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观测

强震观测是地震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获取强震发生时地面震动的记录,为及时有效地组织抗震救灾及建立大震应急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强震观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强震观测 目    的 获取强震发生时地面震动的记录
作    为 城市大型建筑抗震设计依据 属    于 地震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震观测是地震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获取强震发生时地面震动的记录,为及时有效地组织抗震救灾及建立大震应急系统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强震观测资料可作为城市大型建筑抗震设计的依据,为城市抗震设防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现实生活中,强震观测手段已被广泛运用,如在大桥及一些高层建筑物上安装强震观测仪,以获取记录数据用于分析结构的抗震性能,以便更准确地实施工程抗震加固及为同类新构筑物进行抗震设计。  早在十九世纪90年代,有位在东京帝国工程学院任教的地理学家,叫约翰·米尼。他和同事共同发明了第一台能够精确测量地震强度的测震仪,这种仪器能记录有关地震的数据。

但是仅仅过了几年,一场意外的火灾,不但烧毁了米尼的家和实验室。而且烧毁了米尼所收集十余年的地震数据,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在他返回了家乡———英国以后,米尼继续从事有关地震的研究工作。到十九世纪初,米尼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研究地震的方法。米尼在当时的大不列颠王国内的许多地方共设立了27个测量地震的测量仪器网。直到1913年米尼逝世,全世界已经建立了40个用来监测地震发生的观测站。

强震观测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沉降观测标志 品种:观测标;规格:Φ18×12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赛纬之星

13% 上海威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沉降观测标志 品种:观测标;规格:Φ16×15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赛纬之星

13% 上海威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沉降观测标志 品种:观测标;规格:Φ14×10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赛纬之星

13% 上海威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沉降观测标志 品种:观测标;规格:Φ12×12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赛纬之星

13% 上海威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沉降观测标志 品种:观测标;规格:Φ10×12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赛纬之星

13% 上海威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不锈钢观测螺栓 品种:普通螺栓;规格:304;此商家还可提供其他品牌:珠江电缆、平安消防;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联塑

13% 佛山唐贵五金电器有限公司
沉降观测标志 品种:观测标;规格:Φ10×15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赛纬之星

13% 上海威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沉降观测标志 品种:观测标;规格:Φ20×7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赛纬之星

13% 上海威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镀锌钢管 Ф70 水位观测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m 广东2015年全年信息价
镀锌钢管 水位观测孔、DN7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m 广东2021年全年信息价
镀锌钢管 水位观测孔、DN7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m 广东2020年全年信息价
镀锌钢管 水位观测孔、DN7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m 广东2019年全年信息价
镀锌钢管 水位观测孔、DN7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m 广东2017年全年信息价
镀锌钢管 Ф70mm水位观测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m 广东2014年全年信息价
镀锌钢管 Ф70mm水位观测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m 广东2013年全年信息价
镀锌钢管 水位观测孔、DN7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m 广东2018年全年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远程观测拍摄设备 远程观测拍摄设备(主要|1套 1 查看价格 上海圣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广西   2021-01-05
沉降观测 综合楼及场地外沉降观测点|20个 1 查看价格 - 广东  佛山市 2011-11-22
观测立杆 观测立杆需Q235镀锌钢+白色烤漆喷涂工艺,160mm×3000mm×δ4,定制角度可调.|6套 1 查看价格 达州市东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   2022-03-15
观测立杆 观测立杆需Q235镀锌钢+白色烤漆喷涂工艺,160mm×3000mm×δ4,定制角度可调.|6套 1 查看价格 达州市东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   2022-03-15
观测立杆 观测立杆需Q235镀锌钢+白色烤漆喷涂工艺,160mm×3000mm×δ4,定制角度可调.|24根 1 查看价格 达州市东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   2022-03-15
回南天观测系统 对室内地板表层温度、气温等进行实时观测,含安装基础、供电、通信、防雷等.|1.0套 1 查看价格 武汉富源飞科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6-06-21
城市微气候观测系统 合共3个含风向风速、气温、湿度等4要素气象探测仪,1个观测站主机,含安装基础、供电、通信、防雷等.|1.0套 1 查看价格 武汉富源飞科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6-06-21
观测标识标牌 尺寸:800mmX600mm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厚1.0mm腐蚀添漆工艺、烤漆|1个 1 查看价格 广州市提莫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   2020-08-13

强震观测常见问题

强震观测文献

强震动观测研究室(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 强震动观测研究室(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

格式:pdf

大小:19KB

页数: 3页

评分: 4.6

强震动观测研究室(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 先进事迹 强震动观测研究室是我国最早开展强震动观测研究的 牵头单位,主要开展强震动观测技术、地震动强度速报、地 震预警技术和近场地震动模拟研究。此外研究室还承担全国 范围内破坏性地震的流动强震动观测组织,强震动观测数据 的处理、管理和发布,强震动观测仪器的检定和强震动观测 技术培训等任务。研究室共有科研人员 7 名,特聘研究员 1 名,强震动观测任务岗 7 名。研究室获得 2012 年度工程力 学研究所优秀部门,研究室面向国家防震减灾需求,立足自 主创新,始终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为导向,近年来在地 震预警技术研究及破坏性地震强震动观测数据处理等方面 成绩突出。 自 2001 年以来,研究室在团队带头人李山有研究员和 特聘研究员金星研究员的带领下,围绕地震预警与紧急处置 技术开展了深入研究。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震行业

立即下载
隔震建筑结构的强震观测与初步分析 隔震建筑结构的强震观测与初步分析

格式:pdf

大小:19KB

页数: 8页

评分: 4.8

福建省防灾减灾隔震大楼自2005年8月架设强震观测结构台阵以来,已多次记录到大楼地震动力反应,这些宝贵的结构反应资料对于评价隔震效果、分析结构反应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从中选取了震级在3.7~7.6、震中距在189~3 595km的24次地震的台阵资料,对大楼的振动特性和隔震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的结论是:(1)大楼场地土层的特征周期在0.63~0.68 s;(2)中心大楼在小地震作用下表现的振动卓越频率分别为4.7Hz(垂直向)、1.31Hz(南北向)、1.40Hz(东西向),大楼水平向第一阶振型的频率分别为1.41Hz(南北向)、1.59Hz(东西向),即自振周期为0.70 s(南北向)、0.63 s(东西向);(3)大楼在小地震时隔震效果不明显,其南北向隔震效果比东西向好;随着地下室记录峰值的增大,顶层放大倍数有所降低,大楼卓越频率也有所降低;(4)初步分析表明大楼在小震时仍有扭转效应,其扭转周期为0.5 s,有待进一步分析。

立即下载

防灾科技学院强震观测实验室累计投入230万元,主要服务于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强震观测、工程物探、工程地震等专业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并用于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地震应急现场流动观测等工作。

防灾科技学院强震观测实验室现有实验室负责教师和实验教师都具有强震观测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且全都曾在中国地震局国家(北京)强震动观测中心开展日常工作和相关科研工作经验;实验室设备每年服务学生人数达130人次以上;强震观测实验室设备价值共计近400万元,强震观测实验室主要专业设备包括:Basalt 4通道数字式强震仪7台;Granite 12通道、24通道、36通道数字式强震仪各2台;Etna 三分向数字式强震仪2台;ES-T 三分向力平衡加速度计9台;SBEPI 三分向浅井型加速度计2台;SLJ-100/200三分向加速度计共22台,主要存(安)放于强震观测实验室以及学院南北校区的专用台阵。

防灾科技学院强震观测实验室已完成“防灾科技学院强震观测综合台阵”的建设,该台阵由1个场地差动台阵模块、1个结构台阵模块、1个竖井台阵模块和1个地下结构台阵模块组成。该综合台阵建设完成后能成为国内高校甚至科研院所具有示范意义的综合性强震观测台阵,为首都圈的安全以及工程抗震工作的开展提供和积累研究资料。 2100433B

强震动观测利用仪器测量和记录地震现象和效应,即地球地表和近地表介质的地震运动以及工程结构反应,其目的是借助于观测记录资料研究地震地面运动及工程结构的反应和破损特点与规律,为认识地震过程及进行工程抗震设防与减灾提供依据。

1932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1台强震动观测仪,即USCGS型加速度仪。1933年在美国南加州地区布设第1批USCGS型加速度仪,同年3月在加州长滩地震中取得世界上第1条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开启了世界强震动观测历史。目前,美国拥有超过2600个地面强震动观测台站和约180个结构反应观测台阵(超过3200个通道)。日本于1952年研制成SMAC型强震动观测仪,从1953年开始强震动观测,现在拥有超过5000套观测仪的场地和结构强震动观测台网,主要是遍布日本的K-NET和KiK-net强震动观测台网,其观测台站平均间距约25km,K-NET由超过1000个地面观测台站组成,KiK-net由约700个包括地面和对应井下观测点的台站组成。伊朗、墨西哥、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建设了较大规模的强震动观测台网。

1956年,中国地震工程奠基人刘恢先院士倡议开展强震动观测工作,1962年在新丰江大坝建设第一个强震动观测台站,开启中国强震动观测历史。1966年邢台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中国强震动观测台网有了一定程度发展,但是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仅拥有约300个固定台站(包括结构台阵)和数十台强震动仪用于流动观测。“九五”期间,中国强震动观测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增设400多个数字强震动观测台站,包括固定和流动场地地面台站、结构观测台阵和首都圈地区的地震动强度(烈度)速报台阵,初步形成数字强震动观测台网。而大规模强震动观测台网建设是在21世纪初“十五”期间,建设形成覆盖大陆地区的国家数字强震动台网,主要包括:在地震活动较强区域布设的1154个固定自由场台站,北京、天津、兰州、乌鲁木齐、昆明5个城市地震动强度(烈度)速报台阵的310个观测子台,12个强震动观测专用台阵(活断层影响、地震动衰减、场地和地形影响及典型工程结构等)的319个观测子台。2014年国家强震动台网又建设完成240个观测台站,包括首都圈地区和兰州地区地震预警台网的240个子台。近20年来,地方政府和企业也投入资金建设了近1000个强震动观测台站(台阵子台),特别是桥梁、水电站、核电站等结构反应观测台,充实了国家强震动观测台网。

目前,中国大陆强震动观测台网的观测台站主要集中于24个局部区域和5个大中城市,区域台站间距25-50km,城市台站间距5-10km,设有1个国家、4个区域和各省市强震动台网中心、分中心和省级中心,以实施全国强震动观测运行和管理。中国强震动台网在汶川地震时获得主震记录约为1400条、余震记录超过2万条,此次大范围台站记录丰富了世界强震动记录资料库,填补了特大地震近断层强震动记录的空白,引起世界关注。另外,中国台湾地区,1972年开始强震动观测台网建设,目前拥有超过1500台强震动仪组成的自由场地、井下和结构观测台站(台阵),其中SMART-1(1980)台阵是世界上最早布设的场地地震动观测台阵,在1999年集集7.6级地震及余震时,获得1万多条记录,是国际上首次对同一地震(主余震)获得如此巨量的强震动记录。

中国强震动观测由早期地震地面运动和工程结构反应的观测与应用,发展到进一步利用强震动台网开展地震灾害速报和地震预警工作,该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现形成近10个城市的地震烈度速报系统、2个国家层面的区域地震预警系统以及多个针对高速铁路和输气管道的工程地震报警系统、多个针对社会公众服务的局域性地震预警试验系统。中国地震局目前正在开展“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这一覆盖全国的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和立项工作,提出了初步建设方案。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推进中国强震动观测的发展,使得强震动观测能无空白高密度覆盖中国大陆地区。

强地震动震动强度观测系统。 2100433B

强震观测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