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

化学与材料工程系是我校最早建立的工科系之一,拥有一支教学力量强、学术思想活跃、思想素质好的师资队伍。全系教学、科研、实验用房总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具有完善的实验、科研和各种近代分析仪器及设备。拥有国内外精密测试仪器25台,大型专业实验设备40多套。接受世界银行28万美元贷款和德国下萨克森州50万马克资助。该系是合肥学院建立的最早系部之一。该系是省硕士点立项建设系。

合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基本信息

中文名 合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 外文名 hefei university
成    就 参加了国家“863”、“973”项目 总面积 9000多平方米
精密测试仪器 25台 地    址 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锦绣大道
教    授 25 硕士点 0
博士点 0

目前我系已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先后成立了“应用化工技术研究所”、“中德工业能源与节能新技术中心”,学生在低年级进入实验室做课题,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加强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由本系教师开发研究的多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铜奖、安徽省发明二等奖、法国巴黎尤里卡发明展览会荣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安徽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合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多项奖项,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承担了省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大型企业委托项目等多项重点课题,其中有的项目已实现产业化。同时还与其他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参加了国家“863”、“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实验室特别基金项目、中科院21世纪振兴教育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重点课题的研究。

注重与国外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借鉴德国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聘请2位德国教授为我系名誉教授,促进了本系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并选派学生赴德国、韩国攻读学位。同时注重与全国相关工业协会及企业之间的合作,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高。

合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合肥 品种:复合肥;类型:复合肥;规格:50kg/袋;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金灿

13% 贵州金灿霖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 品种:复合肥;类型:复合肥;规格:50kg/袋;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强瑞

kg 13% 贵州强瑞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合肥 品种:复合肥;类型:复合肥;规格:50kg/袋;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安住

13% 贵州安住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合肥 品种:复合肥;类型:化;规格:500g/袋;营养元素比例(氮-磷-钾):15-15-15+TE;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尚新

13% 上海尚新园艺有限公司
合肥国标扣件 JPK48.3 板厚5.0m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吉牌

13% 重庆吉牌扣件有限公司
无机(复合肥) 绿化用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13% 深圳市晖皇园林有限公司
国光思它灵复合肥 品种:国光思它灵;类型:复合肥;规格:500g×20瓶;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国光

13% 上海芮景园林园艺有限公司
国光旅奇复合肥 品种:国光旅奇;类型:复合肥;规格:100g×10根×4袋;产品说明:缓释柱状,复混肥料(25-5-15);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国光

13% 上海芮景园林园艺有限公司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工程驳船 1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4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2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3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2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2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2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2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1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1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1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3年4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2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3年2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1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3年1季度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追肥(复合肥) 追肥(复合肥)|3000kg 1 查看价格 广州恒宇化工有限公司 广东  江门市 2011-06-08
通风工程系统调试 (3000m2以内)|5304台 1 查看价格 天津市华特净化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天津市 2015-07-29
通风工程系统调试 (3000m2以内)|6149台 1 查看价格 天津市华特净化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天津市 2015-06-11
合肥 苗木种植复合肥|169t 3 查看价格 广州市彬豪化工有限公司 广东   2020-07-14
合肥 植树复合肥|3462斤 3 查看价格 广西茂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   2021-10-22
芬兰复合肥 芬兰复合肥|800kg 1 查看价格 广州市源亿丰贸易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市 2012-08-20
合肥 合肥(栽植苗木用)|35520kg 0 查看价格 阳江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化肥农药经销部 广东  阳江市 2015-04-09
合肥 合肥(氮、磷、钾有效成分含量≥45%)|25.26t 3 查看价格 深圳市惠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   2021-11-22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有较好的社会科学基础和一定的人文、艺术基础,系统掌握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创新的研究方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并系统掌握材料的成分、结构、性能及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粉体材料深加工、粉体材料合成制备、测试的技术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化学和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生产过程设计、粉体材料性能改进及新材料研制及技术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健全的体魄,文明的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文化修养;

2、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技术基础和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应用计算机从事材料制品设计的能力,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机、电基本知识和技能;

3、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4、了解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一般原理和专业知识;掌握粉体材料合成制备、加工、结构与性能测定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5、熟悉国家关于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开发及相关的产业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6、了解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的发展状况;

7、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8、具有研究、改进粉体材料性能、开发、设计新材料的初步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分

四年,九学期,其中第五学期为认知实习学期;共240学分。

四、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修完规定的学分,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与学位课程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位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大学物理、C 语言、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化工基础、电工电子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及测试、固体化学导论、粉体工程、粉体工艺与设备、粉体性能及测试技术;粉体综合利用方向:矿物加工工程;粉末冶金方向:粉体材料固结原理与技术。

序号 专业 学制 初办年限

1 化学工程 四年 2005

2 无机非金属材料 四年 2005

3 粉体材料工程 四年 2005

4 应用生物化学 四年 1995

5 化工工艺 三年 1993

6 化工机械 三年 1993

7 塑料加工 三年 1992

8 专用化学品 三年 1992

9 给排水 三年 1991

10 高分子化学 三年 1991

11 生化工程 三年 1991

12 仪表测量 三年 1990

13 精细化工 三年 1988

14 血液制品 三年 1987

15 化学工程 三年 1986

16 应用化工 三年 1986

合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常见问题

  • 武夷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系的宿舍怎么样

    龙岩学院最强势的是生科院的动物科学、医学 武夷学院一些专业的情况:茶学,旅游管理,艺术设计是武夷学院的特色专业。工程造价是全省只有2,3个

  • 三江学院土木工程系怎样

    您好,这个要怎么回答呢。就三江而言,在本三院校里还是可以的,特别是这几年学校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办好学校毕竟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就土木工程学院来说,在三江的院系中也是在不错的阶段,报考的分...

  • 甲供材料工程量

    准备的说,你要按实际现场完工后的(包括变更)图,算一个总量出来,然后与甲供材料清单比较。

我系积极探索以扎实的基本理论、较强的基本技能和良好的基本素质为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业改造和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基础课程教育,强化实验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几代教师的努力,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他们中有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等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

部门

部门负责人

教学行政部门

系办公室

司靖宇

系教学办公室

管航敏

系团总支办公室

魏安乐

教研室

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

高大明

材料工程教研室

赵娣芳

基础化学教研室

杨本宏

实验技术教研室

朱仁发

研究所

应用化工研究所

邵国泉

中德过程-新能源技术研究所

施建军

重点实验室

膜材料与膜过程重点实验室

刘俊生

粉体与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

丁 明

新型荷电膜的制备及其应用基础 刘俊生(4)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2007年度 “二等奖

脂肪酶非水相催化及应用 杨本宏(3)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奖 二等奖,2007

Rhizopus delemar 菌固态发酵生物量测定及其脂肪酶合成特征 (论文) 杨本宏(1) 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 三等奖,2003

非水溶剂中Rhizopus arrhizus脂肪酶催化合成三种酯的最佳条件(论文) 杨本宏(1) 安徽省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 三等奖,2007

海藻酸钠固定化根酶脂肪酶及其性质研究(论文) 杨本宏(1) 安徽省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 三等奖,2007

聚丙烯醛微球的制备与研究 丁 明(1) 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 优秀学术论文奖 三等奖

微粉流态化粒度分级 丁 明(2) 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 优秀学术论文奖 三等奖

1 优秀科研成果奖 一 合肥学院 鲍巍涛

2 优秀科研成果奖 二 合肥学院 邓崇海

3 优秀论文奖 一 合肥学院 张全争

优秀论文奖 二 合肥学院 刘俊生;邵国泉

4 优秀论文奖 三 合肥学院 朱仁发;高大明

1 50905054 胡坤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二硫化钼的形态尺寸效应及其在润滑材料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

2 ZD200902 高大明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 荧光标记的分子印记微纳芯片对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10.0

3 209056 高大明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荧光标记的分子印记微纳光学传感器对芳香硝基爆炸物探测 10.0

4 090414176 高大明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荧光标记的人工抗体微纳光学传感器对芳香硝基爆炸物探测 5.0

5 090415211 刘俊生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渗透汽化透醇杂化膜分离低浓度甲醇废水的关键技术研究 5.0

6 KJ2009B036 朱德春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农林废弃物制富含CO/H2合成气过程研究 1.0

7 KJ2009B247Z 赵娣芳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凹凸棒石复合纳米碳酸钙超细粉体制备工艺研究 0.0

8 KJ2009B045Z 程继海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白钨矿型电解质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0.0

9 KJ2009B243Z 张凌云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核壳型磁性纳米光催化剂TiO2/NiFe204制备及性能研究 0.0

10 09KY14ZR

司靖宇

合肥学院 应用微电极技术研究湖泊沉积物溶解氧、锰和铁的还原梯度

0.6

11 09KY13RW

吴孔宝

合肥学院 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文化建设研究

0.3

2、2008年

序号 项目编号 申请人 项目来源 项 目 名 称 经费(万元)

1 08KY014ZR 程继海 合肥学院 新型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0.6

2 08KY019ZR 王 玉 合肥学院 含三价稀土卤化物二元相图的热力学研究 0.6

3 KJ2008A068 邵国泉 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廉价环保型农药微乳剂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5.0

4 ZD2008002-1 刘俊生 省教育厅重大项目 新型杂化荷电镶嵌膜的制备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10.0

5 KJ2008B007 胡科研 省教育厅一般项目 新型耐酸阳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其在葡醛酸水母液浓缩中的应用研究 1.0

6 RC039 杨本宏 合肥学院人才基金 POSS/PMMA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10

3、2007年

序号 项目编号 申请人 项目来源 项 目 名 称 经费(万元)

1 07KY001ZR 尹奇异 合肥学院 LiNbO3-BiFeO3-BaTiO3体系高温无铅压电陶瓷的制备研究 0.8

2 07KY003ZR 杨 林 合肥学院 光电功能配合物的合成、表征、性质与量子化学计算 0.8

3 07KY006ZR 张凌云 合肥学院 纳米TiO2光催剂新型制备工艺的研究 0.6

4 KJ2007A014 张全争 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新型金属—羧酸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 5.0

5 KJ2007A125ZC 鲍巍涛 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中温SOFC新型梯度阴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0

6 KJ2007B091 施建军 省教育厅一般项目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生物质气热裂解工艺技术研究 1.0

7 KJ2007B133 鲁红典 省教育厅一般项目 镁盐晶须增强阻燃聚烯烃复合材料的研究 1.0

8 KJ2007B160 朱仁发 省教育厅一般项目 甜味剂三氯蔗糖生产工艺优化研究 1.0

9 KJ2007B090 吴 缨 省教育厅一般项目 基于超声化学的高级氧化技术降解聚乙烯醇的应用研究 1.0

10 2007JQ1148 尹奇异 省教育厅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 LiNbO3-BiFeO3-PbTiO3体系高温压电陶瓷的制备研究 0.5

11 2007JQ1149 胡坤宏 省教育厅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 纳米二硫化钼插层化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0.5

12 2007JQ1150 管航敏 省教育厅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 新的自组装方法制备稀土氟化物一维纳米结构的研究 0.5

13 RC036 田长安 院内人才引进项目 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制备磷灰石型电解质材料 5.0

14 RC034 胡科研 院内人才引进项目 渗透玻璃膜光催化剂降解有机物污染的研究 5.0

4、2006年

序号 项目编号 申请人 项目来源 项 目 名 称 经费(万元)

1 06KY006ZR 鲍巍涛 合肥学院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密封材料的研制及性能的表征 0.8

2 06KY004ZR 朱仁发 合肥学院 超声化学制备硅基介孔材料研究 0.8

3 06KY021RW 王 倩 合肥学院 安徽富煌三珍水产养殖品的市场营销研究 0.2

4 2006KJ126B 范广能 安徽省教育厅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新型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

5 2006KJ159B 邓崇海 安徽省教育厅 新颖的双β-二酮稀土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光电性质研究 0.8

6 2006KJ126B 鲍巍涛 安徽省教育厅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新型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

7 RC006 邵国泉 人才引进项目 烟草表面微观组成结构及烟草表面改性研究 5.0

8 RC009 朱仁发 人才引进项目 新型阳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辐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5.0

9 RC018 朱德春 人才引进项目 透氧陶瓷膜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5.0

10 RC014 鲁红典 人才引进项目 阻燃和交联聚烯烃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机理研究 5.0

11 RC011 张全争 人才引进项目 无机-有机杂化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5.0

12 RC013 刘俊生 人才引进项目 膜分离技术处理冶金生产中废液的研究 5.0

13 RC025 赵娣芳 人才引进项目 金属离子/纳米氧化物双组分改性坡缕石机械力化学效应及抗菌性能研究 5.0

5、2005年

序号 项目编号 申请人 项目来源 项 目 名 称 经费(万元)

1 05ky003zr 管航敏 合肥学院 凝胶水热法制备BLT系微波陶瓷纳米粉体研究 0.9

2 05ky005zr 韩成良 合肥学院 纳米改性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复合材料研究 0.8

3 05ky009zr 胡坤宏 合肥学院 二硫化钼纳米晶制备工艺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0.7

4 05ky018zr 吴 缨 合肥学院 聚乙二醇的光催化反应及降解机理研究 0.8

5 2005kj139 丁 明 安徽省教育厅 铁及其合金纳米管制备与性能研究 1

6 2005kj138 董 强 安徽省教育厅 用于超细(纳米)陶瓷粉体制备的连续化微波反应器与膜分离过程研究 1

7 20501002 邓崇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ZnO-一维纳米结构及复合结构的低温溶液控制生长和机制研究 5.0

8 2005jq1228 邓崇海 省教育厅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 新型双β-二酮稀土红色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0.5

9 RC003 鲍巍涛 院人才引进项目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制备的研究 5.0

序号 合作单位 承担人 项目名称 经费(万元)

1 北京机电研究所 范广能 炮管防烧蚀、高耐磨、长寿命防护材料的研制 6

2 合肥金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丁 明 一种绿色化生产低聚壳聚糖新工艺 14

3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丁 明 利用焙烧氧化铁制备氧化铁颜料新技术 11

1 高压电性能多元系少铅压电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37813 尹奇异、丁 明、张凌云、田长安、李少波、赵娣芳

2 一种磷灰石型氧化物电解质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01186287 田长安、赵娣芳、鲁红典、张全争、尹奇异

3 1,2,3-O-三-乙酰基-5-脱氧-D-核糖的合成方法 CN101182342 朱仁发

4 一种缬草碱的提取方法 CN101279945 朱仁发、何勇

5 咔唑功能化的双β-二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29018 邓崇海、胡寒梅、吴杰颖、田玉鹏

6 一种500~800℃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连接板的制备方法 ZL2006100406330 鲍巍涛

7 一种500~800℃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密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1075665 鲍巍涛

8 一种500~800℃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及其制备方法 ZL200510095552.6 鲍巍涛、范广能、胡坤宏、管航敏、丁 明

9 一种陶瓷、金属陶瓷材料素坯的干燥方法 ZL200510095551.1 鲍巍涛、范广能、丁 明、胡坤宏

10 一种无机-有机杂化两性离子对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91878 刘俊生、程新星

11 一种煤气化-燃烧方法 ZL200610041018.1 朱德春 、汪波

合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文献

材料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 材料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

格式:pdf

大小:12KB

页数: 7页

评分: 4.7

材料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毕业设计(论文)或毕业综合训练,是完成教学计 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最后 一学期或倒数第二学期进行。 毕业环节既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教育教学过程,又是对学生素质和能力培 养效果的一次全面检验。为加强我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 理,切实保证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 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高教厅 [200 4]14 号)文件精神和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要求,结合 我系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二条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按学院统一部署,系部组织 专业教研室负责具体实施完成。 第三条 系部成立毕业设计 (论文)工作组及答辩委员会, 组 长及答辩委员会主任一名由系主任或系教学主任担任,委员 3-5 名由委员会主

立即下载
清华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介绍 清华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介绍

格式:pdf

大小:12KB

页数: 2页

评分: 4.3

一、专业设置简史及专业内容为适应科学技术及国民经济发展中对材料科学及工程人材的需要,清华大学于1970年在化工系(现名化学与化学工程系)设置特殊非金属材料专业(现名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专业主要的学习内容为耐高温、耐腐蚀、高强、超硬等结构陶瓷材料及压电、铁电半导体(包括人

立即下载

生物与环境工程系是我院最早建设的工科系之一,也是与德国下萨克森州开展教育合作的重点系之一。1980年合肥学院前身之一合肥联合大学建校时,首招两个本科专业“应用微生物”和“环境监测”;1985年组建“环境化学工程系”,逐步发展为“化学与生物工程系”、“生物与科学技术系”,2004年10月13日正式定名为“生物与环境工程系”。

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现有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5个本科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14年首次招生),1个工程领域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点。生物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微生物学为省级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专业为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拥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和2门院级精品课程。生物与环境工程系下设生物工程、环境工程、食品工程、实验技术4个教研室;在校学生人数1214人,其中本科生1163人,研究生51人。

我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合作之初,德国方面就为“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提供了一系列成套的先进仪器设备,使该系在早期就完全具备本科专业办学条件。2003年与德国、奥地利、泰国三国的高校共同申请了欧盟-亚洲链项目,2005年与德国Nelles教授博士共同申请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德国国际交流和发展中心(GTZ/CIM)项目、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项目等,以期为欧盟在中国的可持续资源化管理教育起到示范作用。2006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六届“亚欧环境技术与知识转化”国际会议,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 依托环境技术转化中心,加强与德国和韩国的高校环境保护产业公司合作,先后接待了德国和韩国的教授和专家100余人次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进行师生双向学术交流、研修活动,10余名教师赴该校参加模块化教学改革培训。另外,还选派教师分别赴美国、德国和格鲁吉亚等国家开展学术研讨、考察等活动;选拔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分别赴韩国、德国等国家进行学习交流活动。

拥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较为系统的研究条件。专职实验人员7人,其中高级实验师3人,实验师3人,兼职实验人员3人。共有42间实验室,其中基础公共平台实验室6间,专业实验室26间,实训实验室3间,教师科研实验室7间,共计5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2100万元。依托微生物、酶工程、发酵工程等实验室,2014年成功申报了省级发酵工程及应用实训(实验)中心。2011年组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创新平台合肥环境工程研究院,在此基础上2014年设立安徽省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不仅提供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场所,又为企业发展储备了人才。

与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华伊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白帝乳业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建立了26个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建嵌入式校内实习基地安徽合大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目前建有产学研平台包括:合肥环境工程研究院、安徽省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合大环境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学院水环境治理及污染控制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德合作环境技术转化中心、安徽省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市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肥学院发酵工程研究所和合肥学院食品研发与质量控制协同创新中心等。

倡导和鼓励大学生发展个性,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文学艺术创造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科研基本能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由我系同学组成的“合肥学院BV创业团队” 在第二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金奖,并代表安徽省参加第五届“挑战杯”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银奖。2015年我系学生省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14项,包括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安徽省第二届生物标本大赛金奖、第十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铜奖等。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学生参加一系列国家级体育竞赛,近年来连年获奖,包括2014年CSARA中国大学生校园健身舞锦标赛、安徽省第十二届健身操舞锦标赛、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共获得7个第一名、4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大学生环保协会被中国高校社团联合会等共同授予2014年“全国高校优秀社团”、2015年安徽省高校社团网络评选“百佳社团”光荣称号。

系现有环境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点1个,也是全院唯一一个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2012年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首次招生。4年来已累计培养研究生96名,2015届、2016届研究生已顺利毕业。研究生采用1 0.5 1三段式培养模式:即理论教学 项目实践教学 毕业设计模式。一年的课堂教学和专业岗位认知实习,在校修完国家规定的理论课学分,半年(第三学期)的项目学习和短期国外游学活动;一年的毕业论文(设计)创作,即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在企事业(院所)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中国地质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FacultyofMaterialsScienceandChemistry)创建于1998年,由原中国地质大学应用化学系(1984年建立、前身为1953年建立的化分系)和材料系(1995年建立)合并而成。原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11年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

材料与化学学院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院系之一。现有应用化学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及材料化学三个本科专业。具有部级重点学科一个(材料学),博士点学科两个(岩石矿物材料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点学科5个(岩石矿物材料学、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应用化学、分析化学),工程硕士学科点两个(材料工程、化学工程)。材料学设有“楚天学者”岗位。 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面向是基于地学的岩矿化学分析、基于地学的岩矿新材料;拓展面向有——精细化工、电化学、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及高分子材料。

2018年12月10日,被教育部遴选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

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生物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

本专业为与德国合作共建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生物化工、能源、环境等行业。培养掌握生物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掌握生物细胞培养、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实验技能;能在生物工程技术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与应用;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本专业为安徽省省级教改示范专业及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本专业的微生物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开设了生物制药、食品工程、发酵工程、实用创业等选修模块。优秀学生可申请到德国和韩国的高等院校攻读学位。

主要课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化工程原理、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与设备、生化分离工程、生物制药工艺学、工程制图、工厂设计、免疫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添加剂、酿造工艺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胜任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工程领域有关的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等工作。

师资情况: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助教1人;助理实验师2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1人。

实验室情况:本专业现有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发酵工程实验室、生物学实验室、下游加工实验室及食品工程实验等专业实验室。以及精密仪器室、数据处理室、无菌操作室、冷冻干燥室、天平室等8个公共实验平台,拥有原子吸收、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质构分析仪、色差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子交换柱、高速冷冻离心机、冷冻干燥设备、微波干燥设备、发酵罐、超低温冰箱、超滤、喷雾干燥机、倒置和相差显微镜等先进实验仪器设备。

实习基地情况:本专业现已建成的实习基地有:校内的啤酒发酵基地、酶工程基地;校外的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桑尼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长城新元膜技术有限公司、安徽白帝乳业有限公司、安徽华润啤酒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安徽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安徽省华伊美美容保健品有限公司、合肥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安徽小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洽洽食品公司等。这几个实习基地各有特色,可以涵盖本专业主要的技术领域。

就业情况:15、16届毕业生各有87、86人,就业率达到97.7%和98.8%。10人和8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大部分学生进入企业生产第一线,也有少部分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科研及学术交流情况:几年来教研室教师陆续承担主持安徽自然基金课题、安徽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项目及院博士基金项目等多个研究课题。并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方面,与生产企业我们签订了多项产学研合作协议。

招生人数:90人

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生物技术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本专业为与德国合作共建专业、院级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快速发展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受到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具有健全人格、成为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较强的自然科学基础(特别是数理化基础)、国际化视野,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熟悉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具有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就业方向:可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或者有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和发展的潜能,攻读研究生学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生化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基因工程。

师资情况: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博士6人,1人为安徽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实验室情况:本专业现有90 m2的大实验室5个,承担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的实验教学,并有专业实验室多个。较大型仪器有:HPLC、蛋白纯化仪、原子吸收、气相色谱、超纯水器、CO2培养箱、倒置荧光显微镜、细胞显微工作台、酶标仪、等电聚焦电泳、高速冷冻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PCR扩增仪、全自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共开设实验项目近50项,其中设计和综合实验占到近一半的比例,实践课时接近理论课时。

实习基地情况:本专业现已建成的实习基地有:校内的啤酒发酵基地、酶工程基地;校外的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安徽示康药业有限公司、合肥创新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和安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等。这几个实习基地各有特色,可以涵盖本专业主要的技术领域。

就业情况:04级第一届毕业生43人,就业率100%,05级第二届毕业生37人,就业率98%。两届共有2人被德国大学录取为研究生,有20人考取国内研究生,其中考取中科大、南开等985院校有2人,211院校有10人。

科研及学术交流情况:自本专业成立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十余项,校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国际等期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国际会议论文10篇,SCI 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参加发明专利5项,获得安徽省各级奖项5次。

招生人数:50人

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欧盟——亚洲链合作项目共建专业,为中、德、奥、泰四国高校共建专业;与德国希尔德斯海姆—霍尔兹明登—哥廷根应用科学大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承担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专业;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6年列入一本招生。

环境工程专业在合肥学院已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安徽省最早、全国较早进行环境类本科教育的单位。该专业为合肥学院重点建设优势专业,欧盟- 亚洲链合作项目共建专业,与德国希尔德斯海姆—霍尔兹明登——哥廷根应用科学大学合作培养本科、硕士应用型人才;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2年环境工程专业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专业。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

环境工程专业具有优越的实验教学条件和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实验室总面积2800m,实验设备资产1500余万元,拥有环境监测、固废处理工程、水处理等十多个专业实验室以及精密仪器室、数据处理室等8个公共实验平台和工程中心,拥有TOC分析仪、原子吸收、气相色谱仪、元素分析仪等先进实验仪器设备。与企业共建5个嵌入式实验室,其中安徽合大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已获国家环境检测能力资质认定。与合肥热电集团、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南风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建立了工程实践基地。建有合肥学院水环境治理及污染控制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德合作环境技术转化中心、合芜蚌自主创新平台——合肥环境工程研究院、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首家环境工程领域“2011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育人平台。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

近年来,该专业学生多次在全国和安徽省举办的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银、铜奖;在“湿地使者行动”、“全国大学生环保案例及创意征集”、“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等活动中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奖;由该专业学生创办的“大学生环保协会”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团、省级百佳社团。进三年,该专业学生申报并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29 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54 项。每年都有一批在校学生获得国家、学校和企业设立的奖学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8%以上,毕业生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许多毕业生已成为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污染防治、环境检测类企业的骨干力量。学生考研率15%左右,部分学生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河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其中2015届环境工程(卓越计划)班毕业生34人,硕士研究生录取12人。

主要课程: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环境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置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清洁生产技术和可再生能源与资源效率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业于各级环境管理、监测机构、各级设计院和研究所、企业环保部门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等工作。优秀毕业生可以申请到美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韩国等国外高校或本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及与食品科学与工程有关的教育、研究、进出口、卫生监督、安全管理等部门,从事食品或相关产品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销售、分析检验、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毕业要求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并系统掌握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保藏、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1、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工程基础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来解决复杂的食品工程问题;

2、具有加工工艺设计、食品机械应用、食品生产管理和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能力;

3、掌握食品分析、检测、感官评价的方法,并能在实验室进行食品方面的常规检验;

4、熟悉国家对于食品生产质量控制、工程设计、保健食品开发和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5、了解食品储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特别是高新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地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和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文献的基本能力。

8、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9、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能够认真履行责任。

10、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能力。

11、能够就复杂的食品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学制与学分

四年九学期制,共240学分。其中第五学期为认知实习学期。

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在3-7 年内修完规定的240 学分,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与学位课程

主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位课程:

公共学位课程: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学位课程:工程应用数学A、大学物理、物理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

工程基础类学位课程:工程制图基础Ⅱ、AutoCAD、电工电子学、食品工程原理。

专业基础类学位课程:食品化学、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分析、食品保藏原理。

专业类学位课程: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工厂设计、食品感官评价、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添加剂。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技能、入学与安全教育、认知实习、社会责任教育、生产工艺与材料(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毕业教育、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化学实验、食品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分析实验、食品加工工艺学实验、食品综合大实验等。

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

培养目标

按照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服务安徽省率先实现中部崛起,服务于合肥发展,确立“应用型、能力型、创新型、创业型”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安全学、管理学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食品领域分析检测、质量控制、管理、认证的基本技能,熟悉国际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法规与标准,能够胜任食品及相关领域内分析检测、质量控制、安全评价、生产管理、教学及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毕业后5年左右能较好地适应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掌握相关食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在胜任目前岗位的基础上具备担任项目管理和成为技术骨干的能力,能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获得相应的专业职称。

毕业要求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通过学习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业务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化学、生物科学、食品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

(2)掌握分析检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掌握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基本知识;

(4)具有从事食品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和安全性保证的基本能力;

(5)熟悉食品法规与标准,具有食品质量与安全性分析检测、评价及监督管理的能力;

(6)具有组织、管理食品生产和进行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初步能力;

(7)熟知国内外食品质量及安全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8)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9)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技术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10)具有综合考虑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能力;

(11)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12)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学制与学分

四年制九学期,其中第五学期为认知实习学期;共240学分。

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在3-7年时间内修完规定的240学分,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与学位课程

主干学科(二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卫生

学位课程:(99.5学分)

公共学位课程(19学分):思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学分))、大学英语(I、II(10学分))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学位课程(42学分):工程应用数学A(5学分)、工程应用数学B(生物)(5学分)、工程应用数学D(4学分)、化学基础I(无机与分析化学,6学分)、化学基础II(有机化学,5学分)、化学基础III(物理化学,5学分)、生物基础I(生物化学,6学分)、生物基础II(微生物学,6学分)

工程基础类学位课程(12学分):工程基础II(食品工程原理等,6学分)、工程基础III(食品保藏原理、食品加工工艺学,6学分)

专业基础类学位课程(10.5学分):专业基础I(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5学分)、专业基础II(仪器分析,5.5学分)。

专业类学位课程(16学分):专业必修I(食品检测与分析、食品感官评价,6学分)、专业必修II(食品营养学、功能食品、食品卫生学,6学分)、专业必修V(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质量管理学,4学分)。 2100433B

合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