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栏式苗居建筑

《干栏式苗居建筑》是2005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详细介绍了苗居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干栏式建筑及历史地位等内容。

干栏式苗居建筑基本信息

书    名 干栏式苗居建筑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 
出版时间 2005年6月1日 页    数 140 页
开    本 16 开 装    帧 平装
ISBN 7112069386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前言 3

一、概述 1

(一) 自然环境 1

1.地形条件 1

2.气候条件 1

3.物产资源 2

4.地方建筑材料 2

(二)社会历史 3

1.苗族历史简述 3

2.行政建置沿革 3

(三)民族居住分布及特点 4

1.主要民族的分布 4

2.苗族分布的特点 4

3.苗族的几种居住方式 6

(四)生活与风俗习惯 9

二、苗居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 11

(一)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村寨及总体布局 11

1.寨落选址 11

2.自然生长的寨落形态 13

(二)建筑上山,节约耕地 24

1.苗族住居上山的缘由 25

2.寨落上山布局方式 27

3.机动灵活的房屋布置 27

(三)独特的"半边楼" 29

1.居住功能的合理性 32

2.适应山区地形的灵活性 50

3.施工建造的经济性 61

(四)建筑空间的特征及利用 64

1.建筑空间特征 64

2.室内空间的利用 69

(五)简单灵活的构架体系 71

1.构架的基本形式与模数概念 72

2.适应变化的灵活性 74

3.功能与美观有机结合的构造做法 75

(六)苗居的建筑艺术特色 77

1.丰富多彩的建筑形象 77

2.材料的运用与环境的协调 82

3.朴素简洁的建筑装饰与重点处理手法 84

三、苗居与干栏式建筑 92

1.苗居半干栏与其他干栏的异同 92

2.苗居半干栏形成的原因 104

3.苗族干栏在建筑史上的意义 107

四、吸收传统经验 创造新的苗居 109

1.苗居存在的问题 109

2.改革的指导原则 110

3.改革的建议 111

五、结语 113

注释 115

附论 117

干栏式建筑及其历史地位初探

(一)干栏式建筑的起源和发展 117

1."干栏"发展序列 117

2.干栏式建筑发展简史 120

(二)西南地区的干栏式建筑 124

1.分布及其特点 124

2.西南地区干栏分布较多的原因 127

(三)干栏式建筑的历史作用及影响 129

1.巢居与穴居 130

2.穿斗式与叠架式 131

3.南方建筑文化与北方建筑文化 131

4.最早出现的建筑体系 132

注释 133

主要参考文献 136

后记 138

作者简介 1392100433B

干栏式苗居建筑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栏式道闸 JSDZ007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捷顺

13% 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栏式防爆LED灯 BXX8050-2/16品种:防爆LED灯;防爆等级:ExdmbeⅡCT6Gb;额定功率(W):80W;额定电压(V):220V;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燎原防爆

13% 西安宝运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栏式临边防护 品种:栅栏式临边防护,规格:1.2m×2m,原材料:立柱:40×40×1.5mm;边框:30×30×1mm;中管:20×20×1mm;踢脚板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子平

13% 湖南子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栏式临边防护 品种:栅栏式临边防护,规格:1.2m×2m,原材料:立柱:40×40×1.5mm;边框:30×30×1mm;中管:20×20×1mm;踢脚板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子平

13% 湖南子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机 Q=1.8m³/min,P=1MPa,N=0.6kw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英格索兰

13% 广西立淇环保有限公司
栏式防爆LED灯 品种:防爆LED灯;功率(W):80;额定电压(V):220;规格型号:BATL54-80W;防爆等级:ExdmbeⅡCT6Gb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燎原防爆

13% 西安宝运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机 Q=1.3m³/min,N=0.4kw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鲍斯

13% 广西立淇环保有限公司
机 Q=1.5m³/min,P=1.0MPa,N=0.6kw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开山

13% 广西立淇环保有限公司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蒲葵() 苗高1.5m 冠幅1.2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东莞市2022年7月信息价
蒲葵() 苗高1.5m 冠幅1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东莞市2022年7月信息价
蒲葵() 苗高1.5m 冠幅1.2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东莞市2022年4月信息价
蒲葵() 苗高1.5m 冠幅1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东莞市2022年4月信息价
蒲葵() 苗高1.5m 冠幅0.7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东莞市2021年7月信息价
蒲葵() 苗高1.5m 冠幅0.7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东莞市2021年4月信息价
蒲葵() 苗高1.5m 冠幅0.7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东莞市2021年1月信息价
蒲葵() 苗高1.5m 冠幅1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东莞市2020年7月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停车场栅栏式道闸 4.5米栅栏式|1台 1 查看价格 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全国   2022-10-24
乔木 胸径3-4cm|10株 0 查看价格 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金景花木场 广东  韶关市 2015-03-23
栏式电动道闸 栏式电动道闸,栅栏长度320cm|1套 1 查看价格 郑州市开门红电子产品设备有限公司 全国   2022-03-31
栏式道闸 QF-W1-ZL-M2|4台 1 查看价格 成都千帆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市 2012-09-13
建筑模型 1:110定制建筑模型3500×3500建筑用模型专用ABS跟进口亚克力制作,建筑与路网发光,环境淡雅写实制作.|1套 3 查看价格 广州市尚雅模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   2022-11-09
雅南照明配电箱 雅南照明配电箱|1台 1 查看价格 佛山市蕴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   2022-06-17
龙眼 储良嫁接,高1-1.5m,地径3-6cm,杯型尺寸15斤袋,无病虫害,藏生袋|1株 1 查看价格 普宁市广太炜凯花卉场 广东  湛江市 2022-10-18
龙眼 石峡嫁接,高1-1.5m,地径3-6cm,杯型尺寸15斤袋,无病虫害,藏生袋|1株 1 查看价格 普宁市广太炜凯花卉场 广东  湛江市 2022-10-18

《干栏式苗居建筑》讲述了:居研究还能较敏感地接触到建筑的源流、演变等建筑历史方面的问题。尤其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民间建筑往往更多地保留原始的和历史的遗痕,从而提供更生动的实物例证。但目前较为古老的传统民居正在日益减少消亡,少数民族地区的住居受外界影响也在日益扩大而发生改观,所以这项工作必须抓紧进行。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分布多而集中,他们的建筑,尤其是干栏式住宅颇具特色,以前曾有过不少调查研究,但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其中苗族民居就是一个重要方面。

干栏式苗居建筑常见问题

  • 哪位知道什么是干栏式建筑

    你好!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中国古代史书中又有干栏、干兰、高栏、阁栏和葛栏等名,当是由其他少数民族语言转译而来的音变。此外,一般所说的栅居、巢居等,大体所指的也是干栏式建筑。

  • 哪位知道什么是干栏式建筑

    你好!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中国古代史书中又有干栏、干兰、高栏、阁栏和葛栏等名,当是由其他少数民族语言转译而来的音变。此外,一般所说的栅居、巢居等,大体所指的也是干栏式建筑。

  • 请问干栏式房屋有什么好处

    干栏式房子是一种木结构的建筑。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我国先民为了居住地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于是盖造干栏式房屋。这种筑房屋,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

干栏式苗居建筑文献

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

格式:pdf

大小:1.7MB

页数: 4页

评分: 4.6

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房屋的特点 是抬高房屋地板,以适应南方地区特殊的生存环境(潮湿,多虫) ,同时亦可利用下部空间。 这对于后来楼阁的发明、并最终导致阁楼和二层楼房的形成有直接的启示。河姆渡干栏式建 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其梁架用榫卯衔接、地板用企口板密接,工艺技术相当成熟。 穴居主要分布在北方的黄土高原上,这里的土壤呈垂直节理结构,壁直立而不易塌陷,气候 相对干燥,适合挖洞居住。穴居有半穴居和深穴两种。 干阑式建筑 是河姆渡文化早期的主要建筑形式。现有材料表明河姆渡文化的干阑式建筑营建技术大致经 历打桩式和挖坑埋柱式先后两个阶段。干阑式建筑遗存主要发现于河姆渡遗址和鲻山遗址。 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主要是 4B层 25 排排列有序的由桩木、板桩、圆木组成的排桩及 散落各坑的板材;根据排桩的走向组合,推测至少有 6 组(栋)以上的长排式建筑。 房屋依 山而建,背山面水布置,地势低洼潮湿。这种

立即下载
广西桂北干栏式民居建筑特色探析 广西桂北干栏式民居建筑特色探析

格式:pdf

大小:1.7MB

页数: 2页

评分: 4.5

广西民居典型的建筑形式是干栏式建筑。本文主要从选址;建筑形制;建筑结构及施工工艺;绿色节能设计方面探析广西桂北干栏式民居建筑特色。

立即下载

干栏式建筑的朝向布局

根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次考古发掘的建筑遗迹平面图分析,3幢建筑均呈西北--东南的走向。从朝向看,座东北,朝西南,这样建筑的朝向与现在的座北朝南方向选择有很大差别,对采光、通风、取暖、避寒都不利,从河姆渡文化的生产力水平看,与原始居民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成反差,这种特殊朝向选择需要对干栏式建筑本身特点进行探讨。河姆渡遗址两次考古发掘均未有完整的建筑遗迹出现,因为从建筑技术和材料看,干栏式建筑非常容易倒饵,据民族学资料,云南傣族同类建筑使用最长年限为15年。由于砍伐、加工上的困难,估计倒坍后的建筑构件又被河姆渡人用于建新屋的材料,只有入土的木桩较多留存下来。推测当时的建筑还未开窗,而门的位置与傣族的干栏式建筑一样是开在山墙面的,具有出入、通风、采光、排除烟尘的诸多功用。干栏式建筑西北--东南走向,门的朝向向南偏东10度左右,这个朝向在江浙地区冬季日照时间最长而夏季最短,避开了夏季的炎热,增加了冬季的采光时间。所以对长坡檐,无窗户的干栏式建筑,这个朝向选择是非常符合实际的。迄今当地的建筑仍继承了这个合理的朝向选择,门户向南偏东5~10度是最好的朝向。当然这是通过实践和生活积累得来的。

建筑基础

干栏式建筑凌空地坪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地面的处理工作,放火烧荒后就可以建房,而且满足了居宅防潮抗洪的实际需要,也解决了南方气温较高而需降温、通风问题。但由此带来的建筑困难也比一般地面建筑大得多。万丈高楼平地起,建筑能否成功基础是关键,干栏式建筑显得尤为重要。河姆渡遗址的建筑基础桩木有圆桩、方桩、板桩之分。方桩体积较大,一般截面为15×18厘米,入地深度也比圆桩要深50~100厘米,可起承重桩的作用。其分布也有规律可寻,一般间隔距离1.3米~1.5米。圆桩的数量很多,直径大小变化也较多。板桩数量少,布置较密。通过对第四文化层桩木底部的取样调查所知,各种形式木桩的底部一律砍削成尖刺状或刃状,可知是用打入法处理的。桩础完成后,接下去架设地梁,方桩上端面凿有凹槽用于拼接地梁,有的圆木上端原来留有叉子,也可以用来承托地梁或屋梁,关键性的构件如中柱、转角柱,凿有穿孔卯口和互成直角的卯口,辅以绑扎作进一步固定。地板铺放在地梁之上,多数未经固定,这样便于原始居民通过活动地板向下倾倒垃圾。基座开始是平稳的,但因土质松软,有些部位会沉降。这时先民把准备的圆木甚至地板往地梁下作桩木支撑,日复一日形成基础部分桩木林立的结果。从上面基础工程看,开工前需要对建筑负荷有个计算,以决定用材的规格和数量。然后根据建筑面积,室内分隔要求,在现场放样。最后选择座标,以保证木桩的平行垂直,保证下步的梁柱安装工程。

带横撑的梁架结构

河姆渡人在建筑上部的空间用柱和梁做成构架,来承托树木枝干结成的方格网状檩架的屋面,然后铺设茅草或树皮完成屋顶防雨遮阳的工程。这种以梁柱为主的构架结构技术是建筑技术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奠定了统木构古建筑的基础。从桩础遗迹看河姆渡的干栏式建筑只有4根立柱,有一根立柱为室外走廊平台所用,这样,还需要两根立柱,才能支撑坡长5~6米的屋面。那么河姆渡人是怎样架梁结顶的呢?遗址出土的编号为59的木构件,是考古、建筑专家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构件。该件是一根长2.63米,直径18厘米的两头榫,榫的体积比较小,位于截面中间,所以建筑专家认为这是一根立柱,是一根屋梁和地梁之间的立柱,这根立柱作为中柱太低,而作为檐柱又太高,因此它在屋内的空间位置应在中柱与檐柱之间。有了这根立柱后,可以在屋顶坡面中间增加一根次梁,这样5米长的坡面可以通过两段连接完成,使椽子的材径可以大大缩小,从而降底屋顶的重量,使屋面得以架设。这是一根举足轻重的构造柱,这根立柱架设后,为了稳定起见,经中柱绑扎一根横撑把中柱两边这两根次梁撑住,从而使屋架更加稳固。今天这种带横撑的五梁五柱干栏式建筑在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地区还可以见到。

榫卯技术的应用

在河姆渡遗址干栏式建筑遗迹中,最有影响的是出土了上百件带榫卯的木构件,从形式看有柱头及柱脚榫、梁头榫、带梢钉孔的榫、燕尾榫、平身柱卯眼、转角柱卯眼,直棂栏干卯眼等。平身柱卯眼即是中柱上的卯眼,转角柱卯眼即是檐柱的卯眼,与梁配合使用使中柱和檐柱、中柱与中柱、檐柱与檐柱得到紧密联接,从而构成十分稳定的屋架,使地板铺设得到可靠保证。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地板长约100厘米,板厚6厘米,因此地梁之上还需要铺设一道地栿才能搁置地板。如果用绑扎方式来固定地梁与屋柱的节点,那么用不了多久,楼板将会坍塌下来,只有榫卯发明以后,特别是带梢钉孔榫应用以后,加强了梁柱的连接,凌空的干栏式建筑才能稳稳立住。可以说没有榫卯木作技术就不会有河姆渡干栏式建筑。

出土的木构件中还有数件带企口的构件,其中有标本的企口内出土时还插入一块砍削成梯形截面的木块。这种企口技术是密接拼板的一种较高工艺,后世多用于地板和厅堂屏风板墙拼接上。有专家认为当时的企口技术主要用于檐墙的墙体工程上面。遗址第二次考古发掘时,第四文化层底部出土一根长450厘米、宽8厘米的木构件,构件较宽一面两头各凿一个长8厘米、宽6.8厘米、厚8厘米的卯眼,较窄一面凿有一道宽3厘米、深3厘米、长320厘米的企口,同时在企口面两端也各凿一个小的卯眼,与较宽面的卯眼垂直相通。这根构件用于檐柱之间的地栿较大的卯眼用于连接柱枋,较小的卯眼可以插入带榫构件,与檐柱捆扎,把地栿固定后,企口内可以插入80~100厘米长的木板,制成檐墙。后世店铺门面的排板及室内可拆卸的板墙同样是沿用企口技术。河姆渡文化的榫卯、企口木作技术充分反映当时的干栏式建筑技术己比较全面。

装修工程的出现当时

干栏式建筑的装修内容有室外走廊的栏干安装、室内地坪平整处理、苇席铺设和进出口及室内中柱,横撑构件上的刻花装饰等。居宅是人类生活、生产、社交的重要场所,也是装修方面的重点。由于石质生产工具的制约,当时的地板比较粗糙,而且高低不平,从出土的"人"字形土块看,室内坐卧处重要区域的地板曾经用泥土抹平,然后铺上苇席,使得这些部位比较平整,容易打扫干净,有利于休息。此外根据建筑学家分析,建筑遗迹中显露出当时室外留有1米多宽的走廊,从出土的直板栏干卯孔看,走廊外侧还安装着栏干。第二次考古发掘时曾在第四文化层出土一根残长112厘米、宽14.4厘米、厚7.2厘米的木构件,上有等距离小方卯,卯口长9.6厘米、宽4.8厘米、深3.6厘米,为插入直棂栏干所用。可见河姆渡人在考虑安全因素的时候也考虑形式的美观。在室内装修中,他们还着意进行美化,出土的刻花木构件,马鞍形五叶纹陶块可能是室内悬挂于门框或中柱上的艺术品。居宅装饰中最突出的是竖立于屋脊上的鸟形器(也称蝶形器),它们用石、骨、木和象牙材料制作,正面刻有鸟和太阳的纹饰,背面比较粗糙,中间凿有凹槽,顶端槽两旁有穿孔突脊用于穿引细绳把鸟形器与木棒绑扎起来,再把木棒绑扎在脊梁上,突出展现上面的"鸟"。绍兴战国306号墓曾出土一座铜质屋模,屋顶立有一杆,杆顶有一立鸟,室内有4个乐人。许多学者认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鸟形器可以和铜屋模上的立鸟联系起来,反映古越人爱鸟、崇鸟的习俗。总之这些艺术品表现了河姆渡人的原始宗教信仰,把居宅的装修提高到了艺术的阶段。

空间的利用

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建筑,代表着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建筑水平,虽然出土的榫卯木构件仅上百件,只占构件总数的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的节点还采用藤条绑扎加固方法,但这并不能因此而降低对河姆渡人建筑技术的评价。继河姆渡遗址以后,考古工作者在江苏吴江梅堰、海安青墩、浙江吴兴钱山漾、广东高要县茅岗及湖北蕲春县毛家嘴、四川成都十二桥等遗址中都发现干栏式建筑的遗迹。由于它适应江南地区多雨、潮湿的自然环境,还具有防蛇虫猛兽和饲养家畜、堆放杂物的多方面功用,因此历数千年不衰。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杨鸿勋先生指出,干栏式建筑促成了穿斗式结构的出现,并直接启示了楼阁的发明--提高地板(居住面),并利用了下部空间,最终导致阁楼与二层楼房的形成。河姆渡的干栏式建筑在中外建筑史上写下光彩的一章。

干栏式房子,中国古籍亦称作为干兰、高栏、阁栏、葛栏,现代日本语则称为高床,或认为考古学和民族志中所见的水上居址或栅栏居,均属干栏式房子。

"干栏"式建筑主要应为防潮湿而建,长脊短檐式的屋顶以及高出地面的底架,都是为适应多雨地区的需要,各地发现的干栏式陶屋、陶囷以及栅居式陶屋,均代表了防潮湿的建筑形制,特别是仓廪建筑采用这种形制的用意更为明显。直到今天东南亚一带还较盛行栅居,以适应潮湿多雨的需要。傣族民居分为干栏式建筑、地面建筑、土掌房三种。干栏式建筑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全境和德宏州的瑞丽,遮放坝子。干栏式住房以竹木为材料,木材作房架,竹子作檩、掾、楼面、墙、梯、栏等,各部件的连接用榫卯和竹篾绑扎,为单幢建筑,各家自成院落,各宅院有小径相通。房顶用草排或挂瓦。瑞丽的干栏式建筑体现出较高的水平。孟连傣族为干栏式竹楼。地面建筑主要为芒市、盈江等地采用,为土墙平房,因受汉族影响,已不是傣族固有的住宅形式。土掌房,是居住在红河流域地区的主要住宅形式,大量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土掌房以木梁柱和土墙承重土质平顶,形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因地势建成二、三层的土楼,层层垒进,呈阶梯形,有天井、楼层,一般居家拥有十数间房屋,平顶上可凉牺粮食或堆放农具。土掌房建造容易,冬暖夏凉,特别适合于干热河谷地带的气候。

干栏式苗居建筑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