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陶器

宜兴紫砂陶器是宜兴独有一种澄泥陶,颜色绛紫,其制品通称"紫砂器",通常也简称"紫砂"。宜兴紫砂陶器在国际间闻名已来,将近有五百年的历史。紫砂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著瑰丽的地位,人们称为高超的艺术品。现在紫砂工艺又继续在早期砂器基础上不断地承袭与发展,将紫砂艺术推向更臻完美的境界。

宜兴紫砂陶器基本信息

中文名 宜兴紫砂陶器 产    地 宜兴
泥原料 紫泥、绿泥和红泥 烧制温度 1100-1200°C

宜兴紫砂陶器分类

紫砂壶的泥原料,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士”。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

,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有关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黄泥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最高含铁量达8.83%。紫砂壶在高氧高温状况下烧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触,烧制温度在1100-1200°C之间。紫砂壶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 因其产自江苏宜兴,故称宜兴紫砂。

宜兴紫砂陶器化学成分

紫砂泥料原深藏于岩石层下,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矿层厚度几十公分到一米左右,其化学成分为含铁质粘土粉砂岩。紫泥主要矿物成分为水云母,及不等量的高岭岩、石英、云母屑和铁。 所谓靠山吃山,靠土吃土。宜兴紫泥,千百年来养育了一代代能工巧匠,以至于一提起紫砂壶,我们立刻就联想到宜兴。究竟是紫砂壶使宜兴出了名,还是宜兴使紫砂壶出了名,谁也考证不清楚了。

宜兴紫砂陶器制作过程

如下: 从矿层中开采出的紫泥,俗称生泥。似块状岩石,经露天摊晒风化,使其松散,然后经初碎、粉碎,按产品要求的颗粒数目,送风筛选。筛选后的泥灰,由搅拌机搅拌成一块块泾泥,经堆放陈腐处理,再把腐泥进行真空练泥,这样便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 在紫砂泥练和制备过程中,所用水的水质十分讲究。水质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紫砂泥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坯的干燥、烧成收缩率小。 为丰富紫砂隐的外观色泽,满足工艺变化和制作设计的要求,工艺师们大胆地进行技术创新,把几种泥料以不同配比混合,在泥料中加入适度的金属氧化物着色剂,控制好窑内的温度和气氛,产品烧成后,五光十色,或紫而不姹,或红而不嫣,或绿而不嫩,或黄而不娇,或灰而不暗,或黑而不墨。紫砂器的色泽,犹如染在毛纺织品上的颜色,沉着而没有火气;仔细观察,各种泥色裹又有星星白砂,如银粉闪闪,是光映射,宛若珠玑。有时在泥中和以粗泥砂或钢砂,更为夺目。另外还试制成功了带有自然光泽的红色和青铜色盖面浆,别开泥色装饰的新面目。紫砂陶,简称紫砂,又叫紫砂器或紫砂陶器。紫砂茶具,造型简练、大方,色泽淳朴、古雅。用其泡茶,使用的年代越久,壶身色泽就愈加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汤也就越醇郁芳馨,甚至在空壶里注入沸水都会有一股清淡的茶香。根据科学分析,紫砂壶确实保有茶汤原味的功能,它能吸收茶汁,而且具有耐冷耐热的特性。

宜兴紫砂陶器浴火变色

紫砂壶并不一定就是紫色,高温烧成后呈现各种各样的奇丽的色彩,有朱砂红、枣红、紫铜、海棠红、铁灰铅、葵黄、墨绿、青兰等等。紫砂壶不上釉,但胜似上釉,色泽变化奇诡,丰富多彩。如朱砂紫、榴皮、豆青、海棠红、闪色等等,皆是自然原色,质朴浑厚,古雅可爱。 烧成后的紫砂壶保温性和透气性均十分理想,是沏茶的理想用具,社会上称其“世间茶具称为首”,并非夸张。

宜兴紫砂陶器富贵土

相传古时候宜兴街头,一日突然有一僧人沿街叫卖:“卖富贵土了!谁买富贵土?买了就可以发家致富。”因此而得名。

宜兴紫砂陶器材质特点

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可塑性好。以紫泥为例,它的液限为33.4%,塑限15.9%,指数为 17.5,属高可塑性,可任意加工成大小各异的不同造型。制作时粘合力强,但又不粘工具不粘手。如嘴、把均可单独制成,再粘到壶体上后可以加泥雕琢加工施艺;方型器皿的泥片接成型可用脂泥(多加水分即可)粘接,再进行加工。这样大的工艺容量,就为陶艺家充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施展工艺技巧,提供了物质保证。 2. 干燥收缩率小。紫砂陶从泥坯成型到烧成收缩约8%左右,烧成温度范围较宽,变形率小,生坯强度大,因此茶壶的口盖能做到严丝合缝,造型轮廓线条规矩严而不致扭曲。把手可以比瓷壶的粗,不怕壶口面失圆,这样与嘴比例合度,另外可以做敞口的器皿及口面与壶身同样大的大口面茶壶。 3. 紫砂泥本身不需要加配其它原料就能单独成陶。成品陶中有双重气孔结构,一为闭口气孔,是团聚体内部的气孔;一为开口气孔,是包裹在团聚体周围的气孔群。这就使紫砂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气孔微细密度高具有较强的吸附力,而施釉的陶瓷茶壶这种功能就比较欠缺。同时茶壶本身是精密合理的造型,壶口壶盖配合严密,位移公差小于 0.5mm,减少了混有黄曲霉菌等霉菌的空气流入壶内的渠道。因而,就能较长时间地保持茶叶的色香味,相对地推迟了茶叶变质发馊的时间。其冷热急变性能也好,即便开水冲泡后再急入冷水中也不炸不裂。 4. 紫砂泥土成型后不需要施釉,它平整光滑的外形,用的时间越久,把摩的时间越长,他就会发黯然之光。这也是其他质地的陶土无法比拟的。 正因为紫砂陶有如此优良的性能,加上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符合科学的生产技艺,多彩多姿的器物造型,以及它的实用功能,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名陶。

宜兴紫砂陶器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陶土紫砂 240×53(c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神韵

13% 宜兴市神韵陶瓷有限公司
紫砂陶土砖 20×20mm(c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神韵

13% 宜兴市神韵陶瓷有限公司
紫砂水缸 20l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丰胜

13% 昆明市西山区连杰建材经营部
紫砂劈开砖 36421 60×240材质:CGCC;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凯华

13% 宜兴凯华陶瓷有限公司
紫砂劈开砖 36421 60×240×12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凯华

13% 宜兴凯华陶瓷有限公司北方办事处
紫砂劈开砖 240×60×12m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青岛汇鑫通建材有限公司
紫砂劈开砖 240×60(c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神韵

13% 宜兴市神韵陶瓷有限公司
紫砂花盆 内径62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山东富恒花盆厂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1年4季度信息价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1年3季度信息价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1年2季度信息价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1年1季度信息价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0年4季度信息价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0年3季度信息价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0年3季度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紫砂拉毛 240×53×14,参考平米块数68|9500块 1 查看价格 北京市西六建材工贸公司 北京  北京市 2015-10-21
光面紫砂 350×130×20厚|15.393m 3 查看价格 北京宏美依人石材经营部    2014-11-05
紫砂拉毛 240×60×14,参考平米块数58|7763块 1 查看价格 北京市西六建材工贸公司 北京  北京市 2015-12-29
光面紫砂 450×45×40厚|15.834m 3 查看价格 北京宏美依人石材经营部    2014-11-05
紫砂 规格 500×800×50(mm) 颜色 紫红色 比重 2.7抗弯强度 99.1 抗压强度 99.1 材质 岩|7768m² 1 查看价格 平度市世达石材厂 山东  青岛市 2015-07-13
紫砂劈开砖 240×60(cm)|5852m² 2 查看价格 宜兴市神韵陶瓷有限公司 江苏  无锡市 2015-12-04
陶土紫砂 240×53(cm)|2763m² 1 查看价格 宜兴市神韵陶瓷有限公司 江苏  无锡市 2015-11-28
紫砂砖角砖 -|132.924m² 1 查看价格 宜兴市东景陶瓷有限公司 广东   2021-02-24

宜兴紫砂陶是集陶瓷工艺和器皿造型、雕塑、绘画、书法、文学、金石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宜兴紫砂陶器初创期

自宋代延至明正德(约十世纪至十六世纪),为紫砂陶初创时期

1976年,宜兴羊角山古窑遗址出土了大量紫砂陶残器。经南京大学历史系和南京博物院鉴定,这座紫砂古窑址的年代为北宋。1966年南京出土的吴经墓(明嘉靖12年墓葬)紫砂提梁壶一件,其紫砂造型,制作技法与羊角山宋窑残器的拼复件对比,完全一脉相承。宋代诗人欧阳修、梅尧臣等的诗作中,也都有关于紫砂茶具的诗句,明正德年间,见诸文献的记载的杰出陶工有金沙寺僧和供春。

宜兴紫砂陶器成熟期

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是宜兴紫砂的成熟时期

先有董翰,赵梁,元畅,时鹏"四大家",继有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家"。其中以时大彬最负盛名。其制壶技法一改早期的制法,完全改用槌片、围圈、打身筒的成型法和泥片镶接成型法,是紫砂技艺上的一个飞跃。

宜兴紫砂陶器繁荣期

明末至清代,为紫砂工艺的繁荣时期

明末至清雍乾年(十七世纪晚期至十八世纪初期),紫砂工艺向装饰纹样,花样图案造型发展。明末项圣思所作"桃杯"(现存南京博物院),制作技巧精细,形象完善,结构纤密,可谓砂器瑰宝。这一阶段最突出的代表为康熙晚期的陈鸣远,作品以技巧和创意见称。十九世纪早期紫砂风格有很大转变,关键人物是仕子学者陈鸿寿(号曼生),他对紫砂陶艺的贡献,是第一次把篆刻作为一种装饰手段施于壶上。清道光,咸丰年间,杰出的紫砂名手邵大亨,作品选泥精练,造型深邃,技艺高超,开一代纤巧糜繁之风,赢得盛誉。

宜兴紫砂陶器鼎盛期

近代和现代,宜兴紫砂到达鼎盛时期

从泥料质地到工艺流程,从紫砂科研到流派创新都有新的发展,名手有黄玉麟、裴石民、朱可心、顾景舟、蒋蓉、汪寅仙等。其中顾景舟的作品线条流畅温顺,气势浑厚磅礴,勘称"壶艺泰斗"。历代紫砂名人,利用宜兴得天独厚的紫砂陶土,用灵巧的双手和聪明才智,赋之予艺术和灵感,创作出富有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生命的紫砂陶艺珍品。著名书画艺术家刘海粟、李可染、唐云、程十发、韩美林等也都为紫砂作品自撰铭文,题诗作画,并自创新款,使紫砂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层次有了新的升华。

宜兴陶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五千多年前,这里的先民就开始在这个土地上制陶。我们宜兴陶瓷的特点是在历史上多少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五千多年来,不管什么朝代,宜兴陶瓷一直制,一直有。在宜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是在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亡了吴国之后,就弃官隐退,带着美女西施乘一叶轻舟来到太湖之滨的宜兴定居,并以制陶为业。后来当地人尊奉他为陶业祖师,称他为"陶朱公"。当然,这仅仅是个传说。千百年过去了,作为陶都的宜兴,最为知名的是它的紫砂陶。可以说宜兴的紫砂陶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宜兴紫砂陶器常见问题

  • 宜兴紫砂厂有哪些?

    宜兴紫砂厂有:宜兴市隆源紫砂艺品有限公司、紫砂实业有限公司都是挺不错的,宜兴市隆源紫砂艺品有限公司个人比较了解,它是宜兴紫砂、紫砂礼品、紫砂壶、紫砂杯、紫砂工艺礼品、会议礼品紫砂茶具等系列产品专业生产...

  • 宜兴紫砂艺术如何?

    正宗宜兴紫砂壶五大特征   :   1、紫砂器使用的时间越长,器身就越光亮,这是因为茶水本身在冲泡过程中也可以养壶。   2、紫砂器的冷热急变性好,既可以放到火上烧,也可以在微波炉...

  • 谁清楚紫砂陶器和紫砂有什么不同?

    陶瓷一般都要上釉,紫砂不上釉,陶瓷的产品可以做到很薄,紫砂产品很薄的产品做不了,紫砂泥是高岭—石英—云母类粘土,含铁量高,同时还含有多种矿物元素;丰富的矿物元素。紫砂茶壶不仅透气性好,泡茶隔夜不变质,...

宜兴手工紫砂陶技艺是指分布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一种民间传统制陶技艺,此项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艺术成就,享誉世界艺林。并以其独特的原料材质,精湛的手工技艺,古朴的自然色泽和百态千姿的造型艺术,在工艺美术苑林中独树一帜,异纷存彩、经久不衰。

由于宜兴独有一种澄泥陶,颜色绛紫,其制品通称"紫砂器",通常也简称"紫砂",紫砂经过生产、发展的过程,到明代末期臻于成熟,此后经久不衰。宜兴紫砂从明、清开始就已经具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其产品畅销国内外,日本也以紫砂为珍品而来华学习造壶技术。此外,宜兴紫砂茶壶更与中国茶同销欧洲,成为欧洲制壶的蓝本,足见宜兴紫砂的珍贵。

宜兴紫砂陶器江苏宜兴

窑温:约1150度,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种系列。

红泥在早期是最常用之泥料,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红泥原矿提练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日久使用,渐露锋,深获早期壶识者养壶者的深爱、赞赏。新壶初用,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朱红,泡茶数日则如朱泥。

宜兴紫砂陶器洑东乡西

窑温:约1040度,收缩比约45-55%

小红泥由宜兴市洑东乡东面的矿区所开采的嫩泥,因含大量的氧化铁,经过窑烧会变成朱红色(又称小红泥),泥质细腻密度高,跟一般红泥含矿量不同,此种泥料非常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

宜兴紫砂陶器黄龙山脉

窑温:约1150-1200度C / 收缩比约13%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种系列

细黑星,此泥料在早期做壶使用较多,浅棕色含细黑色颗粒,色泽温润,矿中极品。泥性黏性佳,含石英、云母、赤铁矿的含量特别多,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非常密集的小熔点,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泥色浅棕色,此种泥料非常难得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

怎样选购

新壶与古壶的选用大略相同,一般来说,是否一把好壶,应从“泥质、造型、工艺”三方面来判断。在选择一把新壶时,首先着重应该考虑的是壶的功能,如:

1:一把壶提起来,是不是好握,重心能不能掌握得住。有些壶把握起来把的地方太小,或者把根本抓不住重心,握起来非常难以操作,就不是好壶。

2:流的部分出水是否流畅,能不能完全把壶的残水倒干。“流”出水顺畅,不仅关系到使用壶的感觉,且影响到茶汤的品质。像泡细碎的铁观音,倒茶的动作便要很快,稍一耽搁,整壶茶便会败味。

3:壶是否有破裂、瑕庇。行家可用轻轻敲壶听声音来判定壶是否有破裂,其次用眼看,用手摸壶的各部位,也有拿起壶来试水,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壶的状况。

4:敲击壶。听声音频率的高低,可以测出壶适合的茶叶。频率高的适合清香的茶叶,声音低沉则适合浓香的茶叶。但声音高低极至都不是很好,音过高如铁板,茶味容易熟烂,音过低如瓦片,则如人乘跛马,茶味可想而知,最好的壶音是带有些弹性。则茶味悠然,且峯回路转,回味无穷。

5:新壶在嗅闻之下,应无任何败味,有些壶略带土味,尚可以使用,若有杂味,则日后使用难以处理。新壶最忌加工污染,有些壶以油处理,以金属色素涂染,外表看起来,新壶有古壶的苍然,然而有损饮茶人健康。最败坏公德的,莫过于在壶体涂抹鞋油,如此劣壶却能大量行销,真是怪事,千万购不得。

当今,鉴定宜兴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功”。前四个字属艺术标准,后一字为功用标准,分述如下:

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近代许多陶瓷专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时,均说起其为含有氧化铁的成份,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这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含有氧化铁,而在紫砂的“砂”。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有着细微的差别。这样,由于原材料不同,带来功能效用及给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尽相同。

功能效用好的则质优,不然则质差;官能感受好的则质优,反之则质差。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观感的不同,与功用、手感无济。而紫砂壶是实用功能很强的艺术品,尤其由于使用的习惯,紫砂壶需要不断摸索,让手感舒服,达到心理愉悦的目的。所以紫砂质表的感觉比泥色更重要。紫砂与其它陶泥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是手感不同。一个熟悉紫砂的人,闭着眼睛也能区别紫砂与非紫砂,这就是摸非紫砂的物件,就如膜玻璃质器物--粘手,而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细而不腻,十分舒服。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壶质表的手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即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从笔者角度出发,认为古拙为最佳,大度其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道理何在?因为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应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和平,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所以古拙为最佳。许多制壶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就去模仿古拙,结果是“东施效颦”,反而把自己的可爱之处丢掉了。要知道,艺术品乃是作者心境之表露,修养之结果,不是其他所能替代得了的。所以,大可不必模仿。

历史上遗留下来许多传统造型的紫砂壶,例如石桃、井栏、僧帽、掇球、茄段、孤菱、梅椿、仿古等等,乃是经过年代的冲刷,遗留下的仅存的优秀作品,拿今天的眼光看,仍然在闪烁发光。许多艺人在临摹,也是一人一个样,各不相同。譬如石桃壶,据不完全统计,就有一百多种,原因就是古今的艺人们,都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进去了他们的作品之中。说起“形”,人们常把它与紫砂壶艺的流派相并提,认为紫砂壶流派分“筋囊”、“花货”、“光货”等,其实,这是极无分析的办法。道理很简单,就如戏剧表演家的流派分类,不能以他演什么戏而定,而应以他在戏剧表演中追求趣味。艺术家在他们的艺术生涯中,一旦艺术成熟,必然形成他的个人风格,几个相差无几的个人风格凑在一起,就成了流派。艺术讲究的是感觉。一把紫砂壶造型的优劣,全凭个人的感觉,作壶的讲“等样”、“等势”就是造型学讲的“均衡”。讲许多的高深的理论,很可能越讲越讲不清。不是有句俗语:“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吗?艺术上的感觉,全靠心声的共鸣,心灵的理解,即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中国艺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例如京剧的舞蹈动作,与国画的大写意,是属于豪放之列;京剧唱段与国画工笔,则属于严谨之列;而紫砂壶成型技法,乃与京剧唱段、国画工笔技法,有着同工异曲之妙,也是十分严谨的。

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交待的清清楚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交待清楚。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都不能有半点含糊。否则,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壶。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这也是“工”的要求。

款即壶的款识。鉴赏紫砂壶款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意思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或题诗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还有印款(金石篆刻)。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为一体的显著特点。所以,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制作工夫以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能给赏壶人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历来,紫砂壶是按人定价,名家名壶身价百倍。在商品社会尤其显得突出。这样市场上就容易出现许多模仿名家制作,伪造的赝品屡见不鲜,选购名壶尤其需要小心。

所谓"功"是指壶的功能美。紫砂壶新品层出不穷,如群星璀璨,目不暇接。制壶人讲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视功能美的现象,随处可见。尤其是有些制壶人自己不饮茶,所以对饮茶习惯知之甚少,这也直接影响了紫砂壶功能的发挥,有的壶甚至会出现"中看不中用的情况。

其实,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它的“艺”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义,“艺”亦不复存在。所以,千万不能忽视壶的功能美。

紫砂壶的功能美主要表现在:

(一)容量适度;

(二)高矮得当;

(三)盖严紧;

(四)出水流畅;按目前我国南方人(包括港台)的饮茶习惯一般二至五人会饮,宜采用容量三百五十毫升为最佳。其容量刚好四杯左右,手摸手提,都只需一手之劳,所以称“一手壶”。紫砂壶的高矮各有用处。高壶小,宜泡红茶;矮壶大,宜泡绿茶,但又必须适度,过高则茶失味,过矮则茶易从盖溢出,使风景大刹。刹风景的还有壶嘴出水不畅,几粒很小的珠茶,到得壶中,均变成大叶,易把出堵住,现时作壶已根据饮茶人习惯把壶嘴改称独,使流水明显比以前畅通。要求壶的盖严紧,能使冲壶水落于茶海而不致落入壶内,看来似乎与功能美关系不大实际是为讲究卫生,也不可不提。凡此种种,都属功用标准。

鉴定真伪

鉴定紫砂壶的真伪,可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从亮色上看。真正的紫砂壶体重、色紫,因为长期为人手抚摩,上面呈现出汕润的光亮。而新制的紫砂壶一般说来质地都比较疏松,颜色偏黄,有光亮的少,无光亮的多。即使有光亮,也是用州白蜡打磨上去的。

二是从文字上看,旧壶的款都是用阳文,字体极为工整。新壶如果用阳文,字体因为摹仿或显呆板,或笔划长短粗细不一。如果是用旧壶加刻新款,则所刻文字为阴文。

宜兴紫砂陶器种类特点

紫砂陶制作技艺举世无双,它以特产于宜兴的一种具有特殊团粒结构和双重气孔结构的紫砂泥料(具体有紫泥、朱泥、本山绿泥等多种)为原料,采用百种以上的自制工具,经过打泥片、拍打身筒(圆器)、镶接身筒(方器)或镶接与雕塑结合(花器)、表面修光、陶刻装饰等步骤最终完成陶制品。  宜兴紫砂陶品类众多,有壶、杯、碟、瓶、盆、文具雅玩、人物雕塑等等。其中的茶具为代表之作。宜兴紫砂壶,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点:因表里不施釉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所烹之茗,醇芳隽永,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越宿不易馊;泡茶沏以开水时,冬不易冷,夏不炙手;赏用日久,越安放细润,光洁古雅,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誉。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兼具,文化内涵与艺术表达形式的提高,使宜兴紫砂越出国境,饮誉世界。早在1962和1930年宜兴紫砂就分别在美国费城和比利时世界博览会获得金、银质奖,而今,宜兴紫砂世界更是人才济济,名家迭出,成绩卓著。  紫砂茶具以紫砂茶壶最为著名。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紫砂壶泡茶,不失茶的原味。因为紫砂陶壶气孔较大,吸水率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从而推迟茶叶变质发馊的时间。  宜兴紫砂陶土的品种繁多,因此我们所见的紫砂茶具的颜色也五彩缤纷。天然紫砂泥质有红泥,或称朱砂泥、紫泥、本山绿泥(呈米黄色)、天青泥(堪称泥中黄金,出矿时呈绿颜色,十分难得)和调砂泥。紫砂泥的材质特点,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可塑性好;干燥收缩率小;紫砂泥本身不需要加配其它原料就能单独成陶;成品陶中有双重气孔结构;紫砂泥土成型后不需要施釉。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成品以茗壶为代表,其制器物件有光器(又分圆器和方器)、筋纹器和花器等不同的造型流派。紫砂器内外一般均不施釉,以纯天然质地和肌理为美。紫砂茗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有朴实的实用造型,也有奇巧的怪异造型,但总括起来分为以下几类:几何型、自然型(花素器)、筋纹器及水平壶和茶器等,在紫砂茗壶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中,几类造型的壶都有制造,但每个时期的主流却有所偏重不同的造型,艺术风尚及发展趋势。

宜兴紫砂陶器烧制特点

宜兴紫砂陶的烧制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早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烧制紫砂陶器的窑炉在早期大多是龙窑。因为它的形状像一条龙卧在山坡上。在龙窑上每隔一段距离就开一个能往里放燃料的小洞,烧窑用的燃料都是松柴。  普遍采用的是倒焰窑和隧道窑。以煤、柴油、汽油和液化气为燃料。烧制紫砂陶器所需要的温度在摄氏一千度以上,就是所谓"千度成陶",温度高一点,烧出的陶器颜色就深一点,温度低一点,陶器的颜色就浅一点。只有靠较好的技术才能烧制出上等的紫砂陶器来。以前的龙窑是凭经验看。它的成品率低。随着科学发展,用电炉,用煤气,它有控温的设备,它的温度掌握只相差四五度。除了泥巴的问题之外,还有你做的之外,烧没问题。所以现代科学对烧的茶壶相对来说,比以前要好,温度掌握得均匀。你要什么温度,就有什么温度。

宜兴紫砂陶器装饰特点

宜兴紫砂陶的艺术价值除了自身的色彩之外,还在于它的装饰艺术。宜兴紫砂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明清时候文人画的兴起以后,带动了中国紫砂的文化内涵。那个时候任伯年,吴昌硕,还有陈曼生,大家都知道的曼生壶。民间有一个说法,"壶在字贵,字以壶传"意思就是说一把好的壶,通过雕刻装饰以后,身价百倍。  紫砂陶的装饰方法多种多样。除了最常使用的陶刻之外,还有捏塑、彩绘、镶嵌、贴花、调砂、泥绘、印板等等。比如镶嵌就有色泥镶嵌、瓷珠、釉珠镶嵌、螺钿、玉石镶嵌、金银丝镶嵌等等。泥绘是用紫砂泥浆堆绘于壶坯上,有仙鹤、鱼以及人物等多种形状。印板是把所需要的装饰图案刻在以木、石、陶等为材质的一块平板上,把泥片放在上面拍打,这样所需要的装饰图案的就印在泥片上,然后再用泥片制作壶坯。在紫砂陶的装饰上无论采用那种方法,都应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装饰就是为了使我们的原来的造型,原来的器皿更美观,所以说这个装饰就要在美术上,艺术上要下一点工夫,你搞得不好的话,就不是美化而是丑化。有水平的人画龙点睛,一点哪,这个味道就出来了。像这一把壶,你就把竹叶搞得好多。就感觉乱了。三言两笔的看起来很精巧。

紫砂壶是我国人民喜爱的茶具,它不仅具有造型别致,古朴典雅的艺术特色,还具有良好的保味功能,用来泡茶香味特别醇郁,因此,寸柄之壶,盈握之杯,往往被人视若珍宝,多少年来成了海内外人们青睐的收藏品。

江苏宜兴紫砂,始于宋而盛于明清,其所以逐渐从茶具概念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品种,最主要的一点是制作原料与众不同。它采用深藏于宜兴山腹地层中薄薄的一层紫砂泥,号称泥中泥,其质地优异:一是含砂低,可塑性强,二是砂土中含有较多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烧后呈双重气孔特殊分子结构,透气而不渗水,故沏茶不失原味,使用日久越发光润古雅,难怪古人将紫砂土喻为“珠玉”,留下“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宜兴之古称)溪兴一丸土”的赞语,宋代欧阳修也有诗咏道:“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宋代诗人苏轼居住宜兴时,爱好一种提梁式砂壶,即为“东坡壶”。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出现两位造壶大师————供春和他的徒弟时大彬,供春制品被称为“供春壶”,造型新颖、质地薄而坚实,有“供春之壶,胜如金玉”之誉。时大彬多作小壶,点缀在精舍茶几案上,更加符合饮茶品敬的美学趣味,“千奇百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即是说他。明清文人的介入创作,使紫砂壶集书画、诗文、篆刻、雕塑诸艺术于一体,成为完整的艺术品。

选择紫砂壶,一般要从年代、泥质、艺术方面考虑。年代,是指老壶与新壶的区分,一般地说,老壶历经数十年乃至百年,具有很高研究、收藏价值,同时存世日久,表面形成分布自然的“色浆”抹不去,便于玩赏,因此,在同样情况下,老壶的价值自然高于新壶。如今,随着紫砂壶在国际市场上日益风靡,老壶“一壶千金”并不鲜见。砂壶的泥质分朱砂、绿泥、紫泥等多种,朱砂质地最好,所造出的壶,壶盖轻敲壶把,能发出清脆铿锵的金属碰撞声,声音越脆,泥质越纯。艺术,是指工艺水平,这是壶的高下主要标准,作为艺术品的砂壶,其价值就不是简单的原料加工时了,还应包括作者艺术技巧和名望,这和书画作品情况相似。大凡高手制的壶,形体悦目,轮廓周正,线条流畅,比例恰当。其做工精致细巧,据说许多名家每三个月只能造出约10把壶,因而壶面光洁,壶口、壶把、壶嘴在同一水平上,壶流、壶把成一直线,壶口、壶嘴、壶盖、圈足都宽窄一致。壶盖紧密,对壶吹气,壶盖能轻轻跳动,壶体不见瑕疵,壶嘴断水功能好,达到这种工艺水准的称得上壶中上品。

宜兴紫砂陶器冰心道人

这是一把清末民初年间的紫砂壶。壶体颜色似瓷器中的茶叶末釉,壶身正面是一个凹进去的龛,内坐一人,龛外壁装饰有桃树、桃花、桃叶。壶身另外三侧为雕刻的云纹。  壶底款为“冰心道人”。“冰心道人”为清末民初年间紫砂大师程寿珍(1858-1939年)的号。程寿珍制作的紫沙壶曾在1915年和1932年,分别获得巴拿马国际赛会和芝加哥博览会的头等奖和优秀奖。

宜兴紫砂陶器树瘿壶

树瘿就是树瘤。这种壶的造型模仿树瘿,壶面凹凸不平,有树皮模样刻纹。整把壶呈暗栗色,是明代制壶大家供春创制的一种壶式。  据紫砂壶史记载,供春在明代正德年间只是一名书僮,后向江苏宜兴金沙寺一名和尚学习制壶技术。供春壶价值极高,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的赞语。树瘿壶是供春最出名紫砂壶造型,传世极少。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树瘿壶,部分专家认为是供春手制,是现在能看到最早的紫砂茶壶实物。  不过唐先生收藏的这把树瘿壶为民国仿品。

宜兴紫砂陶器二泉铭壶

这是清末紫砂名家邵二泉铭的壶。  邵二泉(约1803-1860年),擅长镌壶铭。这把壶型质古朴,壶为土黄色,周身竹造型,而一蝙蝠翩然而至,应和古人“祝福”意愿。壶腹一侧,阴刻行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句诗源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署名“二泉”。壶底有“唐冰”款,可能是制壶人,但其人已无法考证。  但在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剔红饕餮夔龙纹紫砂壶以147.7万港币成交。而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场拍卖会上,吕尧臣的小石冷泉套壶拍卖成交价为60万元人民币。唐先生乐观估计,在两年后,紫砂壶的价格将翻番。  据介绍,明清时期的紫砂壶价格一般上万元,明代名家名作可达10-15万元,清代名作也要5-10万元。国内最贵的紫砂壶是清朝制壶大家邵大亨的作品“龙头一捆竹”,市价达40万美元。  但唐先生介绍说,由于明清紫砂大师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杨彭年、杨凤年的作品十分难得,因此给现当代紫砂大师如顾景舟、朱可心、蒋蓉等的作品留下了升值空间。如已于1996年去世的现代名家顾景舟的茶壶,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其价格才380元一把,21世纪价位已在数十万了。此外,蒋蓉等的作品价位一般也在10-20万。  

宜兴紫砂陶器脊梁对壶

宜兴紫砂陶壶,能从最初的实用器皿提升到如今成为工艺美术界中一枝独秀的奇葩,期间数百年,多少代艺人的辛勤耕耘,也浸透了同时代的书画家的参与,他们是紫砂艺壶的真正脊梁人物。  鉴于此,宜兴资深书画家邵家声和紫砂学家毛大步,2006年起就策划把紫砂壶这本身的艺术作品又兼作裁体,把紫砂界壶艺大家的肖像镌刻其上,使其亲密结合、与壶共存,这实在是件前所未有而非常有意思的事。  一件取名为“承前启后——智圆壶:智欲圆行欲方”,锈刻上从明代供春开始,陈鸣远、时大彬一直到到民国范大生这十一位卓越的古大师,并在壶肩上配上诗句:“紫砂陶土塑宗师,修得绝艺留人间。”。另一件取名为“继往开来——丰圆壶:丰功硕德、天地方圆”壶身则锈刻解放后为振兴紫砂业,由政府特聘的七位技艺精湛各有所长的艺人为辅导,之中有任淦庭、吴云根、王寅春、裴石民、朱可心及新中国第一个国级大师顾景舟,壶艺女泰斗蒋蓉,在此壶肩上配上诗句:“五色紫泥七辅导,泰斗绝技谱华章。”。

宜兴紫砂陶器世界最大

制作巨型紫砂壶的是江苏省巨壶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刘根林先生。此巨型紫砂壶是2006年3月份开始制作的,共用紫砂1.5吨,用时8个月制成。壶高3.6米、宽1.8米,重达1吨。壶体上雕刻着茶诗和葡萄藤的图案以及几只嬉戏的松鼠,壶把制作成三棵松树互相交错的样子,因此,刘根林为紫砂壶取名为“松鼠提梁”。刘根林表示,“松鼠提梁”比他在2000年制作、已被大世界基尼斯列为最大紫砂壶的“苏坡提梁”还要大,因此,它应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紫砂壶。从宜兴到天津约1300公里,为确保“松鼠提梁”的安全,刘根林为这个“大家伙”上了28万元的高额保险。

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文形体三大类。这是历代紫砂艺人,细心观察和研究各种物象的形态,吸取了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艺术特点而创作的。

几何形体分为圆器和方器二种。这两种造型都是以几何形的线条装饰壶体的,甚至有的器形本身就是一种几何图形。

宜兴紫砂陶器圆器

圆器造型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紫砂圆器讲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敦庞周正、转折圆润、隽永耐看。掇球壶、仿鼓壶、汉扁壶是紫砂圆器造型的曲型作品。圆器的造型规则要求是“圆、稳、匀、正”。它的艺术要求必须是珠圆玉润,口、盖、的、嘴、把、肩、腰的配置比例要协调和谐,匀称流畅,达到无懈可击,致使器型上的标准要求为“柔中寓刚,圆中有变,厚而不重,稳而不笨,有骨有肉,骨肉亭匀”。

宜兴紫砂陶器方器

方器造型主要由长短不同的直线组成。如四方、六方、八方及各种比例的长方形等。方器造型方中藏圆, 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给予人们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历来有很多出色的方器造型。如四方壶、八方壶、传炉壶、觚棱壶、僧帽壶等造型。方器造型规则要求为“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以直线、横线为主,曲线、细线为辅,器型的中轴线、平衡线要正确、匀挺、富于变化。方器除口、盖、的、、把、嘴应与壶体相对称外,还要求做到“方中寓圆,方中求变,口盖划一,刚柔相称”。使壶体不论四方,六方、长方、扁方为壶型,其壶盖方向均可任意变换,并与壶口严密吻合。方器既为几何形体,也属筋纹形体。

宜兴紫砂陶器自然形体

塑器造型一般称为“花货”,是对雕塑性器皿及带有浮雕、半圆雕装饰器皿造型的统称。将生活中所见的各种自然形象和各种物象的形态透过艺术手法,设计成器皿造型,如将松竹梅等形象制成各种树桩形造型,或者是在圆器及方器选型上运用雕、镂、捏塑等手法,将自然形体变化为造型的部份,如壶的嘴、把、盖、钮,或者是在造型的显见部位施以简洁的堆雕装饰。壶体上这些堆雕,总是要求宁简勿繁,做到主次分明,以达到视觉上的和谐与平衡。这种壶艺造型规则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造型不仅应具有适度性的艺术夸张,又应着意于风格潇洒”。例如此类壶艺以松竹梅为装饰题材时,劲松要刻划出枝干劲拔,针叶挺秀,气势铿锵;秀竹则要求娴静有致,俊逸潇洒;冬梅又须主干苍劲,寒中独俏,素枝闲花,以简为主,达到疏中见密,少里寓多,富有活力气息的艺术效果。所以,紫砂塑器不仅应形象生动,构图简洁,而且应巧妙地利用紫砂泥料的天然色泽来增强其艺术效果。

宜兴紫砂陶器筋纹形体

筋纹器造型的特点是将形体的俯视面作若干等份,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组织于精确严密的结构之中。这是从生活中所见的瓜棱、花瓣、云水纹等创作出来的造型样式。因此筋纹器选型不仅在造型侧视面上寻求变化,其俯视面上的形象更吸引人。筋纹器造型纹理清晰流畅,口盖准缝严密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合。筋纹器形体是从砂器早期的六方形壶的基础发展而来的。筋纹器壶艺造型规则是“上下对应,身盖齐同,体形和谐,比例精确,纹理清晰,深浅自如,明暗分明,配置合理”。大多数这类壶艺均要求口、盖、嘴、的、把都必须作成筋纹形,使与壶身的纹理相配合。这也使得壶艺和壶体与壶盖结合上要求有如精密之机械。每一等份、每一壶口半圆线、弧线等都要计算得十分精确。其工艺手法的严谨程度,达到了无比严密的程度。近代常见的筋纹器造型有合菱壶、半菊壶等。

紫砂壶这几类造型的形制,几乎包罗了自然界与世间各类可创性的形体。这也是紫砂器形制特别丰富的重要原因。有的砂壶兼有两种甚至三种形体造型,这种造型方法就是在圆形、方形壶上再装饰着别的形体,如掇球壶是自然形体与几何形体的结合;四方竹段壶既是筋纹形体又是几何形体与自然形体的造型;六方掇球壶乃是自然形体与几何形体和筋纹形体的统合。

紫砂器的各种形体是在方器、圆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紫砂器造型是“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宜兴紫砂泥是如何被发现的呢?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宜兴丁山位于太湖之滨,是一个普通而美丽的小镇。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镇里的村民早出晚归,耕田做农活,闲暇时便用陶土制作日常需用的碗、罐。就这样,他们过着无忧无虑而又简单平凡的生活。有一天,一个奇怪的僧人出现在他们的镇上。他边走边大声叫唤:“富有的皇家土,富有的皇家土”,村民们都很好奇地看着这个奇怪的僧人。僧人发现了村民眼中的疑惑,便又说“不是皇家,就不能富有吗?”,人们就更加疑惑了,直直地看着他走来走去。奇怪的僧人提高了嗓门,快步走了起来,就好像周围没有人一样。有一些有见识的长者,觉得他奇怪就跟着一起走,走着走着到了黄龙山和青龙山。突然间,僧人消失了。长者四处寻找,看到好几处新开口的洞穴,洞穴中有各种颜色的陶土。长者搬了一些彩色的陶土回家,敲打铸烧,神奇般的烧出了和以前不同颜色的陶器。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紫砂陶艺慢慢形成了。事实上,宜兴紫砂泥是段泥又称本山绿泥(烧成后呈淡黄色)、红泥、黑泥、墨绿泥和紫泥,还有夹在石层中间的黄色泥土称石黄又称朱砂泥(烧成后呈红色)的总称。紫砂陶土的颜色确实是五彩的,故又称为“五色土”。

紫砂泥就分布在宜兴的丁蜀地区。黄龙山和青龙山泥矿中的紫砂泥为上品。

紫砂陶土的成因,属内陆湖泊及滨海湖沼相沉积矿床,通过外力沉积成矿,深埋于山腹之中。紫泥是甲泥中的一个夹层,绿泥是紫泥夹层中的夹层,故有“泥中泥”之称。朱砂泥是夹在石层中间的一种黄色泥,故又称石黄泥、岩中泥。

宜兴紫砂泥的矿物组成,属于含富铁的粘土-石英-云母类型,其具备了宜兴紫砂泥严格的工艺要求。一般开采出来的泥料需要经过洗泥、风化、粉碎,加水润适陈腐,然后踏炼备用。有了现代化的真空炼泥机又大大提高了炼泥的生产效率。朱砂泥的细腻柔滑犹如少女的肌肤,调砂泥表面沙子粒子若隐若现观似梨皮。这种独特的泥质是任何一种陶土都无法比拟和代替的,给紫砂壶注入了灵性!

宜兴紫砂陶器文献

浅谈宜兴紫砂壶的绞泥装饰 浅谈宜兴紫砂壶的绞泥装饰

格式:pdf

大小:168KB

页数: 未知

评分: 4.8

绞泥的特点是寓藻饰于自然之中,用质朴的泥色变化起到浮雕、贴塑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使表面平滑、润泽,给人以多姿多彩的感受。

立即下载
宜兴紫砂精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宜兴紫砂精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格式:pdf

大小:168KB

页数: 35页

评分: 4.7

1 无锡宜兴陶都紫砂宾馆精装修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编制人 : 编制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批准人: 批准日期: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2 无锡宜兴陶都紫砂宾馆样板房室内精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 编制说明 二、工程概述 三、工程内容 四、施工环境与现场条件 五、工期要求 第二章 施工组织部署 一、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二、施工进度计划 三、施工流水段的划分 四、工期的管理 第三章 施工进度计划 一、施工进度计划 二、施工进度计划实施 第四章 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二、施工条件准备 三、施工用水用电 第五章 主要分部项工程施工方法 一、大理石(花岗石)地面 二、木地板地面 三、地面地毯铺设 四、玻璃隔墙安装 五、木墙裙饰面 六、木材表面油漆涂饰 七、吊顶面刷乳胶漆 八、裱糊壁纸 九、室内贴面砖 十、窗台板安装

立即下载

陶器烧制技艺(荣昌陶器制作技艺)传承价值

荣昌陶器工艺精美细致,体形优美典雅,色彩绚丽光洁,装饰古朴大方,美观适用,素有“胎体轻薄、釉色光亮、声响清脆”的美誉,被收藏家作为有特色的名贵陶器进行收藏,是中国的四大名陶之一。

荣昌陶器都是一些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其细腻致密,胎模质坚,扣之发出清脆悦耳金属声,几与瓷器相伦比;其次,荣昌陶器因其陶土组成成份的特殊性,原料处理工序的繁杂等原因,塑性特强;第三,荣昌陶器釉色多姿多彩,品种丰富,具有独有的艺术风格,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必选艺术陶器之一。

陶器烧制技艺(荣昌陶器制作技艺)传承状况

20世纪90年代开始,荣昌陶器行业为了追求短期市场效益,变为生产酒类包装陶、日用陶为主,忽略了文化与工艺创意,许多珍贵的陶艺品种几近失传。另外,荣昌两大国有陶瓷企业破产改制,从业人员锐减,大量从事工艺陶的传承人流失外地,后继乏人,制陶工艺几近面临失传。因此,抢救和保护荣昌陶器制作传统技艺迫在眉睫。

陶器烧制技艺(荣昌陶器制作技艺)传承人物

罗天锡,男,汉族,1948年出生,重庆荣昌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荣昌区,项目名称:陶器烧制技艺(荣昌陶器制作技艺)。2005年,罗天锡接受“荣昌陶器传承开发”市级项目,创办“天锡陶艺工作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研究开发荣昌陶器高端产品,同时开展培养接班人工作,为传承和发扬荣昌陶器作出一定的贡献。

梁先才,男,汉族,1950年5月出生,重庆荣昌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荣昌区,项目名称:陶器烧制技艺(荣昌陶器制作技艺)。1958年,梁先才开始学习制陶技艺,能手工制作各种工艺陶,擅长釉色配制和手工雕刻,以及仿铜陶和各种美术彩绘陶。

陶器烧制技艺(荣昌陶器制作技艺)保护措施

2016年以来,荣昌陶器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建立了安陶博物馆,启动了荣昌陶创业园,成立了荣昌陶青少年实训基地,并与高校联合推动荣昌陶的传承与发展。

2018年5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重庆市荣昌区申报的“荣昌陶器制作技艺”入选。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文化服务中心获得“荣昌陶器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建水陶器,建水生产的陶器。

建水位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部,是我国著名的陶器产地之一。所产以汽锅最为闻名,畅销国内外,并有茶具、文具、花瓶、花盆等制品。其制陶历史可推至宋以前,“宋有宋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细陶”。其无釉细陶器是从紫陶制作烟斗发展起来的,以红、黄、青、紫、白各色黏土为原料,坯体成形后,雕刻书画并镶填白泥或其他色泥,焙烧后再用石料进行多次打磨,产品明如水,亮如镜,光可鉴人。装饰以雕填方法制作断简残帖,古朴典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荣昌陶器的胎体主要原料是本地独特的侏罗纪沉积黏土页岩,分红色和白色两种,烧制后胎体呈赭红色或象牙白,胎体轻薄而质地坚硬,可以与瓷器媲美,以“泥精货”(不上釉)和“釉子货”为代表,生产的陶器包括日用陶、包装陶、工艺美术陶、园林建筑陶四个大类品种。

荣昌陶器的陶土黏性与可塑性强,烧制的容器即使没有上釉,却有不渗漏、保鲜好等特点,素有“泥精”与“红如枣、薄如纸、声如磬、亮如镜”的美誉,可从造型和用途上分类,也有以泥色、釉色、纹样来定名,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有坛类、罐类、壶类、缸类、盘类、盅类、陈列品类、雕塑类、盆类、碗类及建筑类等。

荣昌陶器釉色多姿多彩,品种丰富,装饰手法上刁、刻、镂、粑、堆,具有地方特色,陶器细腻致密,胎模质坚,扣之发出清脆悦耳金属声,有“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的美誉,是中国的四大名陶之一。

宜兴紫砂陶器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