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机械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正式出现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石油石化等能源行业和区域发展,具备自然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在过程工业等部门从事过程装备设计、开发、制造与安装、运行维护、安全管理、监督和营销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或进入相关学科继续学习深造,具有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国际视野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外文名 Process equipment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 080206 专业层次 本科
学科门类 工学 专业类别 机械类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后能从事专业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控制开关 自动空气开关2p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东莞市中林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控制 系列:蜂巢天棚帘;类别:控制部分;规格:手动;说明:全房配一根,主材铝合金;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普菲克

13% 武汉普菲克建材有限公司
控制 系列:蜂巢天棚帘;类别:控制部分;规格:电动;说明:每套天棚需一套电机,包含;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普菲克

13% 武汉普菲克建材有限公司
控制单元 基本型功率:3P+4P;材料参数:MT06-MT16N 抽屉式断路器 断路器选择;材料型号:Micrologic2.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汇成

13% 陕西新奥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控制单元 电能表 D功率:3P+4P;材料参数:MT06-MT16N 抽屉式断路器 断路器选择;材料型号:Micrologic5.0D;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汇成

13% 陕西新奥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控制单元 电流表A功率:3P+4P;材料参数:MT06-MT16N 抽屉式断路器 断路器选择;材料型号:Micrologic2.0A;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汇成

13% 陕西新奥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控制单元 电流表A功率:3P+4P;材料参数:MT06-MT16N 抽屉式断路器 断路器选择;材料型号:Micrologic6.0A;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汇成

13% 陕西新奥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控制单元 电流表、电压表 E功率:3P+4P;材料参数:MT06-MT16N 抽屉式断路器 断路器选择;材料型号:Micrologic2.0E;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汇成

13% 陕西新奥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燃气抢修装备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韶关市2010年8月信息价
工程驳船 1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4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2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3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2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2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2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2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1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1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1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3年4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2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3年2季度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报警控制工程主机 KH2008A 主机1台/遥控器2只 100路无线防区和16路有线防区|8567台 1 查看价格 广西摄力科技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市 2015-07-11
微型消防站装备 微型消防站装备|1套 1 查看价格 广东省火麒麟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广西  来宾市 2022-04-22
警示灯装备 不锈钢装备箱,表面贴工程级反光膜|1套 -3 查看价格 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超泽交通设施厂 广东  中山市 2014-12-12
装备 规格:四层材质:加厚铁架,涂漆|4个 1 查看价格 四川金力诺办公家具有限公司 全国   2021-11-25
装备 120(长)×550(宽)×210(高)|3个 1 查看价格 深圳海发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   2018-07-13
装备 规格:两层材质:加厚铁架,涂漆|11个 1 查看价格 四川金力诺办公家具有限公司 全国   2021-11-25
过程分析仪表 详见附件|1台 1 查看价格 上海赫吉测控仪表有限公司 广东  江门市 2022-11-01
过程分析仪表 1.名称:电导率检测仪 2.规格:测量参数:电导率,量程:0.1-20000μS/cm;DC24V,4-20mA+Hart,Memosens数字式传感器,配套CYK10电缆,4-20mA+Hart|5套 3 查看价格 深圳市爱乐尼特仪器有限公司 广东   2020-08-28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总体框架

由学校根据自身定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自主设置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能支持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的达成。

人文社会科学类教育应能够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数学和自然科学类教育应能够使学生掌握理论和实验的方法,为学生将相应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建立数学模型,并能进行分析推理奠定基础。

学科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与实践环节应能体现以数学和自然科学为基础,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该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人文和社会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实践性环节至少占总学分或总学时的20%,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0%。

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理论课程

  • 通识类课程

(1)人文社会科学类

除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外,由各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2)数学和自然科学类

主要包括数学和物理学,并合理考虑化学和生命科学等知识领域。

数学主要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微分方程、概率与数理统计、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领域。物理学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等相关知识领域。

数学、物理学的教学内容应不低于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基本要求。各高校可根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提高数学和物理学(含实验)的教学要求,以加强学生的数学、物理学基础。

  • 基础类课程

学科基础知识被视为专业类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应覆盖以下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工程图学、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热流体(流体力学、热力学或传热学)、电工电子学、材料科学基础等。

  • 专业类课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核心知识领域包括:机械设计及制造基础、过程(化工)原理、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控制技术与应用等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实践教学

  • 工程训练

学生通过系统的工程技术学习和工艺技术训练,提高工程意识、质量、安全、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包括机械制造过程认知实习、机械制造基础训练、先进制造技术训练、机电综合技术训练等。

  • 实验课程

实验类型包括认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等,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实施和测试分析的能力。

  • 课程设计

专业主干课程应设置独立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生产实习

培养学生观察和学习各种加工方法;学习各种加工设备、工艺装备、物流系统或流程型工艺装备的工作原理、功能、特点和适用范围;了解典型零件、部件和设备的加工和装配工艺路线;了解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了解先进的生产理念和组织管理方式;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科技创新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工程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

  • 毕业设计(论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培养创新能力。选题应符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工程研究类和工程设计类选题应有恰当的比例,一人一题。应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支持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应制定与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相适应的标准和检查保障机制,对选题、内容、学生指导、答辩等提出明确要求,保证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并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 。

  • 学制与学位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总学分建议150~190学分。各高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定。

  • 业务能力

(1)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具有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

(3)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过程的能力。

(4)具有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

(5)具有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实践中选择、运用相应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

(6)具有在多学科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

(7)能够理解、评价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实践对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8)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科特点、行业和区域特色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在上述业务要求的基础上,强化或者增加某些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常见问题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的是什么?

    高校专业介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学科:工学 门类:机械类 专业名称: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石油、能源、轻工、环...

  • 太原理工大学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怎么样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石油、能源、轻工、环保、医药、食品、机械及劳动安全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

  • 合肥工业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主要学什么?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主要课程:微机原理及应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化工流体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及机制基础、化工原理、过程装备力学基础、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过...

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080304)的前身是化工设备与机械(080307)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代码由080304调整为080206 。

2020年2月,在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隶属于工学、机械类(0802),专业代码:080206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师队伍

  • 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

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每个专业至少应有10名专任教师,专业生师比不高于24:1。校外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高于25%。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应不低于50%。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应不低于30%。

  • 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

(1)专业背景

从事各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其本科、研究生学历中,至少有一个学历为机械类专业或相关理工基础类专业。

(2)工程背景

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或相关工程实践经验的比例应不低于20%,从事过工程设计和研究背景的比例应不低于30%。

  • 教师发展环境

各高校应建立基层教学组织,健全教学研讨、老教师传帮带、集体备课和重点研讨教学难点等机制。

各高校应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合理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教师进修、从事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各高校应拥有良好的相应学科基础,为教师从事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基本的条件、环境和氛围。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工程设计与开发、社会服务等。使教师明确其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专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设施资源

  • 教学设施要求

(1)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使学生能够方便地使用。

(2)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实验设备充足、完备,满足各类课程教学实验的需求,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充足,能够熟练地管理、配置、维护实验设备,保证实验条件的有效利用,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3)建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地,吸引学生广泛参与科技活动,提高创造性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4)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在教学过程中为全体学生提供稳定的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和环境。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员应理解实践教学日标与要求,配备的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应具有项目开发或工程经验。

  • 信息资源要求

配备各类图书、手册、标准、期刊及电子与网络信息资源,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和教师专业教学与科研所需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有保证,生均年教学运行费不低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能满足专业教学、建设、发展的需要,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稳步增长。

已建专业除正常教学运行经费外,应有稳定的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满足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维护更新、图书资料购买、实习基地建设等需求。

新开办专业应保证一定数额的不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在内的专业开办经费,特别是要有实验室建设经费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质量保障

  •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

各高校应对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等)建立质量监控机制,使主要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处于有效监控状态;各主要教学环节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应建立对课程体系设置和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定期评价机制,评价时应重视学生与校内外专家的意见。

  •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要求

各高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毕业生职业满意度和工作成就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作为进行质量改进的主要依据。

  • 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要求

各高校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针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考研方向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可在机械类、材料类等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就业方向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生具备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可直接从事化工、炼油、医药、轻工、环保等过程设备与过程计算机自动控制的设计、研究、开发、制造、技术管理和教学等工作,对于与机电类有关的工作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

  • “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

(1)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程能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要体现“学科交叉,产学融合”的特征。高校通过与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公司)、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聘请企业专家进驻校园,联合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结合区域与行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建立完善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工程能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在“重视基础知识,加强实践教学,深度校企融合,突出工程应用”的原则下,高校对课程体系的设立、课程建设的要求、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方面深入研讨。同时,以教学团队建设为先导,以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方法的改进为突破点,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力度,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突出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制定了“6 2”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即第6、8两个学期在企业进行相应实践教学,企业工程师参与学生培养,其余六学期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和工程训练。

(2)打造基础理论和创新能力并重的课程体系

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不同的是,高校对理论课程体系的设计按照“扎实的公共基础课较全的专业基础课必须的专业核心课必要的知识拓展和创新选修课”的渐进关系,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经典理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对传统机械类、电气类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结合智能制造必须的信息技术知识,形成以“机械为主,电气与信息为两翼”的课程体系。全面引进和落实OBE和CDIO教育理念,研究和参考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精心构建以二级项目为核心的专业课程项目体系,实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教学内容紧贴企业生产实际,加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对一些实践性强的专业课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压缩课程中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了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的项目分析等环节,使学生知识和创新能力在项目的实践中得到验证和提高。

(3)构建“三段式”的实践教学群为了培养工程能力应用性的创新型人才,高校除了安排有一定课时的实验教学外,还设置了基于企业小型项目的校内实践、在企业基地进行的“产学结合”和“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即“三段式”实践教学,以求通过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逐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4)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拟定切实可行的“企业阶段”培养方案

“三段式”实践课程的培养效果不仅需要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企业基地,更需要明确的学习计划、系统的培养内容、合理的培养方法、有效的考评机制等内容的支撑,拟定出切实可行的“企业阶段”培养方案。在拟定“企业阶段”培养方案时,高校首先安排专业教师去合作企业进行三个月以上的实践,熟悉企业生产运营情况,之后和企业协商拟定出“企业阶段培养实施细则”。对企业培养阶段的考评,高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企业的技术岗位,通过技术应用的实践过程,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协商完成。考评内容应包括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团队合作、项目管理等几方面,涵盖认识、描述、理解、掌握、控制五个层次。

(5)开展务实有效国际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加强与国外大学的合作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标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不断完善高校工程能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

  • 以建材机械为特色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互动”,注重内涵建设。

基于企业和高校自身的需要,双方“联姻”后共同“造人”的意识在校企扎根,谋划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企业对高校从办学思想、培养目标、教学质量保障、科学研究、办学基础设施建设,到办学经费投入,实现实质性指导和引导,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内部运行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促进学生成长、服务企业、激发企业内在的原动力并促进发展,最终为企业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人才力量。同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等难题可以借助于高校的高水平技术研发力量和研发平台提供技术支撑,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在合作过程中聘请企业技术专家组成专业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在学生实习中开办建材装备方面的专业讲座,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生产车间及技术研发岗位实训和开展项目申报等工作。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校开设讲座,以及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等方式,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2)产学研深度融合,以科技项目推动教学。

高校与企业合作创新,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能力。借助企业的实践平台和科研攻关课题,高校培养技术骨干教师和优秀毕业生,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研发项目成果写进合作编写的教材中,作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的知识来源。同时这些项目分解也作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课题,进行学习知识的实践和综合训练,并以此为基础不断进行创新。

(3)资源共享,助推双方人才的共同培养。

高校的专业优势和企业的实践优势形成互补、资源共享,切实提高了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企业针对性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提供更高效的路径,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具体的实习实践平台,能有效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 基于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培养方案改革的核心。专业课程改革要紧密围绕课程设置来进行,具体可从课程结构优化和课程教学内容改进两方面着手,目标是从课程设置角度达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各项指标要求。首先,适度加大课程设计和实习比重,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一方面,完善课程设计相关规定,加强对学生专业课程设计过程的管理;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增加专业实习基地数量,并根据专业就业方向,加大实习基地对就业方向的覆盖面,确保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到毕业实习,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在优化课程结构的同时,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知识体系不断进行清理与重建,删除陈旧、过时的知识,不断补充、增加新知识、新内容。

(2)教学质量标准

鉴于新的课程体系中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例,“3 1”模式中有1年的实践环节,同时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教学质量的要求,需要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教学质量标准,重在加强理论及实践各环节的过程管理和最终质量把控。理论教学方面在沿用传统的学校及学院二级教学督查基础上,建立系室三级相互督查,着力打造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和放心课程,力争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提高教学质量,为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践环节各方面,对毕业设计环节,建立导师责任制,每个导师分管负责各自毕设学生;对企业实习环节,建立起企业导师责任制,以加强对学生企业实习的管理。

(3)平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学平台,科研平台和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教学平台方面,以“互联网 教育”为契机,建立起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网络课程平台,加强精品课程和在线课程建设。科研平台方面,依托大机械专业,优化科研团队组成,同时,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及勇于探索的精神,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及申报科研项目。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健全师资建设规章制度,激励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开展教育思想观念讨论,促进教师树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为提高教师的工程素养,达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规定过控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习三个月。

(4)校企合作

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托行业特色企业,构建好实习教学基地,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企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根据校企联合培养方案,承担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教学安排,提供实训、实习的场所与设备,安排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承担部分企业新开设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讲义与特色教材编写工作 。

地区

院校名录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天津

天津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

----

河北

河北工程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

沧州交通学院

山西

太原科技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

中北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

----

----

内蒙古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

----

辽宁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沈阳工程学院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大连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

----

----

吉林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化工学院

吉林工商学院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黑龙江

东北石油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哈尔滨石油学院

----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江苏

中国矿业大学

常州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淮阴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

江南大学

盐城工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海洋大学

----

浙江

浙江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

安徽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宿州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

滁州学院

安徽建筑大学

----

----

福建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

----

江西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

山东

山东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枣庄学院

----

----

河南

郑州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黄河科技学院

郑州轻工业大学

洛阳理工学院

----

----

----

湖北

长江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

江汉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荆楚理工学院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湖南

湘潭大学

南华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

广东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

广西

广西大学

----

----

----

重庆

重庆三峡学院

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理工大学

----

四川

四川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轻化工大学

----

----

----

贵州

贵州大学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贵州理工学院

----

云南

昆明理工大学

----

----

----

陕西

西北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延安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

榆林学院

----

----

----

甘肃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陇东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青海

青海大学

----

----

----

宁夏

宁夏大学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北方民族大学

银川能源学院

----

----

----

新疆

新疆大学

新疆理工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

(资料来源:阳光高考;摘录时间:2020年10月16日)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文献

机械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过程装备制造课程设计 机械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过程装备制造课程设计

格式:pdf

大小:985KB

页数: 15页

评分: 4.7

目 录 一 结构设计分析 ⋯⋯⋯⋯⋯⋯⋯⋯⋯⋯⋯⋯⋯⋯⋯⋯⋯⋯⋯⋯⋯⋯⋯⋯⋯ 2 1.1 反应器型式的确定 ⋯⋯⋯⋯⋯⋯⋯⋯⋯⋯⋯⋯⋯⋯⋯⋯ 2 1.2 材料的的选择 ⋯⋯⋯⋯⋯⋯⋯⋯⋯⋯⋯⋯⋯⋯⋯⋯ 2 1.3 反应器的主要设计数据 ⋯⋯⋯⋯⋯⋯⋯⋯⋯⋯⋯⋯⋯⋯⋯⋯ 2 1.4 列管根数的确定 ⋯⋯⋯⋯⋯⋯⋯⋯⋯⋯⋯⋯⋯⋯⋯⋯ 2 1.5 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壳体内径的确定 ⋯⋯⋯⋯⋯⋯⋯⋯⋯⋯⋯⋯⋯⋯⋯ 3 1.6 封头厚度计算 ⋯⋯⋯⋯⋯⋯⋯⋯⋯⋯⋯⋯⋯⋯⋯ 3 1.7 总体结构 ⋯⋯⋯⋯⋯⋯⋯⋯⋯⋯⋯⋯⋯⋯⋯ 3 二 封头的下料 ⋯⋯⋯⋯⋯⋯⋯⋯⋯⋯⋯⋯⋯⋯⋯⋯⋯⋯⋯⋯⋯⋯⋯⋯⋯⋯ 3 2.1 下料操作 ⋯⋯⋯⋯⋯⋯⋯⋯⋯⋯⋯⋯⋯⋯

立即下载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探讨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探讨

格式:pdf

大小:985KB

页数: 2页

评分: 4.5

介绍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特色,以及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工程材料》教学内容,就提高教学质量,从课堂教学、实验、实习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探讨了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并做了简要总结。

立即下载

1 教 学 篇

A 专业发展与改革

A1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整体改革钱才富 段成红 戴凌汉(1)

A2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面向21世纪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改革

研究魏新利 吴金星 王定标(3)

A3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段滋华 侯来灵(7)

A4 整合“过控”专业与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跨学科跨专业型人才冯小康(10)

A5 关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袁惠新(12)

A6 我校“过控”专业的现状与发展模式的探讨龚曙光 刘吉普 曾振祥 姜根发 张吴星(16)

A7 浙江工业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的设想高增梁 方德明 金伟娅(19)

A8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王吉岱 杨兴华 孙 静 陈家义 赵永瑞(22)

A9 我校“过控”专业教学计划的对比分析陈志勤 马小明 黄华养(25)

A10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杨启明 梁 政(28)

A11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探索刘宏杰(31)

A12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叶 涛 田会方 张佑林(33)

A13 构筑“装控”与“能动”共用基础平台赵志广 王振辉 郭彦书(35)

A14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建设分析陈 东 李桂水(38)

A15 提高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分析陈 东 李桂水 赵丽娟(40)

A16 拓宽知识面 培养复合型人才杨建国 王羽玲(43)

A17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需要掌握一些过程系统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魏耀东 孙国刚(45)

A18 浅谈过程原理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地位和作用余 超(50)

A19 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教学理念在专业课程中的探索陈建国(53)

A20 开展专业课题库建设 完善学分制改革张 颖 龙飞飞 戴 光 李 伟 杨志军(56)

A21 浅议新形势下高校的教风建设陈 莹(59)

A22 灵活专业方向,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急需的“装控”人才姚建国 宋鹏云(61)

A23 对“装控”专业的几点认识杨波涛(64)

A24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与过程工业宋鹏云 胡明辅 姚建国(66)

A25 过程装备设计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靳士兰(70)

B 课程教学与课件

B1 网络版《过程设备设计》多媒体

课件郑津洋 陈志伟 刘仲强 陈勇军 邓贵德 傅 强(72)

B2 化工容器设计网页教学新方法的实践林玉娟(77)

B3 浅谈过程装备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践谭 蔚(79)

B4 多媒体教学在有限单元法课程中的应用晁攸明(81)

B5 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吴金星 魏新利 王利霞(84)

B6 双语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李宝彦 龙飞飞 徐淑珍(88)

B7 基于Authorware 开发的《过程流体机械》教学课件谈金祝 解 旭(90)

B8 《过程流体机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张 颖 戴 光 李 伟 龙飞飞 杨志军(93)

B9 过程流体机械教学改革与实践张建伟 张春梅 聂 鑫 禹言芳 张和平(96)

B10 关于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教改与思考刘鸿雁 张少峰 史晓平(98)

B11 讲授过程装备成套技术的体会胡康铨(100)

B12 教育部化工机械基础网络课程建设项目介绍陈 旭(103)

B13 化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刘 宏 魏新利 郭茶秀(105)

B14 新疆大学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建设、改革与实践张亚新(107)

B15 新疆大学重点建设课程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学生调查试卷分析张亚新(109)

B16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总结戚冬红(113)

B17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CAI课件的开发及应用郭茶秀 许世民 刘 宏 魏新利(115)

B18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助教型多媒体课件制作赖永泉 王 毅 曹银强(119)

B19 多媒体教学在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中的实践曾 胜(126)

B20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建设的思考沈 容 徐劲松(128)

B21 《过程设备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建设段成红 于洪杰 钱才富(130)

C 实践教学

C1 加强实践环节 造就创新人才魏新利 吴金星(134)

C2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张牢牢 靳 英 王双孝(138)

C3 多学科交叉、综合毕业设计的实践与体会孙 铁(140)

C4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孙 铁(142)

C5 多功能流体力学性能实验台研制许建辉 潘 琦(144)

C6 大学生暑期创新锻炼计划的实践探索俞天兰 彭德其 俞秀民 蒋少青 刘桂英(146)

C7 加强监管,全面提高工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冯立成(149)

C8 将多媒体课件应用于生产实习的尝试与展望李 勤 李福宝 雷旭霞(152)

C9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周勇军 顾海明(154)

C10 过程装备成套技术开放式创新型实验教学改革廖传华 黄振仁(157)

C11 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习现状的思考康 勇(161)

C12 外压容器失稳实验教学方法研究陈海峰 钱德明 张 勇 乔丽洁(164)

C13 创新能力与实践教学曾 涛 刘 军(166)

C14 混合与分离多功能综合实验装置研制黄志新 钱才富(168)

C15 过程流体机械课程实验教学顾海明 周勇军 朱廷风(170)

C16 化工专业实验改革探索与实践罗康碧 李沪萍 蒋丽红 祝琳华 贾 愚(173)

C17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的新思考宋克俭(175)

C18 “过控”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王大成(178)

C19 对教学型院校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初步思考戴桃书(181)

C20 学院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朱孝钦 胡明辅 杨 明 郎小川(184)

2 科 技 篇

D 过程工程

D1 超临界流体染色工艺研究现状及发展孟庭宇 张晓冬 李志义 胡大鹏 刘学武(187)

D2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传质过程的数值模拟韩 伟 刘学武 张晓冬 李志义 夏远景 胡大鹏(192)

D3 超临界CO 2萃取液态物料的实验

研究肖 峰 刘学武 李志义 张晓冬 夏远景 胡大鹏(198)

D4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银杏提取物超细

颗粒韩 冰 刘学武 李志义 张晓冬 夏远景 胡大鹏(202)

D5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中相行为的研究邓小亮 李志义 刘学武 夏远景 张晓冬(205)

D6 合成原料在超临界CO 2染色中玻璃化转变特性

研究王 轶 张晓冬 李志义 胡大鹏 刘学武 夏远景(213)

D7 pH感应型微囊膜给药系统的释放机理及研究

进展曲剑波 褚良银 陈文梅 谢 锐 李 艳(217)

D8 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多孔膜微囊的

制备王广金 褚良银 陈文梅 周先桃 王 枢 李 艳(222)

D9 麦汁煮沸设备中麦汁循环流速的计算研究刘飞鸣 林兴华(226)

D10 中草药浸提液的蒸发传热性能研究宋继田 叶京生 刘振义 李 丁(228)

D11 对羟基左旋苯甘氨酸母液双效降膜热泵浓缩结晶工艺史晓平 陶金亮 郑献军(231)

D12 对映异构体分离方法的研究新进展谢 锐 褚良银 陈文梅 曲剑波(233)

D13 气固提升管内颗粒表观浓度与实际浓度的偏差及其

修正余江涛 林海波 黄卫星 何娟娟 官益豪(237)

D14 改性纤维球过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李宝彦 李淑华(242)

D15 模拟移动床集成分离技术研究杨 健 贺世正 吴绵斌(246)

D16 CO 2、H 2S酸气在低温甲醇中的溶解度崔成山 胡大鹏 代玉强(251)

D17 非晶态高分子粉体的玻璃化转变特性及

测试李 卓 詹世平 刘学武 张晓冬 夏远景 李志义(253)

D18 超细气流粉碎基础理论的研究现状及

发展李 珣 陈文梅 褚良银 陈海焱 李碧仙 周先桃(259)

D19 我国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技术现状和前景展望刘 燕 张少峰(263)

D20 汽液固多相流蒸发防垢实验研究彭培英 张少峰 钟宏伟 王 琦(267)

D21 变孔径颗粒分布板的颗粒分布性能实验

研究张少峰 韩莉果 孙 娇 王 琦 王淑华(271)

D22 煤炭浮选药剂乳化过程及其装备的研究与试验刘焕胜(275)

D23 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刘 燕 张少峰(279)

D24 纯振动场作用下聚合物塑化性能的微观研究及有限元分析曾广胜 瞿金平(284)

D25 充分发展气固上行两相流的平均颗粒浓度及操作

区域周 进 漆小波 黄卫星 官益豪 何娟娟(290)

D26 旋转管式膜分离器的分离机理及特性周先桃 陈文梅 褚良银 李碧仙 李 珣(294)

D27 旋转管式膜分离技术的强化方法研究与新

进展李碧仙 陈文梅 褚良银 周先桃 李 珣(298)

D28 有机/无机复合型抗污染油水分离膜研究王 枢 褚良银 陈文梅 李 艳 王广金(301)

D29 涡旋波流体动力学研究李 丰 刘志军 刘凤霞 史启才(305)

D30 废气处理膜生物反应器冷模体系吸收机理研究孟庆云 史启才 刘志军 刘凤霞(309)

D31 双壁碳纳米管振动的非同轴性沙风焕(312)

D32 水力空化促进化学反应和净化污水的

研究武 君 张晓冬 李志义 刘学武 夏远景 胡大鹏(317)

D33 钻井污水处理工艺的实验研究王广金 陈文梅 褚良银 周先桃 李 艳 王 枢(322)

D34 回归理想气体定压热容计算公式戚冬红 杨波涛 罗 钫(326)

D35 热泵系统与建筑节能技术胡明辅 吕 云 朱孝钦(329)

E 过程设备

E1 纵流式换热器CFD技术研究与

应用王定标 魏新利 董其伍 刘敏珊 郭茶秀 吴金星(332)

E2 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新进展和展望陈文昕(336)

E3 螺旋折流板后冷却器的开发应用江 楠 汴松霖 邓 波(340)

E4 流体诱导弹性振动换热管的换热及结垢性能研究张锁龙(344)

E5 自转塑料螺旋线自动清洗及其传热强化技术俞天兰 俞秀民 陈国平 张柱银 邓志强(349)

E6 换热设备污垢预测及监测研究进展陈晓文 张早校 陈二锋(352)

E7 立式换热器管外污垢在线三相流态化清洗

技术俞天兰 俞秀民 彭德其 林伟璐 刘 敏(357)

E8 低流速传热管内高效强化新元件

研究俞秀民 俞天兰 林伟璐 张柱银 陈国平 邓志强(360)

E9 双罩式管内自动清洗流态化技术研究俞秀民 林伟璐 陈国平 张柱银(363)

E10 叠加阀液压系统气瓶疲劳试验装置设计徐巧莲 刘东学 李惠玲(367)

E11 基于快速化设计理论开发浮阀塔CAD优化设计系统王 刚 顾锡峰 赵军博 王应林(370)

E12 厚壁圆筒爆破及测试试验装置的研制周勇军 顾海明(373)

E13 基于局域网的设备图纸管理系统研制蒋小文 顾伯勤(375)

E14 16MnR钢和TTStE36钢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对比

试验孙伟明 金伟娅 高增梁 方德明 张康达(378)

E15 齿边窄条浮阀性能实验研究周三平 樊玉光 陈 兵(382)

E16 2 25Cr1MoV钢高温疲劳裂纹扩展的规律研究王 莺 高增梁 张 芳 孙伟明(386)

E17 设备管理和故障诊断在传动试验机上的应用张 宏 罗会梁(389)

E18 新型预应力换热器的可靠性分析王维慧 曾 涛 付 伶(391)

E19 管壳式换热器的有限元计算金伟娅 高增梁 郑劲松 孙伟明 张康达(393)

E20 超高压容器耐压试验残余变形的测量和计算淡 勇(396)

E21 流化设备相切管口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放样张 静 孟庆尧 陈富新(398)

E22 壁板宽度对大型石油储罐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陈志平 沈建民 蒋伟华(402)

E23 基于仿真及测试的空调管路应力设计系统金 涛 陈建良 童水光 赵 科(407)

E24 基于面向对象的换热设备传热计算系统开发许跃敏(413)

E25 07MnNiCrMoVD 2钢在湿硫化氢环境下应力腐蚀敏感性试验

研究陈冰冰 郑三龙 高增梁(417)

E26 07MnCrMoVDR钢在硫化氢水溶液中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周昌玉(420)

E27 废旧轮胎裂解塔的设计开发及操作参数优化蒋家羚 刘宝庆(424)

E28 管壳式换热器强度的有限元分析胡锡文 林兴华(428)

E29 移动式高压储氢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结构设计郑传祥 曹 堃(431)

E30 煤焦油加工装置设备的腐蚀及Ni-P合金镀防护技术的研究徐成记 段滋华(434)

E31 侧伸式无泄漏磁传动搅拌器的研制李多民(438)

E32 用空冷器代替冷却塔的技术经济分析李文良 张早校 陈晓文(441)

E33 蒸发器的自然循环自动清洗技术

研究彭德其 俞秀民 俞天兰 邓志强 蒋少青 刘桂英(446)

E34 喷嘴雾化机理的研究进展代玉强 胡大鹏 刘 伟 朱 彻(450)

E35 计算机在化工设备管理中的应用郑劲松(454)

E36 以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的储罐的优化设计戚冬红(457)

E37 疲劳/断裂可靠性研究的辩证发展及其混沌思考李淑兰 舒晓楠 徐人平 (459)

E38 自激脉冲喷嘴发生机理数值模拟王乐勤 李江云 徐如良 焦 磊 王循明(463)

E39 基于能量法的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探讨陈 凌 蒋家羚(468)

E40 吸收塔方圆节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杨晓翔(473)

E41 换热设备零部件CAD/CAE系统集成的研究及应用董其伍 刘敏珊 夏立荣(475)

E42 新型高效节能换热设备装配仿真的研究与实现刘敏珊 董其伍 古 新(479)

E43 HECAD系统的建模研究董其伍 刘敏珊 安万辉 崔忠峰(483)

E44 承压设备学研究的现状和对我国承压设备学发展的战略思考郑津洋(488)

E45 管孔开槽对液压胀接接头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段红卫 段成红 钱才富 马俊洪(494)

F 过程机器

F1 一种新型的转鼓加压过滤机陆 遥 钱才富 范德顺(497)

F2 分级式旋转压滤机的排渣浓度与功率消耗曾振祥(499)

F3 活塞压缩机喷水内冷却过程的数学模型陈二锋 张早校 李文良(503)

F4 空压机综合性能实验研究潘 琦 许建辉(508)

F5 4M12活塞式氧压机吸气温度和级间冷却对排气量和功耗影响的试验

研究邹正文 刘建平 周耀密 王正义 杨长岭(510)

F6 新型直板式离心机的性能研究杨晓晨 胡大鹏 代玉强 郑 娟(515)

F7 矸石电厂汽机管系使用可靠性分析赵建平 缪春生 孙 涛(518)

F8 炼铁高炉废热LiBr-H 2O制冷机应用方案初探金苏敏 陶玉灵(523)

F9 水煤浆旋流式燃烧器的运行特性分析朱柳娟 顾伯勤(527)

F10 造纸机铜网镀层耐磨性的研究张 宏 李运来(531)

F11 小型无十字头无油润滑压缩机设计的几个问题赵志广 彭宝成(533)

F12 机械系统动态仿真技术与ADAMS软件的应用袁 博 钱才富 刘 颖(537)

F13 高温条件下试验机活塞位移卸载柔度法的研究张 芳 孙伟明 王 莺 高增梁(543)

F14 基于键合图法的离心式水泵启动特性

仿真王乐勤 吴大转 郑水英 胡征宇 段伟颖 李 杰(548)

F15 碟式分离机立轴系统临界转速计算与分析贺世正 杨 健(554)

F16 直线压缩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谢洁飞 金 涛 郑水英 童水光(558)

F17 某型发动机涡轮叶片旋转破坏试验研究吴荣仁 张晓峰 宣海军(564)

F18 同轴式微速差双转子系统整机动平衡方法研究张志新 周保堂(567)

F19 高精度O型扫描架机械系统的研制张 宏 吴 敏(573)

F20 用玻璃钢制作离心机转鼓的可行性张建伟 张恩祥 田 健(575)

G 过程控制

G1 电磁阀阀芯结构对水锤影响的试验研究沈 晶 戴凌汉(578)

G2 电磁式平衡调节器的动平衡能力曾 胜 张加庆(583)

G3 向上喷淋二次细化气体净化技术彭德其 俞秀民 俞天兰 林伟璐 刘 敏(590)

G4 隔膜计量泵控制系统研究邓鸿英 张生昌(592)

G5 pH感应型智能开关膜的感应开关特性

研究李 艳 王海东 褚良银 朱家骅 夏素兰 陈文梅 王广金 王 枢(596)

G6 步冷试验装置研制及其高精度温控系统开发谈金祝 张卫兵(600)

G7 安全阀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王友红 郭崇志(603)

G8 小区液化石油气供气系统的研讨方德明 饶宾期 李东新(606)

G9 B/S模式MIS的设计与实现李 斌(608)

G10 浅谈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徐劲松 沈 容(612)

G11 无级可调回流技术中的时间控制方法管宇辉 吴荣仁(616)

H 腐蚀与密封

H1 碳钢在硫化氢水溶液中的腐蚀研究和防护措施莫利明 刘浩宇 段滋华(620)

H2 化学镀镀液中镍含量分光光度分析方法的研究方永奎 邱安娥(625)

H3 聚四氟乙烯在密封领域中的应用朱大胜 顾伯勤(630)

H4 热氧老化对纤维增强橡胶基密封材料使用寿命的影响袁立明 顾伯勤 陈 晔(635)

H5 预氧化丝纤维增强橡胶基复合密封材料的研制于 涛 顾伯勤 陈 晔(637)

H6 GY70型机械密封基本性能及其最佳操作工况研究魏 龙 顾伯勤 孙见君(640)

H7 螺旋槽干气密封流动过程数值模拟蒋小文 顾伯勤(646)

H8 有限元方法在机械密封研究中的应用周剑锋 顾伯勤(650)

H9 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研究纳米磁流体密封的承压

能力樊玉光 周三平 袁淑霞 张迎春 杨 勇(654)

H10 气体端面密封技术研究进展赵 越 宋鹏云(658)

索引 (662) 2100433B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编辑推荐: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在生产实习前普遍对专业实习内容没有了解,不清楚专业内涵,加上实习时间和条件有限,无法达到实习效果。

本论文集收录的论文分为教学改革和科技研究两类,主要内容有:A专业发展与改革、B课程教学与课件、C实践教学、D过程工程、E过程设备、F过程机器、G过程控制和H腐蚀与密封等八个部分。 所涉及的领域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大致反映了各院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新动向、新举措和新进展;反映了各院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研究特色、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因此,本论文集作为校际交流的极好媒介,对于促进校际间相互学习、交流与借鉴,促进我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