齿,顶端锐尖,叶两面全绿或全紫,或叶面绿色,叶背紫色。叶柄长3~5厘米,密被长柔毛;轮伞花序2花,白色、粉色至紫色,组成顶生及腋生偏向一侧的假总状花序。苞片卵形,全缘。花萼钟状,上唇3裂,宽大,下唇2裂。花冠管状,先端2唇形,上唇2裂微缺,下唇3裂。雄蕊4枚,子房4裂,花柱着生于子房基部,小坚果卵球形或球形,灰白色、灰褐色至深褐色,千粒重0.8~1.8克。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紫苏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种子在地温5℃以上时即可萌发,适宜的发芽温度18~23℃。苗期可耐1~2℃的低温。植株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缓慢。夏季生长旺盛。开花期适宜温度是22~28℃,相对湿度75%~80%。较耐湿,耐涝性较强,不耐干旱,尤其是在产品器官形成期,如空气过于干燥,茎叶粗硬、纤维多、品质差。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在较阴的地方也能生长。

栽培技术

(1)栽培方式及栽培季节

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可于3月末至4月初露地播种,也可育苗移栽,6~9月可陆续采收,保护地9月至翌年2月均可播种或育苗栽种,11月至次年6月收获。

(2)种子处理及催芽

紫苏种子属深休眠类型,采种后4~5个月才能逐步完全发芽,如果要进行反季节生长,进行低温及赤霉素和新高脂膜处理均能有效地打破休眠,将刚采收的种子用100微升/升赤霉素处理并置于低温3℃及光照条件下5~10天,后置于15~20℃光照条件下催芽12天,种子发芽可达80%以上。

(3)播种育苗

江南地区育苗以3月中旬用小拱棚播种育苗的方法最佳。每公顷用种量3千克。按种植面积的8%~10%准备苗床,苗床播种量为10~14克/平方米。播前苗床要浇足底水,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盖一层见不到种子颗粒的薄土,再均匀撒些稻草,覆盖地膜,然后加小拱棚,以保温保湿,经7~10天即发芽出苗。注意及时揭除地膜,及时间苗,一般间苗3次,以达到不拥挤为标准,苗距约3厘米见方。为防止秧苗疯长成高脚苗,应注意及时通风、透气。进入4月份即可揭除小棚薄膜,促使植株粗壮,增强定植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4)整地定植

土壤在定植前10~15天进行深耕晒垡,每 公顷施复合肥1500千克, 人粪尿45000千克,垃圾肥75000 千克作紫苏为基肥。整地做成1.2米毛垄,净垄面0.9米,要求垄面平整。在定植前喷洒除草剂都尔,用量1500克/公顷,喷药后除定植穴外,尽量做到不破坏土表除草剂液膜。2天后进行定植,这样可使整个生长季节没有草害发生。定植一般在4月中旬,秧苗有2~3对其叶时进行。每垄定植6行,株行距均为0.15米。除露地栽培,紫苏可根据不同食用目的,利用保护地进行栽培,如:

①芽紫::将种子播于用300毫克/升赤霉素溶液湿润过的苗床或一些简易的育苗盘,当紫苏长至具有4片真叶时,齐地面。剪断,收获芽紫苏。

②穗紫苏:北方冬季利用温室生产,由于日照短,可以促进花芽分化,南方地区可用黑.膜覆盖,使日照缩短至6~7小时琦当长至6~7片真叶时抽穗,穗长至6~8厘米时可以收获穗紫苏。

(5)田间管理

生产期间看长势及时追施尿素7~8次。在整个生长期,要求土壤保持湿润,利于植株快速生长。定植后20~25天要摘除初茬叶,第四节以下的老叶要完全摘除。第五节以上达到12厘米宽的叶片摘下腌制。有效节位一般可达20~23节,可采摘达出口标准的叶40~46张。紫苏分枝力强。对所生分枝应及时摘除。

在管理上,要特别注意及时打杈。由于紫苏的分枝力强,如果不摘除分杈枝,既消耗了养分,拖延了正品叶的生长,又减少了叶片总量而减产。打杈可与摘叶采收同时进行。对不留种田块的紫苏,可在9月初植株开始生长花序前,留3对叶进行打杈摘心,此3对叶片也能达到成品叶的标准。

(6)病虫防治

病虫害很少出现,如出现锈病,可用50%托布津1500倍进行防治,连续喷药两次,每周一次。

为害紫苏的害虫,主要是蚱蜢和小青虫,使叶片穿孔失去商品价值。在防治上,可采用敌敌畏、速灭杀丁等残效期短的强力杀虫剂喷治。喷药一定要在叶片采摘后立即进行,为降低农药残留量,可延后下一次采叶时间,2对叶片同时采摘。

紫苏斑枯病6月以后开始发生,初期叶面出现褐色或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为近圆形大病斑,病斑干枯后形成穿孔。高温多湿、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易染此病。防治方法:不要种植过密,雨季注意排水,不用病株种子,发病初期用代森锰锌70%胶悬剂干粉喷粉防治,每隔1周1次,连续2~3次,也可用1∶1∶200倍波尔多液防治,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

(7)叶片的采收

菜用嫩茎 ,可随时采摘。作出口商品的紫苏,需按标准采收,其采收标准是:叶片中间最宽处达到12厘米以上,无缺损、无洞孔、无病斑。一般于5月下旬或6月初,若秧苗壮健,从第四对至第五对其叶开始即能达到采摘标准。6月中、下旬及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叶片生长迅速,是采收高峰期,平均3~4天可以采摘一对叶片,其他时间一般每隔6~7天采收一对叶片。从5月下旬至9月上旬,一般可采收20~23对合格的商品叶,腌制后可达株产120克左右。

作药用的苏叶,于秋季种子成熟时,即割下果穗,留下的叶和梗另放阴凉处阴干后收藏。

(8)采种

以收获种子为目的时,应适当进行摘心处理,即摘除部分茎尖和叶片,以减少茎叶的养分消耗并能增加通透性。在花蕾形成前需追施速效氮肥一次,10千克,过磷酸钙一次,10千克。由于紫苏种子极易自然脱落和被鸟类采食,所以种子40%~50%成熟时割下,在准备好的场地上晾晒数日,脱粒,晒干。如不及时采收,种子极易自然脱落或被鸟食。

紫苏栽培相关

生物特性

1.植物学特征

紫苏属植物包括紫苏一种及其两个变种,变种皱叶紫苏 (P.frutescens(L.)Britt.var.crispa Deane )又名鸡冠紫苏、回回苏;另一变种尖叶紫苏(P.frutescens(L.)Britt.var.acuta (Thunb) Kudo.),又名野生紫苏。紫苏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芳香,茎直立断面四棱,株高50~200厘米,多分枝,密生细柔毛,绿色或紫色。叶对生,卵形或阔卵形,边缘具锯齿,顶端锐尖,叶两面全绿或全紫,或叶面绿 色,叶背紫色。叶柄长3~5厘米,密被长柔毛;轮伞花序2花,白色、粉色至紫色,组成顶生及腋生偏向一侧的假总状花序。苞片卵形,全缘。花萼钟状,上唇3裂,宽大,下唇2裂。花冠管状,先端2唇形,上唇2裂微缺,下唇3裂。雄蕊4枚,子房4裂,花柱着生于子房基部,小坚果卵球形或球形,灰白色、灰褐色至深褐色,千粒重0.8~1.8克。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紫苏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种子在地温5℃以上时即可萌发,适宜的发芽温度18~23℃。苗期可耐1~2℃的低温。植株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缓慢。夏季生长旺盛。开花期适宜温度是22~28℃,相对湿度75%~80%。较耐湿,耐涝性较强,不耐干旱,尤其是在产品器官形成期,如空气过于干燥,茎叶粗硬、纤维多、品质差。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在较阴的地方也能生长。

栽培技术

(1)栽培方式及栽培季节

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可于3月末至4月初露地播种,也可育苗移栽,6~9月可陆续采收,保护地9月至翌年2月均可播种或育苗栽种,11月至次年6月收获。

(2)种子处理及催芽

紫苏种子属深休眠类型,采种后4~5个月才能逐步 完全发芽,如果要进行反季节生长,进行低温及赤霉素和新高脂膜处理均能有效地打破休眠,将刚采收的种子用100微升/升赤霉素处理并置于低温3℃及光照条件下5~10天,后置于15~20℃光照条件下催芽12天,种子发芽可达80%以上。

(3)播种育苗

江南地区育苗以3月中旬用小拱棚播种育苗的方法最佳。每公顷用种量3千克。按种植面积的8%~10%准备苗床,苗床播种量为10~14克/平方米。播前苗床要浇足底水,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盖一层见不到种子颗粒的薄土,再均匀撒些稻草,覆盖地膜,然后加小拱棚,以保温保湿,经7~10天即发芽出苗。注意及时揭除地膜,及时间苗,一般间苗3次,以达到不拥挤为标准,苗距约3厘米见方。为防止秧苗疯长成高脚苗,应注意及时通风、透气。进入4月份即可揭除小棚薄膜,促使植株粗壮,增强定植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4)整地定植

土壤在定植前10~15天进行深耕晒垡,每 公顷施复合肥1500千克, 人粪尿45000千克,垃圾肥75000 千克作为基肥。整地做成1.2米毛垄,净垄面0.9米,要求垄面平整。在定植前喷洒除草剂都尔,用量1500克/公顷,喷药后除定植穴外,尽量做到不破坏土表除草剂液膜。2天后进行定植,这样可使整个生长季节没有草害发生。定植一般在4月中旬,秧苗有2~3对其叶时进行。每垄定植6行,株行距均为0.15米。除露地栽培,紫苏可根据不同食用目的,利用保护地进行栽培,如:

①芽紫::将种子播于用300毫克/升赤霉素溶液湿润过的苗床或一些简易的育苗盘,当紫苏长至具有4片真叶时,齐地面。剪断,收获芽紫苏。

②穗紫苏:北方冬季利用温室生产,由于日照短,可以促进花芽分化,南方地区可用黑.膜覆盖,使日照缩短至6~7小时琦当长至6~7片真叶时抽穗,穗长至6~8厘米时可以收获穗紫苏。

(5)田间管理

生产期间看长势及时追施尿素7~8次。在整个生长期,要求土壤保持湿润,利于植株快速生长。定植后20~25天要摘除初茬叶,第四节以下的老叶要完全摘除。第五节以上达到12厘米宽的叶片摘下腌制。有效节位一般可达20~23节,可采摘达出口标准的叶40~46张。紫苏分枝力强。对所生分枝应及时摘除。

在管理上,要特别注意及时打杈。由于紫苏的分枝力强,如果不摘除分杈枝,既消耗了养分,拖延了正品叶的生长,又减少了叶片总量而减产。打杈可与摘叶采收同时进行。对不留种田块的紫苏,可在9月初植株开始生长花序前,留3对叶进行打杈摘心,此3对叶片也能达到成品叶的标准。

(6)病虫防治

病虫害很少出现,如出现锈病,可用50%托布津1500倍进行防治,连续喷药两次,每周一次。

为害紫苏的害虫,主要是蚱蜢和小青虫,使叶片穿孔失去商品价值。在防治上,可采用敌敌畏、速灭杀丁等残效期短的强力杀虫剂喷治。喷药一定要在叶片采摘后立即进行,为降低农药残留量,可延后下一次采叶时间,2对叶片同时采摘。

(7)叶片的采收

菜用嫩茎 ,可随时采摘。作出口商品的紫苏,需按标准采收,其采收标准是:叶片中间最宽处达到12厘米以上,无缺损、无洞孔、无病斑。一般于5月下旬或6月初,若秧苗壮健,从第四对至第五对其叶开始即能达到采摘标准。6月中、下旬及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叶片生长迅速,是采收高峰期,平均3~4天可以采摘一对叶片,其他时间一般每隔6~7天采收一对叶片。从5月下旬至9月上旬,一般可采收20~23对合格的商品叶,腌制后可达株产120克左右。

作药用的苏叶,于秋季种子成熟时,即割下果穗,留下的叶和梗另放阴凉处阴干后收藏。

(8)采种

以收获种子为目的时,应适当进行摘心处理,即摘除部分茎尖和叶片,以减少茎叶的养分消耗并能增加通透性。在花蕾形成前需追施速效氮肥一次,10千克,过磷酸钙一次,10千克。由于紫苏种子极易自然脱落和被鸟类采食,所以种子40%~50%成熟时割下,在准备好的场地上晾晒数日,脱粒,晒干。如不及时采收,种子极易自然脱落或被鸟食。

1、土地选择

油用牡丹的栽培地宜选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中性地块(pH 6.5-7.5),土质以沙质壤土为佳,质地粘重、盐碱、低洼及重茬的地块不宜栽植。

土地宜提前一个月深耕翻晒,深度20-30 cm左右。通过曝晒促进土壤熟化,杀灭病菌和虫卵。翻地前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1000 kg或牡丹专用肥500kg。

2、苗木处理

选择2-3年生以上优质壮苗定植。通常定植前剪去病根、残根,统一规格苗木规格后,用50%福美双8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全株浸泡10-15分钟消毒。

3、适时定植

油用牡丹大田种植时间要求较为严格,北方地区在9~10月定植为佳,长江以南可以推迟到11月份。移栽过早,因气温偏高,移植苗成活率低;移栽过晚,当年难以形成新根,来年长势弱。

4、合理密度

油用牡丹定植密度事宜动态管理,定植时一般为3000株/亩左右,株行距30cm×80cm或者40cm×(90 50)cm 宽窄行移栽。也可以选择株行距20cm×60cm的大密度栽培,以后每隔1-2年移除一行牡丹。

5、定植方法

大面积定植时,使用牡丹定植机械株行距定植,或打穴机按株行距打穴(25 cm×30cm)定植。定植时先将牡丹苗放入穴内,舒展根系,穴内填土后将牡丹苗上提,使根颈部低于地面2cm左右,然后踩实使根土密接,栽后应浇定植水。

油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