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前路钢板固定术 | ICD编码 | 81.0604 |
---|
采用全麻,侧卧位,神经受压重的一侧在上。
一般选用左侧入路。切口位置依病变节段选用胸腰联合切口或经腹膜后入路。
胸段需切除横突与肋骨头,充分显露椎体侧方,腰椎将腰大肌向后牵,结扎腰横血管,骨膜下剥离椎体侧前方。
切除病变椎体椎弓根和相除上下椎间盘,完全切除向后突入椎管的骨质,使椎管充分减压。用骨刀或咬骨钳修去相邻椎体终板做好植骨床,并将椎体侧方修平,以便放置钢板。
按图3.26.5.20-1A~D确定螺钉入点,用测深器测量需固定椎体的横径,确定螺钉旋入深度。理想深度抵达椎体对侧皮质。
第1枚螺栓位于下位椎体后下方,先用直骨锥预先打孔,进入方向与椎体终板平行,且偏离椎管,向前倾约10°。然后旋入第1枚螺栓,旋入至螺栓起子与椎体表面平齐为止。第2枚螺栓应位于椎体后上方,操作方法相同。应小心操作,防止损伤椎间盘。
用标准椎体撑开钳插入上下终板间可行撑开复位,还可用专用撑开钳,顶在上下螺栓间,进行撑开复位。
在维持撑开状态下,测量所需植骨块大小,并修整好植骨床。将大小适宜的植骨块嵌入后再去除撑开钳。以保证植骨块与上下椎体的终板完全接触。
先放入模板,以确定所用钢板大小。为适应加压和避免钢板过长,影响相邻椎间盘,应尽量选用短钢板。如果采用右侧入路,钢板带槽一端应向下,左侧入路槽向上,以保证钢板上的预弯弧度与脊柱的生理弯曲相吻合。
用螺母套板先紧椎体下端螺栓螺母,用手旋紧即可。螺母套板保留在原位不要取下,由助手扶住。再将上端螺栓螺母旋上,但不要完全拧紧,螺母套板也不要取下。用加压钳对植骨块加压后,再依次拧紧上、下端螺母。用扭矩套板拧紧螺母的力为80~100磅/英吋。然后去除加压钳与套板。
先用直骨锥预先打孔,方向朝后10°,上、下端各1枚。应比已旋入的螺栓长5mm需抵达对侧皮质。用专用钳修去螺栓露出部分。
彻底止血,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留置引流条,常规缝合切口。
骨科/脊柱外科手术/脊柱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1.将彩钢板夹具的正面和背面卡在彩钢板上,并使用螺钉固定 2. 使用T型螺钉穿过横梁,并将横梁固定在彩钢板夹具上,调整位置后用螺帽拧紧。 3.将光伏组件按照图纸指示放置于横梁上...
第一: 彩钢板安装的固定方式有穿透式和暗扣隐蔽式两种。穿透式固定是屋面和墙面彩钢板安装的最常用的方式,即用自攻螺钉或柳丁将彩钢板固定在支撑件上,穿透式固定分为波峰固定,波谷固定或他们的组合。暗扣隐蔽式...
第一: 彩钢板安装的固定方式有穿透式和暗扣隐蔽式两种。穿透式固定是屋面和墙面彩钢板安装的最常用的方式,即用自攻螺钉或柳丁将彩钢板固定在支撑件上,穿透式固定分为波峰固定,波谷固定...
前路钢板固定术适用于:
1.所有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
2.伴有不全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影像学检查提示脊髓前方或侧方受压。
前路钢板固定术术后第3天可穿固定支具下床行走,支具应用12周,经X线检查植骨愈合,可去除支具。
目的 观察和分析两种锁定钢板(CSLP、ORION)在颈椎前路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适应证。方法 对18例颈椎伤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采用CSLP和ORION内固定。结果 随访3~10个月,17例病人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块也在术后3个月获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钢板断裂、螺钉松动。结论CSLP及ORION钢板能固定节段达到内在的稳定,有利于植骨块的愈合。同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生物相容性好,不干扰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不需再次手术等优点。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钢板弯曲、断裂 发生的原因多由于不用外固定或外固定时间过短,过分依赖钢板有限的固定力量去负重或活动,以致造成钢板弯曲或断裂。一旦发生应重新手术,取出钢板并另行内固定。
2.钢板取不出 有时取出钢板会遇到很大困难,主要原因是螺头凹槽损坏,旋凿不能发挥作用。应将一端螺钉周围的骨皮质凿除少许厚度,用钢丝钳下压钢板,露出少许螺钉,就可用钢丝钳夹住螺钉旋出,然后将钢板掀起,依次同法取出其它螺钉。
3.用加压钢板行坚强内固定后,由于钢板与骨的弹性系数相差悬殊,肢体负重应力大部分通过钢板而不通过其下的骨质,造成钢板固定部位的骨萎缩,在钢板末端正常骨质与萎缩骨质交界处容易折断或在去钢板后发生再骨折。故钢板出出后,仍需适当保护3~6个月,以免折断。再骨折多发生于钢板最远端钉孔部位,为预防其发生,钢板最远端螺钉可只穿过一侧皮质骨。这样,可避免肢体负重应力集中于钢板端而是由骨逐渐向钢板过渡,以缓冲钢板固定下的骨质与正常骨质间弹性系数的突然转变。
1.钢板要求 钢板的横断面应呈弧形,与圆形骨面可密切贴合,钢板孔应有倾斜的凹陷部,使半沉头式的螺钉头可以相应嵌入,增加固定效果,并可减少螺钉头突出而引起疼痛图2。
2.钢板的选择 钢板种类甚多图3,应根据骨折部位、形态及骨的直径选用固定效果好的品种。钢板按其性能分为普通钢板和加压钢板两种,后者有圆孔(静力加压)和自身加压钢板(动力加压)及多种特制规格钢板。现举几种常用的钢板种类如下:
直形长钢板:多用于长骨干骨折。选择钢板的长度应是断骨直径的4~5倍。一般股骨用8孔,胫骨用6孔,肱骨用4孔钢板。
成角尖形钢板:多用于股骨髁上骨折或股骨转子间切骨术。
成角钢板:用于长骨切骨矫形术。
转子钢板:用于股骨颈骨折转子间切骨术后内固定。
三叉形钢板:用于髁部Y或T形骨折。
加压钢板:较普通钢板宽厚,使用时配以加压皮质骨螺钉,利用加压器或利用特殊设计之钢板(自动加压钢板),对骨折端产生加压作用及坚强固定作用。
3.螺钉选择 同螺钉内固定术。
4.加压器 由加压器孔、钩及加压螺丝组成,配以活动板手和钻头导向器(导钻)使用图4。
术后应即外固定,直至骨折愈合。应用加压钢板则勿需外固定,拆线后开始扶双拐负重练习,X线显示骨愈合阴影时改用单拐1~2月后再弃拐行走。骨折愈合后取出钢板,通常加压钢板于术后1½~2年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