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职业危害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 作 者 | 陈卫红、陈镜琼、史廷明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6年01月 |
页 数 | 583 页 | 定 价 | 39 元 |
开 本 | 32 开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502574109 |
上篇 职业有害因素的危害与控制
第一章 职业卫生与职业有害因素
第一节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性病损
一、职业有害因素的分类
二、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
三、职业有害因素的接触评估
四、职业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和管理
五、职业性病损
第二节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监测和评价
一、职业危害的监测和监测方法
二、作业环境的初访调查
三、室内空气质量调查
四、生产环境监测方案
五、监测分析技术
第三节 职业性病损的预防
一、三级预防的任务和内容
二、职业卫生服务
三、职业员工的健康监护
四、职业病防治法介绍
第二章 毒物和职业中毒
第一节 概述
一、生产性毒物存在形式与分类
二、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三、生产性毒物的体内过程
四、影响毒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
五、职业中毒临床表现
六、职业中毒的诊断
七、职业中毒的治疗
八、职业中毒的预防
第二节 金属和类金属
一、概述
二、常见金属毒物
三、其他金属和类金属
第三节 刺激性气体
一、概述
二、刺激性气体的种类
三、毒作用和临床表现
四、处理原则
五、常见的刺激性气体
第四节 窒息性气体
一、概述
二、常见的窒息性气体
第五节 有机溶剂
一、概述
二、常见有机溶剂
第六节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一、概述
二、理化特性
三、主要接触机会
四、毒作用和临床表现
五、预防措施
六、常见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第七节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一、概述
二、接触机会
三、毒作用
四、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常见毒物
五、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其他毒物
第三章 粉尘的职业危害
第一节 生产性粉尘的特点和防护
一、粉尘的来源和分类
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
三、生产性粉尘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四、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
五、生产性粉尘的现场监测
六、生产性粉尘的控制与防护
第二节 矽尘危害和矽肺
一、主要接触矽尘的作业和行业
二、影响矽肺发生的因素
三、矽肺的发病机理
四、矽肺病理
五、矽肺的临床特点
六、矽肺的诊断
七、矽肺的治疗、鉴定和预防
第三节 煤尘危害与煤工尘肺
一、煤矿粉尘的理化特性
二、煤尘的主要健康危害
三、煤尘毒理和煤工尘肺发病机理
四、煤工尘肺的病理和临床表现
五、煤工尘肺的诊断、治疗与康复
六、控制煤尘和煤矿工人的健康防护措施
第四节 其他粉尘危害
一、石棉尘的健康危害和石棉肺
二、滑石与滑石尘肺
三、云母与云母尘肺
四、水泥与水泥尘肺
五、石墨与石墨尘肺
六、炭黑与炭黑尘肺
七、铝尘与铝尘肺
八、陶土粉尘与陶工尘肺
九、焊接尘与电焊工尘肺
十、铸造尘与铸工尘肺
第四章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
第一节 高温环境
一、高温作业
二、高温环境的劳动保护
三、人体热适应
第二节 低温环境
一、低温作业
二、低温环境的劳动保护
第三节 噪声环境
一、噪声的危害
二、工业性噪声的分类
三、噪声的控制
第四节 振动作业环境
一、常见的振动作业
二、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三、振动的劳动保护措施
第五节 电磁辐射
一、非电离辐射的种类与防护
二、电离辐射与防护
第五章 劳动过程中的不良因素
第一节 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一、体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二、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三、劳动负荷的评价
第二节 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损伤及其预防
一、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
二、劳动强度和强制体位
三、精神紧张和器官紧张
四、劳动过程中损伤的预防措施
第六章 化学事故中的医疗应急处理
第一节 化学事故中的医疗应急处理
一、化学事故的概念
二、化学事故的特点
三、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
四、化学事故的现场医疗处理
五、现场急救的原则与要点
六、急救器材与药品
第二节 烧伤和化学烧伤的急救处理
一、烧伤的急救程序
二、化学烧伤的特点和医疗急救
第三节 意外灾害事故的医疗急救
一、鞭炮伤的急救
二、冷冻伤的急救
三、塌方砸伤的急救
四、溺水的急救
五、翻船的急救
六、车祸的急救
第七章 国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介绍
第一节 国际性职业安全卫生机构
第二节 德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一、德国职业安全卫生体制
二、工伤事故保险
第三节 美国职业安全卫生体制简介
一、美国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定的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二、工伤与职业病赔偿
下篇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
第八章 职业卫生服务
第一节 职业卫生服务的标准、原则、内容和方法
一、前言
二、职业卫生服务的现状
三、职业卫生服务的原则与策略
四、职业卫生服务内容与方法
五、开展职业卫生服务的基本条件
六、职业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
七、职业卫生服务的质量保证体系与评价
八、职业卫生服务展望
第二节 职工的健康保护与促进(附案例)
一、职工健康保护与促进的基本概念
二、职工的需求评估
三、职工健康状况评估
四、健康政策
五、方案项目的实施者
六、常用于项目活动的材料
七、发展趋势
附:案例之一美国芝加哥 第一公司职工的健康服务
附:案例之二日本职工的健康保护和促进
第三节 职业妇女的健康保护
一、职业妇女健康保护的重大意义
二、妇女健康保护与男性不同的理论依据
三、职业有害因素对女工及其胎儿的影响
四、我国有关妇女健康保护的法规和劳动保护对策
五、我国职业妇女健康保护的具体对策
六、国外开展的有关妇女健康保护和促进的活动
七、妇女应予关注的三个疾病
第四节 可视显示装置(VDU)操作员的健康保护
一、VDU对操作员健康的影响
二、卫生防护措施
第五节 体格训练与健身方案
一、健身方案对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性
二、健身服务内容
三、体育训练和保健工作人员的任务
四、健身方案和组织结构
五、特殊员工的健身
六、安全与监管以及对锻炼中出现问题的处理
第六节 职业员工的保健饮食
一、膳食指南
二、平衡饮食
三、平衡膳食宝塔
四、职业人群的膳食保健
五、特定人群膳食指南
六、超重和减肥
七、标准以下的体重
第七节 工作场所吸烟控制
一、前言
二、吸烟的危害及其与职业性危害的联合作用
三、吸烟对企业花费带来的冲击
四、吸烟政策及法规
五、戒烟
六、效果的评价
七、世界范围的吸烟控制运动
八、结论
第九章 职业安全与职业事故
第一节 职业事故原因及其有关学说
一、前言
二、职业事故原因
三、职业事故原因学说
第二节 职业事故调查分析及事故后果评定指标
一、职业事故调查
二、职业事故分析
三、职业事故类型
四、事故大小评估
五、职业事故损伤后果评定
六、工作场所危险程度评价
七、事故后果评定指标
第三节 职业安全和职业事故预防
一、职业安全和职业事故的理论性概念
二、对诱发事故因素的认识
三、职业事故的预防
第四节 个人防护装备
一、概述
二、个人防护装备分类
三、个人防护装备的选用原则
四、各部位防护装备
第五节 高处坠落、局限操作空间与翻车的安全防护
一、高处坠落
二、局限操作空间
三、翻车
第六节 工作场所物品搬运的安全
一、搬运物品为什么容易引发事故
二、最常发生的事故
三、总的预防原则(预防搬运事故的条原则)
第七节 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一、国际劳工组织的实施规程
二、关于工人安全措施的主要焦点
三、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书
四、搬运和贮存
五、接触控制和个人防护
六、理化性质及其他性质
七、处置及运输信息
八、其他信息
九、保存记录
第八节 非正式工人的职业安全卫生问题
一、哪些工人属非正式工人
二、移民工人
三、计件工
四、非正式工
五、失业与就业机会
六、童工
第十章 职业卫生管理
第一节 卫生标准
一、中国的卫生标准
二、国际卫生标准组织
三、卫生标准的制定
第二节 劳动卫生标准
一、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OEL)
三、国际上有关劳动卫生标准的状况
第三节 教育和培训
一、概念
二、教育和培训的目标和方式
三、教育和培训的原则
四、各层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五、继续教育(传授新的技术)
第四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
一、前言
二、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的必要性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具体内容与做法
附录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附录2 职业病目录
附录3 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一览
附录4 常见职业接触限值
参考文献 2100433B
本书是《职业危害与防护技术丛书》之一。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生产场所中常见的职业有害因素和它们可能对作业人群造成的健康危害,对我国职业病目录名单中涉及的主要疾病的致病因素都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状况,详细介绍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管理与服务。
本书分两篇,上篇主要介绍生产场所可能存在的各种职业有害因素,包括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第一章);生产场所中常见的毒物、粉尘、物理性危害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的理化特点,导致机体损伤的机制,所致疾病的临床表现,有害因素的预防方法和控制措施(第二~第五章);化学和灾害性事故中的医疗应急处理(第六章)以及国外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介绍(第七章)。下篇着重介绍职业健康、安全和管理知识,结合案例详细介绍了职业健康服务的内容和方法,特定人群的健康保护措施,不同职业人群的保健饮食和工作场所的控烟(第八章);职业安全管理和工伤事故的分析和防护措施(第九章);较全面地介绍了现有的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对作业人群的教育和培训方案(第十章)。
本书可供职业卫生工作者,从事企业的健康安全管理和监督的各层次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看看合不合你的法眼
不能长期处于一个超过90分贝的环境中
广义上安全是包括职业卫生的,但是具体上,安全更多关注设备和厂区的安全,职业卫生只针对人。从评价上就看得出来,安全评估设备的安全性,针对人的话多为防护距离和比较简略的20条等,职业卫生多关注人的工作环境...
手册目录 01目录 02颁布令 03任命书 04公司简介 05公司管理方针 06公司管理目标 1适用范围 2引用标准 3术语和缩略语 4.1 总要求 4.2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4.3.1 对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4.3.2 法律和其他要求 4.3.3 目标和方案 4.4.1 结构与职责 4.4.2 培训、意识及能力 4.4.3 协商与沟通 4.4.4 文件 4.4.5 文件和资料控制 4.4.6 运行控制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4.5.1 绩效测量和监视 4.5.2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4.5.3 记录 4.5.4 审核 4.6 管理评审 附录 1 公司管理机构图 附录 2 管理体系要求职能分配表 附录 3 产品实现流程图 附录 4 程序文件清单 附录 5 修改记录 02 颁 布 令 为实现公司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提高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的管理水 平
中铁一局二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指导方案 序 号 重大 风险 具体 分类 发生原因 指导性方案(选项) 完成 时间 实施性 方案制 定部门 检查 监督 部门 目标 1 坍塌 隧道坍塌 1.设计与实际地质不符 2.地下水侵害 3. 炮眼布置和用药计算 不当 4.开挖后暴露时间过长 5. 未及时支护或支护不 当 1.加强地质监控及时联系改变设计,修改施工方 案; 2.加强疏导,治理水害; 3.精心设计,加强爆破控制; 4.针对不良地质,按设计及时支护; 5.缩短暴露时间,衬砌紧跟; 6.加强安全巡视提早发现危害苗头。 达到相关文件规定要求 施工 全过 程 项目(分 公司)工 程部 施技部 安质部 (一)安全生产: 1、“四杜绝”:杜绝责任死亡事故; 杜绝较大及 以上铁路交通责任事故及客运列车一般 B 类及以上 责任事故;杜绝重大责任交通事故、重大火灾和重 大机械设备事故 ;杜绝锅炉、压力容器爆炸
第一篇煤矿常见职业危害概述
第二篇煤矿常见职业病防制
第三篇煤矿工作有关疾病的防制
第四篇煤矿职业危害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
……2100433B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目前煤炭行业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现状,介绍主要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的发病因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影响因素和防制知识;针对煤炭行业职业危害的现状和原因,综述了我国有关职业危害和职业病防制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以提高煤炭行业的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法律意识,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承担法律义务。
第一章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第一节 职业卫生与职业危害因素
一、职业卫生问题的特点
二、职业危害因素
第二节 职业病和非职业病
一、概念
二、职业病的特点
三、职业卫生的三级预防原则
第二章 职业中毒及其预防控制技术
第一节 工业毒物概述
一、工业毒物的分类
二、工业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三、毒物在体内的作用过程
第二节 工业毒物的毒性与影响因素
一、工业毒物的毒性与危害性
二、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第三节 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危害程度分级
一、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
二、常见工业毒物
第四节 化学中毒的医疗急救
一、化学中毒事故的特点
二、突发中毒事故的现场抢救
第三章 化学灼伤及防治技术
第一节 化学灼伤
一、化学灼伤的定义和范围
二、化学性致伤物
三、化学灼伤的预防
四、化学灼伤的急救
第二节 几种化学物质灼伤的急救办法
一、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处理原则
二、酸灼伤的急救
三、碱灼伤的急救
四、氢氟酸灼伤的急救
五、氯磺酸灼伤的急救
六、黄磷灼伤的急救
七、溴灼伤的急救
八、三氯化磷灼伤的急救
九、三氯化锑灼伤的急救
十、苯酚灼伤的急救
十一、乙二酸灼伤的急救
十二、硫酸二甲酯灼伤的急救
十三、铬酸盐灼伤的急救
十四、氯化钡灼伤的急救
十五、二硫化碳灼伤的急救
十六、二甲基甲酰胺灼伤的急救
十七、汽油浸渍伤的急救
十八、沥青灼伤的急救
十九、氯乙酸灼伤的急救
二十、化学性眼灼伤的急救
第四章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其控制技术
第一节 粉尘的概念和分类
一、粉尘的概念
二、粉尘的分类
第二节 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一、粉尘的理化性质与危害性的关系
二、粉尘在肺内的沉积和排出
三、粉尘引起的疾病
第三节 粉尘爆炸性危害
一、粉尘爆炸现象及其条件
二、粉尘爆炸机理及特点
三、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
四、粉尘爆炸危险
第四节 工厂防尘的综合措施
一、厂房位置和朝向的选择
二、工艺方法和工艺布置合理化
三、粉尘扩散的控制
四、静电消尘与湿法除尘
五、通分除尘
六、消除二次尘源
七、个体防护
八、维护管理
第五节 除尘设备简介
一、重力沉降室
二、惯性除尘器
三、旋风除尘器
四、袋式除尘器
五、电除尘器
六、湿式除尘器
第五章 物理因素危害的控制技术
第一节 噪声
一、声波的性质及生产性噪声
二、噪声危害的影响因素
三、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四、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
第二节 振动
一、振动的基本概念
二、振动的分布
三、振动对人体作用的影响因素
四、振动病
五、预防措施
第三节 高温
一、高温作业的类型及分布
二、高温对人体的影响
三、中暑
四、中暑分级
五、防暑降温措施
第四节 高频与微波
一、高频与微波的概念
二、非电离辐射
三、对人体的危害
四、防治措施
第五节 物理因素伤害的急救
一、中暑的急救
二、冷冻伤的急救
三、鼻外伤的急救
四、眼睛碰伤的急救
五、鼓膜破裂的急救
六、眼球伤的急救
七、电光性眼炎的急救
八、沙尘进眼的急处理
九、突发性耳聋的急救
十、外耳道异物的急救
十一、放射病的急救与诊治
十二、放射复合伤的诊治要点
第六章 劳动防护用品简介
第一节 头部和手部的防护
一、头部防护
二、手(臂)防护
第二节 呼吸器官的防护
一、呼吸器官的伤害因素及其防护装备分类
二、防尘、毒呼吸用具
第三节 眼、面部的防护
一、眼、面部的伤害因素及其防护用具分类
二、眼部防护用具
三、面部防护用具
第四节 听觉器官的防护
一、噪声的危害
二、防噪声用品
第五节 躯体的防护
一、躯体的伤害因素和防护服装分类
二、一般防护服
三、防静电工作服
四、防酸工作服
五、阻燃防护服
六、抗油拒水防护服
第六节 皮肤的防护
一、皮肤的伤害因素和保肤用品的作用
二、皮肤用品
附录
附录一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
附录二 几种常见化学毒物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
附录三 常用解毒药
附录四 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
参考文献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