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前身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2008年12月抚顺分院正式更名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以下简称沈阳院)。沈阳研究院是国资委所属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旗下、由原国家事业型科研机构转制的科技型企业,企业集科学研究、安全装备及产品生产、安全产品的检测检验、高等教育为一体,全方位面向煤炭行业及相关领域服务。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基本信息

中文名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 实验室名称 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科领域 矿山工程技术 主管部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单位负责人 王建国 建设地点 辽宁抚顺市经济开发区高新科技园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机关管理体系

综合办公室

党群工作部

工会

纪委

监察审计部

企业规划与管理部

企业资质与产品开发部

离退休管理部

人力资源部

后勤管理部

保卫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科研检测体系

情报信息中心

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沈阳研究院抚顺分院

瓦斯安全研究所

通风防灭火研究所

机电安全研究所

基础安全研究实验室

科研产品试制工厂

安全工程研究所

防灭火材料研究所

安全评价研究所

露天开采安全研究所

检测中心

大连矿山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经营管理体系

科技发展部

资产财务部

市场与经营部

营销中心

东北销售公司

华东销售公司

华北销售公司

西南销售公司

西北销售公司

山东销售公司

售后服务部

财务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生产体系

安全装备总公司

综合办公室

质量管理部

安全装备研究所

电子工程研究所

销售公司

采购部

装备车间

仪器仪表车间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科学研究所

沈阳煤炭科学研究所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能源学院

顺华能源学院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煤炭 2000-7000卡/无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13% 龙岩简桂超有限公司
煤炭 批量/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13% 龙岩简桂超有限公司
煤炭 批量/无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13% 龙岩简桂超有限公司
优质煤炭 发热量5000-5600(kca/kg)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13% 广东盈达石化贸易有限公司
一级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13% 葫芦岛市连山区华宇碳素厂
一级机焦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13% 山西华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二级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13% 山西华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品种:;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庆龙

t 13% 灵寿县庆龙矿产品有限公司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广州市2022年7月信息价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广州市2022年6月信息价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广东2021年10月信息价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广州市2021年9月信息价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广东2021年9月信息价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广东2021年8月信息价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广州市2021年4月信息价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广东2021年4月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科学院(研究院) 520科宝布|1m² 1 查看价格 南充市华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全国   2020-06-10
煤炭 煤炭|1t 3 查看价格 河南鸿树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全国   2022-05-12
配电箱(清华大学研究院) D1#AL01|1台 1 查看价格 佛山市蕴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全国   2020-07-24
人工凿凸字"华侨华人文化研究院"招牌石 1、在干挂石厚度为100mm黑芝麻石(老矿),招牌人工凿凸字,其他所有面人工凿刀削糙面;2、尺寸600×560mm;3、具体详见图纸;|9个 1 查看价格 广州市信磊石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  江门市 2021-07-07
配电箱(清华大学研究院) D2#AL01|1台 1 查看价格 佛山市蕴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全国   2020-07-24
双炒单温煤炭 材质:不锈钢 1800×1000×800mm 耗气量:5m³/小时,炉头规格内径:350mm,外径450mm|7363台 1 查看价格 宁夏金辉腾酒店用品有限公司 宁夏  银川市 2015-06-29
双炒单温煤炭 材质:不锈钢 2000×1000×800mm 耗气量:5m³/小时,炉头规格内径:350mm,外径450mm|1518台 1 查看价格 宁夏金辉腾酒店用品有限公司 宁夏  银川市 2015-09-29
双炒单温煤炭 材质:不锈钢 1000×1000×800mm 耗气量:5m³/小时,炉头规格内径:350mm,外径450mm双炒双温灶|6363台 1 查看价格 宁夏金辉腾酒店用品有限公司 宁夏  银川市 2015-09-08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党委书记

罗海珠,男,汉族,1962年8月生,江西吉水人,200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7月参加工作,淮南矿业学院(现安徽理工大学)采煤工程专业毕业,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淮南矿业学院(现安徽理工大学)采煤工程专业学习。1983年至2001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工作,历任课题组长、研究室主任、通风所所长、科技项目部主任,2001年3月起任副院长,2004年4月兼任国家煤矿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2008年1月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辽宁省政协委员,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火灾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科协委员,抚顺市科协常委。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主持分院日常行政工作;协助院长分管财务;分工负责战略发展、企业文化、科研及研究生教育工作;分管部门:分院综合办公室、党群工作部、科技发展部、物资供应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院长

王建国,男,汉族,1955年5月生,山东海阳人,197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9月参加工作,1982年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质测量系煤田地质专业本科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研究员,工程力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1975年9月至1978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水利局工作。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质测量系学习。1982年8月至1984年5月内蒙古平庄矿务局五家煤矿矿井地质助理工程师,1984年至1995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工作,历任课题组长、研究室主任、露天所副所长、所长,1995年3月起任副院长,1999年3月2007年12月任院长,2004年4月起兼任分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2005年1月起兼任分院党委书记。2008年1月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第九届、第十届辽宁省人大代表。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工负责人事、财务和审计;分管部门:资产财务部、人力资源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温永言

男,汉族,1960年3月生,辽宁新宾人,中共党员,1982年7月参加工作,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煤工程专业毕业,英国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高级工程师。

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煤工程专业学习。1982年至2001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分院办公室副主任、科研处处长、(中日合资)华樱管件实业有限公司经理、装备公司经理,2001年3月起任副院长。2008年1月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副院长、工会主席,抚顺市望花区人大代表,中国煤炭学会瓦斯专业委员会委员。

分工负责高等教育、检测与工会工作,兼任顺华能源学院院长,检测中心主任。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吴际湘

男,汉族,1963年生,山东章丘人,中共党员,东北大学自动化仪表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2年参加工作,1994年任抚顺分院办公室副主任、主任,2000年3月任沈阳煤炭科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2003年6月任抚顺分院院长助理, 2004年4月任抚顺分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08年1月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副院长、纪委书记。

沈阳市沈河区人大代表,中国国情研究会调研员。

分工负责行政、后勤、基本建设、集体公司、老干部;分管部门:纪检监察审计部、后勤管理部、离退休管理部、保卫部、企业总公司。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李长录

,男,汉族,1961年3月生,山东新泰人,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7月参加工作,黑龙江矿业学院(现黑龙江科技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硕士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黑龙江矿业学院(现黑龙江科技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学习。1983年7月至2004年4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工作,历任课题组长、研究室主任、机电所副所长、装备公司总工程师、研发中心副主任、机电所所长、测控公司经理,2004年4月起任副院长。2008年1月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副院长。

分工负责产品开发与产品质量;分管部门:产品开发与质检部、情报中心、评价所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刘恩

,男,汉族,1963年4月生,辽宁新金人,200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高级工程师,现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副院长。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学习。1987年7月至2003年4月辽宁省抚顺煤矿安全仪器总厂工作,曾任副厂长,2003年4月至2004年4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工作,任总经济师,2004年4月起任院长助理,2005年任副院长。2008年1月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副院长。

分工负责产品生产与工程服务、安全生产;分管部门:生产管理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祖国林

,男,汉族,1963年10月生,安徽省枞阳人,199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83年淮南矿业学院(现安徽理工大学)采煤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大学学历,工学学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3年7月毕业分配到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先后在露天开采安全研究所、装备公司、中日合资华樱管件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煤矿防爆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安全生产抚顺矿用设备检测检验中心工作,历任抚顺分院露天开采安全研究所副所长、装备公司总经理、中日合资华樱管件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国家煤矿防爆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在“百千万人才工程”中被列为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5年被辽宁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优秀专家。2008年1月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副院长。

分工负责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分管部门:经营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历史

追根溯源,沈阳院的雏形是早在1914年“抚顺炭矿株式会社”在建煤气发电所时内设的一个化学分析室,该分析室于1929年独立为工业局研究所,后改为抚顺炭矿研究所。1946年国民党政府接管抚顺后,改名为抚顺矿务局研究所。1948年,随着抚顺的解放,人民政府接收了抚顺矿务局研究所。1953年,抚顺矿务局研究所分成“抚顺煤矿安全研究所”和“石油管理总局抚顺研究所”两个单位,同年6月,抚顺煤矿安全研究所划归中央煤炭管理总局领导,作为新中国最早的煤矿安全专业研究机构,专门从事煤矿安全研究工作。1956年,在原抚顺煤矿安全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煤炭工业部抚顺煤炭科学研究院。1962年后,先后更名为煤炭科学研究院抚顺研究所、辽宁省煤炭研究所。至1988年,更名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沈阳院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一起,于1999年整体转制为国资委属下的大型科技型企业,并以独立法人身份在抚顺经济开发区完成了企业法人的注册,至2008年,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的统一规划下,更名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并在抚顺经济开发区进行了重新注册登记。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现状

沈阳院历经九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矿山安全技术研究”、“矿用安全装备及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安全产品检测检验”与“高等教育”四大功能板块,在位于辽宁抚顺的总部功能不断完善和扩大的同时,经国家同意收并“沈阳煤炭科学研究所”并在沈阳组建“科学研究中心”,在大连组建“大连矿山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形成了业务优势和地理优势突显,科研、产业、检测检验及高等教育协调并进、相互促进的一院三地的发展格局。

沈阳院现有职工10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00余名,研究员18名,高级工程师150名,硕士研究生93名,博士研究生20名,硕士生导师50余名,博士生导师5名;同时还拥有一批结构合理、工种齐全、水平较高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沈阳院是列入国家计划内的硕士研究生、安全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设有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安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瓦斯防治专业委员会、火灾防治专业委员会、矿井降温专业委员会和露天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均挂靠在沈阳院,并主办发行有《煤矿安全》和《露天采矿技术》两种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发展

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尤其是建国后的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沈阳院始终立足于煤矿安全领域,经过几代人的呕心沥血,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煤矿瓦斯防治技术和矿井通风防灭火技术领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众多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各类奖项,其中获国家级奖18项,省部级奖166项,国家专利15项,同时制修订全国及行业标准300余项。多次参加我国《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手册》等技术法规和专著专集的制修订和编写工作。许多研究成果属国内首次提出或首创,在我国相关技术领域起先导作用,如: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压汞法对煤体结构的研究,地质勘探期间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方法,瓦斯涌出量分源预测法,我国工业规模化煤矿瓦斯抽放试验及煤层注水、水力压裂、预裂爆破、交叉布孔等开创性研究,保护层开采实践与“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我国煤矿矿井风量计算方法和标准,矿井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我国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体系及其技术内涵的建立,我国首台燃油惰气发生装置、煤矿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矿用膜分离制氮机等装备的诞生,国内第一家防爆电气设备检验机构的建立,我国第一部电气防爆标准的起草等。此外,沈阳院拥有的露天采矿安全、矿井降温、矿山救护与应急救援等均是在我国建立最早、也是我国如今较专业的研究机构。沈阳院已与世界各主要产煤国家建立了良好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取得多项合作研究和开发成果,每月汇编来自世界各地的煤矿安全信息,对我国及时跟踪世界煤矿安全动态促进我国矿山安全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沈阳院在为煤炭行业奉献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的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煤矿安全工程技术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等国内和行业知名人士,其中以瓦斯专家费广泰和防灭火专家、工程院院士戚颖敏为代表,同时还有国家和省市百千万人才库专家,国家级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各类省部级专家和科技精英,还有国家和省部级劳动模范,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为适应煤炭行业的发展和研究院自身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的需要,沈阳院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致力于煤矿安全技术研究工作的高校学子和科技工作者加盟研究院的科技队伍,组建了一支稳固的以老带新、薪火相传的科研团队,自主培养博士后和博士研究生15人,硕士研究生90余人,为研究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良好的人文氛围,造就了人才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升,共有78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沈阳院将恪守“立足服务、保障安全、依靠创新、共同发展”的企业宗旨,努力健全矿山安全科技创新研究体系,进一步做大做强矿用安全科技产业,加大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全面提高国家级检测中心的检测能力和服务质量,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所属高校办学水平,强化科技型企业内部的高水平服务意识和高效率管理意识,以人为本,强调双赢,努力把沈阳院建设成现代化矿山安全研究院。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常见问题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的安全专家

    1904年2月~1969年8月。1930年东北大学采矿冶金专业毕业,历任抚顺龙凤矿总工程师兼第一副矿长、矿务局总工程师、二级工程师。1956年任抚顺煤炭科学研究院院长、院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兼任...

  • 沈阳煤炭设计院和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是一个么?

    你这傻B hengmars ,你没明白楼主的问题,就别装你知道的多。煤炭科工沈阳一个是沈阳煤炭设计院(万柳塘附近沈河区先农坛路12号),一个是研究院叫沈阳煤科院(滨河路),都是隶属于中煤科工集团。(...

  • 广西水电科学研究院怎么样?

    就是垃圾单位,我们有过业务往来,听里面的人说,转正交完保险,带奖金能拿到2500都不错了,尤其是毕业大学生,刚进去有一年连一千都不到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实验室名称

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Safety(Shenyang Branch of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学科领域

矿山工程技术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依托单位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主管部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单位负责人

王建国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建设地点

辽宁省抚顺市经济开发区高新科技园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发展历史

沈阳研究院安全基础研究实验室始建于60年代,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以瓦斯、火灾防治、矿山救护与应急救援及边坡稳定性研究为主的实验室,作为国内最权威的煤矿安全科研机构的技术核心和技术支撑,在国内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沈阳研究院依托实验室的支撑共取得科研成果630余项,获国家级奖18项、省部级奖166项、国家专利15项,制订、修订全国标准、行业标准300余项。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精神,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促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技部于2006年底全面启动了在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2007年2月,科技部批准了“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建设申请。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机构设置

重点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并实行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和课题组组长三级管理模式。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队伍建设

实验室固定人员定编91人,其中研究人员42人,技术人员45人,管理人员6人(管理人员兼职研究人员的2人);每个研究方向配置固定人员情况:瓦斯灾害防治41人,煤矿火灾防治16人,矿山应急救援12人,露天煤矿地质灾害防治18人。在91个定编人员中按职称分类,具有高级职称的37人,占40.7%;中级职称的20人,占21.9%;初级职称的34人,占37.4%。按学历分类,博士或博士生导师9人,占10.0 %;硕士29人,占31.9%;学士及以下53人,占58.2%。绝大多数为中青年技术骨干,能够确保各专业的科研、试验及试验装备维护等工作。

实验室流动人员将根据研究方向及需要,设立开放基金引入流动研究人员开展课题研究,并加强国际国内合作,通过合作研究形式加强人员流动,开展研究工作。每年在实验室的流动人员不少于15人。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建设目标

以“开放、流动、联合、竞争”为宗旨,以灾害发生机理理论研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和设备实验研究一体化综合研究为导向,尊重人才及其创造性,提倡开拓、创新、求实与奉献的精神,支持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容纳不同的学术观点,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

逐步形成两个体系,实现四个功能。

两个体系:完整的煤矿安全基础研究体系, 新产品开发及检测检验体系。

四个功能:①对全社会开放,共享实验资源,为国家科技攻关、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它重点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实验手段;②面向全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辐射功能;③为国内及国际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提供交流的平台功能;④在瓦斯防治、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及应急救援研究方面,培养出一批技术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和技术人员队伍。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国家检测中心

国家煤矿防爆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并正式授权的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国家安全生产抚顺矿用设备检测检验中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授权)、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防爆安全产品实验室(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国家矿用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实验室(抚顺)(国家国家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煤炭工业抚顺煤矿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均设在本中心,也是本行业唯一授权的IECEx认证体系的Ex检验实验室(ExTL)和CTA信息验证机构。煤炭工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爆分会、提升运输分会、救护装备及仪表分会、爆破技术及火工器材分会等秘书处也设在本中心。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机构设置

中心设置四个职能部门、六个检验室和一个标准物质室。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顺华能源学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和新中国第一所煤矿安全科研院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按新机制、新模式重组创办的独立学院。

学院自2001年设立以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水平日益提高,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学院紧紧依托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在石油化工学科方面的优势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在煤矿安全科研方面的优势以及抚顺石油化工、煤炭生产产业基地的环境优势,以工科为主,工、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学院设能源化工系、能源装备系、控制工程系、工商管理系、能源工程与安全系,共有28个专业,开展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招生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拟在涉煤8个专业全国范围实施对口单招政策。

学院以本科应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为石油、石化和煤炭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校址位于雷锋精神发祥地、满清故里——辽宁抚顺,校园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毗邻,隔路相望,其整体建筑风格典雅庄重,现代气息与古朴意境融会贯通。学院占地370余亩,总建筑面积10余万m,如今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达到2100余人;共有专兼职教师207名,其中,博士学历15人,硕士学历88人,本科学历104人,具有高级职称者128人。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图书30余万册。

学院自成立以来得到了辽宁省政府、辽宁省教育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特别是抚顺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将学院建设成为一所股份制的能源大学的目标要求。

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创办独立学院的模式辽宁唯一、国内少有,作为辽宁唯一一所以能源学科为主导方向的大学,学院积极发挥合作双方在人才、科研、行业和产学研方面的优势,坚持独立办学,不断凝练特色,坚持“建设教学型学院、配置双师型师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始终致力于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创新,始终将学院的发展归于崇高的公益事业。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全体师生秉承“传承寓新、实践知本”的校训和“勤奋专注、博爱致远”的学风,努力把顺华能源学院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兼具自身特点、规范和谐的一流独立学院!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费广泰

1904年2月~1969年8月。1930年东北大学采矿冶金专业毕业,历任抚顺龙凤矿总工程师兼第一副矿长、矿务局总工程师、二级工程师。1956年任抚顺煤炭科学研究院院长、院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兼任辽宁省科协副主席,抚顺市首届科协主席,市政协副主席,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煤炭组成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0年8月出席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同年10月被选为全国科联、科普东北地区工委委员。3次获抚顺市和东北煤矿工业系统劳动模范和科技精英称号。

费广泰同志的突出贡献:1953年在国内首次试验成功巷道预排瓦斯新技术,使抚顺矿区成为我国煤炭开采史上第一个预排瓦斯的矿井;1954年利用瓦斯制造炭黑试验成功,实现了瓦斯综合利用造福于民,他是我国第一位提出并实现矿井瓦斯预排和综合利用的瓦斯专家。为减少我国煤矿瓦斯灾害事故、促进安全生产、利用瓦斯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作出了显著成绩。他撰写出版技术专著4部,其中《抚顺煤矿瓦斯抽放和利用》一书1963年出版,并在第一届国际采矿安全会议上做经验介绍。这些科技首创,对于我国特厚煤层矿井瓦斯抽放和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任我院院长期间,指导科研人员解决了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如北票煤矿的瓦斯突出问题、辽源煤矿的黄泥灌浆防火问题、鸡西煤矿和天府煤矿的瓦斯抽放问题等。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戚颖敏

1929年11月~1999年9月。1959年波兰克拉科夫矿冶学院毕业获硕士学位,1960年到我院工作,教授级高工。历任通风所所长、院总工程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3次获省部级劳动模范和优秀专家称号,1991年首批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兼任中国煤炭劳保学会理事及矿井火灾和降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戚颖敏同志一直从事煤矿通风防灭火专业科研工作,主持参加完成20多项科研项目,获科技成果奖5项,其中: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撰写出版了《矿井火灾灾变通风理论及其应用》等6部技术专著、共100多万字,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国际采矿安全会议发表4篇。多次参加煤炭部编写和制修订《煤矿安全规程》、《规范》、《标准》、《煤百》等矿井防灭火部分。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7名。

戚颖敏同志的突出贡献:首次将风与火两个既矛盾而又可统一的客体辩证地引入矿井防灭火领域,成功的开创和发展了均压防灭火技术;首次提出风网解算技术,并创立了火风压的概念;首次将煤吸附流态氧技术引入煤自然发火基础参数的研究,开拓了科研新领域,为矿井自然发火预测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开发了新指标和适用仪器仪表。他为我国煤矿通风防灭火科技事业发展和煤炭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煤矿均压防灭火技术的创始人,是我国煤炭行业著名通风防灭火专家。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余申翰

1922年10月~2007年6月。1942年西北工学院矿冶系毕业,1950年在北京煤炭工业管理局参加工作,5级工程师。1956年任我院首任瓦斯研究室主任,1964年提任副院长,院首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982年任院副司局级顾问,1985年调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任教授。1991年首批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曾兼任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煤炭组成员,中国煤炭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中国煤炭劳保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

余申翰同志的突出贡献:长期从事煤矿瓦斯防治专业的科研和领导工作。早在50~70年代担任瓦斯研究室主任和副院长期间,成功地主持领导了抚顺、阳泉、四川中梁山等大型煤矿的瓦斯抽放和突出防治科研课题,指导科研人员解决了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曾4次参加国际采矿安全会议。1957年和1960年编写出版了《煤矿安全》和《中国煤矿瓦斯抽放》两部技术专著,发表的许多科技论文和技术专著已成为我国煤矿安全科研工作的理论基础,用以指导科学研究和煤矿生产。1984年为我国煤炭行业培养了第一名瓦斯防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85年调任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担任教授,所培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都已成为煤炭行业科研和生产的技术骨干,是我国煤矿瓦斯治理研究的创始人之一,是我国煤炭行业著名瓦斯专家。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施申忠

1930年11月出生,1992年退休。1952年上海大同大学化工专业毕业,1953年调入我院工作,长期担任救护组课题组长,教授级高工。1992年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施申忠同志一直从事矿山救护装备和化学药剂的科研工作。主持参加完成了3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15项得到推广应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编写论译文和技术报告30余篇,译文达100多万字。编写《呼吸保护器基础》和《药剂》共4本研究生教学讲义。多次参加煤炭部编写和制修订《煤矿安全规程》、《煤百》等矿山救护部分,任《煤百》(安全卷)矿山救护分支负责人。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

施申忠同志的突出贡献:在自救器和药剂研制上,首次主持研制成功了多种型号的化学氧自救器、过滤式自救器和隔离式自救器,均在我国煤矿得到广泛应用,抢救了许多矿工生命。过滤式自救器80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首次主持研究成功了多种自救器化学药剂,如:CO2吸收剂—氢氧化锂、CO氧化触媒、KO2生氧剂配方、高效干燥剂及KO2药片成型工艺等,广泛应用于矿山救护仪器。CO氧化触媒84年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新技术新装备至今仍在我国矿山救护领域广泛应用,为保护矿工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为我国矿山救护装备科技事业发展和煤炭行业科技进步作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于良臣

1930年12月~2008年1月。1955年东北工学院采矿系毕业,同年分配到我院工作,长期担任瓦斯预测组课题组长,教授级高工,1991年首批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于良臣同志一直从事煤矿瓦斯防治科研工作。主持参加完成20余项科研课题,获科技成果奖4项,其中:部一等奖1项、部二等奖1项、全国科技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攻关奖1项。

于良臣同志的突出贡献:一是在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方面:1958年首次主持研制出集气式岩芯采取器,在全国煤田地勘系统推广应用。1978年首次研究成功“解析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方法”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全国推广应用,他主持编制测定试验规程、设计研制测定装备、编写培训讲义、举办多期全国培训班,测定方法编入部颁《标准》。二是在煤田瓦斯地质研究方面:在北票煤田瓦斯成分与突出关系研究中,首次将色谱分析技术运用到瓦斯研究中取得成功,该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三是在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面:通过对全国10多个大型矿区多种预测方法进行的试验研究和应用,编制出我国第一张煤田瓦斯涌出量预测图(抚顺煤田),为我国矿井通风设计和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四是在煤层气的开发研究上取得重大技术创新,该成果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攻关奖。他为我国煤矿瓦斯防治科技事业发展和煤炭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煤炭行业著名瓦斯专家。

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矿山救护装备和药剂研究的创始人之一,是我国煤炭行业著名矿山救护专家。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邢昭芳

1934年9月~2002年8月。1956年东北工学院采矿系毕业,同年分配到我院工作,长期担任爆破组课题组长,教授级高工,1991年首批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自1978年起多次获抚顺矿区和抚顺市劳动模范,5次获煤炭部和辽宁省劳动模范、特等劳动模范、劳动英雄和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邢昭芳同志一直从事煤矿爆破安全科研工作。主持参加完成20多项科研项目,获科技成果奖6项,其中: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三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多次参加编写和制修订《煤矿安全规程》、《标准》等火药和爆破安全部分。主笔编写《安全爆破技术》刊授和培训教材2部。

邢昭芳同志的突出贡献:在煤矿毫秒雷管爆破、减震爆破、短壁长炮孔爆破、深孔控制卸压爆破和预裂爆破以及提高炮采工作面单产、效率及安全等科研项目上取得了重大技术创新。在应用控制爆破技术防治瓦斯研究领域,在国内首次应用煤矿导爆索、装药机、压风喷泥封孔技术和软煤成孔工艺等,成功解决了深孔爆破管道效应问题,为防止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安全爆破的新工艺新方法。毫秒雷管爆破被纳入《煤矿安全规程》。提高炮采工作面单产、效率及安全研究成果被列入国家“八五”重点推广项目。这些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煤矿现场,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为我国煤矿安全爆破科技事业发展和煤炭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煤炭行业著名爆破专家。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王佑安

1933年2月出生,1995年退休。1955年北京矿院采煤专业毕业,1959年12月前苏联列宁格勒矿院毕业获付博士学位,1960年2月回国到我院工作。历任瓦斯所突出组组长、副所长,教授级高工。兼任中国煤炭学会瓦斯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煤炭部瓦斯防治专家组成员。1991年首批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王佑安同志一直从事煤矿瓦斯防治科研工作。主持参加完成20多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编译出版《煤与瓦斯突出》等4部译著共100多万字,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8篇在国际采矿安全会议交流。多次参加煤炭部编写和制修订《煤矿安全规程》、《手册》、《细则》、《煤百》等瓦斯防治部分。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

王佑安同志的突出贡献:从瓦斯突出防治、突出预测预报、突出煤层基本特征到突出机理等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技术创新。主持研究成功了大直径超前钻孔、石门水力冲刷、煤层注水、水力压出等瓦斯防突工艺技术,并首次研究提出“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这些科技首创,至今仍在我国煤矿瓦斯防突技术领域广泛应用。主持研究成功的“水力割缝抽本煤层瓦斯技术”为提高瓦斯预抽率提供了新途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指标及预测方法”对开展突出机理及突出危险性预测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主持研制成功的“瓦斯解析仪”防突预测仪表,为煤炭部重点推广项目。他对我国煤矿瓦斯防治科技事业发展和煤炭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煤炭行业著名瓦斯专家。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马新民

1932年1月出生,1996年退休。1958年北京矿院采煤专业毕业,1961年调入我院工作,1981年任露天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曾兼任中国煤炭学会露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煤炭部露天情报中心站副站长、《露天采矿》杂志主编。1991年首批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马新民同志一直从事露天采矿和边坡整治专业科研和领导工作。主持参加完成20多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发表论译文20余篇。多次参加煤炭部编制煤炭行业83~93年露天采煤科技发展规划、全国露天煤田开采规划、露天煤矿安全规程和露天矿技术改造及新建露天矿生产工艺与参数的审查确定等。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

马新民同志的突出贡献:在露天采矿和边坡稳定科研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科技成果。主持完成的“岩石切割阻力测试方法的研究”1977年获辽宁省重大科技成果奖;“轮斗铲切割破碎机理的研究”1984年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两项科技首创为我国大型露天煤田开发时工艺选择、轮斗铲设备选型和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依据。主持参加完成的“抚顺西露天矿西北帮到界边坡稳定的研究”成果1986年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抚顺西露天矿北帮边坡稳定与地面变形的研究”成果1992年获能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为解决抚顺石油一厂和西露天矿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他为我国露天采矿科技事业发展和煤炭行业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我国煤炭行业著名露天采矿专家。2100433B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文献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煤矿粉尘防治新技术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煤矿粉尘防治新技术

格式:pdf

大小:5.1MB

页数: 18页

评分: 4.6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煤矿粉尘防治新技术

立即下载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9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共取得科技成果650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150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奖236项,占煤炭行业获奖的60%,获得各种专利2443项,承担了煤炭行业73%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70%的重点科技项目。

时间

项目

奖项

2019年

矿井人员与车辆精确定位关键技术与系统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6年

智能煤矿建设关键技术与示范工程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

超大直径深立井建井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

煤矿重大水患探测与快速抢险关键技术及装备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

高性能大型振动筛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

宁东特大型整装煤田高效开发利用及深加工关键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

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3年

0.6m~1.3m复杂薄煤层自动化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

防治煤自燃的高效阻化方法与关键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2年

大倾角煤层综采综放工作面成套装备关键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

金川镍矿高应力特大型矿床连续开采综合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

大同矿区复杂开采条件煤炭火灾防治关键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

千万吨矿井群资源与环境协调开发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

露天煤矿高台阶抛掷爆破与吊斗铲倒堆工艺技术及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

煤矿井下随钻测控千米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

中国中高煤阶煤层气地质理论、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

大型及复杂水下隧道结构分析理论与设计关键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

煤矿井下地质力学原位快速测试及围岩控制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

华北型煤田隐伏含水陷落柱预探评价与快速治理理论及关键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

煤矿区煤层气立体抽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示范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

矿井移动与应急通信技术与系统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

煤矿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成套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

年产600万吨大采高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

深井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区域性瓦斯灾害防治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

淮矿区复杂地层条件下深大井筒特殊法凿井关键技术与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

600m特厚表土层冻结法凿井关键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

自动化放顶煤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

煤层气规模开发与安全高效采煤一体化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年

龙固主井(双井筒)近600m钻井法凿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

煤矿巷道高效安全支护成套技术创新体系及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

高瓦斯易燃煤层高产高效综放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

EBJ-120TP型掘进机的研制与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

复杂特困条件下高瓦斯煤层群瓦斯抽放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

深部开采动力灾害预测及其危害性评价与防治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

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示范工程配套技术的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

坑道钻机及近水平孔定向钻进技术的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

坚硬厚煤层综放开采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

人工冻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与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参考资料来源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学术期刊

《煤炭学报》(月刊)创刊于1964年,为Ei Compendex核心收录期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煤炭学会主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承办的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煤炭科学技术方面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被Ei Compendex、Scopus、IEA Coal Abstract CD-Room、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PЖ、科学技术文摘速报、Coal Highlights等中国国内外20多种文摘检索系统收录。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国际煤炭科学技术学报(英文)》、季刊)创刊于2014年,为Ei Compendex核心收录期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煤炭学会主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承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煤炭科学技术方面的综合性英文科技期刊,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世界著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合作出版。

《煤炭科学技术》(月刊)创刊于1973年,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煤炭科技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双月刊)更名自《煤矿开采》,创刊于1991年,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研究分院承办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发行的采矿工程方面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洁净煤技术》(双月刊)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科技期刊。1995年创刊,2007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煤炭经济研究》(月刊)创刊于1981年,为中国科技核心收录期刊,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主办的煤炭行业期刊界经济管理类国家级学术期刊。

《煤质技术》(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煤质技术研究方面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被《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检索系统收录。

《建井技术》(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建井研究分院、天地科技建井研究院、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承办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类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文献检索系统收录。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形象标识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统一使用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形象标识。标志由两个英文字母“C”和阿拉伯数字“1”组成。第一个英文字母“C”为英文单词“CHINA”的首字母,代表企业的属地和企业的地位;第二个英文字母“C”为英文单词“COAL”的首字母,代表企业的行业属性。组合含义是中国煤炭行业的中央企业。两个英文字母“C”的变形寓意巨人的双臂,代表世界一流的人才队伍,世界一流的管理水平。阿拉伯数字“1”代表世界一流的核心技术,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集成工程服务商和装备供应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型企业。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精神文化

使命:引领煤炭科技,推动行业进步,提升企业价值,创造绿色未来。

愿景:建成集聚顶尖人才、攀登科技高峰、激扬第一动力的世界能源科技研究中心。

战略:创新驱动战略、聚焦主业战略。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9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拥有2个硕士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二级学术学科授权点、2个博士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二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此外还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5个科研工作站。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点: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硕士点:机械设计及理论、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点: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博士点:矿产普查与勘探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矿业工程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沈阳研究院、西安研究院 、重庆分院、抚顺分院、太原研究院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教学建设

  • 教学情况

截至2020年10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共招收研究生1316人,博士研究生253人,硕士研究生1063人,在校生规模达到211人;在册研究生指导教师169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42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27人,其中85%为正高职称及专业学科带头人 ;有在校生211人,其中博士75人,硕士136人。

  • 奖励补助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研究生就读期间,每月2000元奖学金;第一学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上课,单位承担学费、住宿费;申请知识产权、发表期刊论文产生的费用均由单位承担,享有餐补、差旅补、医疗补、生日补、年终科研补助,单位提供研究生公寓、办公室、电脑、日常办公用品,统一购买平安保险;总院每年度评选优秀在校生、优秀毕业生、优秀班干部,孙越崎优秀学生奖、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